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5月份)
1. 人的直发和卷发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某男孩及其父母都是直发,但其妹妹却是卷发。该男孩的基因型是( )
A. aa或AA B. Aa或aa C. Aa或AA D. 无法确定
2. 人的非秃顶和秃顶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基因型为BB的人,不论男女都表现为非秃顶;基因型为Bb的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表现为非秃顶;基因型为bb的人,不论男女都表现为秃顶。一对夫妇中,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则这对夫妇生一个秃顶女孩的概率为( )
A. B. C. D.
3. 某植物花色的红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D/d控制。一纯合红花植株与一纯合白花植株杂交,F1全为红花,F1自交得F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F2自由交配,子代中开红花植株:开白花植株=3:1
B. F2自交,子代中开红花植株:开白花植株=4:1
C. F2中开红花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开红花植株:开白花植株=8:1
D. F2中开红花的植株自交,子代中开红花植株:开白花植株=5:1
4. 燕麦的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中M与N的效果相同,均控制黄色,显性基因有叠加效应,显性基因越多,黄色越深;没有显性基因时,燕麦为白色。现将MMnn与mmNN的个体杂交,F1自交,F2中与亲本颜色相同的个体的比例为( )
A. B. C. D.
5. 如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A/a、B/b、D/d分别为独立控制三对相对性状的三对等位基因,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不考虑四分体中染色体互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基因A、B、D不可能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
C. 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D. 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可形成8种类型的配子
6. 如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变化相对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处于ab段的细胞名称可能为初级精母细胞
B. b点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减半的原因相同
C. cd段该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D. d点细胞一分为二时细胞质的分裂是均等的
7. 实验小组同学借助显微镜分别观察了马蛔虫受精卵有丝分裂固定装片和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在两个装片中均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 B.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部分片段
C. 细胞中所有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均不相同 D. 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到达细胞两极
8. 人类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与色盲相同,其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家庭中,母亲为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父亲正常,他们生一个正常儿子的概率为( )
A. 100% B. 50% C. 25% D. 0
9. 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图中可能是显性纯合子的是( )
A. 2号、15号 B. 10号、13号 C. 3号、11号 D. 7号、13号
10. 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的耐热与不耐热是一对相对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且W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研究人员任意选取耐热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F1有耐热雄蚕、不耐热雄蚕和不耐热雌蚕三种,比例为1:1: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W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雄家蚕中表达 B. 与家蚕热耐受有关的基因型共有3种
C. F1中耐热雄性家蚕全部都是杂合子 D. 基因b纯合导致F1中部分雌蚕致死
11. 下列关于艾弗里和赫尔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赫尔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用同位素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
B.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C. 赫尔希运用离心技术,使DNA分布在上清液中,蛋白质外壳留在沉淀物中
D. 细菌和病毒的结构简单,只含DNA和蛋白质,并且短时间内可以大量繁殖
12.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含有两种核酸的生物有两种遗传物质
B.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中特有的碱基是T
C.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集中在拟核中
D. 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13.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a,其中胞嘧啶数为b。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数为a B. 该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a/2-b
C. 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2a+b D. 该DNA分子一条链中C+G的数量为b/2
14. 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整个DNA分子中脱氧核糖的数目和碱基的数目相同
B.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
C. DNA分子中的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
D. DNA分子中A-T碱基对数量与其热稳定性呈正相关
15. eccDNA是一类独立于染色体外的环状DNA分子,与染色体结构相比,呈环状、较稳定,如图为eccDNA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eccDNA可能不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B. eccDNA中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C. 脱氧核糖和碱基交替连接构成eccDNA的基本骨架
D. eccDNA的5′端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3′端含有羟基
