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展开满江红【课时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2.把握《满江红》的大意,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3.领会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 (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1.作者介绍预设1:秋瑾秋瑾(1875—1907),民主革命烈士。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提倡女权,宣传革命。工诗词,作品宣传民主革命、妇女解放,笔调雄健,感情奔放。今有《秋瑾集》。预设2: 秋瑾的家庭秋瑾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预设3: 秋瑾的创作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220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15首,共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前期:1891-1904 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 后期:1904-1907 抒发革命豪情,对祖国前途的忧虑。2.背景资料教师: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这首词的内容。预设: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新词学习,整体感知教师: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采取各种形式把词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三)细读本词,精读细研教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首词,疏通词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词句的意思。1.词句出示: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注释】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为:因为。 拭:擦。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教师:同学们,朗诵上面词句,尝试翻译词句。预设:【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拭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2.词句出示: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注释】列:属类,范围。 烈:刚烈,有节操。肝胆:指真诚的心。 热:激动。 莽红尘:莽莽人世。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教师:同学们,朗诵上面词句,尝试翻译词句。预设: 【译文】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四)深读本词,合作探究1.“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在词中有什么作用?(学生默读本词,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表现中秋景色的清秀明丽,用典含情,把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表达喜悦之情的内容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中表达冷落之感的句子杂用在一起,表达了词人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既有冲破羁绊的喜悦,也有佳节独寓客栈、青春蹉跎的失落感和幽怨之情。2.“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一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学生默读本词,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化用汉军破楚的典故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表达了词人不愿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这里渗透着女革命者的激情抱负,平实感人。3.怎样理解“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内涵?(学生默读本词,讨论分析回答。)学生:这句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4.在下片中,作者为什么会“青衫湿”?(学生默读本词,讨论分析回答。)学生:因为作者虽是女子,“心却比,男儿烈”,世间的凡夫俗子,谁能知晓自己的理想抱负?英雄人物在失意潦倒、前途黯淡之际要经受诸多折磨。世界这么大,可哪里能寻觅到相知相愁的知音呢?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你觉得写得如何?说说理由。(学生默读本词,讨论分析回答。)学生: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喊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心声;用“身”与“心”的对比,突出了英雄气概;用“身”与“心”的近音,“烈”与“列”的同音,形成了整齐和谐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逼人,使人一咏不忘,成为震撼心灵的警策名句。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默读本词,讨论分析回答。)学生: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从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五)课堂小结1.这首词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这首词的主题。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预设:《满江红》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通过层层表述,蕴家国仇、民族恨于字里行间,表现了女革命者的激情抱负,文字平实,真切感人。2.我们一起明晰这首词的写法,体会它的写作特色。预设:善用典故,基调高昂。这首词基调高昂,借用汉军破楚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表现了词人沉重的心情及其身为女革命者的雄心壮志.课后巩固,布置作业1.背诵这四首词。2.感受诗中的意境,试着自己口头描述出其中一首诗的画面。【教学反思】本课的四首词都感情充沛,因此本教学设计在帮助学生理解词意时,注重“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生平和词作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作者想通过词作表达的感情。本课的词作艺术成就突出,所以本教学设计同样注重对词作中重点句子所使用的表现手法的分析,以此来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并让学生初步学习如何赏析词作,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教学设计没有把四首词进行对比阅读,从而没有让学生对四首词有更深入的理解,没有更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后预习】1.预习本单元的《写作 布局谋篇》,为学习本课做准备。2.熟悉如何能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做出整体谋划。3.了解如何在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列出写作提纲,并能根据实际所需修改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