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0kg,通常情况下这个物体应该是( )
A.一个中学生B.一本书C.一只猫D.一块饼干
2.(2分)小孔成像现象最早被《墨经》记载。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B.雨后彩虹C.立竿见影D.海市蜃楼
3.(2分)“爱护眼睛,你我同行”。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其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类似,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可位于图中的( )
A.A点B.B点C.C点D.D点
4.(2分)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两个形状不同的玻璃杯甲和乙,制成了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每隔10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甲杯最多能装水100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mL,则( )
A.甲杯量程大,刻度均匀
B.甲杯量程小,刻度不均匀
C.乙杯量程小,刻度均匀
D.乙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
5.(2分)4月30日,桂林出现日晕天象奇观如图所示,其彩色光环与彩虹的成因相同,都属于( )
A.光的色散B.平面镜成像
C.光的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
6.(2分)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7.(2分)“祝融号”火星车使用了比铝还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比铝还轻”实际是指( )
A.该材料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小
B.该材料的体积比铝的体积小
C.该材料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小
D.该材料的熔点比铝的熔点小
8.(2分)如图,物体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若在镜后放置一块透明玻璃AB,则像S'将( )
A.变亮B.变暗C.不变D.偏离原位置
9.(2分)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B.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C.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
D.一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10.(2分)下列情境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图甲,街头路口利用凸面镜扩大视野
B.图乙,岸边的游客看到湖中的鱼
C.图丙,地面上猎豹影子的形成
D.图丁,用放大镜观察指纹
11.(2分)下列选项中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画法正确的是( )
A.B.
C.D.
12.(2分)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3.(2分)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其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
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投影仪
14.(2分)人在岸上透过池水看池塘底部,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
C.D.
15.(2分)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16.(2分)如图所示,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靠近平面镜时,他的像变大
B.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他与像的距离变小
C.平面镜垂直纸面向里移动,他的像位置不变
D.平面镜的上端向人倾斜,他的像位置不变
17.(2分)下列现象中,与筷子在水面处“折断”原理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楼B.日食现象
C.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D.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18.(2分)下列关于“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而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
B.人在照镜子时,人离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汽车的观后镜是用凸透镜做成的
D.王伯伯戴的老花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19.(2分)如图所示为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甲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多选)20.(3分)如图,小舟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O是入射光线
B.反射角等于30°
C.将激光笔靠近N时,光线OB会靠近ON
D.绕ON前后转动F板,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
(多选)21.(3分)标准大气压下,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2℃时液体的密度比8℃时大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多选)22.(3分)如图,小明正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是15cm
B.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C.该透镜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类透镜
D.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光屏需要适当左移才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3.(2分)早在公元前4世纪,墨家就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光的 ,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24.(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有 (两空均填编号)。
25.(2分)电影院的幕布表面比较粗糙,这是为了使放映机发出的光在幕布上发生 反射,该反射的每一条光线在反射时都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6.(3分)新冠病毒仍在,防疫意识不减。照相机记录下了各地医护人员辛劳抗疫的工作画面。照相机的镜头是 透镜,当镜头靠近医护人员时,所成像的大小会变 ,且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
27.(2分)加油站是按照车辆所加注汽油的体积来计费的,由于汽油有 的性质,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夏季都是选择早晚去为车辆加油,这是由于体积一定时费用固定,而早、晚时汽油的密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能比中午获得更多质量的汽油。
28.(2分)冬天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 ,密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9.(3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 形成的像。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 m。
30.(3分)一枚实心纪念币的质量为16g,体积为2cm3,纪念币的密度是 g/cm3。可见,这枚纪念币 (选填“是”或“不是”)纯金制成。若宇航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其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金=19.3×103kg/m3)
31.(3分)如图所示,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角为 度,折射角为 度,界面CD上面的介质是 。
32.(2分)A、B是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A球质量为128g,体积为16cm3,B球质量为64g,体积为12cm3,其中一个球是实心的,这个实心球应该是 (选填“A”或“B”),金属的密度是 kg/m3。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33.(6分)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准备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铅笔,光屏。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 。
(2)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玻璃板前观察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
(3)玻璃板后移动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表明像与物 。
(4)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特点时,应多次改变 ,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5)撤去蜡烛B,放一光屏到B撤走时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34.(7分)小明用蜡烛、凸透镜(焦距10cm)、光屏在光具座上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实验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下进行,现象更明显。
(2)蜡烛、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甲所示,光屏上会出现烛焰清晰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现象和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增大物距后,将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光屏上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与移动前的像相比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图乙所示位置,在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4)将图甲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cm的凸透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 (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35.(7分)溧阳市竹箦镇洙汤村的吕先生在农田捡到一块形状特殊的石头,经文物部门鉴定,竟然是新石器时代的石箭头,小组同学对其复制品展开密度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的 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左侧,如图甲所示,小明应该向 (左/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2)在调好的天平左盘内放入石箭头,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质量是 g。
(3)用不吸水的细线拴住石箭头,使其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位置如图丙、丁所示,石箭头的体积是 cm3。
(4)算得石箭头的密度是 g/cm3。
(5)石箭头的吸水性将导致密度的测量值 (小于/等于/大于)其真实密度。
四、计算题(共9分)
36.(9分)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老金匠邓师傅用纯金打造了一个空心的“金墩墩”送给即将中考的女儿小莉当作纪念品。小莉想多了解父亲制作的“金墩墩”,于是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77.2g,同时也测出了它的体积为6cm3。(ρ金=19.3×103kg/m3,ρ银=10.5×103kg/m3)
(1)这个“金墩墩”中纯金的体积是多少cm3?