16. 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在31P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已知噬菌体DNA上有m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有n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论该噬菌体增殖多少代,子代含有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始终有两条
B. 该噬菌体DNA复制4次,共消耗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5×(m-n)个
C. 该噬菌体的DNA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4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 RNA聚合酶从该噬菌体DNA转录模板链的5端开始合成mRNA
17. 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大肠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大肠杆菌DNA的分子都含有15N。然后再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亲代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含有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
B. 图中的⑤和②分别表示亲代和子一代DNA离心后的结果
C. 若②是⑤的子代,则可证明DNA是半保留还是全保留复制
D. 亲代DNA分子至少要进行3次复制才能得到图中③的结果
18. 研究发现真核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分三步进行,分别由RNA聚合酶、剪接体和核糖体执行转录、剪接和翻译过程(如图所示)。剪接体主要由蛋白质和小分子的核RNA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剪接体中含有能催化磷酸二酯键断裂和形成的酶
B.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完全相同
C. 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会破坏碱基之间的氢键,使DNA双链解旋
D. 若剪接体剪接位置出现差错,最终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19. 研究人员测定了某噬菌体DNA中一条单链上的碱基序列,并得到了其编码蛋白质的一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的密码子可能决定相同的氨基酸
B. 不同的基因可能有部分碱基序列相同
C. 该DNA的一个碱基对替换可能引起两种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
D. 起始密码子通常位于基因的首端,是遗传信息翻译的起始位点
20. 某动物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如图所示,①~③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过程都有氢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B. ②过程表示转录,要DNA聚合酶参与
C. 该动物的表皮细胞也能进行①②③过程 D. 一条多肽链的合成需要多个核糖体参与
21.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中碱基对发生增添、缺失或替换均能导致基因突变
B. 新冠病毒传播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最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C. 用高倍显微镜能看到癌细胞中抑癌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D. 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2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I)病人白细胞中常出现异常的22号染色体——“费城染色体”(如图),其上的BCR-Ab1融合基因表达BCR-Ab1融合蛋白,使酪氨酸激酶——直保持活性,抑制了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CML病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均出现异常
B. CML病人白细胞中的费城染色体可以遗传给子代
C. 融合蛋白可能抑制了白细胞中有关基因的正常表达
D. 融合蛋白氨基酸数是BCR和Ab1蛋白氨基酸数之和
23. 某种鼠的毛色有野生型黄色(A)、突变型灰色(a1)和突变型黑色(a2)三种表型,基因A对a1和a2为显性,a1对a2为显性,三种基因的A形成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A突变成a1、a2时分别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和缺失
B. 杂合灰色鼠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时含有2个a2基因
C. 基因a2比a1的长度短,合成的肽链也较短
D. 突变型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24. 某女性遗传病患者与一个正常男子结婚,医生告诫他们只能生女孩。据此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C.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5. 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根据下列图谱作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图谱①中遗传病在女性中患病概率大于男性
B. 图谱②中女性患者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00%
C. 图谱③中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D. 图谱④中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显性基因
26. 图甲是某雌性动物(2n=10)卵巢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乙是该动物体内不同的细胞①~⑦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不考虑生物的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处于 ______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和核DNA数量对应于图乙中的细胞 ______(填图中的序号)。甲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多含有 ______个染色体组。
(2)图乙中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细胞是 ______(填图中的序号),染色体数由⑥→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3)与细胞③相比,细胞①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核DNA数目减半,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______。
(4)图乙中可能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有 ______(填图中的序号)。
27.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单股正链(+RNA)病毒,外被囊膜,囊膜上有与入侵宿主细胞密切相关的多个蛋白质。如图1表示SARS-CoV-2侵入人体细胞以及在细胞中的增殖过程,图2表示中心法则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SARS-CoV-2在宿主细胞的 ______(填结构名称)中进行增殖。SARS-CoV-2增殖过程中不进行图2中的 ______(填图中标号)过程。
(2)研究人员筛选获得了一些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的不同药物,其中一种是核苷酸类似物,其作用原理是在病毒进行核酸合成时被整合进核酸中,这类药物主要抑制图1中过程 ______(填序号)。
