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老鼠的毛色受复等位基因灰色, 如图显示的是某种鸟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1. 孟德尔应用“假说—演绎法”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遗传的两大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在杂交和自交实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设
    B. 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用小写字母(如d)表示隐性遗传因子
    C. 由于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每个配子中只存在一个遗传因子
    D. 演绎推理是指预测测交实验结果的过程
    2. 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B. ②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 该植株测交后代表型比为1:1:1:1
    D. M、N、P分别代表16、9、4
    3. 基因型为FfXDY的果蝇在产生精子过程中,如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两种配子
    B. XD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 基因型为FXD、fXD的配子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D. FfXD配子的产生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出现异常
    4. 老鼠的毛色受复等位基因灰色(a1)白色(a2)、黑色(a3)、褐色(a4)共同控制,且它们之间具有一定次序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将不同毛色的老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据表分析四个基因之间显性关系的相对顺序是(  )
    杂交实验
    双亲性状
    子代性状

    纯种灰毛×纯种白毛
    灰毛

    纯种黑毛×纯种褐毛
    黑毛

    甲子代灰毛×乙子代黑毛
    灰毛:黑毛:白毛=2:1:1

    A. a1>a2>a3>a4 B. a1>a2>a4>a3 C. a1>a3>a2>a4 D. a1>a4>a2>a3
    5. 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朱红眼基因与白眼基因为等位基因
    B. 图中所示基因在果蝇体细胞中表达概率相等
    C.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可能同时存在cl和v基因
    D. 基因不一定都在染色体上,但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6. 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的杂交实验,证明了萨顿的假说。如图为果蝇眼色杂交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 果蝇具有染色体多,易观察,易饲养等优点
    C. F2中白眼果蝇均为雄性,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等位基因不遵循分离定律
    D. 控制白眼的基因若在XY同源区段,也可能出现图示结果
    7. 如图显示的是某种鸟类(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羽毛的毛色(B、b)遗传图解,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该种鸟类的毛色遗传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
    B. 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为完全显性
    C. 非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的子代雌鸟均为非芦花
    D. 芦花雄鸟与非芦花雌鸟的子代雄鸟均为非芦花
    8. 杜氏肌营养不良是一种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肌肉萎缩的伴性遗传病。如图是某患者家庭的系谱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Ⅱ1与Ⅱ4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 Ⅱ3与其母亲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C. Ⅱ3与Ⅱ4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D. Ⅱ2的精原细胞中可能含有4个致病基因
    9. 如图为艾弗里等人用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所做的部分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肺炎链球菌的DNA控制的性状完全不同
    B. 加入RNA酶、蛋白酶等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利用了“加法原理”
    C. 加入蛋白酶处理的实验组培养据中S型细菌在数量上占优势
    D. 培养基中的S型菌并不都是由R型菌转化而来
    10. 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标记的一个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用31P和32S培养)的大肠杆菌,结果产生了n个子代噬菌体。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n个子代噬菌体中均含有32P标记 B. 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均含有31P
    C.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均不含35S D.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均含有32S
    11. 如图表示DNA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的基本骨架由C、H、O、N、P元素组成
    B. 大肠杆菌DNA分子的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两个磷酸
    C. 核DNA最终水解产物共有6种
    D. DNA分子中A、T含量越高,热稳定性相对越弱
    12. 控制某一肌动蛋白合成的DNA分子含有胞嘧啶60个,占该DNA分子的30%,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40个
    B. 该DNA分子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有4100种
    C. 该DNA分子每条单链比胞嘧啶占0-60%
    D. 该DNA分子共有氢键260个
    13. 将果蝇精原细胞(2n=8)的DNA分子两条链都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都含有15N和14N
    B. 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有16条染色单体含有15N
    C. 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含14N
    D. 两次分裂结束后,含有15N的子细胞数目可能是4个
    14. 如图中A、B、C、D分别表示某个雄性动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a、b分别表示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根据a和b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A中的DNA经复制可恢复到2n B. 细胞B中的DNA含量与体细胞中相等
    C. 细胞C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 D. 细胞D中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
    15.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位于片段Ⅰ上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
    B. 位于片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具有代代遗传的特点
    C. 片段Ⅱ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无关
    D. 同胞姐妹体内室少有一条X染色体相同

