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5 搭 石》教学设计
展开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5 搭 石》教学设计【单元解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安排本单元的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并自觉运用到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翻开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篇目的标题下都有一排小字,是本篇课文的学习提示,与课后第一个练习问题“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想照应,介绍提高阅读速度的具体方法。 围绕“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在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的基础上,《搭石》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习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读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时“集中注意力”的阅读习惯,学习不回读的阅读方法,是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基础和起点; 《将相和》学习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学习扩大视域的方法,引导学生尽可能连词成句地读文章;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学习提示“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引导学生结合文章段落特点,抓住关键词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 《冀中地道战》学习提示“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主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做积极的阅读者,并且能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本单元学习的相关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词句段运用”还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整个单元为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导和实践运用的机会。【教材解读】 《搭石》通过描绘相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全文按照“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的顺序展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家乡的生活环境谈起,介绍了什么是搭石。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二自然段写乡亲们摆搭石的场景;第三自然段描绘了乡亲们走搭石的美好画面;第四自然段选取典型案例,描写了乡亲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尊老爱幼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点明主旨,揭示搭石承载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课文语言质朴生动,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极具画面感的场景,处处体现着乡亲们美好淳朴的情感。心有他人摆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互相礼让走搭石、尊老敬老过搭石,这一幕幕情景清晰、生动,呈现出一幅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 本课作为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课,重在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基本阅读习惯。通过本课的学习提示,一是“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二是“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在教学此处时,利用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自己默读第一遍,记录用时,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在交流中得出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之后进行第二遍默读,出示跟课文有关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再分析自己的阅读效果。 课文插图给学生展示了“搭石”的样子。搭石连接着河流的两岸,方便人们的生活出行。画面中虽然没有出现人物,却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学情分析】 中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默读,能够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但是在默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分心,遇到疑点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使得阅读速度较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断断续续,不能够联成片。【教学目标】1.认识“汛、挽”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间”在不同语境中的读音,会写“汛、访”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2.了解单元主题,确定单元目标,能初步感受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的关系。3.读课文,练习运用集中注意力,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不停顿不回读的方法,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4.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借助朗读、想象、抓关键词等方法,能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5.能从课文内容联系到生活中的相关事件,并清楚地表达出来。【教学重点】1.读课文,练习运用集中注意力,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不停顿不回读的方法,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2.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借助朗读、想象、抓关键词等方法,能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难点】1.读课文,练习运用集中注意力,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不停顿不回读的方法,理解和体会课文内容。2.能从课文内容联系到生活中的相关事件,并清楚地表达出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读导入,明确单元主题。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先自读第二单元导语页,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单元导语页)生:图上画的是沙漏,里面装着的是一本本书……生:这个单元要求我们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生: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生: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二、默读课文,初试身手1.生读学习提示。2.利用课后第一题的提示进行默读。PPT出示: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在此环节,教师要在教室里面准备一个记录时间的仪器,以便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用时) 3.比较用时,学习快读课文的方法生:我对标题“搭石”不理解,想了很久才读课文内容。生:默读的时候,又回过头读了一会儿。生:我在读到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想起了其他事情,不专心。生:我读到“汛期”和“紧走搭石慢过桥”不明白,停顿了一会儿。师:所以怎么提高阅读的速度呢?(学生第一次默读课文,快慢都不一致,影响阅读速度的原因也不一样,通过交流,探究得出要提升默读课文的速度首先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停顿,其次是不回读。)三、再次默读,分析阅读效果师:同学们,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提高阅读的理解力是同等重要的,我们接着用“不停顿、不回读”的方法再读课文,然后看看这些说法与文章的意思是否相符。1.生再次默读课文。 2.PPT出示问题,学生判断正误。①搭石是人工建造的石头铺成的路。②在搭石上行走,走得快,易保持平衡。③面对面走到溪边,人们常谦让对方。④年轻人总会主动搀扶老人过搭石。⑤作者的家乡是一个民风淳朴善良,村民和睦友善,生活和谐美好的小乡村。 3.生分析自己的阅读效果,交流阅读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对PPT出示的说法的判断,分析自己正确或错误的原因。①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只追求速度,不理解课文内容;②努力让自己不回读,阅读速度提高了;③读的即快,且理解很到位,是因为自己注意力集中。注意力集中,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都会提高。 4.教师点拨阅读方法①“集中注意力”,不因为其他事,而将目光离开文章,同时,边读边想,不分神。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也会回读。注意力不集中,只读不想,会使理解不准确。②“回读”是指阅读中目光重新扫视前面读过的文字。回读的次数越多,阅读速度就越慢。所以阅读中要尽可能减少回读的次数。四、词语学习五、生字学习六、多音字学习 师:说说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读课文,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生回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二、初识搭石
1.师:通过刚才反复读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或者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读课题,提出自己的疑问)
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什么是搭石。
PPT出示: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2.师:如果没有搭石,这里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知道?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三、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师:搭石就是一些天然石块,那样的普通,那样的平凡,刘章爷爷之所以写搭石,就是因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么,村里的人们每天早出晚归,在这些搭石上走来走去,走出了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在这道风景线上,走出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学习。
1.品味“摆搭石”美,学习第二自然段
PPT出示:①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从“无论……只要……一定……”“合适”“踏上几个来回”“直到”等词语中,体会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调整、摆放搭石非常用心、细致,心里想的是他人。②讨论交流:如果你是文中的老人......
