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练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陆贽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新唐书·陆贽传》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会马燧讨贼河北,久不决,请济师;李希烈寇襄城。诏问策安出,贽言:“劳于服远,莫若脩近;多方以救失,莫若改行。”又言:“立国之权,在审轻重,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夫关中,王业根本在焉。豪杰之在关中者,与籍于营卫不殊;车乘之在关中者,与列于厩牧不殊;财用之在关中者,与贮于帑藏不殊。一朝有急,可取也。陛下幸听臣计。”帝不纳。后泾师急变,贽言皆效。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帝问贽事切于今者,贽劝帝:“群臣参日,使极言得失。若以军务对者,见不以时,听纳无倦。兼天下之智以为聪明。”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贽本畏慎,未尝通宾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宣。始,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天子常以辈行呼而不名。在奉天,朝夕进见,然小心精洁,未尝有过。虽外有宰相主大议,而贽常居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所言皆剀拂帝短,恳到深切。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既放荒远,常阖户,人不识其面。又避谤不著书,地苦瘴疠,只为《今古集验方》五十篇示乡人云。
《新唐书·陆贽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B.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C.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D.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宏辞,始于唐代,是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一种。
B.东宫,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在古代一般指太子居地,常借指太子。
C.翰林学士,官名,始设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
D.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军礼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贽年轻有为,才思敏锐。十八岁中进士,为天子所倚重,处理政事,得心应手;对于国家治理,认为要兼采天下之智。
B.陆贽谨慎自守,刚直不阿。身居高位,不交接宾客;对于任用裴延龄坚决反对,也因此受到排挤,惹恼顺宗皇帝而被贬。
C.陆贽忠于朝廷,结局悲惨。早年被征召做翰林学士,尽忠职守,直言敢谏,但最终因为小人谗害,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
D.陆贽勤于政事,关注民生。尽心辅政,常在宫中参与谋划决策,号称“内相”;身处乡野,编辑医书,服务于当地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立国之权,在审轻重,本大而末小,所以能固。
(2)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调郑尉,罢归。以书判拔萃补渭南尉。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
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贽谏,以为:“今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未息,遽以珍贡私别库,恐群下有所觖望,请悉出以赐有功。”帝悟,即撤其署。帝欲以内外从官普号“定难元从功臣”。贽曰:“宫官具察,恪居奔走,劳则有之,何功之云?难则尝之,何定之云?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帝乃止。
李怀光有异志,欲怒其军使叛。李晟密言其变,因请移屯。不阅旬,怀光果夺两节度兵。行在震惊,遂徙幸梁。俄以劳迁谏议大夫,仍为学士。
京师已平,帝欲召浑瑊访奔亡内人,给装使赴行在。贽谏曰:“大难始平,而百役疲瘵之氓、重伤残废之卒,皆忍死扶疾,想闻德音。盖事有先后,义有轻重,重者宜先,轻者宜后。葺宫室,治服玩,耳目之娱,巾栉之侍,是皆宜后不可先也。且内人当离溃之后,或为将士所私。天下固多亵人(1),何必独此?”帝不复下诏,犹遣使谕瑊资遣。
俄以丧解官,客东都。服除,以权知兵部侍郎,复召为学士。贞元七年,罢学士,以兵部侍郎知贡举。明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班宏判度支,卒官,贽荐李巽,帝漫许之,而自用裴延龄。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宣。
(选自《新唐书·陆贽传》)
注:(1)亵人,受宠幸的人。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B.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C.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D.泾师急变/帝播迁府藏/委弃卫兵/无褚衣/天下贡奉稍至/乃于行在夹庑署/琼林大盈二库别藏贡物/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天子巡行所到之处,本文唐德宗流亡所居之处也称行在,是避讳的说法。
