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第1单元·B提升测试(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第1单元·B提升测试,共9页。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4年级下册第1单元·B提升测试一、书写(共5分)1.(本题5分)看拼音,写汉字。cuī眠 bà气 tà步 huàn气 tán何tǎng若 顺xù 照lì 扫dànɡ 复zá 二、选择题(共13分)2.(本题1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朴素(pŭ) 附近(fù) 徐徐(yú)B.捣乱(dăo) 和谐(xié) 冠心病(guān)C.倘若( sháng) 绘画(huì) 剥莲蓬(bō)D.应和(hé) 慰藉(jiè) 绮丽(qĭ)3.(本题1分)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凤仙 凤凰 大风 风向 B.踏步 踩踏 倒塌 崩塌C.纱帐 肿胀 胀大 蚊帐 D.例外 罗列 举列 照例4.(本题1分)与“树头新绿未成阴”中的“阴”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C.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D.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5.(本题1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B.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C.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动的。D.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6.(本题1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B.《乡下人家》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悠闲惬意的乡村生活图。C.《天窗》中那扇屋顶的小洞虽然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但也说明作者童年的孤独。D.转述的时候要注意弄清楚要点,注意人称的转换。(本题4分)下列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和加点词语的意思最接近。7.(1分)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A.打扮 B.装饰品 C.装点 D.装睡8.(1分)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A.美丽 B.漂亮 C.豪华 D.艳丽9.(1分)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 )A.飞过 B.飞跃 C.越过 D.拂过10.(1分)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A.真挚 B.真诚 C.恳切 D.清楚 (本题4分)下列每小题中,只有一个词语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请按照课文原文填空。11.(1分)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 )A.豁达 B.开阔 C.阔达 D.广阔12.(1分)是什么光芒,像一匹( )的丝绸,映照着蓝天?A.明亮 B.洁净 C.柔软 D.明洁13.(1分)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 )A.沉迷 B.陶醉 C.痴迷 D.沉醉14.(1分)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 )起来。A.丰富 B.奇特 C.锐利 D.有趣 三、填空题(共16分)15.(本题9分)读拼音,写词语。qīng tíng( ) máo yán( ) zhuāng shì( ) tà bù( ) hé xié( ) tǎng ruò( )ruì lì( ) shǎn shuò( ) bà qì( )16.(本题4分)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本题3分)根据提示默写诗句。(1)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2)看着弟弟在花丛中寻找蝴蝶的可爱模样,我想到了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所写的“____,_____。”(3)“____,____。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那傲雪开放的梅花正是中华民族坚强乐观品格的象征。 四、语言表达(共6分)18.(本题4分)按要求改写句子。(1)修改病句。草地上有几只数不清的小鸡在悠闲地散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屋后倘若如果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笋长出来了。(改写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用加点词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本题2分)口语交际。王明和李一凡约好后天上午去少年宫参加“青少年学宪法”活动,王明因为有事不能赴约,就请张丽帮忙转告李一凡,并问李一凡能不能改到后天下午去。张丽来到李一帆家,恰好李一凡不在,张丽就对李一凡的妈妈说:____________到了晚上,李一凡回家了,妈妈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 五、信息匹配(共2分)20.(本题2分)按课文内容,将所列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____,也许是____,也许是____……A.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B.会唱歌的夜莺 C.灰色的蝙蝠 D.漂亮的鹦鹉 (2)那纤细的低语,是____;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____……A.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B.春天的竖琴 C.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D.是春天的明镜 六、现代文阅读(共25分)(本题8分)课内阅读。乡下人家(节选)鸡,乡下人家照(列 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他们的屋后(倘 淌)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 )从不吃惊。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 副)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1.(2分)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汉字下面画“√”。22.(2分)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23.(2分)“都是他们的好友”中“他们”指的是谁?“好友”又是指的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2分)仔细体会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6分)课外阅读。