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8年级下册第1单元·C培优测试(含答案)
展开
部编版
8年级下·语文
培优测试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C培优测试
一、选择题(共5分)
1.(本题1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忌惮(dàn) 行辈(háng) 凫水(fú) 戛然而止(jiá)
B.脑畔(bàn) 眼眶(kuàng) 喘气(chuǎn) 米酒油馍(mó)
C.亢奋(kàng) 晦暗(huì) 羁绊(jī) 奇伟磅礴(bó)
D.斡旋(wò) 静穆(mù) 争讼(sòng) 夜深星阑(lán)
2.(本题1分)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踊跃 姣洁 撺掇 马前卒
B.恬静 严峻 缈远 风萧萧
C.拘束 震撼 辐射 暖融融
D.退色 燎原 思慕 熙熙然
3.(本题1分)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刘老师有趣的语文课上,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踊跃地发言。
B.2018年元旦假期期间,除1月1日照例闭馆外,杭州图书馆及各分馆均照常开放。
C.他还是个孩子,还不懂人情世故,只是如果可以,我宁愿他永远如现在这般天真。
D.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面对受害者亲人叹为观止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4.(本题1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了一个城市的精神地标。
B.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C.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D.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十分重要,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并产生氧气。
5.(本题1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天推着年,在寒风中缓缓前行,由远而近的是熟稔的乡音。 , 。 , 。 。
①没有了羁旅他乡的牵绊,没有了“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落寞
②道道桃符红光满面,杯杯热酒倾诉衷肠
③喜鹊以佛的慈悲心,在家门口的白杨树上欢叫报喜,迎接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游子
④远走他乡的人,背着行囊,默念着远方亲人的召唤,辗转南北,回到他们久违的家园
⑤匆匆的脚步像一支支箭镞,将乡愁的箭矢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
A.②①④⑤③ B.①⑤③④② C.②④①⑤③ D.②④⑤③①
二、情景默写(共10分)
6.(本题10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______________,微君之故?(《诗经•式微》)
②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③ 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④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⑤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桃花源记》中用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三、综合性学习(共16分)
7.(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朋友从印度回来,送给我一块沉香木,外形如陡qiào的山,颜邑黑得像黑釉。有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连绵不绝地从沉香中渗出,漂流在空气里。
沉香最动人的部分,在于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 , 。 沉香不只是木头吧!也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华的的人世中,也要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陡qiào( ) 渗( )出 内敛(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3)文段中“浮华”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将横线部分补充完整。
8.(本题10分)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以“徽画—人间泼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帮班长想一则宣传语,用来宣传安徽的绘画艺术。
(2)以下是这次班会活动收集的资料,内容中出现了一些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A】卓尔不群,艺术特色独具“异”格的新安画派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产生较大的影响的原因,绝不是偶然。【B】都说禀赋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习画作者未必有,他者未必无。徽州地区有新安江穿流其间,山水雄奇苍秀,气彖万千。曾涌现出了李永昌、李流芳、丁云鹏、詹景凤、郑重等一批卓有成就的画艺大师,【C】这些新安先贤的作品给当时沉闷的画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流。
【A】句存在句式杂揉的语病,应删去“ ”或“ ”。
【B】句存在语意重复的语病,应将“ ”改为“ ”
【C】句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3)听完龙城画派的大家吴先生关于徽画的讲座后,你在一楼报告大厅丢失了一串带有小熊钥匙链的钥匙,请你写一则寻物启事。
四、语言表达(共7分)
9.(本题4分)下面句子的语序都不合理,请修改。
(1)文章的主题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聚合、组织、选择材料,以确保材料为主题服务。
(2)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在那肥大的荷叶下面。
(3)我国园林建筑与诗文、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4)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要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10.(本题3分)学校组织“发扬雷锋精神,做21世纪优秀青年”活动,主题班会上,出现了“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雷锋是三月来了四月走”等不和谐的声音,作为新世纪青年人的代表,你怎样应对呢?