(3)若图2过程③的转录模板链的部分序列为5′-GGACTGATT-3′,则以其为模板合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为 ______。
(4)若图2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比例为 ______。
(5)某个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两条链中N分别为15N和15N,将该细胞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 ______。
28. 已知某植物花的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某基因型为Aa的开红花植株的一个花粉母细胞(相当于哺乳动物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一个精细胞如图甲所示。据图可知,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 ______。请画出和该精细胞来源于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及基因关系的图解。
(2)已知基因A、a位于该植物的2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2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乙,其细胞中2号染色体如图乙所示。为了确定植株乙的基因A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不考虑交换),最好是让植株乙 ______产生F1,若F1的表型及比例为 ______,则植株乙的基因A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29. 如图为实验小组绘制的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小组同学认为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和伴Y染色体遗传病,他们做出判断的理由分别是 ______。
(2)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用A表示,正常基因用a表示,则Ⅲ6的基因型是 ______,Ⅲ8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______。
(3)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8与女性杂合子结婚,他们生育一个正常儿子的概率为 ______。
(4)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Ⅲ6与Ⅲ7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______。正常人群中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如果Ⅲ7与人群中一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了一个正常女儿,则该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______。
(5)如果Ⅱ3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生育了一个患病女儿和两个正常子女,则这两个正常子女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______。
30. 某植物种皮的颜色有黄色和绿色两种,由基因A、a控制;花的颜色有紫色和白色两种,由基因B、b控制;株高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由基因D、d控制。已知这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下列4种植株,选其中2种分别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子代表现型
组合一:甲(黄皮紫花高茎)×乙(绿皮白花矮茎)
黄皮紫花高茎
组合二:丙(黄皮白花高茎)×丁(绿皮紫花矮茎)
黄皮:绿皮=1:1
紫花:白花=1:1
高茎:矮茎=1:1
(1)根据杂交组合 ______的结果可知,三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______。
(2)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出这4种植株的基因型为:
甲:______;乙:______;丙:______;丁:______。
(3)若让甲和乙杂交所产生的黄皮紫花高茎自交,后代基因型有 ______种,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
(4)若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双亲都是直发,妹妹是卷发,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直发对卷发为显性,由基因A/a控制,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都是杂合子Aa,妹妹为aa,该男孩为直发,根据Aa×Aa→AA、Aa、aa,因此该男孩的基因型是Aa或AA。
故选:C。
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人的直发和卷发信息,并结合所学基因的分离定律做出正确判断,属于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较易。
2.【答案】C
【解析】解:由题干可知,男性中秃顶的基因型为Bb、bb,非秃顶的基因型为BB,女性中秃顶的基因型为bb,非秃顶的基因型为BB、Bb,一对夫妇中,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则其母亲的基因型为bb,该妻子的基因型为Bb,丈夫秃顶,基因型可能是Bb或bb,又丈夫的父亲非秃顶,其父亲的基因型为BB,因此丈夫的基因型为Bb,这对夫妇的后代基因型为BB、Bb、bb,后代出现秃顶女孩的概率为×=。
故选:C。
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人的非秃顶和秃顶信息,并结合所学基因的分离定律做出正确判断,属于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较易。
3.【答案】B
【解析】解:A、花色的红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D/d控制,亲本为DD、dd,F1基因型为Dd,F1自交得到F2(1DD、2Dd、1dd),F2产生配子为D、d,F2自由交配,子代中开红花植株(DD、Dd):开白花植株(dd)=3:1,A正确;
B、F2自交后子代基因型为DD、(DD、Dd、dd)、dd,开红花植株(+):开白花植株(+)=5:3,B错误;
C、F2红花基因型(DD或Dd),产生配子为D、d,F2中开红花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开红花植株(D_):开白花植株(dd)=8:1,C正确;
D、F2红花基因型(DD或Dd),自交后子代基因型为DD、(D_、dd),开红花植株(+):开白花植株()=5:1,D正确。
故选:B。
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干中获取某植物的实验信息,并结合所学基因的分离定律做出正确判断,属于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4.【答案】B
【解析】解:MMnn与mmNN的个体杂交,F1的基因型为MmNn,F1自交,F2中与亲本颜色相同的个体应该含有2个显性基因,因此中与亲本F2颜色相同的个体的基因型为MMnn,MmNn、mmNN,故所占的比例为×+×+×=。
故选:B。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进行解答。在几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 AaBb×Aabb 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分离定律解答自由组合问题。
5.【答案】C
【解析】解:A、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基因的分离定律,但A和B、a和b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基因A、B与基因D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而有可能进入同一个精细胞中,B错误;