家乡的小河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 玩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青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来,(反映 倒映)着两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 坚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xī)窣窣(sū)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25.(2分)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下面画“√”。26.(2分)“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A.比喻 B.拟人 C.比喻和拟人27.(2分)用“ ”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句子,用“﹏﹏﹏”画出小河静态的句子。 (本题11分)记叙文阅读。最快活的日子在乡下①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乡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他有许多同伴,他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他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②孩子们到了乡村,所注意的往往不是庄稼和风景,而是大人不放在眼里的各种小生物。春天的水洼里有蝌蚪,每年我都要捕捞一些,养在瓶子里,看它们摇着细尾巴活泼地游动,心里的喜悦要满溢出来。夏天的田野则是昆虫的天下。一定是很小的时候,也许还没有上学。有一次在乡下,姐姐神秘地告诉我,田野有“得蜢”。她其实说的是蚱蜢,因为发音不准,说成了“得蜢”。我好奇地跟她到田里,一起小心翼翼地捕捉,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蚱蜢。我更喜欢捉一种叫作“金虫”的甲虫。仲夏季节,拨开玉米叶子,便可发现它们挤成一团,正在啃食刚刚结成的玉米穗。金虫有金色有硬壳,蚕虫大小,用一根细线拴住它,让它悬空,它就扇开薄翅飞起来,发出好听的嗡嗡声。由于它爱啃西瓜皮,捉住了能养好些天。年龄稍大,我喜欢捉蟋蟀。它们往往躲在烂草堆下,翻开后四处乱跳,一眨眼就不见了,不容易捉到。最好是在夜里行动,用手电筒光镇住。捉住后塞进自制的小纸筒,再选出模样精悍的养在小竹筒里或瓦罐里,和别的孩子玩斗蟋蟀。③在我眼里,乡下什么都和城里不一样,夏季是下乡的最佳季节,不但万木茂盛,而且可以一饱口福。所谓一饱口福,其实年年都是三样东西:露黍、玉米和南瓜。露黍形似高粱秆,比甘蔗细得多,味同甘蔗。新玉米当然鲜嫩可口。坐在屋外嚼着啃着,屋里飘来南瓜的香味。南瓜是在灶火上蒸的,大铁锅里只放少许水,一块块南瓜贴在锅壁上,实际上是连蒸带烤,蒸得瓜瓤红亮润口,烤得瓜皮焦黄香脆。尝鲜之后,照例要把这三样东西带一些回城,把乡村的滋味延续若干天。28.(2分)短文第②段主要写了哪四种动物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快乐?(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29.(2分)从第②③段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中的“我”一定是个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孩子。30.(3分)在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后面打“√”。(1)城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带回去。( )(2)“我们”回到城里也能吃到这些东西,但不如乡下的新鲜,而且没有那种欢乐香甜的气氛。( )(3)城里能吃到这些东西,但没有滋味。( )31.(2分)第③段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2分)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诗词曲鉴赏(共3分)(本题3分)古诗阅读。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唐]韩愈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①青苔落绛英②。【注释】 ①颠倒:回旋翻转,多指心神纷乱。②绛(jiànɡ)英:这里指落地的石榴花花瓣。绛,大红色。33.(1分)“可怜此地无车马”,“可怜”的意思是( )。A.可惜 B.可爱 C.可喜 D.可羡34.(1分)“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符合这两句诗描绘的情景的是( )A.五月榴花初开,红艳艳的,惹人喜爱。树枝之间时时能看见刚长出来的石榴。B.五月榴花如火般红艳,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树枝之间时时可以看到石榴初长成。C.五月榴花如火般戏艳,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树枝之间挂满了又大又沉的石榴。D.五月榴花初开,红艳艳的,惹人喜爱。石榴挂满枝头。35.(1分)有人说,这首诗在写榴花之美的同时,还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简要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书面表达(共30分)36.(本题30分)习作课文第3课告诉我们,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那么,在你无奈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请你也来学着写一写。注意:字写端正,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1.催 霸 踏 换 谈 倘 序 例 荡 杂2.B3.D4.B5.C6.C7.C 8.C 9.D 10.D11.C 12.D 13.D 14.C15. 蜻蜓 茅檐 装饰 踏步 和谐 倘若 锐利 闪烁 霸气16.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17. 麦花雪白菜花稀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18.草地上有几只小鸡在悠闲地散步。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 春笋从土里探出头来。 雄鸡走来走去。 即使吃再多苦,我也要学会打乒乓球。19. 阿姨,王明让我转告李一凡,他们本约好后天上午去少年宫参加“青少年学宪法”活动,王明有事不能赴约了,他想问问李一凡能不能改到后天下午去。 你和王明约好后天上午去少年宫参加“青少年学宪法”活动是吧?王明有事不能赴约了,他想问问你能不能改到后天下午去。20. C B A C A21.例 倘 幅 22.即使 也 23.“他们”指的是乡下人们;“好友”指的是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和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 24.表达了作者对乡下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5.欣赏 倒映 凝固 26.C 27.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28. 蝌蚪 蚱蜢 金虫 蟋蟀 29. 顽皮 贪吃 30.(2)√ 31.夏季是下乡的最佳季节,不但万木茂盛,而且可以一饱口福。 32.因为乡村的花草树木、家畜昆虫等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快乐,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多彩,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与怀念之情。33.A 34.B 35.本诗先描绘了榴花的鲜艳美丽,又以“可怜此地无车马”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进而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36.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