五、现代文阅读(共34分)
(本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11.(2分)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2.(2分)文章第①②段开头都引用了写月亮的诗歌,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13.(2分)请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4.(2分)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
15.(2分)请从线索安排和情感抒发两个方面,将本文与《灯笼》一课比较异同。
(本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故乡的香
①盛一瓶:春夜十一时,雨中柚花的香。
②家乡的柚花开了。暗夜里推窗,便被柚花的香包围,那是一种销魂蚀骨的记忆。此生需要体验一下的,你。樱花七日,柚花一旬,很快花落香消,然而那柚花的记忆如同青春,再不能在时光里磨灭。在雨夜里,闻到那样的柚花香气,是湿香,是情窦初开,为柚花上品。晴,则烈,是酒后情酽,不问世事。新近得一书,《香乘》,煌煌香典,读一日书,不如在柚树林里坐半天,花落满肩,暗香盈袖。
③柚花是怎么样的?未开,如水滴紧紧抱合。开,则毫无保留地袒露。柚花是什么星座?这样坦率无遗,向春天毫不保留交代一切。柚为胡柚,其花五瓣,肉质,略重,样子温柔而淳朴。柚花开过就落了。落一地,也不可惜。雨后柚花, 。
④再盛一瓶:夏日清晨八时,田野上空的稻花香。
⑤去年始,我在乡下老家,与父亲一起种三亩水稻田。从春到秋。每一回,我从省城回去,干些农活,或在田边枯坐,写种田笔记,看虫与鸟在稻田上空飞来飞去。
⑥照片有:芦荟上的水珠,清晨的丝瓜花(与野草长在一处),树干上的一只鸣蝉,电线上站着一只鸟(过了很久也没有飞走),绿色的豇豆攀爬在竹竿上(开出紫色的花)。
⑦想起一首诗:“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特别喜欢那一句——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人在都市,读来尤有稻花香。
⑧偶见朋友圈中,大伙在转一条消息。说,一位画画的朋友,在终南山上找了个破败的房子,整修整修,住进去了。看云,看山。看风生,听水起。日子悠闲极了。转发的人真多。看得出来,都是城市人在转。居然可以这样活——他们都这么想。后来我想,人跟大自然接触多了,是不是就不太会焦虑?赤脚走在田野上,人是不是就不会抑郁?我现在想来,八月清晨,田野上空蜻蜓飞舞,稻花的香在薄薄的雾气中飘散, 。
⑨又盛一瓶:秋天晨间,井下五尺,泉水香。
⑩秋天在乡下小住,在袅袅的炊烟里醒来。乡下老家,依然是用木柴煮粥,白色的炊烟,凝在蓝色的天空里,大米粥的清香,凝在清凉的空气里。我住在小楼上,依然可以听见母亲早起在灶间煮粥的声响,可以闻出炊烟的属性——是用干透的松木煮的,还是用刚砍不久的毛竹,还是橘子树枝:橘子树枝尽管已然干透,燃烧时依然会发散出芬芳的气息;而毛竹燃烧时吱呀作响,有风摇曳的感觉;松木燃烧时比较沉稳,还有松脂在火焰里滴落。
⑪母亲会走到井边打水。井里咕咚一声,是一只铁皮桶落入水中,铁皮桶上拴着一根长绳,落入水中的铁皮桶已经灌了半桶,这时母亲便提着绳子,把铁皮桶拎出水面,继而顺手一顿,水桶跌到水面以下,继而顺手一提,水桶便满满地载了水,一下两下三下,水桶被拎到井沿上来。溢出的水花,从桶里一路跌回到井里。一路水花的跌落,因为高度的不同,使得回声亦有不同。
⑫村庄远处的溪流,秋水已瘦,婉婉约约。而屋边水井,井下五尺,泉水仍从石壁上涓涓地涌出。其水清甜。水面之上的香, 。
⑬还盛一瓶:冬日黄昏,腊梅枝上,雪花香。
⑭雪是悄然停住的。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一只松鼠立在柚子树枝头,静静地守护着家园。突然又飞快地跳至板栗树的枝梢,树上的积雪仿佛受到了鼓舞,欣然坠枝,微笑着拥抱大地。腊梅是黄色的,掩在白雪下,静静悄悄地释放着清香。我用一个瓶子靠近梅枝,不是盛取梅香,只为盛取那雪香。
⑮我有这样一些瓶瓶罐罐,一个人轻手轻脚,去盛取各时各处的香。再把这样一些瓶瓶罐罐密封,打包,做成一个套装。我要把它送给你。告诉你,这便是我的故乡。
16.(2分)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空缺处的排放顺序( )
①是一种平淡之香 ②那是一种坦然之香 ③那是一种多么恬静的香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17.(2分)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与《天净沙•秋思》有何共同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18.(2分)请阅读选文第⑩段,概括三种“炊烟的属性”。
19.(2分)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⑭段的画线句。
20.(2分)“故乡的香”究竟指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本题14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祖父和他的牛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地,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牛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21.(6分)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五件事,请结合下表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的三件事。
段落
内容概括
