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八十中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八十中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默写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八十中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1. 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少年正是读书时。
2.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拼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窠巢(kē) 粗犷(guǎng) 宽敝(chǎng) 咄咄逼人(duō)
B. 吝啬(sè) 诀别(jué) 殉职(xùn) 美不盛收(shèng)
C. 怅然(chàng)虐待(nüè) 余晖(huī) 畏罪潜逃(qián)
D. 鄙薄(bó) 晕眩(xuàn) 惩戒(chěng) 截然不同(jié)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全国各地“古琴热”不断 _____,越来越多的人学起了古琴。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不仅是在学一件乐器,更是在抒怀育情、_____经典。深邃苍远、空灵飘逸的古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_____的文史底蕴,被历代文人尊崇为修身养性的“雅器”。曲为心声,琴曲熔铸着演奏者的人生阅历、审美观念、人格追求,由此撞击人心,让听者产生_____的共鸣。
A. 升温 继承 厚重 浓烈 B. 升级 继承 凝练 强烈
C. 升级 传承 凝练 浓烈 D. 升温 传承 厚重 强烈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同学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B.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C.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
5.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宽容是 的品行,它 心灵有 大的 。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 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 ,万丈狂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 、襟怀。
A. “足够”“空间”都是名词。 B. “需要”“思想”都是动词。
C. “美好”“飓风”都是形容词。 D. “一种”“一阵”都是数量词。
6.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学习了 a纪念白求恩a,有一段让我感触很深的话是这样说的b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c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d
A. 选文中的名词有:白求恩、我、这样、大家、精神。
B. 选文中的形容词有:悲痛、深、高尚、脱离。
C. 选文中的数量词有:一段、一面、许多、一封、一个。
D. 选文各处对应的标点是:a处为《》b处为:“c处为,d处为。”
7.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B. 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名文言神话集《聊斋志异》。
C. 丹麦作家安徒生,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D.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8.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由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 而成,《穿井得一人》就选自此书。
B.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本学期学习的《诫子书》是他写给儿子 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饱含期待。
C. 鲁迅在《五猖会》中,回忆儿时因为最终也没能背出《鉴略》被父亲惩罚,遗憾地错过了 期盼已久的庙会。
D. 《西游记》是一部有趣的小说,围绕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讲述了许多降妖除魔的 故事。
9. 在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活动中,读书兴趣小组分别要介绍本学期教材荐读的名著《西游记》现在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请你帮忙。
组员向大家介绍原著中“大闹天宫”片段,需要在大屏幕上放置一张背景图片。下面两张图片,你建议选哪一张?请说明理由。(提示:可从故事情节、形象特点和服饰造型等方面说明理由)
10. 默写填空。
(1) ______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2) 何当共剪西窗烛, 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3) __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 ______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夜阑卧听风吹雨, 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 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 。(《论语》)
(7)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______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8) 学习诸葛亮的《诚子书》后,小志从中摘录了“ ______ , ______ ”两句做成匾额挂在书房里,勉励自己要不慕名利,内心澄净。
(9) 唐代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用“ ______ , ______ ”两句描绘了潮涨江宽,扬帆疾行的画面。
11.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对两首诗词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都是通过写秋天的景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B. 《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未用一个色彩词语,整体看是灰色的,写出秋之苍凉;《天净沙•秋》后两句运用“青、绿、白、红、黄”等色彩,绘出秋之美丽。
C. 《天净沙•秋思》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 《天净沙•秋》生动地表现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12.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亦黠矣,而
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
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
狼子野心,信
不诬②哉!