    16. 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果蝇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RNA
    C. 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D. 动物、植物和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17.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B. 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都是基因的载体
    C. 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存在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
    D. 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18. 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基因A/a控制,乙病由基因B/b控制,已知Ⅱ-1中不含有乙病致病基因。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B. Ⅱ-2基因型为AaXBXb
    C. Ⅲ-1与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D. Ⅱ-1和Ⅱ-2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19. 玉米是单性花、雌雄同株的作物。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在植株间相互传粉,也可以同株异花传粉(自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杂交过程中,与豌豆相比,玉米可以省去 ______环节,在开花前直接对雌、雄花序进行 ______处理即可。
    (2)玉米中因含支链淀粉多而具有粘性(遗传因子用W表示),其籽粒和花粉遇碘不变蓝;含直链淀粉多不具有粘性(遗传因子用w表示)其籽粒和花粉遇碘变蓝。播种WW和ww杂交得到的种子,先后获取花粉和籽粒,分别滴加碘液后观察、统计,结果为花粉 ______变蓝;籽粒 ______变蓝。
    (3)将纯合高茎玉米(BB)和矮茎玉米(bb)间行种植,某一纯合高茎玉米植株所结果穗上所有籽粒可能是 ______(请选填数字序号:①全为纯合子;②全为杂合子;③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④都有可能出现)。现有高茎玉米种子,其中杂合子占,把种子间行播种,长成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F1中高茎:矮茎=______。
    (4)现有甜玉米和非甜玉米这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已知甜玉米为显性性状,非甜玉米为隐性性状。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它来验证分离定律。甲同学将多株甜玉米自交,若发现某些玉米自交的后代中出现 ______,则可验证分离定律。乙同学将多株甜玉米与非甜玉米杂交,如果某些杂交组合后代出现 ______,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20. 家蝇(2N=12)是双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图1是观察雄性家蝇精巢切片选取的几个典型的不同时期减数分裂图;图2是该动物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变化曲线。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______,乙细胞的名称是 ______,该细胞中此时含有 ______条X染色体。
    (2)对该种家蝇进行基因测序,应测 ______条染色体。
    (3)图2中细胞的增殖方式与精原细胞的增殖方式相同的是 ______(填罗马数字),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的时期处于图2中的 ______阶段(填字母)。
    21. 果蝇的灰身与黑身(设基因为A、a)、直毛与分叉毛(设基因为B、b)是两对相对性状。两只纯合亲代果蝇杂交,F1无论雌雄全为灰身直毛果蝇,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F2表型如表所示,基因位置不考虑XY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F2表型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果蝇
    601
    0
    199
    0
    雄果蝇
    299
    302
    99
    103
    (1)果蝇体色和体毛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是①两对性状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②______。
    (2)亲本基因型是 ______。
    (3)F1雄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是 ______。
    (4)F2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果蝇基因型有 ______种,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
    22. 用含放射性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图中得到放射性噬菌体的方法是 ______。
    (2)该实验搅拌的目的:______。如果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哪一组实验放射性分布发生变化?______,理由是 ______。
    (3)用3H、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15N、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存在的标记元素有 ______,在子代噬菌体DNA中存在的标记元素有 ______。
    23. 图1是DNA结构模式图,图2是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图,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1中 ______(填写数字)可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DNA分子在结构上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原因是 ______。
    (2)DNA聚合酶可催化图1中 ______(填⑤、⑥或⑦)的形成,DNA复制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复制时需要模板、原料、______等基本条件。
    (3)若该DNA分子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碱基G有300个,若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碱基A ______个。
    (4)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的结果如图2。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3种DNA分子的位置。G0、G1、G2代细胞中提取DNA的结果分别对应图2中的哪几个试管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孟德尔在杂交和自交实验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提出假设,A正确;
    B、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用小写字母(如d)表示隐性遗传因子,B正确;
    C、由于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每个配子中只存在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C错误;
    D、演绎推理是指预测测交实验结果的过程,D正确。
    故选:C。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具体过程,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具体步骤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答案】A
    【解析】解:A、①过程代表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A正确;
    B、②过程中代表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①,B错误;
    C、该植株测交后代表型比为2:1:1,C错误;
    D、M、N、P分别代表16、9、3,D错误。
    故选:A。
    分析题图:图中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减数分裂,②表示受精作用,③表示生物性状表现,其中M、N、P分别代表16、9、3。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明确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答案】C
    【解析】解: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的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两种配子,A正确;
    B、XD与Y属于同源染色体,其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
    C、基因型为FXD、fXD的配子基因型既不相同,也不互补,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C错误;
    D、FfXD配子的产生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出现异常,含有F和f的同源染色体移向一极导致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能合理解释异常精细胞形成的原因。

