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主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展开
这是一份03 主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材料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
1.(2022·聊城)“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西汉政论家主父偃的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人物应是( )
A.齐桓公B.秦孝公
C.秦始皇D.汉武帝
2.如图《全国出土秦计量器主要分布图》可用于研究秦朝( )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巩固统一的措施
C.迅速灭亡的原因
D.“推恩令”的实施
3.(2022·河南)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材料评论的是( )
A.秦朝疆域B.秦朝制度
C.秦朝工程D.秦朝暴政
4.(2022·临沂)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秦王嬴政时期B.秦始皇统治时期
C.秦二世统治时期D.西汉建立初期
5.(2022·泸州)《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 )
A.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
6.(2022·江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朝廷的这种做法( )
A.废除了郡县制度
B.增强了地方势力
C.导致了西汉灭亡
D.削弱了诸侯实力
7.“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
A.“无为而治”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D.“以德化民”
8.下表是吕思勉《秦汉史》的部分目录,从中可以看出东汉后期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皇权削弱和相权强化
B.武将专权与藩镇割据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土地兼并与农民起义
9.(2022·福建)“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他”指的是( )
A.汉武帝B.张骞
C.班超D.甘英
10.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11.(2022·北京)《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2.(2022·安徽)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世袭制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行省制取代郡县制
13.(2021·安徽)图1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图1—1 西汉初期封国形势
图1—2 西汉后期封国形势
A.刺史制度的确立B.“推恩令”的实施
C.七国之乱的发生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14.(2020·安徽)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 )
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二、材料解析
15.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他的强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或有利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
答案:
主题三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单项选择
1.(2022·聊城)“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西汉政论家主父偃的这段话评价的历史人物应是( C )
A.齐桓公B.秦孝公
C.秦始皇D.汉武帝
2.如图《全国出土秦计量器主要分布图》可用于研究秦朝( B )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巩固统一的措施
C.迅速灭亡的原因
D.“推恩令”的实施
3.(2022·河南)秦王朝的统治由朝廷下至郡、县、乡(亭)、里,层层控制,国家权力自上而下延伸,又自下而上集中。这也是秦以来中国历代王朝的基本统治模式。材料评论的是( B )
A.秦朝疆域B.秦朝制度
C.秦朝工程D.秦朝暴政
4.(2022·临沂)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C )
A.秦王嬴政时期B.秦始皇统治时期
C.秦二世统治时期D.西汉建立初期
5.(2022·泸州)《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 A )
A.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
6.(2022·江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朝廷的这种做法( D )
A.废除了郡县制度
B.增强了地方势力
C.导致了西汉灭亡
D.削弱了诸侯实力
7.“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B )
A.“无为而治”B.儒法并用
C.重用外戚D.“以德化民”
8.下表是吕思勉《秦汉史》的部分目录,从中可以看出东汉后期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C )
A.皇权削弱和相权强化
B.武将专权与藩镇割据
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土地兼并与农民起义
9.(2022·福建)“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他”指的是( B )
A.汉武帝B.张骞
C.班超D.甘英
10.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C )
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11.(2022·北京)《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俑,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B )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2.(2022·安徽)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 C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世袭制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行省制取代郡县制
13.(2021·安徽)图1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图1—1 西汉初期封国形势
图1—2 西汉后期封国形势
A.刺史制度的确立B.“推恩令”的实施
C.七国之乱的发生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14.(2020·安徽)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 A )
A.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法律助推秦灭六国
二、材料解析
15.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他的强盛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措施:实施“推恩令”。 作用:削弱诸侯国势力;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措施: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丝绸之路的影响。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或有利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兴盛的因素。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中外友好交流;汉武帝的雄才大略等。
第一节 元帝宽弛
第一节 后汉外戚宦官之祸(上)
第二节 成帝荒淫
第五节 灵帝荒淫
第三节 哀帝纵恣
第六节 后汉中叶后外患
第七章 新室始末
第十一章 后汉乱亡
第四节 新莽事四夷
第二节 董卓之乱
第五节 新莽败亡
第四节 东诸侯相攻
第一节 元帝宽弛
第一节 后汉外戚宦官之祸(上)
第二节 成帝荒淫
第五节 灵帝荒淫
第三节 哀帝纵恣
第六节 后汉中叶后外患
第七章 新室始末
第十一章 后汉乱亡
第四节 新莽事四夷
第二节 董卓之乱
第五节 新莽败亡
第四节 东诸侯相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文件包含第13课东汉的兴衰原卷版docx、第13课东汉的兴衰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文件包含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原卷版docx、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文件包含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原卷版docx、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