【注释】①俟:等待。②诬:虚假、虚妄。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止露尻尾
终日在天中行止(《杞人忧天》)
B.而顷刻两毙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C.有富室偶得二小狼
丁氏穿井得一人(《穿井得一人》)
D.信不诬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
(2)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______
A.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B.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C.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D.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乃杀而取其革。
(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______
A.【甲】【乙】两文都写了狼,两文中的狼在形象上共同特点是凶残狡诈。
B.从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段选文都采用了先议后叙的行文思路。
C.【甲】文告诉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一定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D.【乙】文告诉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要被表象迷惑,要弄清事物本质。
13.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猫奶奶
黄咏梅
①喂这只猫奶奶已经一年多了。第一次见她,是在小区的一块石头上。小区里有不少流浪猫,她是第一只朝我“喵喵”叫的。并不仅仅是这几声使我对她萌生了怜意,而是她发声的嘴。她的左边嘴角缺了一块,从脸颊处陡峭地凹陷下去,皮毛再茂盛也掩盖不住这个缺陷。
②每天黄昏,我就会到那块石头处去找她。那块石头成了她天然的猫食盘。由于她的牙齿不便,几乎没法吃下硬食,所以,我持续买一种湿软的猫粮给她,她的活动范围并不大,因此,只要我一接近那块石头,就能看到她不知从什么地方蹿了出来,“喵喵”地迎着我。
③有一个大雨的冬夜,我撑着雨伞打着手电去那块石头处找她,站了几分钟,学着她喵喵叫,四下寻找,影子都没一个,想着她肯定躲在一个干爽安全的地方,心里既欣慰又有一点失望。正要转身回去的时候,从对面那个车库出口处听到几声嘶哑的“喵喵”,很快,就看到她冲进雨里,一路小跑过来。我在那张长椅上喂她吃了一包湿粮。吃完之后,跟她一起坐了很久。她先是满足地梳理着自己的毛发,不时用眼睛斜瞄我。很快,她的喉咙就发出了均匀的咕噜声,这是一种放松、愉悦的信号。她咕噜咕噜地慢慢挨近我,试探性地用手搭上我的膝盖。我用手去抚摸她的脑袋、下巴。我的手所到之处,能感觉到她的回应,充满享受,依赖。她的咕噜声越来越大了。最终,她整个身体爬上了我的膝盖,蜷缩在我的怀里。
④从那以后,只要我去石头那里找她,就会引她往凉亭走,在椅子上喂她,然后停留一阵,用手抚摸她的脑袋、下巴和那残缺的半边脸颊。这些,都成了我和这只猫奶奶的默契。
⑤直到一天中午,我无事可干,拎着一袋猫粮又去那块石头处找她。远远地,看到几个女人在石头旁边聊天,那只老猫就围在她们脚边转悠,“喵喵”叫。直到我走近了,她似乎还没看到我,还在用脑袋蹭一个阿姨的裤脚。这个阿姨手上拿着一包吃剩的鱼骨架子,一点点地用手将剩下的鱼肉剥下来,扔到地上给她捡。阿姨一边喂,一边跟另外几个人絮絮叨叨地说:“这只老猫,最会讨吃了,没得吃,还懂得跑到楼上,蹲在人家家门口叫个不停……”
⑥大概基于得知猫奶奶是一只吃百家饭的猫,我对她喂食的义务和责任减轻了许多,刮风下雨、太热太冷、工作太累不愿下楼等这些原因,都会让我心安理得地不去那块石头处找她。
⑦夏天的一个黄昏,我不自觉又走到了那块石头附近,只听到草丛里一阵窸窸窣窣,她从里边钻了出来。因为没准备,我两手空空,对她生出了愧意。对一只讨吃的流浪猫,除了吃,我还能为她提供些什么?她一边叫着,一边将我朝凉亭方向引去,走几步就回头看我是否在跟着她,直到我们在凉亭的椅子上坐下来,她才停止叫唤,不断地用脑袋蹭我的胳膊,我的手指刚抬起来,她的鼻子就凑了上来,将那歪斜的脸颊从我指尖划过去,并且很快发出了愉悦的咕噜声。
⑧我想,我大概忘记了,除了提供一些生存的必需,我还可以给予一些抚慰。
⑨我和猫奶奶默契地相处了一年多。一个下雪的冬天,我出差十多天回来,像往常那样带着猫粮去那块石头边等她。然而一个星期了,我都没能等到她。我的心里升起了不测的念头。
⑩直到有一天,遇到那个负责东南区的保洁阿姨,问她有没有看到一只缺嘴巴的猫。保洁阿姨指着不远处忍冬丛下一块石头告诉我,早些日子那只猫死在那里,她把她装进了垃圾袋。
⑪这事过去快一年了,每次经过那个单元,我的鼻子都会发酸,甚至眼前出现幻觉,“喵喵”猫奶奶敏捷地从那上边一跃而下,积极地奔向我,那样子,明明还是一个等着母亲下班来接的孩子。
(1) 选文讲述了“我”和一只流浪猫的故事。请你根据文章情节完成下面内容。
① ______ →每天黄昏给猫奶奶喂食,建立信任→② ______ →得知猫奶奶是吃百家饭的猫,热情减退→③ ______ →多日不见猫奶奶,产生不详的念头→④ ______
(2) 文章第③段写“我”没找到猫奶奶时,内心“既欣慰又有一点失望”,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一复杂心理产生的原因。
(3)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的划线句子。
(4) 文章第⑤段记叙了猫奶奶在邻居女人脚下讨食的情节,文章叙写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14. 题目:多走一步
有时候就是这样,多走一步就有不一样的精彩。你的人生或许会因为这多走的一步而发生巨大的变化,不要吝啬那多走的一步。
请以《多走一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 600 字。如有出现校名,请用思齐学校,育英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代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答案:少年正是读书时.(字体规范、端正、整洁得2分.有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有两项不合要求、写错字、写出田字格外的不得分)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汉字的书写,看似简单,实则还是需要用心,抄写时请注意字体要求“正楷”.