②
③
休息时祖父先让牛吃喝然后自己才吃饭
④
⑤
⑥
自己买牛放,相伴度过晚年
22.(2分)说说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
23.(2分)如果将第④段中画线句改为“人不可忘恩负义,过年,不能忘却牛的贡献,是牛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五谷丰登。”你认为好不好?请阐述理由。
24.(2分)下面是一处伏笔,请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25.(2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
六、文言文阅读(共14分)
(本题14分)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6.(5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缘溪行 缘:
(2)欲穷其林 穷:
(3)咸来问讯 咸:
(4)遂与外人间隔 遂:
(5)欣然规往 规:
27.(4分)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8.(3分)文中可以用五个情节加以概括,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分)作者想借桃花源的生活,表达自己怎样的社会理想?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理想的?
七、名著阅读(共4分)
30.(本题4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旧事重提》,是一本回忆性___________集,主要记录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例如,《_________》,这篇文章就讲述了作者儿时着急去看庙会,父亲却命令他背书的痛苦经历。
(2)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 余种,其中最具代表住的有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丹纳的《艺术的哲学》等。
八、作文(共30分)
31.(本题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记叙性文章;(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C
6. (1)①胡为乎中露 ②悠悠我心 ③在河之洲 ④溯游从之; ⑤气蒸云梦泽 ⑥鸡犬相闻(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7. (1)峭 shèn liǎn (2)漂流—— 飘流 (3)表面上繁华动人,实际上浮躁空虚。
(4)示例:也在于它的“香” 一旦成就,永不散失(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
8.(1)示例:走进形与神的意境,欣赏美与禅的徽画。
(2)①之所以 的原因 ②天赋 品质 ③气流 气息
(3) 寻物启事
本人不慎xx月xx日在本校一楼板告大厅丢失了一串带有小熊钥匙链的钥匙,如有拾到者,请联系失主。
联系人:八年级(2)班X X
xx年xx月xx日
9.(1)“组织”应移至“选择”之后,这样才符合写作的实际程序,也就是客观的逻辑顺序。
(2)“在那肥大的荷叶下面”应移至“有一个人的脸”前,这样才符合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
(3)“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应移至“艺术风格”前,这样才符合语意由轻到重的顺序。
(4)应是先“增强意识”,然后“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10.示例: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雷锋身上,集中展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干一行爱一行、时时助人为乐、为了集体和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永远都不会过时。
11.①吃月饼;②偷月饼;③思念月饼。(意近即可) 12.作者由写月亮引发思念,引出中秋吃月饼,为下文的故事交代了背景,起到了铺垫作用。 13.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和“我”极想偷吃月饼的心理。(意近即可) 14.文中刻画了一位关爱孩子、有教育智慧、无私、宽容的母亲。如母亲分月饼给孩子,不责怪“我”偷吃月饼,捡月饼屑子,说自己不爱吃沙甜月饼等情节。(意近即可) 15.相同点:两文都以物为线索,本文以“月饼”为线索,《灯笼》以“灯笼”为线索贯穿全篇。不同点:本文借写月饼抒发了作者对父母亲的思念、牵挂和感激之情。《灯笼》一文情感十分丰富,作者借灯笼既表达长幼亲情、母子情深,更表达了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意近即可)
16.A 17.都是采用多种景物并置的方法(写景的名词堆叠在一起) ,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悠闲恬适的氛围。 18.橘子树枝燃烧时发散出秋天的芬芳毛竹燃烧时有风播曳的感觉松木燃烧时比较沉稳。 19.画线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松鼠和雪人格化 ,生动形象地写出雪景的灵动之美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冬景的喜爱之情。 20.“故乡的香”是作者对故乡(家乡生活)的回忆与怀念,它也代表着作者渴望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以及精神追求。
