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1-8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学案
展开1.8 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
新课程标准 | 学业水平要求 |
会用三角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可以利用三角函数构建刻画事物周期变化的数学模型.
| 1.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并会用三角函数模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建模) 2.能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三角函数模型.(数学抽象、数学建模) 3.能够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物理问题.(数学建模、逻辑推理) 4.会灵活运用三角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与三角有关的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数学运算) |
课前篇·自主学习预案 |
知识点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1)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三角函数的应用:
①根据实际问题的图象求出函数解析式.
②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③利用搜集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课堂篇·研习讨论导案 |
研习1 函数解析式与图象的对应问题
[典例1] 函数y=x+sin|x|,x∈[-π,π]的大致图象是( )
[自主记]
[答案] C
[解析] 由奇偶性的定义可知函数y=x+sin|x|,x∈[-π,π]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选项A,D中,图象表示的函数为奇函数;B中,图象表示的函数为偶函数;C中,图象表示的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巧归纳] 解决函数图象与解析式对应问题的策略
(1)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根据图象所反映出的函数性质来解决,如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图象的对称性、单调性、值域,此外零点也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
(2)利用图象确定函数y=Asin(ωx+φ)的解析式,实质就是确定其中的参数A,ω,φ.其中A由最值确定;ω由周期确定,而周期由特殊点求得;φ由点在图象上求得,确定φ时,注意它的不唯一性,一般是求|φ|中最小的φ.
[练习1] 函数f(x)=cos x·|tan x|在区间上的大致图象为( )
答案:C
研习2 知模型求解析式
[典例2] 电流强度I(安)随时间t(秒)变化的函数I=Asin(A>0,ω≠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当t=时,电流强度是( )
A.-5安 B.5安
C.5安 D.10安
[自主记]
[分析] 先结合函数图象确定出函数解析式,再代入t=求值即可.
[答案] B
[解析] 由图象可知A=10,T=2×=,∴=,∴ω=100π,∴I=10sin.
当t=时,I=10sin=5(安).
[巧归纳] 在研究实际问题时,关键是将图形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依据图象判断函数的类型,用适当的形式设出其解析式,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利用待定系数法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求出函数的解析式,同时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的意义,注明函数的定义域.
[练习2] 如图,牡丹江市某天从6时到14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近似满足函数y=Asin(ωx+φ)+b.
(1)求这一天最大的温差;
(2)求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
解:(1)由图象,得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2℃,最低温度是-12℃,则这一天最大的温差是-2-(-12)=10(℃).
(2)由(1)得解得A=5,b=-7.
由图象,得函数的周期T=2(14-6)=16,
则=16,解得ω=.
所以y=5sin-7.
由图象,知点(10,-7)在函数的图象上,
则-7=5sin-7,
整理得sin=0,又|φ|<,则φ=-.
则这段曲线的函数解析式是
y=5sin-7(6≤x≤14).
研习3 数据拟合题型
[典例3] 某港口水深y(米)是时间t(0≤t≤24,单位:时)的函数,记作y=f(t),下面是某日水深的数据:
t/时 | 0 | 3 | 6 | 9 | 12 | 15 | 18 | 21 | 24 |
y/米 | 10.0 | 13.0 | 9.9 | 7.0 | 10.0 | 13.0 | 9.9 | 7.0 | 10.0 |
经长期观察,y=f(t)的曲线可近似地看成是函数y=Asin ωt+b的图象.
(1)试根据以上数据,求出函数y=f(t)的近似解析式;
(2)一般情况下,船舶航行时,船底高出海底的距离为5米或5米以上时认为是安全的(船舶停靠时,船底只需不碰海底即可),某船吃水深度(船底离水面的距离)为6.5米,如果该船希望在同一天内安全进出港口,那么它至多能在港内停留多长时间(忽略进出港口所需的时间).
[自主记]
[分析] (1)观察问题中所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水深的变化具有周期性,根据表中的数据作出散点图,从散点图的形状可以判断,这个港口的水深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形如y=Asin(ωt+φ)+h的函数来拟合.由已知数据可以具体确定A,ω,φ,h的值.
(2)根据(1)中所求的函数解析式,求出数值不小于5+6.5=11.5(米)的时段,从而就可回答题中的问题.
[解] (1)由已知数据,描出曲线如图:
易知函数y=f(t)的周期T=12,振幅A=3,b=10,
∴ω==,∴y=3sint+10.
(2)由题意,该船进出港时,水深应不小于5+6.5=11.5(米),
由y≥11.5,得3sint+10≥11.5,
∴sint≥.①
∵0≤t≤24,∴0≤t≤4π.②
由①②得≤t≤或≤t≤,化简得1≤t≤5或13≤t≤17,
∴该船最早能在凌晨1时进港,下午17时出港,在港内最多可停留16小时.
[巧归纳] 由于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只有相关数据呈现周期性变化,才考虑用三角函数来拟合,并根据散点图的大致形态,选择适当类型的三角函数,再利用已知数据结合图象,确定函数解析式中的参数值.对实际问题的求解,需仔细审题,将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模型来解决(如本例中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三角不等式),并回到实际情景作答.
[练习3] 已知某海滨浴场的海浪高度y(米)是时间t(0≤t≤24,单位:时)的函数,记作y=f(t).下表是某日各时的浪高数据:
t/时 | 0 | 3 | 6 | 9 | 12 | 15 | 18 | 21 | 24 |
y/米 | 1.5 | 1.0 | 0.5 | 1.0 | 1.5 | 1.0 | 0.5 | 0.99 | 1.5 |
经长期观测,y=f(t)的曲线可近似地看成是函数y=Acos ωt+b的图象.