    4.【答案】C
    【解析】解:由实验甲可知,a1对a2为显性,由实验乙可知a3对a4为显性,实验丙的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1a4:a1a3:a2a4:a2a3=1:1:1:1,又灰毛:黑毛:白毛=2:1:1,则a1a4和a1a3均表现为灰色,a2a4表现为白色,a2a3表现为黑色,所以a1、a2、a3、a4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a1>a3>a2>a4。
    故选:C。
    分析表格:
    甲:纯种灰毛兔(a1a1)×纯种白毛兔(a2a2)→F1为灰毛兔(a1a2);
    乙:纯种黑毛兔(a3a3)×纯种褐毛兔(a4a4)→F1为黑毛兔(a3a4);
    丙:F1灰毛兔(a1a2)×F1黑毛兔(a3a4)→a1a4、a1a3、a2a4、a2a3。
    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复等位基因的含义,能正确分析表格中实验,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5.【答案】C
    【解析】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图中朱红眼基因与白眼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是非等位基因,A错误;
    B、由于基因在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图中所示基因在果蝇体细胞中表达概率不相等,B错误;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移向一极,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可能同时存在cl和v基因,C正确;
    D、基因不一定都在染色体上,染色体上除了基因,还有非基因片段、蛋白质等成分,D错误。
    故选:C。
    1、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2、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等现象。
    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知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D
    【解析】解:A、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而不是假说—演绎法,A错误;
    B、果蝇具有染色体少,易观察,易饲养等优点,B错误;
    C、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比例为3:1,说明控制红眼和白眼的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C错误;
    D、控制白眼的基因若在XY同源区段,也可能出现图示结果,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文:图中红眼与白眼杂交,F1均为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F2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说明与性别相关联,相关基因在X染色体上。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实验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方法,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答案】D
    【解析】解:A、根据试题分析,该种控制鸟类的毛色遗传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属于性染色体连锁遗传,A正确;
    B、根据试题的分析,芦花为显性性状,基因B对b完全显性,B正确;
    C、非芦花雄鸟基因型可以写成ZbZb和芦花雌鸟基因型可以写成ZBW杂交,其子代雌鸟基因型为ZbW均为非芦花,C正确;
    D、若芦花雄鸟基因型为ZBZb和非芦花雌鸟ZbW杂交,子代雌鸟基因型为ZBW、ZbW,既有非芦花,也有芦花,雄鸟的基因型为ZBZb、ZbZb,既有非芦花,也有芦花,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中,芦花雄鸟和芦花雌鸟杂交,子代出现了非芦花,即出现性状分离,则亲代表现的芦花为显性性状,且子代非芦花的都是雌鸟,即性状分离比在子代雌雄中不同,可见该基因在Z染色体上(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性别决定)。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根据系谱图判断出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关系,然后写出相关基因型,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答案】C
    【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Ⅱ1与Ⅱ4都是不患病的男性,因此二者基因型相同,均为XBY,A错误;
    B、Ⅱ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BXB或XBXb,与其母亲(基因型为XBXb)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B错误;
    C、Ⅱ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XBXB或XBXb,与Ⅱ4(XBY)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C正确;
    D、Ⅱ2(XbY)的精原细胞在经过DNA复制后最多含有2个致病基因,不会含有4个致病基因,D错误。
    故选:C。
    分析遗传系谱图:Ⅰ1和Ⅰ2都正常,但他们有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已知该病为伴性遗传,因此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本题结合遗传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信息和图中信息推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其次要求考生识记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能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概率的计算。

    9.【答案】D
    【解析】解:A、两种肺炎链球菌的DNA控制的性状不完全相同,而不是完全不同,A错误;
    B、加入RNA酶、蛋白酶等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逐一排除各种物质的作用,利用了“减法原理”,B错误;
    C、加入蛋白酶处理的实验组培养基中只有少量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S型细菌少于R型细菌,C错误;
    D、培养基中的S型菌并不都是由R型菌转化而来,还可以由S型细菌分裂而来,D正确。
    故选:D。
    1、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将加热致死的S型菌破碎后,首先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然后作用于R型细菌,观察它们的作用,才能确定DNA是不是遗传物质。
    2、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
    本题考查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0.【答案】A
    【解析】解:A、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据题意可知DNA复制原料为31P,故所有子代病毒的DNA均含31P,只有两个子代噬菌体含32P,A错误;
    B、DNA复制的原料为31P,根据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子代所有DNA均含31P,B正确;
    C、35S标记的蛋白质无法进入宿主细胞大肠杆菌内,故合成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35S,C正确;
    D、新合成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全部都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所用原料为32S,故所有子代噬菌体均含32S,D正确;
    故选:A。
    1、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子代病毒的DNA含有一条亲代DNA的链和新合成的子链。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将DNA注入宿主细胞,蛋白质留在细胞外。
    本题以T2噬菌体侵染实验为背景,考查了DNA复制的特点及噬菌体侵染实验的相关基础知识,把握DNA复制的特点及教材基础知识就能准确作答。