21.②段:祖父赶牛时只拿一个小竹鞭,并且悬而不抽④祖父给牛细心洗澡,为牛驱赶蚊蝇,精心准备饲料,修牛棚,为牛过新年⑤祖父远离宰牛现场和烧煮牛肉的场所。 22.“盯”是目不转睛地看,体现出祖父的专注程度,表现了祖父对牛的关心和爱护。 23.原句更好。原句采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更强调了牛的贡献,更能表现作者对牛的感情;原句的语句更简洁,符合祖父的身份和性格;原句留下了更多空白给读者自己去补充,更有味道,改句都是大道理,太过直白和说教。 24.呼应内容:3至6节用具体事例呼应,第七小节用“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这句话来呼应和深化主题;这样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25.围绕“让人懂得爱的美好,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物”或“借助一个人物来表现自己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精神家园的寻找”来谈即可,但注意要结合生活实际。
26.(1)沿着,顺着(2)尽(3)全,都(4)于是、就(5)打算,计划 27.(1)(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幻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28.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迷失桃花源 29.表达对和平安定、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社会理想是值得肯定的,但这只是作者理想的社会,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我们既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佻花源,也要客观地认清现实,不能一味向往而不切实际。
30. (1)散文 五猖会 (2)欧也妮·葛朗台 罗曼·罗兰
31.略
8年级下·语文
培优测试
【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8年级下册
第1单元·C培优测试
一、选择题(共5分)
1.(本题1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忌惮(dàn) 行辈(háng) 凫水(fú) 戛然而止(jiá)
B.脑畔(bàn) 眼眶(kuàng) 喘气(chuǎn) 米酒油馍(mó)
C.亢奋(kàng) 晦暗(huì) 羁绊(jī) 奇伟磅礴(bó)
D.斡旋(wò) 静穆(mù) 争讼(sòng) 夜深星阑(lán)
2.(本题1分)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踊跃 姣洁 撺掇 马前卒
B.恬静 严峻 缈远 风萧萧
C.拘束 震撼 辐射 暖融融
D.退色 燎原 思慕 熙熙然
3.(本题1分)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刘老师有趣的语文课上,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踊跃地发言。
B.2018年元旦假期期间,除1月1日照例闭馆外,杭州图书馆及各分馆均照常开放。
C.他还是个孩子,还不懂人情世故,只是如果可以,我宁愿他永远如现在这般天真。
D.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面对受害者亲人叹为观止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4.(本题1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了一个城市的精神地标。
B.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的能力。
C.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D.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十分重要,它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并产生氧气。
5.(本题1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天推着年,在寒风中缓缓前行,由远而近的是熟稔的乡音。 , 。 , 。 。
①没有了羁旅他乡的牵绊,没有了“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落寞
②道道桃符红光满面,杯杯热酒倾诉衷肠
③喜鹊以佛的慈悲心,在家门口的白杨树上欢叫报喜,迎接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游子
④远走他乡的人,背着行囊,默念着远方亲人的召唤,辗转南北,回到他们久违的家园
⑤匆匆的脚步像一支支箭镞,将乡愁的箭矢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
A.②①④⑤③ B.①⑤③④② C.②④①⑤③ D.②④⑤③①
二、情景默写(共10分)
6.(本题10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______________,微君之故?(《诗经•式微》)