B.东都,京师以东的都城,历代地点不一,其中唐代京都在长安,东都在洛阳。
C.判,古代官员以较高官职兼任较低官职,或者在中央任职的官员兼任地方官。
D.赠,古代官员死后朝廷将官爵或荣誉赐予死者的家人,是对功臣的奖励方式。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贽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早在德宗皇帝还在当太子时,就已经听闻陆贽的名声,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B.德宗皇帝流亡梁州,想把随他一起逃难的官员加上“定难元从功臣”的封号。陆贽认为这些官员吃了一些苦,但并没有功劳,也没有平定祸难。
C.京城收复后,德宗皇帝派浑瑊查访逃散的宫人,供给盘缠让这些人回到宫中。经过陆贽进谏,德宗皇帝表面收回成命,但还是派人把宫人送到行宫。
D.陆贽推荐李巽担任度支,皇帝先是很认同,后又改用裴延龄。裴延龄依靠花言巧语献媚钻营,得到皇帝宠信,引起了天下人的憎恶。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与奋命者齿,恐沮战士之心,结勋臣之愤。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陆贽劝谏皇帝不要查访在战争中逃散的宫人,请简要概括他的理由。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贽,字敬舆,十八第进士,中博学宏辞。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召为翰林学士。会马燧讨贼河北,久不决,请济师。诏问策安出,贽言,又言,帝不纳。后泾师急变,贽言皆效。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旁史承写不给,它学士笔阁不得下,而贽沛然有余。是时,贼未平,帝欲明年遂改元,而术家争言宜有所变,示天下复始。帝乃议更益大号。贽曰今乘舆播越大憝未去此人情向背天意去就之隙陛下宜痛自贬励不宜益美名以累谦德帝从之。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信赏必罚,霸王之资也;轻爵亵刑,衰乱之渐也。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亵。陛下谓试官为虚名,岂思之未熟邪?今献瓜一器、果一盛则受之,彼忘躯命者有以相谓矣,曰‘吾之躯命乃同瓜果’。瓜果,草木也。若草木然,人何劝哉?夫田父野人必欲得其欢心,厚赐之可也。”负元八年,以中书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班宏判度支,卒官,贽荐李巽,帝漫许之,而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顺宗立,召还。诏未至,卒,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曰宣。
(节选自《新唐书·陆贽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贽曰/今乘舆播越/大憝未去/此人情向背/天意去就之隙/陛下宜痛自贬励/不宜益美名/以累谦德/
B.贽曰/今乘舆播越大憝未去/此人情向背/天意去就之隙/陛下宜痛自贬励/不宜益美名/以累谦德/
C.贽曰/今乘舆播越/大憝未去/此人情向背/天意去就之隙/陛下宜痛自贬励/不宜益美名以累谦德/
D.贽曰/今乘舆播越大憝未去/此人情向背/天意去就之隙/陛下宜痛自贬励/不宜益美名以累谦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翰林,古代官名。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其参与机要,有较大实权。
C.改元,指中国封建社会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但绝大多数皇帝只用一个年号。
D.乘舆,古代指天子、诸侯所乘坐的车子,也泛指皇帝用的器物,后用作皇帝的代称,文中即代指皇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贽博学有名,文思敏捷。他十八岁考中进士和博学宏辞科,连当朝皇帝都闻其盛名;后随皇帝去奉天,每天草拟诏书几百份。
B.陆贽见识深远,预测准确。马燧讨贼久战不决,向皇上求援,陆一再谏言,皇帝未采纳;随后泾师兵变,陆贽的谏言得到验证。
C.陆贽性情耿直,直言敢谏。当皇帝想要增加大号时,他予以劝阻;当皇帝想给进献瓜果者封官时,他谏言厚赏即可。
D.陆贽识人善察,因谗遭贬。皇上任用裴延龄,陆贽认为裴延龄乖僻狂妄,苦劝皇上;裴延龄屡进谗言,陆贽遭贬忠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班宏判度支,卒官,贽荐李巽,帝漫许之,而自用裴延龄。
(2)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
参考答案:
1、C “奉天”是地点,“机务”指的是机要事务,作为“填总”的主语,排除A项、B项。“周尽”修饰“事情”,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D项。句意:陆贽随德宗皇帝逃亡到奉天县,机要事务的汇总、远近的调度征发、臣子的奏章、皇帝对下的命令,每天写数百道诏书,陆贽动笔之初好像不假思索,等到写成,全都叙事详尽、情理周全、推理分析深思熟虑,人人都能懂。
2.D “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军礼等”错误。“军礼”属于礼部职权范围。
3.B “惹恼顺宗皇帝而被贬”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分析,惹恼非“顺宗皇帝”,是“德宗皇帝”;不是被贬而是被罢免。
4.(1)立国的权谋,在于明察轻重缓急,根大而枝小,这是能稳固的原因。
(2)我对上不辜负天子,对下不辜负自己的学识,还顾虑什么呢?