C、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基因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C正确;
D、不考虑四分体中染色体互换,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4个,2种精子,即ABD,abd或ABd、abD,D错误。
故选:C。
题图分析:图中A和B、a和b基因连锁,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与D、d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与A和B、a和b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本题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图示为情境,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以及减数分裂,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核心素养。
6.【答案】D
【解析】解:A、ab段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过程中的细胞可能为初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A正确;
B、b点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减半的原因相同,都是细胞质分裂,B正确;
C、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C正确;
D、d点细胞一分为二时细胞质的分裂不一定是均等的,如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不是均等的,D错误。
故选:D。
分析题图:根据图示曲线起点和终点不同可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变化相对值,其中虚线表示核DNA变化相对值,实线表示染色体变化相对值。图中0-a表示减数分裂前的间期、a-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b-c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曲线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7.【答案】A
【解析】解:A、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和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细胞的中央,A正确;
B、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减数分裂时可以看到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部分片段,有丝分裂前期没有四分体,B错误;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一直存在同源染色体,不存在所有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各不相同,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而有丝后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D错误。
故选:A。
1、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①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数目的一半。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有丝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前期,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有丝分裂中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后期,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应用。
8.【答案】C
【解析】解:设血友病的致病基因为h,则其等位基因为H,父亲正常,基因型为XHY,母亲为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基因型为XHXh,二者婚配后代可能的基因型为:XHXH、XHXh、
XHY、XhY,其中XHY是正常儿子,概率为25%。
故选:C。
由题意知,人类血友病的遗传方式与色盲相同,由于人类的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血友病也是伴X隐性遗传,Y染色体上不含有该等位基因,因此男性正常即不携带致病基因.
本题的知识点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根据题干信息写出亲本基因型,然后根据亲本基因型写出相关的遗传图解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图中患者基因型均为aa,那么图中3号、5号、7号、9号、10号、11号、13号、14号均为杂合子,即基因型均为Aa,图中2号、15号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识图分析可知,图中9号和10号表现正常,但是后代中16号儿子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又图中8号患病,而后代中14号儿子表现正常,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解:A、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耐热与不耐热是一对相对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雄蚕为ZZ,雌蚕为ZW,因此W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雌家蚕中表达,A错误;
B、耐热与不耐热是一对相对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且W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根据杂交的结果可知耐热为显性,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则与家蚕耐热性有关的基因型只有ZBZb(耐热雄蚕)1种,B错误;
C、耐热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F1有耐热雄蚕、不耐热雄蚕和不耐热雌蚕三种,比例为1:1:1,F1中耐热雄蚕为ZBZb,全部为杂合子,C正确;
D、亲本为ZBZb(耐热雄蚕)×ZbW(不耐热雌蚕),后代为ZBZb(耐热雄蚕)、ZbZb(不耐热雄蚕)、ZBW(致死)、ZbW(不耐热雌蚕),即B纯合导致F1中雌家蚕全部致死,D错误。
故选:C。
1、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
本题考查学生从题中获取家蚕的实验信息,并结合所学伴性遗传的知识做出正确判断,属于应用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11.【答案】B
【解析】解:A、赫尔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用同位素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A错误;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通过不断加入各种酶来观察各个物质的作用,运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B正确;
C、赫尔希运用离心技术,使蛋白质分布在上清液中,DNA进入大肠杆菌后留在沉淀物中,C错误;
D、细菌具有细胞结构,不是只含DNA和蛋白质,只有部分DNA病毒只含DNA和蛋白质,有些病毒只含RNA和蛋白质,还有些病毒除了含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有囊膜等结构,D错误。
故选:B。
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2.【答案】D