②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③ 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④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⑤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桃花源记》中用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三、综合性学习(共16分)
7.(本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朋友从印度回来,送给我一块沉香木,外形如陡qiào的山,颜邑黑得像黑釉。有一种极素朴悠远的香,连绵不绝地从沉香中渗出,漂流在空气里。
沉香最动人的部分,在于它的“沉”,有沉静内敛的品质; , 。 沉香不只是木头吧!也是一种启示,启示我们在浮华的的人世中,也要在内在保持着深沉的、永远不变的芳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陡qiào( ) 渗( )出 内敛(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
(3)文段中“浮华”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将横线部分补充完整。
8.(本题10分)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以“徽画—人间泼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帮班长想一则宣传语,用来宣传安徽的绘画艺术。
(2)以下是这次班会活动收集的资料,内容中出现了一些语病,请你帮助修改。
【A】卓尔不群,艺术特色独具“异”格的新安画派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产生较大的影响的原因,绝不是偶然。【B】都说禀赋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习画作者未必有,他者未必无。徽州地区有新安江穿流其间,山水雄奇苍秀,气彖万千。曾涌现出了李永昌、李流芳、丁云鹏、詹景凤、郑重等一批卓有成就的画艺大师,【C】这些新安先贤的作品给当时沉闷的画坛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流。
【A】句存在句式杂揉的语病,应删去“ ”或“ ”。
【B】句存在语意重复的语病,应将“ ”改为“ ”
【C】句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3)听完龙城画派的大家吴先生关于徽画的讲座后,你在一楼报告大厅丢失了一串带有小熊钥匙链的钥匙,请你写一则寻物启事。
四、语言表达(共7分)
9.(本题4分)下面句子的语序都不合理,请修改。
(1)文章的主题确定以后,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聚合、组织、选择材料,以确保材料为主题服务。
(2)不远的地方,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在那肥大的荷叶下面。
(3)我国园林建筑与诗文、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4)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要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增强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10.(本题3分)学校组织“发扬雷锋精神,做21世纪优秀青年”活动,主题班会上,出现了“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雷锋是三月来了四月走”等不和谐的声音,作为新世纪青年人的代表,你怎样应对呢?
五、现代文阅读(共34分)
(本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思念一块月饼
张金春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晚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
(选自《中国文化报》)
11.(2分)文章围绕“月饼”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2.(2分)文章第①②段开头都引用了写月亮的诗歌,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
13.(2分)请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4.(2分)文中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
15.(2分)请从线索安排和情感抒发两个方面,将本文与《灯笼》一课比较异同。
(本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故乡的香
①盛一瓶:春夜十一时,雨中柚花的香。
②家乡的柚花开了。暗夜里推窗,便被柚花的香包围,那是一种销魂蚀骨的记忆。此生需要体验一下的,你。樱花七日,柚花一旬,很快花落香消,然而那柚花的记忆如同青春,再不能在时光里磨灭。在雨夜里,闻到那样的柚花香气,是湿香,是情窦初开,为柚花上品。晴,则烈,是酒后情酽,不问世事。新近得一书,《香乘》,煌煌香典,读一日书,不如在柚树林里坐半天,花落满肩,暗香盈袖。
③柚花是怎么样的?未开,如水滴紧紧抱合。开,则毫无保留地袒露。柚花是什么星座?这样坦率无遗,向春天毫不保留交代一切。柚为胡柚,其花五瓣,肉质,略重,样子温柔而淳朴。柚花开过就落了。落一地,也不可惜。雨后柚花, 。
④再盛一瓶:夏日清晨八时,田野上空的稻花香。
