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内文言文阅读,不久一会儿,整体感知,精读细研,作者的议论点明主题,穿井得一人,我们挖井得到一个人,课文解读,杞人忧天,课外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③讲论文义:谈论文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欣然:高兴的样子。⑥何所似:像什么。⑦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⑧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⑨未若:不如,不及。⑩因风:乘风。因,趁、乘。即:是。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
1.解释下列蓝色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2)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撒盐空中差可拟。
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雪日内集”是咏雪的直接原因。B.谢太傅对兄女的答案更为满意。C.“未若柳絮因风起”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D.“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注释】①期行:相约同行。②至:到。③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④乃:才。⑤时年:那年。⑥戏:玩耍。⑦尊君在不(fǒu):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⑧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⑨惭:感到惭愧。⑩引:拉,牵拉。顾:回头看。
1.对下列句中蓝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B.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C.三十而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家门。
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注释】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③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④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⑤愠(yùn):生气,恼怒。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注释】①曾(zēng)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②吾(wú):人称代词,我。③日:每天。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⑤为:替。⑥信:诚信。⑦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注释】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惑:迷惑,疑惑。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⑥逾(yú)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注释】①温:温习。②故:学过的知识。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词。③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名词。④为:动词,做,当。
【注释】①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②则:就。③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④殆:疑惑。
【注释】①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②堪:能忍受。
【注释】①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②者:代词,……的人。③好(hà):喜爱,爱好。④乐:以……为快乐。
【注释】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②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③于:介词,对,对于。
【注释】①三人:几个人,不是实指。②行:行走。③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④其:代词,他们(的)。⑤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注释】①川:河流。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注释】①三军:指军队。②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注释】①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②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③仁:仁德。 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2.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3.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就改正它。
4.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说:“学而不厌。”孔子对学习为什么感到愉快而不厌倦呢?你在学习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谈一谈你的感受。
因为孔子具有明确的学习志向、端正的学习态度,所以学习的过程自然不觉得厌烦。提示: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回答,一定要联系实际,说出真情实感。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C.不亦说乎D.尊君在不
3.下列各组蓝色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B.博学而笃志/人不知而不愠C.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吾日三省吾身/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4.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和“思”的关系,这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B.客人所说的“尊君”和元方所说的“家君”意思相同,都指陈太丘,在文中互换位置并不影响阅读。C.古人讲究“仁义礼智信”,元方指责客人“无信、无礼”,这让客人很惭愧。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的是有关修身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保持自己的志向的重要性。
作品主旨这是一篇充满智慧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作者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注释】①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②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③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④修身:提高修养,陶冶性情。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⑦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⑧宁静:这里指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⑨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⑩广才:增长才干。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文学常识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文意理解1.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者的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2.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文言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1)一开头,作者就提出观点“静以修身”,接下来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对“静”的价值的阐发;(2)接下来一句,先正后反,论述“静”“学”“才”“志”的关系;
(3)第四句,从反面说明不“静”,即“淫慢”“险躁”的害处,实际还是彰显“静”的价值;(4)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强调要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这样,先立论,再阐发,又从正反两方面论证,逻辑严谨,前后相承,语虽短却意蕴悠长。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译文:有个屠户天晚回家,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屠户)走了很远。
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
屠惧,投(之)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 两狼之 并 驱 如 故。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译文: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拿起骨头扔给(另一只狼),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了下来,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表现了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贪婪凶恶,这是故事的发展。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译文:屠户处境困迫,非常为难,担心前后遭受它们的攻击。他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表现了屠户情急之下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 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 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译文: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 (屠户)面前。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杀死它。屠户正要走,转身看到柴草堆的后面,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从通道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狼的)身子已经进入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这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表现了屠户的勇敢警觉果断和狼的狡诈阴险愚蠢,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 变诈 几何哉?止增笑 耳。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本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是作者对故事的看法,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类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宋之 丁氏,家无井而 出溉 汲,常一人居外。 及 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 之 者, 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 道 之, 闻 之 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 闻 之 若 此,不若无闻也。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寓意)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查的话。
3、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身 亡 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 彼 之所忧者,因 往 晓 之,曰:“天,积气 耳,亡处亡气。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崩塌地坠落,自己没有所依托(的地方),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又有担心他的所担忧的人,就前往 开导他,说:“天,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气体。
若 屈伸 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 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 积气, 日月星宿,不当 坠耶?”晓 之 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 者
你弯曲伸展呼吸,整天 在 天空中活动,为什么担忧天蹋地坠呢?那人说:天如果是聚积的气体,日月星辰,不(就)应当坠落(下来)吗?开导的 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的能发光的事物,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奈……何:拿……怎么办
即使坠落,也不会有所伤害。那人说:地坏了拿他怎么办?开导的人说:地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行走跳跃,整天在地上活动,为什么担忧它坏呢?
其人 舍 然 大喜,晓之者 亦 舍然大喜。
“舍”通“释”,解除、消除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城岳飞传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贯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吴玢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珍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1.解释下列蓝色的词。(1)能节食以济饥者(2)父义之(3)吴玢素服飞(4)饰名姝遗之
2.对“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B.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C.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D.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皇帝当初下令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辞谢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为家庭筹划呢?”
4.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和概括岳飞的形象。
①勤奋好学。岳飞家里虽然贫困,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等书。②天生神力。岳飞不到二十岁时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劲弩。③尊重师长。师父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的坟前摆上供品祭奠。④爱国自律。皇帝当初下令为岳飞建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为家庭筹划呢?”(答出两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①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②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③家禽。”。(《世说新语》)注:①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东晋会稽郡山阴县人,官至侍中,廷尉。②设:摆放。③夫子:对长辈或年高者的敬称。
1.对下列句中蓝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聪惠 惠:同“慧”,智慧的意思B.孔君平诣其父 诣:拜见C.此是君家果 此:这D.孔指以示儿曰 示:看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杨氏之子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C.人皆吊之(《塞翁失马》)D.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3.下列句子,与“为设果”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待君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行》)B.撒盐空中差可拟(《咏雪》)C.非人哉(《陈太丘与友期行》)D.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4.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句中的“家禽”与现在的“家禽”意思相同。C.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坦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坦与孩子很熟。D.孩子的回答巧妙在: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坦去拜见他父亲,他父亲不在家,孔坦就把他叫了出来。
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8-期末复习专题八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不久一会儿,不如不及,相约同行,正午时分,生气恼怒,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越过法度,能忍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整合练文言实词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表反问怎么,安逸安适,使安定,完备详尽,预备准备,同“披”穿着,紧靠挨着,见识短浅目光短浅,指军事战争,挨在一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整合练重点文言虚词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结构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音节助词无实义,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这件事,人称代词他指男子,动词到往,指示代词这,动词去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