(1)根据以上数据,求出函数y=Acos ωt+b的最小正周期T、振幅A及函数表达式;
(2)根据规定,当海浪高度高于1米时才对冲浪爱好者开放,请依据(1)的结论,判断一天的上午8时至晚上20时之间,有多少时间可供冲浪者进行活动.
解:(1)由表中数据,知周期T=12,∴ω==.
由t=0,y=1.5,得A+b=1.5.
又由t=3,y=1.0,得b=1.0,
∴A=0.5,b=1.0,即振幅为.
∴y=cost+1.
(2)由题意,当y>1时才对冲浪者开放,
∴cost+1>1,即cost>0,
∴2kπ-<t<2kπ+,即12k-3<t<12k+3.
∵0≤t≤24,
∴令k分别为0,1,2,得0≤t<3或9<t<15或21<t≤24,
∴在规定时间上午8时至晚上20时之间有6个小时可供冲浪者进行活动,即上午9时至下午15时.
研习4 三角函数模型的实际应用
[典例4] 据市场调查,某种商品一年内每件出厂价在6千元的基础上,按月呈f(x)=Asin(ωx+φ)+B(A>0,ω>0)的模型波动(x为月份),已知3月份达到最高价8千元,7月份价格最低为4千元.该商品每件售价为g(x)(x为月份),且满足g(x)=f(x-2)+2.
(1)分别写出每件该商品的出厂价函数f(x)、售价函数g(x)的解析式;
(2)哪几个月能盈利?
[自主记]
[分析] (1)根据题目给出条件结合三角函数的相关性质可求出解析式;(2)代入数值进行验证,可得g(x)>f(x)时x的每个取值.
[解] (1)f(x)=Asin(ωx+φ)+B.由题意可得A+B=8,-A+B=4,T=8,
∴A=2,B=6,ω=.
∵当x=3时,f(x)取得最大值8,
即2sin+6=8,∴φ=2kπ-,k∈Z.
不防令φ=-,所以f(x)=2sin+6(1≤x≤12,x为正整数),
g(x)=f(x-2)+2=2sin+8(1≤x≤12,x为正整数).
(2)将x=1,2,…,12代入f(x),g(x)求出数值比较知,当x=4,5,6,7,8,12时,g(x)>f(x),故4,5,6,7,8,12月能赢利.
[巧归纳] 建立三角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寻找与角有关的信息,确定选用正弦、余弦还是正切型函数模型;其次是搜集数据,建立三角函数解析式并解题;最后将所得结果翻译成实际答案,要注意根据实际作答.
[练习4] 如图,某市拟在长为8 km的道路OP的一侧修建一条运动赛道,赛道的前一部分为曲线段OSM,该曲线段为函数y=Asin ωx(A>0,ω>0),x∈[0,4]的图象,且图象的最高点为S(3,2);赛道的后一部分为折线段MNP.试求A,ω的值和M,P两点间的距离.
解:∵函数y=Asin ωx(A>0,ω>0)图象的最高点为S(3,2),∴A=2.
由图象,得=3,∴T=12.
又T=,∴ω=,即y=2sinx.
当x=4时,y=2sin=3,∴M(4,3).
又P(8,0),∴|MP|==5,
即MP的长是5.
达标篇·课堂速测演习 |
1.如图,设点A是单位圆上的一定点,动点P从点A出发,在圆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点P所旋转过的弧的长为l,弦AP的长为d,则函数d=f(l)的图象大致是( )
答案:C
解析:如图,过O作OD⊥AP于D,由题意,知
∠AOD=,OA=1,AD=,
∴sin=,即d=2sin.结合图象知选C.
2.动点A(x,y)在圆x2+y2=1上绕坐标原点沿逆时针方向匀速旋转,12秒旋转一周.已知时间t=0时,点A的坐
标是,则当0≤t≤12时,动点A的纵坐标y关于t(单位:秒)的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0,1] B.[1,7]
C.[7,12] D.[0,1]和[7,12]
答案:D
解析:由已知可得该函数的周期为T=12,ω==,又当t=0时,A,
∴y=sin,t∈[0,12],可解得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0,1]和[7,12].
3.一根长为l cm的线,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一个小球,小球摆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s(cm)与时间t(s)的函数关系式是s=3cos,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当小球摆动的周期是1 s时,线长l=(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因为周期T=,所以==2π,得l=.
[误区警示] 由三角函数模型处理物理问题失误
[示例] 弹簧振子以点O为平衡位置,在B,C两点间做简谐运动,B,C两点相距20 cm,某时刻振子处在点B,经0.5秒振子首先到达点C.求:
(1)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2)振子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及这时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的大小.
[错解] (1)因为B,C相距20 cm,
所以振幅A=20 cm.
因为振子从点B经0.5秒首次达到点C,
所以周期T=0.5 s,频率f==2 Hz.
(2)5 s内的路程=位移=5 A=5×20=100(cm).
[错因分析] 实际问题中,变量常常有一定的范围,因此,在转化为数学模型后要注意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正解] (1)设振幅为A,则2A=20 cm,A=10 cm.
设周期为T,则=0.5 s,T=1 s,f=1 Hz.
(2)振子在1个周期内通过的距离为4A,故在t=5 s内,距离为s=5×4A=20A=20×10=200(cm)=2(m).
5秒末物体处在点B,所以它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10 cm.
[题后总结]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明确一些量的含义,避免出错.本例中,(1)振子以O为平衡位置,在B,C间做简谐运动,B,C相距20 cm,说明振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值点和最小值点相距20 cm,即2A=20(cm).
(2)振子从点B经0.5 s首次达到点C,再返回点B才是一个周期,因此,应有=0.5 s.
(3)“路程”与“位移”有区别,“路程”只有数字的大小,“位移”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例如,振子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2×20(cm)=40(cm),在一个周期内的位移相对于初始点来说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