【解析】解:A、细胞中含有两种核酸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
B、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RNA中不含“T”,B错误;
C、T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拟核,C错误;
D、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一切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故选:D。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并能据此准确答题。
13.【答案】B
【解析】解:A、DNA分子有两条链构成,每条链上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故改DNA分子中游离的磷酸基团数为2,A错误;
B、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a,C碱基数为b,G=C=b,A+T=a-2b,A=T=,B正确;
C、G=C=b,A=T=-b,因此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b+2(-b)=a+b,C错误;
D、双链DNA分子中,G=C=b,G+C=2b,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一条链中C+G的数量为b,D错误。
故选:B。
双链DNA分子中,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的碱基相等;A、T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2个,G、C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是3个。
对于DNA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理解和应用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4.【答案】A
【解析】解:A、一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目均相等,A正确;
B、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B错误;
C、DNA分子中的每个脱氧核糖与两个或一个磷酸基团相连,C错误;
D、DNA分子中A-T碱基对具有两个氢键,G-C碱基对具有三个氢键,氢键数越多DNA越稳定,故A-T数量与其热稳定性呈负相关,D错误。
故选:A。
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5.【答案】B
【解析】解:A、eccDNA是双链DNA,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A错误;
B、eccDNA中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B正确;
C、双链DNA分子中都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C错误;
D、eccDNA的3′端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5′端含有羟基,D错误。
故选:B。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的:DNA分子由两条链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碱基配对遵循碱基配对原则,即A=T,C=G;一条单链相邻的脱氧核苷酸在3′端与5′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结构特点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6.【答案】D
【解析】解:A、亲代一个DNA分子含有两条链,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可知,不论该噬菌体增殖多少代,子代含有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始终有两条,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噬菌体的DNA中含有胞嘧啶数目为m-n,该噬菌体的DNA复制四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可知,需要消耗(24-1)×(m-n)=15(m-n)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正确;
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该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数目为n个,则该噬菌体的DNA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23-1×n=4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C正确;
D、RNA聚合酶从该噬菌体DNA转录模板链的3′端开始合成mRNA,D错误。
故选:D。
1、分析题文:已知噬菌体DNA上有m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有n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非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因此该DNA分子含有胞嘧啶数目为m-n。
2、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及半保留复制的应用,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
17.【答案】C
【解析】解:A、脱氧核苷酸为合成大肠杆菌DNA的原料,因此培养亲代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含有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亲代DNA的含氮碱基都含有15N,离心后属于重带,即图中⑤,再将其转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形成的子一代DNA一条链是15N,一条链是14N,离心后属于中带,图中②,B正确;
C、⑤中的DNA两条链都含15N,若以此为模板用14N为原料进行全保留复制,结果应该是出现重带和中带,如果出现②,可否认全保留复制,但有可能是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C错误。
D、亲代DNA进行3次复制,形成了8个DNA,其中2个DNA一条链是15N,一条链是14N,另外6个DNA两条链都是14N,离心后出现图中③的结果(带宽比3:1),D正确;
故选:C。
DNA分子复制:(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2)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3)模板:DNA的双链;(4)条件: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模板(DNA的两条链)、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能量ATP;(5)方式:半保留复制;(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8)产物:DNA分子。
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中等。
18.【答案】B
【解析】解:A、剪接体能将mRNA前体断裂,也能将RNA片段连接起来,说明其中含有能催化磷酸二酯键断裂和形成的酶,A正确;
B、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前者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后者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B错误;
C、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具有解旋的功能,因此其会破坏碱基之间的氢键,使DNA双链解旋,C正确;
