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反思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反思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反思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反思

    展开

    6.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1.识字与写字方面:会认本课 3个二类字,会写本课 4个一类字,会使用字典、词典理解疑难字词。2.在阅读方面: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断句,并能够背诵文言文。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将朗读、自读、互读、讲演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读的同时抓住关键词句理解重点字词以及文言文的意思,并理解文中告诉我们的寓意。3.口语交际方面: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本课小组探究以及小组汇报就是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本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同时夸耀自己的矛和盾,因互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自相矛盾。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形式的寓言故事,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独立阅读思考,并与同学一起研究探讨,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从教材本身看,本课有三个特点:一是课题概括了主要内容;二是全文描写生动,叙述清楚,人物形象鲜明丰满;三是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本篇课文是一个哲理深刻的寓言故事,学习这类课文,意在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和思维上的锻炼。学情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属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阶段,但由于小学阶段接触的文言文不多,在经验方面有所欠缺,再加之文言文本身又具有高度概括的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教师需要通过架桥铺路来推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进步。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面对文言文这种有难度的文章,要适当地进行趣味性活动或是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将课堂交给学生,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揭示课题。出示:鄙人姓()名(),善()也。吾()之(),常人莫能比也。让学生用屏幕上的语言介绍自己。孩子们,我很高兴认识你们,你们想认识我吗?我先来介绍一下自己。吾姓杨,汝可称吾李老师,吾不喜画画,只喜画简笔画。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中的前后矛盾,进而引出课题《自相矛盾》。二、简笔画导入,理解课题。刚才老师说喜欢画简笔画,现在老师就来露一手,同学们看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它又有什么作用?预设:前面的是盾牌,后面的是长矛。问:你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吗?预设:盾牌是用来抵挡敌人进攻的,长矛是用来进攻敌人的。这两个字就是根据这两个兵器演变而成的。(出示汉字“矛”和“盾”演变的过程)古时的盾经过历史的惊变,演变成了今天的“盾”,人们常常在遇到危险时,常常用盾牌来保护自己的头还有眼睛。所以里面是一个目。我们再来瞧瞧这个“矛”字,古时的汉字矛演变成了今天的矛,这一个撇呀千万别忘了,这就是长矛的红色的樱,我们称之为“红缨”。这一撇就相当于长矛的红缨,红缨不仅可以迷惑敌人,还可以鼓舞士气。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则寓言故事,下面就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出示画节奏的课文。老师范读,指名学生读出停顿和节奏。问:同学们读的真好,那你们读懂了些什么?重点指导“鬻”和“誉”字。让学生自己交流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记住。那我们就走入课文,瞧一瞧这个楚人是如何夸赞自己的盾和矛的吧。出示: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我们要想理解这句话就要抓住几个关键词,引导学生通过结合课下注释、给单音节组词和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陷”“坚”“利”“莫”的意思。指名读,并引导学生读出夸张的语气。嗯,这个时候有人来看你的东西了,你们见过市场上卖东西的情景吗?他们是怎样的语气,又是怎样的动作呢?谁带着这样的语气这样的动作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瞧,这位同学一读呀,整条街的人都来看你的东西了。这样,你加上动作再来读一读,这是你的盾。读的非常的生动形象呀,已经把老师带入到当时的市场中了。那我们此时都是这个楚人,我们就来一起卖卖这个盾吧,同学们拿起书,这就是你们要卖的盾。楚人夸自己的盾说——楚人大声夸自己的盾说——楚人得意洋洋地夸赞自己的盾说——那我们拿出自己的笔,再来卖卖我们的矛吧,孩子们还可以再夸张一点,把自己的东西推销出去,楚人大声卖自己的矛说——楚人得意洋洋地夸自己的矛说——这盾牌好到什么程度?(板书:莫能陷)他的矛锐利到什么程度?(板书:无不陷)这么好的矛,这么好的盾,看的人又是怎么说的呢?出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问:“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什么意思?指名答。在这里用了一个词是“何如?”谁来读一下这句话?是啊,何如?指名读,后面是个问号呀。指名读,语气越来越强烈了。指 3名读。何如?他这真的是想问何如吗?他的心中有没有主意呢?他这是心中已经有主意了,这是明知故问呢。那我们再来齐读一下这句话,楚人质问道:他这不是一般的质问,而是明知故问呐,再读。他不仅是明知故问,而且是想看笑话呀,再读。何如?何如?到底何如呢?卖东西的人有什么反应?出示:其人弗能应也。你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我们看到这个“弗”字已经猜测出了他的意思,他不能够回答,我们还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预设:无话可说,张口结舌,无言以对,目瞪口呆)这样的成语还有很多,那为什么他不能回应呢?我们要想知道这个问题,还得走进围观者的思维过程。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如果真的“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结果很怎样?