(2)这个“金墩墩”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少cm3?
(3)如果“冰墩墩”用纯银打造成实心体,则它的质量是多少g?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详解)
一、选择题(1-19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20-22小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错选或不选或只选一项(即使正确)得0分;共47分)
1.(2分)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0kg,通常情况下这个物体应该是( )
A.一个中学生B.一本书C.一只猫D.一块饼干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和质量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A、成年人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质量略小于此数值,在50kg左右,故A符合题意;
B、一本书的质量在300g=0.3k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只猫的质量在2kg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块饼干的质量在20g=0.02k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分)小孔成像现象最早被《墨经》记载。下列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B.雨后彩虹C.立竿见影D.海市蜃楼
【分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3)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像等。
【解答】解: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
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各种彩色光,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错误。
C、立竿见影中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C正确
D、海市蜃楼是光在沿直线方向传播时,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故D错误;
故选:C。
3.(2分)“爱护眼睛,你我同行”。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其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类似,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可位于图中的( )
A.A点B.B点C.C点D.D点
【分析】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解答】解: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其成像原理与凸透镜类似,要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所以物体可以位于图中的D点处。
故选:D。
4.(2分)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两个形状不同的玻璃杯甲和乙,制成了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每隔10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甲杯最多能装水100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mL,则( )
A.甲杯量程大,刻度均匀
B.甲杯量程小,刻度不均匀
C.乙杯量程小,刻度均匀
D.乙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
【分析】根据玻璃杯形状进行分析。
【解答】解:每隔10mL标注了一个刻度线,甲杯最多能装水100mL,乙杯最多能装水200mL,所以乙的量程大,但乙杯下小上大,则乙的刻度不均匀。
故选:D。
5.(2分)4月30日,桂林出现日晕天象奇观如图所示,其彩色光环与彩虹的成因相同,都属于( )
A.光的色散B.平面镜成像
C.光的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
【分析】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就是日晕,是光的色散现象。
【解答】解:“日晕”光环颜色由内到外的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与彩虹相同,是光的色散现象。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2分)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水晶饼”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2分)“祝融号”火星车使用了比铝还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比铝还轻”实际是指( )
A.该材料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小
B.该材料的体积比铝的体积小
C.该材料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小
D.该材料的熔点比铝的熔点小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解答】解:“比铝还轻”,其意思是在体积相同时,用这种材料制成物体的质量比铝小,说明这种材料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2分)如图,物体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若在镜后放置一块透明玻璃AB,则像S'将( )
A.变亮B.变暗C.不变D.偏离原位置
【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在镜面的后面放物体,不会影响镜面对光的反射,所以成的像不会受影响。
【解答】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若在镜面的后面放任何东西,都不会影响镜面对光线的反射,所以像的亮度、位置等都不会受影响。
故选:C。
9.(2分)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
B.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C.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
D.一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2)但注意密度与温度是密切相关的,由于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由公式ρ=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物体的质量不变,其体积变大(特殊情况除外),则其密度相应减小。反之,温度下降时其密度增大;
(3)密度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冰和水,虽然物质相同,但密度不同;
(4)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一些物质虽然不同,但密度也相等,如酒精和煤油。
【解答】解:(1)不同状态下的同种物质,其密度不一定相同,比如水和冰,故选项A说法错误;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一些物质虽然不同,但密度也相等,如酒精和煤油,故选项B说法错误;
(3)由公式ρ=可知,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故选项C说法正确;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10.(2分)下列情境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图甲,街头路口利用凸面镜扩大视野
B.图乙,岸边的游客看到湖中的鱼
C.图丙,地面上猎豹影子的形成
D.图丁,用放大镜观察指纹
【分析】(1)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
(2)(4)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3)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解:A、街头路口利用凸面镜扩大视野,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正确;
B、人在湖岸边看到湖中的鱼在游动,是因为从鱼身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故B错误;
C、地面上猎豹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故C错误;
D、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是利用了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的原理,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A。
11.(2分)下列选项中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画法正确的是( )
A.B.
C.D.