D、若剪接体剪接位置出现差错,则剪接形成的mRNA异常,再结合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可知,其最终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可能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分析题图:图示为真核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过程,真核基因包括非编码区(启动子、终止子)和编码区,且编码区不连续,分为内含子和外显子,其中内含子转录形成的mRNA部分会被剪接体剪接掉最终形成成熟的mRNA。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
19.【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图中Glu、Val等氨基酸可对应多个密码子可知,不同的密码子可能决定相同的氨基酸,A正确;
B、根据图中D基因与E基因的位置可知,不同的基因可能有部分碱基序列相同,B正确;
C、图中D基因与E基因有部分重叠,如重叠部分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则可能引起两种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
D、密码子位于mRNA上,D错误。
故选:D。
1、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种类:64种;
(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2、分析题图:图示为噬菌体单链DNA的序列,图中D基因与E基因重叠。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等基础知识,掌握密码子的概念及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20.【答案】A
【解析】解:A、①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解旋时有氢键的断裂,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中有氢键的形成;②转录过程中,解旋时有氢键的断裂,合成mRNA的过程中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③翻译过程中,tRNA和mRNA之间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A正确;
B、②过程表示转录,要RNA聚合酶参与,B错误;
C、该动物的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能进行①DNA分子复制过程,但其能合成蛋白质,因此能进行②③过程,C错误;
D、一条多肽链的合成只需一个核糖体的参与,D错误。
故选:A。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DNA的复制,②为转录,③为翻译。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产物等基础知识,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1.【答案】B
【解析】解:A、若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发生在DNA分子不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不会导致基因突变,A错误;
B、新冠病毒的可遗传变异来源只有基因突变一种,因此新冠病毒传播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最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B正确;
C、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错误;
D、基因重组可以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即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B。
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
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征;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及类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2.【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图示分析可知,费城染色体的形成是染色体易位的结果,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互换引起的,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错误;
B、白细胞属于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CML病人白细胞中的费城染色体不能遗传给子代,B错误;
C、BCR-Abl融合基因表达BCR-Abl融合蛋白,使酪氨酸激酶一直保持活性,推测融合蛋白可能抑制了白细胞中有关基因的正常表达,从而抑制了细胞凋亡,C正确;
D、识图分析可知,BCR-Abl融合基因是由9号染色体上含Abl基因的片段与22号染色体上含BCR基因的片段发生互换形成的,因此融合蛋白氨基酸数小于BCR和Abl蛋白氨基酸数之和,D错误。
故选:C。
由图可知,9号染色体上含Abl基因的片段与22号染色体上含BCR基因的片段发生互换,形成了费城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凋亡、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23.【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对比A基因和a1、a2,可以看出与A基因相比,a1序列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即突变类型为替换;a2序列的碱基对少于A基因,即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A正确;
B、杂合灰色鼠(a1a2)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其上的基因也加倍,则此时细胞中有2个a2基因,B正确;
C、基因a2比基因a1长度短,说明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可能导致原本的终止密码子变为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从而导致肽链长度变长,C错误;
D、A基因可以突变为a1也可以突变为a2,导致了突变型的产生,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D正确。
故选:C。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或增添,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分析图形:对比A基因和a1、a2,可以看出与A基因相比,a1序列中有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即突变类型为替换;a2序列的碱基对少于A基因,即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24.【答案】B
【解析】解: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后代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A错误;
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女病父子病,男正母女正”,该遗传病的女患者与一正常男子结婚,后代女孩都正常,男孩都患病,因此建议生女孩,B正确;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后代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C错误;
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男病母女病,女正父子正”,该遗传病的女患者与一正常男子结婚,则后代无论男女都有可能患病,D错误。
故选:B。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限雄遗传。
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重点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5.【答案】B