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之基础,在平时就要注意了解汉字的构成以及书写规律,掌握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答案】C
【解析】A.有误,“宽敝”的“敝”应为“敞”;
B.有误,“美不盛收”的“盛”应为“胜”;
C.正确;
D.有误,“惩戒”的“惩”读作“chéng”。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字音、字形题的解答,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
3.【答案】D
【解析】升温:本意是温度上升,比喻某一事物或现象受到关注。升级:从较低的级别升到较高的级别。根据“越来越多的人学起了古琴”的提示,第一空选“升温”恰当;
继承:指一个对象直接使用另一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传承:指一个对象直接使用另一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根据“乐器,更是在抒怀育情”的提示,第二空选“传承”恰当;
厚重:浑厚庄重。凝练:紧凑简练,言简意赅。根据“独特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文史底蕴”的提示,第三空选“厚重”恰当;
强烈:建立在自己意愿的基础上表现出很强的对比性。浓洌:浓厚强烈。根据“曲为心声,琴曲熔铸着演奏者的人生阅历、审美观念、人格追求,由此撞击人心”“共鸣”的提示,最后一空选“强烈”恰当。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4.【答案】B
【解析】A.有误,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B.正确;
C.有误,语意重复,应删去“约”或“左右”;
D.有误,两面对一面,应删去“否”。
故选:B。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病句常见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平时学习要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辨析病句的基本方法:
(1)语感法。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子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与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有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5.【答案】D
【解析】A.有误,“足够”是形容词;
B.有误,“思想”是名词;
C.有误,“飓风”是名词;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词性。词性指以词的特点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
判断词性的方法:
1.根据词语的意思,依据不同词性的定义来判断。
2.如果是判断句子或短语中某个词语的词性,可以根据这个词语在句子充当的成分或修饰的词语来判断。
6.【答案】D
【解析】A.有误,“我”“这样”“大家”是代词;
B.有误,“深”是副词,“脱离”是动词;
C.有误,“许多”是形容词;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词性、标点符号。词性指以词的特点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
判断词性的方法:
1.根据词语的意思,依据不同词性的定义来判断。
2.如果是判断句子或短语中某个词语的词性,可以根据这个词语在句子充当的成分或修饰的词语来判断。
7.【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不是文言神话集。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作家作品知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作家作品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作家的名、字、号、朝代、国别等相关知识以及代表作品、作品地位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字号混淆,防止朝代、国别及作品混淆等。
8.【答案】C
【解析】ABD.正确。
C.有误,鲁迅在《五猖会》中描述的相关情节是:父亲要求背出《鉴略》才能去五猖会,最终背出了《鉴略》,但却觉得五猖会没意思了。并不是没能背出《鉴略》被父亲惩罚,遗憾地错过了 期盼已久的庙会。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知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作家作品知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作家作品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作家的名、字、号、朝代、国别等相关知识以及代表作品、作品地位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字号混淆,防止朝代、国别及作品混淆等。
9.【答案】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两张图片造型不同,图片一中的悟空头戴金箍,身穿皮裙,可知是归顺唐僧后的形象。图片二中显示的“打上灵霄殿”是大闹天空中的重要情节;该情节可反映出孙悟空的反抗精神;此图片中的孙悟空服饰符合该情节发生的时间。
答案:
示例:我建议选第二张。理由:此图片显示的“打上灵霄殿”是大闹天空中的重要情节;该情节可反映出孙悟空的反抗精神;此图片中的孙悟空服饰符合该情节发生的时间。
