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学案及答案
展开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 | 课标解读 |
1.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 2.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 1.了解秦汉赋税制度、租庸调制、两税法、募役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制度,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特征 2.搜寻有关古代关税起源和近代关税主权丧失与收回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我国关税的演变历程及意义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
(1)田赋
①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 收泰半之赋 ”。
②汉初,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 十五税一 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 三十税一 。
(2)人头税
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 口赋 ,即人头税。
②汉朝时,分口赋、算赋,不分男女,7~14岁每人每年缴 口赋 20钱,汉武帝以后加征3钱,15~56岁每人每年出 算赋 120钱, 商人 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
③汉朝还征收 财产税 ,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
(3)徭役
①秦汉徭役有更卒、 正卒 、戍卒三种。
②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等繁重劳动。正卒役期一般是两年。戍卒役期一般是一年。
2.隋唐时期
(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 租调役 。
(2)唐朝实行 租庸调 制,租、调之外的役,可以用“庸”代替。
(3)780年,唐朝政府改行 两税法 ,按田亩征收地税,按 人丁 、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思维延伸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变化的原因
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小农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
3.宋朝
(1)征收两税,但 附加税 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2)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
(3)王安石推行 募役法 。
4.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 科差 ”,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
5.明清
(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 金花银 ”。
(2)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 一条鞭法 。
①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②意义: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3)清朝
①内容: 康熙 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 摊丁入亩 ”。
②意义: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
时期 | 内容 |
古代 | ①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 西周 时期 ②存在国内关税和与 国境关税 并立的现象 |
近代 |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海关 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 关税自主 ,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③1928年起,国民政府通过“改订新约”的措施,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
现代 | ①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②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③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 法制化 建设 ④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关法 》,重新修订发布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 |
2.个人所得税制度
(1)含义: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 个人取得 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
(2)起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 民国 时期。
(3)演变
①1914年, 北洋政府 制定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②1936年, 国民政府 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③新中国成立后,在 计划经济 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④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 个人所得税 制度正式确立。
⑤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汉代继承了秦朝抽取人头税的做法,规定:年龄在15到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需缴纳5倍于常人的人头税。这主要反映了汉代( )
A.鼓励人口生育 B.女性社会地位低
C.社会矛盾尖锐 D.政府管理能力差
解析:A。材料中的“年龄在15到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需缴纳5倍于常人的人头税”说明汉代鼓励结婚、鼓励生育,A项正确。
2.中国古代某一赋税制度改革规定: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徭、杂税,但丁额不废……分别按照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户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这一改革推行于( )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解析:B。根据材料“分别按照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户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可知,这里描述的是两税法,这一赋税制度改革实行于唐朝,B项正确。
3.在农耕经济时代,赋役制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明朝“一条鞭法”和清朝“摊丁入亩”所体现的倡导者的理财思想是( )
A.轻徭薄赋 B.无夺农时 C.平均负担 D.开源节流
解析:C。明朝“一条鞭法”和清朝“摊丁入亩”体现了以土地作为征税标准的理财理念,把人头税逐步纳入田亩中,以土地的多少和贫瘠作为征税的标准,这样赋税负担渐趋平均化,C项正确。
4.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 )
A.中英协定关税 B.赔款2100万银元
C.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 D.派兵保护各国使馆
解析:A。动机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而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商品的倾销,A项正确。赔款不能体现倾销商品的动机,B项错误。允许设厂是19世纪末的《马关条约》,C项错误。派兵保护使馆是20世纪初的《辛丑条约》,D项错误。
5.1928年7月,《中美关税条约》签订,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的国家,同时承认南京国民政府的合法地位。其战略意图是( )
A.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缓解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防止日本对中国的独占 D.排除苏联影响,维护资本主义
解析: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严重的经济危机发生于1929年,日本于1931年开始发动九一八事变,这些都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1928年”,A、B、C三项错误。这时苏联已经建立,美国用承认关税自主权为条件,来换取南京国民政府对其的好感,D项正确。
6.关于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起步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B.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征收此税
C.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D.20世纪80年代,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解析:A。我国个人所得税起步于民国时期,A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史料一 北宋初年,全国各地曾努力革除五代十国时期苛刻的征商弊制,并严格约束各级理财机构和征商机构,防止其过度苛征暴敛,使商品生产者的交易费用降低,商税征收制度化。宋代允许工商业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也达到了政府“商旅既安,课利自厚”的目的。
——摘编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
【思考】
(1)依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原因及作用。