⑤去年始,我在乡下老家,与父亲一起种三亩水稻田。从春到秋。每一回,我从省城回去,干些农活,或在田边枯坐,写种田笔记,看虫与鸟在稻田上空飞来飞去。
⑥照片有:芦荟上的水珠,清晨的丝瓜花(与野草长在一处),树干上的一只鸣蝉,电线上站着一只鸟(过了很久也没有飞走),绿色的豇豆攀爬在竹竿上(开出紫色的花)。
⑦想起一首诗:“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特别喜欢那一句——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人在都市,读来尤有稻花香。
⑧偶见朋友圈中,大伙在转一条消息。说,一位画画的朋友,在终南山上找了个破败的房子,整修整修,住进去了。看云,看山。看风生,听水起。日子悠闲极了。转发的人真多。看得出来,都是城市人在转。居然可以这样活——他们都这么想。后来我想,人跟大自然接触多了,是不是就不太会焦虑?赤脚走在田野上,人是不是就不会抑郁?我现在想来,八月清晨,田野上空蜻蜓飞舞,稻花的香在薄薄的雾气中飘散, 。
⑨又盛一瓶:秋天晨间,井下五尺,泉水香。
⑩秋天在乡下小住,在袅袅的炊烟里醒来。乡下老家,依然是用木柴煮粥,白色的炊烟,凝在蓝色的天空里,大米粥的清香,凝在清凉的空气里。我住在小楼上,依然可以听见母亲早起在灶间煮粥的声响,可以闻出炊烟的属性——是用干透的松木煮的,还是用刚砍不久的毛竹,还是橘子树枝:橘子树枝尽管已然干透,燃烧时依然会发散出芬芳的气息;而毛竹燃烧时吱呀作响,有风摇曳的感觉;松木燃烧时比较沉稳,还有松脂在火焰里滴落。
⑪母亲会走到井边打水。井里咕咚一声,是一只铁皮桶落入水中,铁皮桶上拴着一根长绳,落入水中的铁皮桶已经灌了半桶,这时母亲便提着绳子,把铁皮桶拎出水面,继而顺手一顿,水桶跌到水面以下,继而顺手一提,水桶便满满地载了水,一下两下三下,水桶被拎到井沿上来。溢出的水花,从桶里一路跌回到井里。一路水花的跌落,因为高度的不同,使得回声亦有不同。
⑫村庄远处的溪流,秋水已瘦,婉婉约约。而屋边水井,井下五尺,泉水仍从石壁上涓涓地涌出。其水清甜。水面之上的香, 。
⑬还盛一瓶:冬日黄昏,腊梅枝上,雪花香。
⑭雪是悄然停住的。天地间白茫茫一片。一只松鼠立在柚子树枝头,静静地守护着家园。突然又飞快地跳至板栗树的枝梢,树上的积雪仿佛受到了鼓舞,欣然坠枝,微笑着拥抱大地。腊梅是黄色的,掩在白雪下,静静悄悄地释放着清香。我用一个瓶子靠近梅枝,不是盛取梅香,只为盛取那雪香。
⑮我有这样一些瓶瓶罐罐,一个人轻手轻脚,去盛取各时各处的香。再把这样一些瓶瓶罐罐密封,打包,做成一个套装。我要把它送给你。告诉你,这便是我的故乡。
16.(2分)通读全文,选出下列句子在文中空缺处的排放顺序( )
①是一种平淡之香 ②那是一种坦然之香 ③那是一种多么恬静的香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17.(2分)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与《天净沙•秋思》有何共同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18.(2分)请阅读选文第⑩段,概括三种“炊烟的属性”。
19.(2分)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⑭段的画线句。
20.(2分)“故乡的香”究竟指的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本题14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祖父和他的牛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地,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坟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牛给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膘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21.(6分)文章围绕“祖父和他的牛”主要写了五件事,请结合下表的提示,简要概括其余的三件事。
段落
内容概括
②
③
休息时祖父先让牛吃喝然后自己才吃饭
④
⑤
⑥
自己买牛放,相伴度过晚年
22.(2分)说说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
23.(2分)如果将第④段中画线句改为“人不可忘恩负义,过年,不能忘却牛的贡献,是牛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五谷丰登。”你认为好不好?请阐述理由。
24.(2分)下面是一处伏笔,请在文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25.(2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受。
六、文言文阅读(共14分)
(本题14分)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6.(5分)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缘溪行 缘:
(2)欲穷其林 穷:
(3)咸来问讯 咸:
(4)遂与外人间隔 遂:
(5)欣然规往 规:
27.(4分)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8.(3分)文中可以用五个情节加以概括,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进入桃花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分)作者想借桃花源的生活,表达自己怎样的社会理想?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理想的?