参考译文: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后被免职回乡。他凭文牍判词写得出类拔萃,补任渭南县尉。德宗皇帝当太子时,已经知道陆贽的名声,召他到朝廷任命为翰林学士。正逢马燧在河北征讨叛军,长期不能取胜,请求增援;李希烈又侵犯襄城。德宗皇帝下诏书询问用什么策略应敌,陆贽说:“为征服远敌而劳苦,不如修治近处的防务,用各种策略挽救失败,不如改变德行。”又说:“立国的权谋,在于明察轻重缓急,根大而枝小,这是能稳固的原因。关中是帝王基业的根本,关中的豪杰,与名籍在军营一样;关中的车辆、马匹,与放在马厩和牧场中一样;关中的财产物资,与储藏在国家钱库中一样。一旦急需,就能取用。敬望陛下听取我的计谋。”德宗皇帝不采纳,后来泾州的部队很快叛变,陆贽的话都应验了。陆贽随德宗皇帝逃亡到奉天县,机要事务的汇总、远近的调度征发、臣子的奏章、皇帝对下的命令,每天写数百道诏书,陆贽动笔之初好像不假思索,等到写成,全都叙事详尽、情理周全、推理分析深思熟虑,人人都能懂。德宗皇帝又向陆贽询问切合现实的谋略,陆贽劝皇帝说:“群臣朝见的时候,让他们尽量讲政事的得失。如果提出有关军务的对策,可以打破常规接见,听取不倦。兼容天下人的智慧,成为自己的才智。”德宗皇帝自己任用裴延龄。陆贽说“:延龄性情怪僻,暴虐浮躁,任意胡为,不能重用。”德宗皇帝不听。不久,裴延龄靠奸滑献媚、花言巧语得到宠信,天下的人都怨恨他,憎恶他,但敢怒不敢言。陆贽上奏章苦苦地劝谏,皇帝不高兴,竟然以陆贽是太子的宾客为借口,罢免了他。陆贽本来谨慎小心,一向不与宾客交往。延龄猜到德宗皇帝对陆贽薄情,趁机进谗言,百般污蔑他,德宗皇帝发了火,想杀掉陆贽,多亏阳城等人一同上奏章替陆贽分辩,才免死降为忠州别驾。顺宗即位后,召他回京,诏书还没有到达任所,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二岁,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当初,陆贽进翰林院,年纪还轻,凭才学得到皇帝的重用,天子常用辈分称呼而不叫他的名字。在奉天县,虽然早晚都能进见皇帝,但谨慎精诚廉洁,不曾有过失,因此德宗皇帝亲信倚重。虽然朝廷外有宰相主持朝政,但陆贽常在皇宫中参与谋划决策,当时号称“内相”。辅佐朝政时,不顾惜自身,政事的正确或错误,一定发表意见,所说的意见都劝诫匡正(或矫正)皇帝的过失,恳切深刻。有的人规劝他太过分了,陆贽回答说:“我对上不辜负天子,对下不辜负自己的学识,为什么要顾虑它呢?”流放到边远荒州后,经常关着门户,人们都看不见他,又避免诽谤不著书。流放地区的居民被瘴气和恶性疟疾等传染病困扰,陆贽搜集整理了《今古集验方》五十篇传给当地百姓。
5、C 句意:泾州的部队叛变,德宗皇帝离京流亡,皇宫仓库里财物都丢掉了,卫兵没有冬衣。各地献给朝廷的给养、贡品渐渐运来了。德宗皇帝竟在行宫两旁的廊屋设置琼林、大盈两个御库,另行收藏贡品。
“府藏”是“委弃”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卫兵”是“无褚衣”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其前断开,排除BD。
“琼林大盈二库”是“署”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
6.D “赐予死者的家人”有误,应该是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7.D “皇帝先是很认同”有误,根据原文“贽荐李巽,帝漫许之,而自用裴延龄”可见,皇帝是随口答应,但自己任用裴延龄,足见皇帝并没有“很认同”,只是敷衍。
8.(1)如果把他们同那些拼命保卫朝廷的人同列,恐怕会使将士们士气低落,引起功勋大臣们的怨怒。
(2)技术高妙,刀未曾经过筋肉结合的地方,何况大骨头呢?