【解析】解:A、图谱①中双亲正常,其女儿患病,故该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遗传病在女性中患病概率等于男性,A错误;
B、图谱②中双亲患病,其儿子正常,故该病为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假设基因为A和a),则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aa,故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Aa,是杂合子。若为伴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假设基因为A和a),则正常儿子的基因型为XaY,故女性患者的基因型为XAXa,是杂合子,因此图谱②中女性患者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00%,B正确;
C、图谱③中双亲正常,其儿子患病,故该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所以图谱③中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C错误;
D、若图谱④中遗传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基因为A和a),双亲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和aa,其儿子基因型为Aa,表现出患病,符合题意,因此图谱④中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能是显性基因,D错误。
故选:B。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常染色体上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等。
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结合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26.【答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② 2 ④⑤ 着丝粒分裂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⑦⑥③
【解析】解:(1)图甲所示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图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根据该时期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其染色体数量:核DNA数量=1:2,与图乙中的细胞②相同。甲细胞含1个染色体组,所以分裂过程中最多含有2个染色体组。
(2)图乙中,处在DNA复制(2n→4n)过程中的是细胞④⑤,③⑥不一定进行复制;细胞⑦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由⑥→⑦的主要原因是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
(3)与细胞③(卵原细胞或体细胞)相比,细胞①(卵细胞或极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图乙中处于细胞分裂后期的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⑦)、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③)。
故答案为:
(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②2
(2)④⑤着丝粒分裂
(3)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4)⑦⑥③
1、图甲为某雌性动物细胞,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中央,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该动物为雌性个体,据图乙中核DNA数核染色体数关系,①细胞染色体数和核DNA数均减半,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②细胞染色体数目为n,核DNA数为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③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为2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G1期;④⑤细胞体数目为2n,核DNA数为2n~4n间,处于S期;⑥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为4n,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⑦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n,核DNA数为4n,处于有丝分裂分裂后期。
本题结合细胞图像、染色体数目和核DNA数目的变化曲线,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要求学生明确各时期的细胞特征,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应用。
27.【答案】细胞质 ①②③ ⑤⑥ 5'-AAUCAGUCC-3' 2个或3个或4个
【解析】解:(1)据图可知,SARS-CoV-2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完成了自身RNA的复制以及蛋白质的合成,进行了增殖。SARS-CoV-2增殖过程包括RNA的复制和翻译过程,即进行了图2中的④⑤过程,不能进行图2中的①②③过程。
(2)由题意“SARS-CoV-2抑制作用的药物其中一种是核苷酸类似物,其作用原理是在病毒进行核酸合成时被整合进病毒的核酸“可知,这类药物主要抑制图中的RNA的复制过程,即⑤⑥过程。
(3)若图2过程③的转录模板链的部分序列为5′-GGACTGATT-3′,那么转录过程中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以其为模板合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为5'-AAUCAGUCC-3'。
(4)若图乙中亲代DNA分子在复制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了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以突变链为模板合成的所有子代都有差错,以正常链为模板合成的所有子代都正常,因此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
(5)该精原细胞的两个DNA分子中,两条链的N分别为15N和15N,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可能产生的2个细胞是:细胞的DNA都是一条链15N和14N,这两个细胞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四个子细胞,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其中每个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都有两种可能:①一个细胞的DNA均含15N和14N,另一个细胞的DNA都只14N,②2个细胞的DNA均部分含15N和14N,部分只含14N。综上所述,形成的4个细胞中含有15N的细胞个数可能是2个或3个或4个。
故答案为:
(1)细胞质 ①②③
(2)⑤⑥
(3)5'-AAUCAGUCC-3'
(4)1/2
(5)2个或3个或4个
SARS-CoV-2是一种RNA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只能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内。由图可知,SARS-CoV-2囊膜上有与入侵宿主细胞密切相关的多个蛋白质,通过囊膜表面的蛋白质与宿主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的胞吞作用进入细胞。SARS-CoV-2侵入宿主细胞后,在遗传物质RNA的控制下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条件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完成自身的增殖过程。
