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视频导入,访诗人,居竹林,寻根源,擅迁移,巧归纳,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作者王维及其创作特点
2.了解诗句意思,并通过描绘的景象,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重点难点
1.通过赏析诗歌内容,丰富描绘诗歌画面,感悟意境。
2.了解诗中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 学习山水田园诗鉴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边看边思考,一禅小和尚的师父对“美好”的理解是什么?怎样才能体会到这些美好?
美好往往存在于平凡生活的点滴之中。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对自然山水之景有过体察与描写。然而心态不同,所感受到的美好也不尽相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体会他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情怀。
二、访诗人
孟子曾说读诗要“知人论世”,诗人的创作倾向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的经历息息相关。读王维的诗,要先了解王维其人。课前布置了相应的预习任务。现在我来考察大家对诗人王维的了解程度。
【基本信息 创作特点】(展示)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官至尚书右丞。崇信佛教。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己怀。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他创作了著名的《竹里馆》。那就让我们走进这幽幽竹林,感受王维眼中的山水之美,山水之静。
三、居竹林
“三分诗,七分读。”朗读对于诗歌意境的展现至关重要。先放声自主朗读两遍,边读边揣摩重读及停顿。
谁愿意来为大家展示你的朗读?
(找学生点评,从重读、停顿方面) 再读
听配乐朗读,揣摩技巧,配乐齐读
齐读 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1、苏轼曾称赞王维诗歌“诗中有画”。你能否用优美的语句重现王维诗文中展现的画面? (抓住了典型景物,竹林和明月。那谁能在他的基础上作补充。充分展开你的联想,画面当中的景物,又是怎样的呢?)
景物:清幽 活动:绝俗 高雅
在这样的场景之中,你能够读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景致与内心的宁静】宁静淡泊 悠然自得
四、寻根源
竹林之外,王维依旧以平静的心态观照自然之景。像《竹里馆》这类诗,我们把它归为“山水田园诗”。下面我们一起来探寻“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和内涵。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所以在对山水的描绘中,普遍能折射出诗人的心绪。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五、擅迁移
朗读 《鸟鸣涧》
这首诗所展现出的情景,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静”
作者是如何表现山涧之“静”的
景:花落 月出 鸟鸣 动景衬托静景
花落之态如何感知?
(听到的响动 掉落衣服上的触感 拂来的淡淡芬芳 风吹拂时细微的掉落)
月出无声 而山鸟惊飞(鸟已习惯了山中的寂静)
山涧之中只听得鸟在鸣叫 更显幽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静景 夜静春山空 仿佛空无所有
明代胡应麟“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特点:静谧富有生机
你能用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将这幅静谧之景表现出来吗?
(学生写,展示)
能够对自然山水体察到如此细微,这体现了诗人怎样对待感情? 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
六、巧归纳
回响清脆鸟鸣声的春山之景令人回味。这就是山水诗的魅力所在。通过对王维两首诗的品读,你能总结出品读此类写山水景物诗歌的方法吗?
山水诗品读方法:
1.知作者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2.析物象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所以,准确把握了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作者的寓意,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明主旨
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远离尘俗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七、学以致用
作业:品读《山居秋暝》
结语:回到课堂一开始我们看的视频,世界上有70多亿人,也就有70多亿种对“美好”的理解。无论大家对美好的定义是什么,只要大家静心凝神,善于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并将其贮存心间,就能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动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竹里馆教案,共7页。
这是一份初中竹里馆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竹里馆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 一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