(3)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为它哀叹却不以它为鉴,那么又要让后人来哀叹他们了。
9.(1)民众遭遇灾难后希望皇帝降恩。
(2)享乐之事应放在后面。
(3)宫人已成将士私有。
(4)可选做宫人的有很多,不是非这些人不可。
参考译文: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十八岁考中进士,又在吏部考中博学宏辞科,调任郑县尉,后被免职回乡。他凭文牍判词写得出类拔萃,补任渭南县尉。德宗皇帝当太子时,已经知道陆贽的名声,召他到朝廷任命为翰林学士。
泾州的部队叛变,德宗皇帝离京流亡,皇宫仓库里财物都丢掉了,卫兵没有冬衣。各地献给朝廷的给养、贡品渐渐运来了。德宗皇帝竟在行宫两旁的廊屋设置琼林、大盈两个御库,另行收藏贡品。陆贽劝谏他,认为:“现在军旅正疲苦,伤病员呻吟声不绝,竟把珍宝贡品私藏在另外的仓库,恐怕众臣民失望,请陛下全部拿出来赏赐有功的人。”德宗皇帝醒悟,立即撤销了那两个御库。德宗皇帝想把皇宫内外随他一起逃难流亡的官员全部加上“定难元从功臣”的封号。陆贽说:“皇宫官宦,恭敬地为皇上奔走效劳,吃了点苦是有的,有什么功劳呢?经历了点难是有的,哪谈得上平定灾难呢?如果把他们同那些拼命保卫朝廷的人同列,恐怕会使将士们士气低落,引起功勋大臣们的怨怒。”德宗皇帝就没有那样做。
李怀光有反叛的意图,想激起他的部下叛乱。李晟秘密报告德宗皇帝说李怀光要反叛,因而请求移动军营。李晟迁营后不到十天,李怀光果然吞并了两个节度使的兵马。行宫震惊,于是德宗皇帝又流亡到梁州。不久,陆贽因功劳升为谏议大夫,仍然担任翰林学士。
京城收复后,德宗皇帝想下诏书给浑瑊查访宫中逃散的宫人,供给盘缠让他们回到皇帝行宫。陆贽劝谏说:“大难才平定,被各种徭役累得疲病交加的百姓、受重伤和残废了的士兵,都带着病,忍受着死亡的威胁,想听到皇上降恩的诏书。事情有先后,礼义有轻重,重的应该先做,轻的应该后做。修葺宫室,置办服饰,玩好声色之娱,准备梳洗的宦官、宫女,这些是应该后做不能先做的。况宫人逢战乱离别的变故后,有的人被将士占为私有。天下本来多的是舞乐伎女,为什么一定要找回失散的那帮人呢?”德宗皇帝不再下诏书,但还是派使者告诉浑瑊取出财物把她们送到行宫。
不久陆贽因守母丧,解除了官职,寄住在东都洛阳。守丧期满,以临时主管兵部侍郎职务召回,又任翰林学士。贞元七年,罢免了他的翰林学士,任他为兵部侍郎知贡举。第二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班宏兼任度支,死在任所,陆贽推荐李巽,皇帝随口答应,但自己任用裴延龄。不久,裴延龄靠奸滑献媚、花言巧语得到宠信,天下的人都怨恨他,厌恶他,但敢怒不敢言。陆贽上奏章苦苦地劝谏,皇帝不高兴,竟然以陆贽是太子宾客为借口,罢免了他。延龄猜到德宗皇帝对陆贽薄情,趁机进谗言,百般污蔑他,德宗皇帝发了火,想杀掉陆贽,多亏阳城等人一同上奏章替陆贽分辩,才免死降为忠州别驾。顺宗即位后,召他回京,诏书还没有到达任所,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二岁,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
10、C 本句意为:陆贽说:“如今皇上流徙迁转,大敌未除,在这人心向背、天意去留的时刻,陛下应深切地自我贬责以此来激励人们,不适合增加好听的名号而损害谦虚美德。”
“乘舆”代指皇帝,作是“播越”的主语,“播越”为谓语,意思是“皇上流徙迁转”。“大憝”意思是“大敌”,作“未去”的主语,所以在“播越”与“大憝”之间断开,排除BD;“益美名以累谦德”中,“以”是连词,表因果,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