图2可知:图2中①为DNA的复制、②为逆转录、③转录、④RNA的复制、⑤翻译
本题考查病毒的增殖过程和中心法则以及DNA复制与有丝分裂的关系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结构和增殖过程,理解DNA复制与有丝分裂之间的关系,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
28.【答案】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自花授粉 红色:白色=1:0
【解析】解:(1)由图甲分析可知,在该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且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和图中精细胞来源于同一次级精母细胞的另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也是Aa,图示如下。
(2)根据图形判断,植株乙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若植株乙的A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无正常2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则植株乙(Aa)产生的雄配子为A,雌配子为A:a=1:1,植株乙自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和Aa,全部为红色,故红色:白色=1:0。
故答案为:
(1)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2)自花授粉 红色:白色=1:0
分析题图:图甲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一个精细胞含有2条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且发生了A和a片段的交换;图乙细胞中异常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
本题结合题图,考査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及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重点考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
29.【答案】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4患病,Ⅲ6也应该是患者,与系谱图不符;伴Y染色体遗传病不会出现女性患者,与系谱图不符 aa 0 1或100%
【解析】(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母病子必病”,则Ⅱ4患病,Ⅲ6也应该是患者,与系谱图不符,若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则不会出现女性患者,这与系谱图Ⅱ4患病的现象不符。
(2)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图中Ⅲ6正常,则Ⅲ6的基因型是aa;Ⅱ5正常,基因型为aa,Ⅲ8患病,则Ⅲ8的基因型为Aa,为纯合子的概率为0。
(3)若该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Ⅲ8(XAY)与女性杂合子(XAXa)结婚,他们生育一个正常儿子(XaY)的概率为×=。
(4)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4的基因型为aa,则Ⅲ6(Aa)与Ⅲ7(Aa)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Ⅲ7(Aa)与人群中一正常男性(1%Aa、99%AA)结婚,正常男性产生的配子为A:a=199:1,Ⅲ7产生的配子为A:a=1:1,子代为AA:Aa:aa=199:200:1,生育了一个正常女儿(AA、Aa),则该女儿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5)如果Ⅱ3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生育了一个患病女儿,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Ⅱ3与该正常女性均为杂合子(Aa),则这两个正常子女基因型为AA、Aa,相同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1)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4患病,Ⅲ6也应该是患者,与系谱图不符;伴Y染色体遗传病不会出现女性患者,与系谱图不符
(2)aa 0
(3)
(4)1或100%
(5)
1、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
2、识图分析可知,图中Ⅰ1正常,而Ⅰ2患病,后代中的女儿也患病,则该病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结合图中Ⅱ4患病,而后代中的儿子Ⅲ6表现正常,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图中存在女性患者,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Y遗传病。
本题主要考查系谱图遗传方式的判断,要求学生掌握人类遗传病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能够结合图示的信息,利用所学的基因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计算是该题考查的重点。
30.【答案】一 黄皮、紫花、高茎 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27 绿皮紫花矮茎:绿皮白花矮茎=1:1
【解析】解:(1)由题可知,种皮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有黄色和绿色两种;花的颜色由基因B、b控制,有紫色和白色两种;株高由基因D、d控制,有高茎和矮茎两种,且这三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组合一中甲(黄皮紫花高茎)与乙(绿皮白花矮茎)杂交,子代表现型是黄皮紫花高茎,与甲相同,判断黄皮对绿皮为显性,紫花对白花为显性,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所以显性性状为黄皮、紫花、高茎。
(2)由于组合一中甲(黄皮紫花高茎)与乙(绿皮白花矮茎)杂交,表现型为黄皮紫花高茎,所以甲的基因型为AABBDD,乙的基因型为aabbdd;组合二中丙(黄皮白花高茎)与丁(绿皮紫花矮茎)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即比例接近1:1:1:1:1:1:1:1,可推测三对等位基因应均为测交,丙的基因型为AabbDd,丁的基因型为aaBbdd。
(3)甲的基因型为AABBDD,乙的基因型为aabbdd,甲和乙杂交所产生的黄皮紫花高茎基因型为AaBbDd,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3×3×3=27种;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则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
(4)乙的基因型为aabbdd,丁的基因型为aaBbdd,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绿皮紫花矮茎(aaBbdd):绿皮白花矮茎(aabbdd)=1:1。
故答案为:
(1)一 黄皮、紫花、高茎
(2)AABBDD aabbdd AabbDd aaBbdd
(3)27
(4)绿皮紫花矮茎:绿皮白花矮茎=1:1
1、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种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选题,探究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景胜中学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景胜中学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用甲、乙两个小桶, 一个家庭中,父亲为蓝眼, 豌豆子叶的黄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