    11.【答案】A
    【解析】解:A、DNA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含有C、H、O、P元素组成,不含有N元素,N元素位于碱基中,A错误;
    B、大肠杆菌DNA分子为环状,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两个磷酸,B正确;
    C、核DNA最终水解产物有脱氧核糖、磷酸、四种含氮碱基,共有6种,C正确;
    D、DNA分子中碱基对A与T之间2个氢键,G与C之间3个氢键,A、T含量越高,氢键数量相对越少,热稳定性相对越弱,D正确。
    故选:A。
    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答案】B
    【解析】解:A、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该DNA分子含有胞嘧啶60个,占该DNA分子的30%,则C=G=60,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A=T=40个,A正确;
    B、该DNA分子控制某一肌动蛋白的合成,因此其具有特异性,排列顺序为特定的一种,B错误;
    C、如果DNA内胞嘧啶占30%,胞嘧啶分布在两条DNA单链上,因此每一条单链上胞嘧啶占0~60%,C正确;
    D、根据A选项的分析,该DNA分子含有60个C、G碱基对,40个A、T碱基对,共有氢键60×3+40×2=260个,D正确。
    故选:B。
    1、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其中A与T之间2个氢键相连,G与C之间3个氢键相连。
    2、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
    3、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及计算能力。

    13.【答案】B
    【解析】解:A、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果蝇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每条DNA分子均为15N-14N,每条染色体都含有15N和14N,A正确;
    B、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一条染色体上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14N-14N,一个是15N-14N,有8条染色单体含有15N,B错误;
    C、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含14N,C正确;
    D、由于两个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可能是2个、3个或4个,D正确。
    故选:B。
    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将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后置于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
    如果进行有丝分裂,经过一次细胞分裂后,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DNA分子都含有一条14N的单链和一条15N的单链,再分裂一次,DNA分子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一个是N14-N14,一个是N15-N14,两个DNA分子进入两个细胞中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子细胞中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1。
    对于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4.【答案】AC
    【解析】解:A、细胞A代表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DNA不能再进行复制,A错误;
    B、细胞B中的DNA含量为2n,与体细胞中相等,B正确;
    C、细胞C可代表DNA未进行复制的精原细胞,也可代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代表次级精母细胞时,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
    D、细胞D可代表初级精母细胞,其中可能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D正确。
    故选:AC。
    分析柱形图:图中A细胞内染色体和核DNA都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说明已完成减数分裂;图中B细胞内的染色体只有体细胞的一半,而核DNA与体细胞的相等,说明细胞已完成了减数第一次分裂,但着丝粒没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图中C细胞内染色体和DNA都与体细胞的相等,且染色体:核DNA=1:1,可能是没有复制时,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是精原细胞;也可能是着丝粒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D细胞内染色体与体细胞的相等,而核DNA是体细胞的2倍,说明细胞中DNA复制后还没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5.【答案】AC
    【解析】解:A、位于片段Ⅰ上的基因存在等位基因,例如XA与Xa,A错误;
    B、位于片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是伴Y遗传,具有代代遗传的特点,B正确;
    C、片段Ⅱ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有关,例如XAXA与XaYa杂交得F1,相互交配得F2,F2中隐性个体均为雄性,与性别相关,C错误;
    D、同胞姐妹体内都有一条染色体来自父方,因此至少有一条X染色体相同,D正确。
    故选:AC。
    分析图示:Ⅰ片段上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同源区段Ⅱ上存在等位基因,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Ⅲ片段是位于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遗传,患病者全为男性。
    本题以性染色体为素材,着重考查学生对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正确解读题图理解Ⅰ、Ⅱ、Ⅲ区段的位置,及各区段的基因的遗传特点,根据具体问题正确写出遗传图解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ABC