11.C “绝大多数皇帝只用一个年号”错,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12.A “连当朝皇帝都闻其盛名”理解有误。原文为“帝在东宫,已闻其名矣”,是说皇上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听说陆贽有才气。
13.(1)班宏兼任度支时,死在官任上,陆贽推荐李巽接任,皇帝随意答应,却自作决定任用裴延龄。
(2)韦皋多次上表请求让陆贽取代自己担任剑南节度使,皇帝还怀恨他,不肯授予。
参考译文:
陆贽,字敬舆,十八岁考中进士,又考中博学宏辞科。皇帝在东宫为太子时,已经听说了他的大名,(即位后)征召他为翰林学士。正值马燧在河北讨伐叛贼,长时间不能取胜,请求增援军队。皇帝下召询问群臣该用什么计策,陆贽进言,又进言,皇上都不采纳。后来泾原军队发生兵变,都应验了陆贽所说的。陆贽跟随皇上避难到奉天,机要事务繁杂众多,调发远近的(兵力、人力、财力等),转达向上奏请向下回复的,每天都要写诏书几百份,陆贽开始起草时好像不经意,等写成后,事实情由都很详尽,推演引申周密详尽,人人可以明白。旁边的小吏抄写不及,其他的翰林学士搁置笔不能下笔,而陆贽的文思充沛有余。这时,叛军尚未平定,皇帝打算在第二年就改年号,而且擅长方术的人争相言说国家应该有所变更,明示天下要重新开始好运。皇帝于是商议再加帝号。陆贽说:“如今皇上流徙迁转,大敌未除,在这人心向背、天意去留的时刻,陛下应深切地自我贬责以此来激励人们,不适合增加好听的名号而损害谦虚美德。”皇帝听从了。在流徙的路途上有人进献瓜果,皇帝嘉奖那人的心意,要授予非正式任命的官职,陆贽说:“官爵职位,是天下的公器,不可轻易给人。”皇帝说:“非正式任命的官职只是个虚名,而且已经和宰相商量过了,你不要不满意了。”陆贽奏说:“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是作为霸王的资本;轻忽官爵亵渎刑罚,是衰乱的开端。不是因为功而获得官爵就是轻忽,不是因为罪而滥加刑罚就是亵渎。陛下认为非正式任命的官职是个虚名,难道是没有深思熟虑吗?如今进献一筐瓜果就受到这样的赏赐,那些为国忘身舍命的人可以有理由相互议论了,说‘我们的身躯性命竟与瓜果相同’。瓜果,只是草木的果实而已。如果人的生命像草木一样,那么怎么来劝勉人呢?一定要让那田父野民高兴的话,给他丰厚赏赐就可以了。”贞元八年,陆贽以中书侍郎的身份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班宏兼任度支时,死在官任上,陆贽推荐李巽接任,皇帝随意答应,却自作决定任用裴延龄。陆贽说:“裴延龄乖僻狂妄,不可任用。”皇帝没有采纳。陆贽上书苦苦劝谏,皇帝不高兴,最终任命他为太子宾客而罢免相位。裴延龄揣摩皇帝心中鄙薄陆贽,就百般进谗言说坏话,皇帝于是发怒,要诛杀陆贽,幸赖阳城等人交替呈上表章为他申辩,于是贬为忠州别驾。韦皋多次上表请求让陆贽取代自己担任剑南节度使,皇帝还怀恨他,不肯授予。顺宗即位,下诏召回陆贽回朝。诏书未到达,他就去世了,终年五十二岁,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石璞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黄福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明史•熊概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