【解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现实。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0.【答案】【小题1】晴空一鹤排云上
【小题2】却话巴山夜雨时
【小题3】回乐烽前沙似雪
【小题4】岐王宅里寻常见
【小题5】铁马冰河入梦来
【小题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小题7】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小题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小题9】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解析】答案:
(1)晴空一鹤排云上(注意“鹤”的书写)
(2)却话巴山夜雨时
(3)回乐烽前沙似雪(注意“烽”的书写)
(4)岐王宅里寻常见(注意“岐”的书写)
(5)铁马冰河入梦来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8)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注意“淡泊”“致远”的书写)
(9)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注意“悬”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及现代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曲的赏析。
ABC.正确。
D.有误,“表现出作者愉悦的心情”表述不准确。《天净沙•秋》前三句描绘出一幅萧瑟、寂寥的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 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天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后两句描绘了明朗、清丽的秋景,表现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
故选:D。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秋》这是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写出了诗人由冷寂惆怅之感到开朗希望的情怀。
译文:
天净沙•秋思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秋 夕阳西下,天边留下一抹残存的晚霞,在孤零零的山村上空升起了缕缕炊烟,落光了的叶子的老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天空中掠过一只大雁。远处是一片青山绿水,其间是白草红叶黄花,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2.【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止:只/止:活动;
B.而:表转折关系/而:表承接关系;
C.得:得到/得:得到;
D.信:确实/信:守信。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故断为: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乃,才。悟,明白。寐,睡觉。以,用来。句意: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②重点词:乃,于是。而,表承接关系。其,它们。句意:(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CD.正确;
B.有误,【甲】【乙】两段选文都采用了先叙后议的行文思路。
故选:B。
答案:
(1)C
(2)A
(3)①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②(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4)B
【参考译文】
【甲】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狼)取它们的皮。
“而”的用法:
①学而不思则罔。(而:表示转折关系)
②温故而知新。(而:表示承接关系)
③杂然而前陈者。(而:表示修饰关系)
④博学而笃志。(而:表示并列关系)
13.【答案】【小题1】初识猫奶奶,怜悯、喜爱
【小题2】喂食猫奶奶,形成默契
【小题3】再相遇后的愧疚、欣慰和满足
【小题4】猫奶奶死了,“我”难过伤心。
【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结合“小区里有不少流浪猫,她是第一只朝我‘喵喵’叫的。并不仅仅是这几声使我对她萌生了怜意,而是她发声的嘴”,①概括为:初识猫奶奶,怜悯、喜爱。结合“远从那以后,只要我去石头那里找她,就会引她往凉亭走,在椅子上喂她,然后停留一阵,用 手抚摸她的脑袋、下巴和那残缺的半边脸颊。这些,都成了我和这只猫奶奶的默契”,②概括为:喂食猫奶奶,形成默契。结合“我们重新找回了 那种久违的默契,我用手一遍一遍地抚摸她的下巴、额头和脸颊,她高兴得在椅子上翻滚,亮出了 米色的肚皮,她把两只手掌张得开开的,放心地摁在我的膝盖上”“我想,我大概忘记了,除了提供一些生存的必需,我还可以给予一些抚慰”,③概括为:再相遇后的愧疚、欣慰和满足。结合“这事过去快一年了,每次经过那个单元,我的鼻子都会发酸,甚至眼前出现幻觉,‘喵喵’猫奶奶敏捷地从那上边一跃而下,积极地奔向我,那样子,明明还是一个等着母亲下班来接的孩子”,④概括为:猫奶奶死了,“我”难过伤心。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欣慰”结合“想着她肯定躲在一个干爽安全的地方”分析,是因为想到这只猫会在雨天自己找到干爽安全的地方躲避;“失望”结合“有一个大雨的冬夜,我撑着雨伞打着手电去那块石头处找她,站了几分钟,学着她喵喵叫,四下寻找,影子都没一个”分析,是因为“我”已经在这站了几分钟猫却没来以为猫不会来了。