指名答。是啊,楚人无论如何回答,他必有一句话是相抵触的,所以此时他不能回答,所以此时他是非常尴尬,所以我们来齐读一下最后一句话。这个长句子有点难,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立”字,这个“立”什么意思呢?并指名说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所以,这位楚人难以自圆其说,无比的尴尬,如果此时你也在现场,你要对他说些什么呢?我们刚才分析了这样的盾和这样的矛可能同时存在吗?板书:是不可同世而立的。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劝诫他,以后做生意要怎么样?板书:实事求是出示: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那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自相矛盾的现象,谁来说一说?孩子们真不错,不仅可以观察身边的自相矛盾,更能够看到自己的自相矛盾。那我们以后说话的时候要尽量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了。寓言就是一个魔法师,刚刚走过来的时候还是一个故事,此时已经变成了一个道理,就让我们来到战国时期,齐读一下这个故事吧。四、课堂回顾,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知识,还欣赏了作品,心情如何?那我们今天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是啊,我们还得感谢作者韩非,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世称他为韩非子。那我们来看看《韩非子》这本书,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还有我们没学过的《郑人买履》《老马识途》。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自学一下这两则寓言故事,让思维的火花越战越烈。我们今天学习了一则寓言。寓言读出来是一个故事;读懂了是一个道理;写下来是一个成语;传下去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就是中华传统文化。那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欣赏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以后希望同学们能够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自相矛盾》评测练习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1)誉之曰     之:_____________2)又誉其矛曰 其:_____________3)吾盾之坚  之:_____________4)其人弗能应也  其:_____________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之:_____________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则寓言名叫《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___家。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物莫能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其人弗能应也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誉之曰。译文:____________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_____________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自相矛盾》课后反思《自相矛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韩非子》,是一则内容浅显、寓意深远的小故事。讲的是楚国有个人既夸自己的矛锐利,又夸自己的盾坚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了解字义,走进成语。这篇小古文中,有几个字比较冷僻,学生不理解。教学时,我采用了解字义,走进成语的方法,让学生既学习古文字义,又积累成语。古文中有:“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句子中“鬻”的读音是“yù”,意思是“卖”,相同的意思并且带“鬻”字的成语有“卖官鬻爵”,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个字义和成语的意思。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成语故事,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2.教学收获(思得)1)读句子,想画面,用成语。这篇课文中句子“其人弗能应也”是故事“自相矛盾”的结果。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读句子以后,想一想当时那位商人“弗能应也”窘相、尴尬的画面,然后说说此时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描绘,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哑口无言、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等成语,这些类似成语的积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了解了成语的魅力。 2)阅读插图,拓展延伸,说写结合。插图是课文的一部分。教学中,我注意到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在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以后,我要学生把插图与文中对应的句子找出来,学生很快找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此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使阅读有指向性,使读写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提高。3.不足之处(思失)课上完了,回顾整节课,自己觉得还是有一些遗憾:在拓展延伸的环节,要求学生和生活相结合,说说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学生感到有点儿困难,不知如何表达,课堂有点儿沉闷。其实“自相矛盾”的意思是“言行相抵触”,主要有三种:就是前面说的和后面说的不一样;前面做的和后面做的不一样;说的和做的不一样,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当时也没有去好好琢磨。4.改进措施(思改)以后教学中要改进“教学导入”这个环节,采用“游戏导入”——请你猜一猜。上课开始可以创设情境,出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寓言画面,让学生看画面猜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