    【解析】解:A、果蝇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
    C、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
    D、动物、植物和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正确。
    故选:ABC。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此类试题,需考生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并能据此准确判断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17.【答案】ABD
    【解析】解: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复制之前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A正确;
    B、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另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故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是基因的载体,B正确;
    C、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每个等位基因均含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C错误;
    D、大多数生物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此时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这些生物的基因就为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此时基因的基本单位为核糖核苷酸,D正确。
    故选:ABD。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识记DNA分子的特异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8.【答案】ABD
    【解析】解:A、由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Ⅲ-2有两种病,其基因型为aaXbY,进而可推断Ⅱ-1、Ⅱ-2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B正确;
    C、Ⅰ-1有甲病,基因型为aa,推知Ⅱ-3的基因型为Aa,Ⅱ-3也没有乙病,所以Ⅱ-3基因型为AaXBY;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进而判断Ⅲ-1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Y、AaXBY,由此可知Ⅲ-1与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C错误;
    D、Ⅱ-1、Ⅱ-2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Ⅱ-1和Ⅱ-2再生一个孩子,不患甲病的概率为,不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因此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D正确。
    故选:ABD。
    分析遗传系谱图:Ⅱ-1、Ⅱ-2都正常,但它们有个患两种遗传病的儿子,说明这两种遗传病都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Ⅰ-1甲病女患者的儿子正常,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1中不含有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本题结合遗传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断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19.【答案】去雄  套袋    ④  15:1  甜玉米:非甜玉米=3:1  甜玉米:非甜玉米=1:1
    【解析】解:(1)玉米是雌雄异花植物,因此在杂交过程中,玉米相对于豌豆可以省去去雄环节,在开花前直接对雌、雄花序进行套袋处理即可。
    (2)WW和ww杂交,F1的基因型为Ww,其能产生W和w两者比例相等的配子,其中W遇碘不变蓝色,w遇碘变蓝色,即产生的花粉遇碘变蓝色,不变蓝色;F1的基因型为Ww,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WW:Ww:ww=1:2:1,其中WW和Ww遇碘不变蓝色,ww遇碘变蓝色,即所结的种子遇碘不变蓝色,变蓝色。
    (3)玉米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故纯种高茎玉米(BB)与纯种矮茎玉米(bb)间行种植,纯合高茎玉米植株所结果穗上所有籽粒可能全为纯合子,也可能全为杂合子或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故选:④。两种玉米间行种植自然传粉,会进行自交和杂交,已知亲本为BB、bb,产生的配子中B占,b占。把种子间行播种,长成的植株在自然状态下,F1中高茎:矮茎=(×+××2):(×)=15:1。
    (4)甜玉米和非甜玉米这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甲同学将多株甜玉米自交,若发现某些玉米自交的后代中出现甜玉米:非甜玉米=3:1,说明杂合子Aa进行减少分裂时A、a分开进入到不同配子中,然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乙同学将多株甜玉米与非甜玉米杂交,如果某些杂交组合后代出现甜玉米:非甜玉米=1:1,说明杂合子Aa进行减少分裂时A、a分开进入到不同配子中,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a,然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出现甜玉米:非甜玉米=1:1,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故答案为:
    (1)去雄    套袋
    (2)        
    (3)④15:1
    (4)甜玉米:非甜玉米=3:1     甜玉米:非甜玉米=1:1
    1、玉米自然状态下既有杂交也有自交,所以子代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2、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考生对基因分离实质的理解和认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正确的分析解答。