七、名著阅读(共4分)
30.(本题4分)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旧事重提》,是一本回忆性___________集,主要记录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例如,《_________》,这篇文章就讲述了作者儿时着急去看庙会,父亲却命令他背书的痛苦经历。
(2)傅雷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 余种,其中最具代表住的有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丹纳的《艺术的哲学》等。
八、作文(共30分)
31.(本题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蓦然回首,原来: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记叙性文章;(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C
6. (1)①胡为乎中露 ②悠悠我心 ③在河之洲 ④溯游从之; ⑤气蒸云梦泽 ⑥鸡犬相闻(2)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7. (1)峭 shèn liǎn (2)漂流—— 飘流 (3)表面上繁华动人,实际上浮躁空虚。
(4)示例:也在于它的“香” 一旦成就,永不散失(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
8.(1)示例:走进形与神的意境,欣赏美与禅的徽画。
(2)①之所以 的原因 ②天赋 品质 ③气流 气息
(3) 寻物启事
本人不慎xx月xx日在本校一楼板告大厅丢失了一串带有小熊钥匙链的钥匙,如有拾到者,请联系失主。
联系人:八年级(2)班X X
xx年xx月xx日
9.(1)“组织”应移至“选择”之后,这样才符合写作的实际程序,也就是客观的逻辑顺序。
(2)“在那肥大的荷叶下面”应移至“有一个人的脸”前,这样才符合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
(3)“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应移至“艺术风格”前,这样才符合语意由轻到重的顺序。
(4)应是先“增强意识”,然后“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10.示例: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雷锋身上,集中展现了一个普通中国人干一行爱一行、时时助人为乐、为了集体和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永远都不会过时。
11.①吃月饼;②偷月饼;③思念月饼。(意近即可) 12.作者由写月亮引发思念,引出中秋吃月饼,为下文的故事交代了背景,起到了铺垫作用。 13.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和“我”极想偷吃月饼的心理。(意近即可) 14.文中刻画了一位关爱孩子、有教育智慧、无私、宽容的母亲。如母亲分月饼给孩子,不责怪“我”偷吃月饼,捡月饼屑子,说自己不爱吃沙甜月饼等情节。(意近即可) 15.相同点:两文都以物为线索,本文以“月饼”为线索,《灯笼》以“灯笼”为线索贯穿全篇。不同点:本文借写月饼抒发了作者对父母亲的思念、牵挂和感激之情。《灯笼》一文情感十分丰富,作者借灯笼既表达长幼亲情、母子情深,更表达了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意近即可)
16.A 17.都是采用多种景物并置的方法(写景的名词堆叠在一起) ,营造出一种宁静平和、悠闲恬适的氛围。 18.橘子树枝燃烧时发散出秋天的芬芳毛竹燃烧时有风播曳的感觉松木燃烧时比较沉稳。 19.画线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松鼠和雪人格化 ,生动形象地写出雪景的灵动之美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冬景的喜爱之情。 20.“故乡的香”是作者对故乡(家乡生活)的回忆与怀念,它也代表着作者渴望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以及精神追求。
21.②段:祖父赶牛时只拿一个小竹鞭,并且悬而不抽④祖父给牛细心洗澡,为牛驱赶蚊蝇,精心准备饲料,修牛棚,为牛过新年⑤祖父远离宰牛现场和烧煮牛肉的场所。 22.“盯”是目不转睛地看,体现出祖父的专注程度,表现了祖父对牛的关心和爱护。 23.原句更好。原句采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更强调了牛的贡献,更能表现作者对牛的感情;原句的语句更简洁,符合祖父的身份和性格;原句留下了更多空白给读者自己去补充,更有味道,改句都是大道理,太过直白和说教。 24.呼应内容:3至6节用具体事例呼应,第七小节用“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这句话来呼应和深化主题;这样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25.围绕“让人懂得爱的美好,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物”或“借助一个人物来表现自己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精神家园的寻找”来谈即可,但注意要结合生活实际。
26.(1)沿着,顺着(2)尽(3)全,都(4)于是、就(5)打算,计划 27.(1)(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幻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28.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迷失桃花源 29.表达对和平安定、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社会理想是值得肯定的,但这只是作者理想的社会,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我们既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佻花源,也要客观地认清现实,不能一味向往而不切实际。
30. (1)散文 五猖会 (2)欧也妮·葛朗台 罗曼·罗兰
31.略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