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我用手一遍一遍地抚摸她的下巴、额头和脸颊,她高兴得在椅子上翻滚,亮出了 米色的肚皮,她把两只手掌张得开开的,放心地摁在我的膝盖上”运用了动作描写,“抚摸”写出“我”对猫奶奶的喜爱。“翻滚”“亮出”“张”“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猫奶奶与“我”亲昵的情状,写出猫奶奶与“我”久别重逢后的激动、欣喜之情。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她似乎还没看到我,还在用脑袋蹭一个阿姨的裤脚。这个阿姨手上拿着一包吃剩的鱼骨架子,一点点地用手将剩下的鱼肉剥下来,扔到地上给她捡”写出猫奶奶在邻居女人脚下讨食的情节,文章叙写这一情节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起一个过渡作用,结合“大概基于得知猫奶奶是一只吃百家饭的猫,我对她喂食的义务和责任减轻了许多,刮风下雨、太热太冷、工作太累不愿下楼等这些原因,都会让我心安理得地不去那块石头处找她”分析,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我”对她喂食的义务和责任减轻了许多这一情节发展作铺垫。
答案:
(1)①初识猫奶奶,怜悯、喜爱;②喂食猫奶奶,形成默契;③再相遇后的愧疚、欣慰和满足;④猫奶奶死了,“我”难过伤心。
(2)“欣慰”是因为想到这只猫会在雨天自己找到干爽安全的地方躲避;“失望”是因为“我”已经在这站了几分钟猫却没来以为猫不会来了。
(3)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猫奶奶与“我”亲昵的情状,写出猫奶奶与“我”久别重逢后的激动、欣喜,也表现了“我”对猫奶奶的喜爱。
(4)猫奶奶在邻居女人脚下讨食的情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写“我”对她喂食的义务和责任减轻了许多作铺垫。
本文记叙了“我”和一只流浪猫的故事。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贫穷还是富足,对弱者都可以给予抚慰或者情感,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都应该相互关爱。
解答梳理情节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14.【答案】多走一步 踏进这闹市口时,我心里是后悔的,总是以为一切恶俗,都是从这样三教九流拥挤不堪的街巷中诞生的。且不说这污黑的地板、厚重的异味,单是那些嗡嗡作响的蝇类,也让人难受。然而,我终究是耐着性子,慢慢向前探去。越是往里深入,便愈发凌乱,原本狭小的巷道,因多了些砖块、废弃桌椅而愈显逼仄。下一个路口处,我停下脚步。
思索着是不是该调头回走,毕竟为了条捷径一路左闪右避,忍受不绝于耳的粗言粗语和恶心的臭味很令人崩溃。然而,不甘心于已走过的冤枉路,我还是又往前迈开脚步。
也就是几步路吧,前面那一盆清新动人的淡绿吊兰便清晰起来。再往前走时,油绿、墨绿、米黄色的各式盆景一一显现出来。那儿只不过是个小屋子罢了,陈旧的模样,被这拥挤的小巷生生压迫着。然而,那些吊兰、太阳花、菊花却活泼地生长着。干净的小院,覆着淡绿苔藓的石板,一切都是那么爽目。
那时,步子是彻底停下了。就那样静默了好久,而后,步子便轻快了。
现在回想,当初那几步确实是一大妙事。谁会知道,就在那几步中会忽地冒出那么多叫人回味的东西。
而后,又开始悔恨,不知道又会有多少美好是错失在那几步,甚至是一步路上。偶尔会驻足思量前方会是一番怎样的境地,尤其是受够一路走过的不堪。身心俱疲时,意念动摇了,心神会在惯性似的思维中左右动摇。想想,有多少人会从一堆枯叶中找到枯叶蝶隐藏的美丽,有多少人能忍受黎明前的窒息的黑暗,又有多少人能在苦苦追寻后觅得完美的真爱?也就那一步罢了,也就因那一步,我们会错失多少苦苦守望的美好。
然而,意志往往会在最接近期盼时土崩瓦解,似乎前面无数坎坷都有叫它破碎的理由,一切努力付诸东流也就理所当然。但,多走一步,一切都会是另一番模样,纵使前面无数次失望,也要为下一步的希冀坚持到底。没有人会预见下一步会遭遇什么,我们能做的只是走一步,再多走一步,尽管那会是更多磨难的开始,但,又有谁敢担保,下一步是否会迈进一个全新的境地。
永远给自己的道路留下一步的希冀,再往前多走一步,便遇见一切美丽。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多走一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多走一步”,这个题目在理解上没有什么难度。有时候我们离成功、安全、幸福……看起来很远,其实,只要一步步地走下去,就会得到成功与幸福。写作的关键肯定要放在“多走一步”上,这也暗示我们写作时要有一个情感线索,要求我们写清楚,怎样一步步把大困难变成小困难,进而完全解决难题的。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写清楚“多走一步”发生了什么,或事情会有什么不一样,前后的对比要展示得清晰,这样才有利于文章主旨的表述。“多走一步”是抵达梦想彼岸的方式。勇敢地一步步走下去,让理想开花,让信念结果,相信前面就是我们梦想抵达的地方。“多走一步”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成功之路上,唯有敢于多走一步、坚持到底的人,才能真正笑到最后。“多走一步”不要畏惧挫折与失败。生命中,不能缺少失败与挫折,当你拥有它们时,不必气馁,因为你要相信,成功正在不远处向你微笑。
本文紧扣主题,立意高远。本文立足“多走一步”的角度,通过叙述一次步行的经历,引发对“多走一步”的思考,显然是扣住主题的。在叙述遇到不同风景的基础上,延伸到人生再往前一步,便遇见一切美丽,立论力求高远深刻。作者不是简单地叙述散步的经历,而是展开对素材的挖掘点化,条分缕析,将论述逐步引向深入,结尾部分巧妙议论抒情,卒章显志,呼应开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汇文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