史料二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按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 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收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思考】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提示:(1)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海外贸易的发展;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吸取前代征商弊制的教训;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作用:促进了宋代商业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赋税制度调整提供借鉴。
(2)特点:两税法实施之前,以自耕小农、人丁为主要征收对象,以征收实物为主;两税法实施以后,逐渐以土地为主要征收依据,以征收货币为主。
原因:土地兼并趋势难以遏止,小农破产,租佃关系成为普遍现象;生产区域性特征日益显著,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保证财政收入。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朝代 | 赋税 | 意义 |
汉 | 编户齐民 | 标志着赋役制度正式形成 |
唐 | 租庸调制 | 标志着从必须服徭役到可以纳钱物免役 |
两税法 | ①标志着征税标准从人丁为主转向土地财产为主 ②标志着征税时间从不定时发展为基本定时 | |
明 | 一条鞭法 | ①标志着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发展 ②标志着税种从繁杂多项转向简化单一 |
清 | 摊丁入亩 | 标志着取消人头税 |
1.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 )
A.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B.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解析:C。通过题干可知,在唐朝前期,“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的两税法实行之后,一律“改为折钱计征”,这样就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而加快了商业的繁荣,C项正确。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之后,“实物改为折钱计征”,只是改变了征收的内容,与商人地位无关,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实行不到30年,即被迫下令改货币计征为折纳实物,B项错误。两税法的实施,使得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D项错误。
2.明初,赋税征收以米麦等实物为主。洪武九年(1377),在全国实行“代输”制,令百姓以银、钱、钞、绢代纳税粮。英宗即位后,弛用银之禁,折收“金花银”。至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丁役、土贡等各项均归并于田赋之中,“计亩征银”。明朝赋税制度的变化( )
A.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B.确立了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
C.改变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D.促使财政危机进一步的恶化
解析:A。材料体现的是明朝时期的赋税制度由实物征收转为“计亩征银”,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助推了商品经济发展,A项正确。
关税制度的演变
史料一 “汉循周法,商贾有税,流人贩卖,故矜免之。”到了唐朝,也主要以商人为征税对象。宋朝又明确规定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岭南商贾赍生药及民间织缣布非以出售者,均不纳关税。明朝实行贡舶制度,只注重货物的贡献御用,而不注重征收关税。清朝皇帝提及开海贸易,训谕:“天朝嘉惠海隅,并不以区区商税为重,务随时查看情形,固不可于国体有防。”
——徐信艳、王昉《中西方古代关税思想的特色比较》
【思考】
(1)根据史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关税征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史料二 中英《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经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此以后,直到1931年国民党政府乞求帝国主义国家取得形式上的关税自主权为止,中国的海关税则,非经帝国主义国家一致同意,不得更改。
——夏保国《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收复》
【思考】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晚期关税征收的主要变化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史料三 1985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税条例》和新中国第二部《海关进出口税则》,明确指出了关税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从1985年到1991年,根据各种情况变化,我国对税率进行了多次小范围的调整,先后调低了83种进口商品的税率,调高了14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
——曹泉《中国关税政策效应分析》
【思考】
(1) 根据史料三,指出新时期中国关税政策的基本特点。(历史解释)
提示:(1)特点: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抑商倾向;将关税作为贯彻政治目的的手段;忽视关税的财政收入作用等。
原因:君主专制的确立和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结构;“重义轻利”的传统理念;“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传统。
(2)变化:协定关税(或答丧失了关税主权;具有半殖民地化特征等);列强控制中国海关;重视关税征收(或答谋求关税自主)。
特征:列强入侵导致民族危机加深;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国际环境变化。
(3)特点:独立自主;制定法规;服务于改革开放;因时调整。
近代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历史考察
1.中国近代关税问题是与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相始终的。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正是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重要标志。英、美等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以不平等条约胁迫清政府接受协定税则,接着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夺了中国海关的管理权,从此海关这一国家经济大门的钥匙落到了英、美等国手中。
2.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经坎坷,逐渐收回了关税自主权。中国的废约并不是一夕之间以一揽子废除的方式实现,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在民众的推动下,都为收回关税自主权展开了积极行动。
3.在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过程中,民众一直都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积极争取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每一阶段,都活跃着民众斗争的身影,民众的努力推动了政府的行动,政府的行动也需要民众的支持。
4.在中国收回关税主权的过程中,英、法、美等国的态度也很值得关注。在国内民众的强大舆论压力和国民政府的积极争取下,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了《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1930年,国民政府与日本签约。至此,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的重要障碍在形式上得以清除。
3.《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记载:“1928年,国民政府修改了过去的单一税率,改为十二级税率,最高关税为50%;后又改为十四级税率,最高关税增至80%。”这在一定程度上 ( )
A.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B.维护了国际国内市场的稳定
C.保护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关税自主运动的开展
解析:C。关税提高会对对外贸易和商品进口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A项错误。关税提高限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不利于国际市场的稳定,B项错误。关税提高可以使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优势减弱,从而保护了民族经济发展,C项正确。关税的提高是关税自主运动开展的结果,D项错误。
4.下表材料主要反映了( )
1842年 | 《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
1927年 | 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提高商品关税税率 |
1950年 | 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 |
A.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现了关税自主 B.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与实现
C.关税自主极大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D.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取得了巨大胜利
解析:B。根据材料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我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进口税暂行条例》体现了中国海关关税自主化的努力,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新中国终于实现了关税自主化,B项正确。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 货币与财税制度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走进教材,素养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