PPT出示:
a.见到此处没有搭石时,老人想:——————
b.挑选河岸边的石头时,老人想:——————
c.摆放一排搭石的时候,老人想:——————
d.摆好后踏几个来回时,老人想:——————
师:走入老人的内心世界,更是带着我们走入家乡的风景中,这是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风景。在这风景中,村民们用默默地举动,无私的奉献,为彼此带去了美好的情感。
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读出上了点儿年岁的人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美好情感。
2.品味“走搭石”的美,学习第三自然段PPT出示:
①这些文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②品读“协调有序”,想象画面。
a.教师追问:“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如果不协调有序会怎么样?(联系“紧走搭石慢过桥”来体会)
b.指名说一说:结合文句,你是怎样理解“协调有序”的?
c.教师点拨: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没有人指挥,可是,一行人走得就像有人指挥似的,那么轻快,那么整齐,那么有默契,那么有序,那么和谐!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
d.指导朗读。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速度一次比一次加快)
e.引导学生小结:所以,一行人走搭石,每个人心里要——想着别人。这段话不但写出了人们走搭石的动作美,还写出了——声音美,写出了——画面美,写出了人们的——心灵美。
③再读这段话,结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想象画面。
a.“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怎样的画面?(指名交流)
b.学生配乐朗读,读出家乡的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的美好画面,心中有他人的美好情感。3.品味“过搭石”的美,学习第四自然段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同桌合作表演课文中描述的画面。(礼让表演,加上动作和语言)生分享自己观看的感受,体会乡亲们相互礼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乡亲们的相互礼让?尊老敬老?
四、发挥想象,课堂小练笔
师:这美好的画面一幅接着一幅,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美丽的画卷,而这美丽的画卷中一定少不了那一条条由搭石形成的路。同学们,请你轻轻的把教材放平,发现了吗?在教材的左边有一幅插图,正是搭石。这幅画面中一个人也没有,但在我们的眼前,分明出现了摆搭石的老人、礼让过搭石的行人、背老人过搭石的年轻人,或许你的眼前还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呢?
(生写,全班交流)
五、深化总结,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师:同学们,小小的搭石上,有许许多多感动我们的画面。这一个个和谐而温馨的画面里闪耀着一种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刘章爷爷每每回忆起家乡的搭石时,总会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更会由衷地赞叹
PPT出示:引学生齐读。
2.师:这句话写出了搭石的什么精神?
(赞扬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3.联系到生活中的相关事件,并清楚地表达出来。
师: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为他人着想的画面,人们用互助、友善、默默奉献描绘着一幅又一幅这样的画面。请大家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看见的为他人着想的画面。
(生分享)结束语:孩子们,这篇文章通过描写搭石,来赞美乡亲们善良淳朴、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美好品质。确实,一块搭石,就是一段协调的舞,婀娜多姿;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奉献的歌,美妙动人。刘章爷爷用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些平凡而普通的搭石,通过这些搭石我们看到了刘章爷爷的家乡:景美,情美,乡亲们的心灵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