    20.【答案】丁、戊  初级精母细胞  1  7  Ⅲ  b-c和e-f
    【解析】解:(1)由图1可知,甲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乙表示减数分裂Ⅰ后期;丙表示减数分裂Ⅰ前期;丁表示减数分裂Ⅱ末期;戊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因此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丁、戊。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是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
    (2)因为蝇(2N=12)是双翅目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因此进行基因测序,应测5条常染色体和X、Y2条性染色体共7条染色体上的基因。
    (3)精原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图2中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的区段是Ⅲ。着丝粒分裂发生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即图2中的b~c、e~f。
    故答案为:
    (1)丁、戊   初级精母细胞   1
    (2)7
    (3)Ⅲb-c和e-f
    分析题图:图1中甲有细胞核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分裂Ⅰ后期;丙中同源染色体开始联会,表示减数分裂Ⅰ前期;丁中形成4个新的细胞核,表示减数分裂Ⅱ末期;戊中着丝粒分裂,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
    图2中,Ⅰ染色体减半,表示减数分裂过程,Oa表示减数分裂Ⅰ,bc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Ⅱ表示受精作用;Ⅲ表示有丝分裂,ef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本题以细胞分裂图和染色体数变化图为情境,考查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21.【答案】控制体色和体毛的两对基因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一对位于性染色体,独立遗传  AAXBXB×aaXbY或aaXBXB×AAXbY  AXB、aY或aXB、AY  4 
    【解析】解:(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果蝇体色和体毛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因是①两对性状的遗传均遵循分离定律,②控制体色和体毛的两对基因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一对位于性染色体,独立遗传。
    (2)由分析可知,F1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而且题干表示亲本是纯合果蝇,由此推断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或aaXBXB×AAXbY。
    (3)由分析可知,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XB、aY或aXB、AY。
    (4)F1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F2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果蝇基因型有4种,即(AA、Aa)(XBXB、XBXb),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1-×=。
    故答案为:
    (1)控制体色和体毛的两对基因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一对位于性染色体,独立遗传(意思对即可)
    (2)AAXBXB×aaXbY或aaXBXB×AAXbY
    (3)AXB、aY或aXB、AY
    (4)4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雌果蝇中灰身:黑身≈3:1,黑身果蝇与灰身果蝇的比例在雌雄果蝇之间的比例没有差异,因此控制黑身和灰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是显性性状,F1基因型是Aa×Aa;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雌果蝇中没有分叉毛,只有直毛,因此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直毛是显性性状,F1基因型是XBXb×XBY.对于两对相对性状来说,F1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首先要求考生采用逐对分析法,根据表中信息推断出这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及亲本的基因型;其次再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断其表现型和计算相关概率。

    22.【答案】T2噬菌体结构简单,仅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先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32P标记的一组  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增大 15N、35S 3H、32P、15N
    【解析】解:(1)选用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主要是T2噬菌体结构简单,仅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大肠杆菌中才能繁殖后代,因此图中得到含放射性的噬菌体的培养过程是:先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一段时间后,加入噬菌体进行培养,即得到含32P或35S的噬菌体。
    (2)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32P标记组实验结果异常,但不会导致35S标记组实验结果异常,因为侵染过程中,DNA进入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面,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的噬菌体释放出来,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增大。
    (3)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内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酶等均由细菌提供。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都含有3H,只有DNA含有32P,因此用3H、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15N、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存在的标记元素有15N、35S,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在子代噬菌体DNA中存在的标记元素有3H、32P、15N。
    故答案为:
    (1)T2噬菌体结构简单,仅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先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2)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32P标记的一组        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的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增大
    (3)15N、35S          3H、32P、15N
    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3.【答案】②③④  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分子内侧碱基互补配对以氢键相连  ⑥  边解旋边复制  能量和酶  4900  ABD
    【解析】解:(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苷酸,图1中②③④可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由于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分子内侧碱基互补配对以氢键相连,所以DNA分子在结构上具有较高稳定性。
    (2)DNA聚合酶可催化图1中⑥磷酸二酯键的形成,DNA复制的主要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时需要模板(DNA分子两条链)、原料(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和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基本条件。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在该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碱基C也有300个,因此该DNA分子中的碱基A个数为(1000×2-300×2)÷2=700个,复制3次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有两条DNA链上的碱基A来自亲代,因此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碱基A:(8-1)×700=4900个。
    (4)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G0代细胞中的DNA全部是轻DNA,离心后如图A;G1代是以G0代细胞中的DNA为模板,以含32P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全部为中DNA,离心后如图B;G2代是以G1代细胞DNA为模板,以含32P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形成的4个DNA分子,其中有两个DNA分子一条链含31P,一条链含32P,属于中DNA;另两个DNA分子两条链全为32P,属于重DNA,离心后如图D。
    故答案为:
    (1)②③④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分子内侧碱基互补配对以氢键相连
    (2)⑥边解旋边复制   能量和酶
    (3)4900
    (4)ABD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由1分子含氮碱基(含有氮元素)、1分子磷酸(含有磷元素)、1分子脱氧核糖(含C、H、O三种元素)构成。
    2、轻、中、重三种DNA的含义:由两条含31P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是轻DNA;由一条含31P的脱氧核苷酸链和一条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是中DNA;由两条均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是重DNA。
    3、DNA半保留复制:复制后形成的子代DNA中,每个DNA分子都只含一条子链,另一条则为母链。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和DNA的复制组成,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的组成,理解DNA的半保留复制,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计算。

    相关试卷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西省长治一中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长治一中高一(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同学利用红色彩球, 水稻高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