【分析】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三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解答】解: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A错误;
B、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故B正确;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故C错误;
D、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D错误;
故选:B。
12.(2分)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分析】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
由图知,②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②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④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故选:B。
13.(2分)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其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
A.幻灯机B.照相机C.放大镜D.投影仪
【分析】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幻灯机、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当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原理制成的;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当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原理制成的;
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是使物体处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会在凸透镜的同一侧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故选:B。
14.(2分)人在岸上透过池水看池塘底部,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
C.D.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里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人在岸上透过池水看池塘底部,池底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池底变浅了,
A图中光的传播方向错误,而且没有发生折射,B图没有发生折射,C图光的传播方向错误,故只有D正确。
故选D。
15.(2分)小京通过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看到了提示牌上“关灯”两字放大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关灯”两字放大的像是实像
B.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C.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A、由图可知,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CD、当物体通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物距小于焦距,即提示牌上“关灯”两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故BD错误、C正确。
16.(2分)如图所示,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人靠近平面镜时,他的像变大
B.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他与像的距离变小
C.平面镜垂直纸面向里移动,他的像位置不变
D.平面镜的上端向人倾斜,他的像位置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的大小总是相等,所以当人靠近平面镜的距离变小时,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人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大,他与像的距离变大,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垂直纸面向里移动,他的像位置不变,故C正确;
D、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的上端向人倾斜,他的像位置会变高,故D错误。
故选:C。
17.(2分)下列现象中,与筷子在水面处“折断”原理相同的是( )
A.海市蜃楼B.日食现象
C.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D.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分析】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例子:海市蜃楼、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
【解答】解:筷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
A、海市蜃楼,是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形成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
BC、日食现象和屏幕上呈现人的影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水面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2分)下列关于“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是很厚的透镜,而凹透镜是很薄的透镜
B.人在照镜子时,人离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汽车的观后镜是用凸透镜做成的
D.王伯伯戴的老花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分析】(1)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
(3)汽车的观后镜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根据光路可逆可以扩大视野;
(4)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A.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故A错误;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等大,所以人在照镜时,不管人离镜子多近,人所成的像也和人一样大,故B错误;
C.汽车的观后镜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根据光路可逆可以扩大视野,不是凸透镜,故C错误;
D.王伯伯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19.(2分)如图所示为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甲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
C.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
D.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
【分析】(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根据图像可知若甲、乙体积相等时,甲、乙的质量大小关系;
(3)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密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密度,进而可得出甲、乙的密度之比;
(4)根据图像可知若甲、乙质量相等时,甲、乙的体积大小关系。
【解答】解: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无关,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大,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乙的密度为:ρ乙===0.5g/cm3,
甲的密度为:ρ甲===2g/cm3,
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ρ甲:ρ乙=2g/cm3:0.5g/cm3=4:1,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乙的体积较大,故D错误。
故选:C。
(多选)20.(3分)如图,小舟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O是入射光线
B.反射角等于30°
C.将激光笔靠近N时,光线OB会靠近ON
D.绕ON前后转动F板,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
【分析】(1)射向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离开镜面的光线为反射光线;
(2)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移动激光笔,使射向O点入射光线AO慢慢地向ON位置靠近,则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减小,则反射光线会靠近法线;
(4)要研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我们可以以法线为轴线转动光屏,通过现象进行判断。
【解答】解:A、射向镜面的光线为入射光线,由图知入射光线从激光笔沿OA射向镜面,所以AO是入射光线,故A正确;
B、由图知入射角为6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60°,故B错误;
C、若把入射光线OA靠近ON,则入射角减小,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会减小,所以反射光线OB也会靠近ON,故C正确;
D、绕ON前后转动F板,由于两个面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故D正确。
故选:ACD。
(多选)21.(3分)标准大气压下,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2℃时液体的密度比8℃时大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分析】根据图象分析每一段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然后利用密度公式即可判断其密度的变化。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液体在4℃时,体积最小,而质量不变,根据ρ=可知,液体密度是最大的,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在0℃~4℃范围内,温度升高,体积减小,其密度增大,当温度高于4℃时,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2℃时液体的体积比8℃时的小,而质量不变,所以2℃时液体的密度比8℃时的大,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质量不变,所以液体密度先变大再变小,故D错误。
故选:ABD。
(多选)22.(3分)如图,小明正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是15cm
B.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C.该透镜与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同一类透镜
D.如果将蜡烛向左移,光屏需要适当左移才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
【分析】(1)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2)(3)根据题图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确定凸透镜的焦距: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
【解答】解:A、实验中的透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所以不是同种透镜,故A错误;
BC、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40cm﹣10cm=30cm,像距为:70cm﹣40cm=30cm,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则u=2f,故f=15cm,故B错误,C正确;
D、凸透镜成实像时,具有物远像近像变小,将蜡烛向左移,光屏需要适当左移才能再次形成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AB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23.(2分)早在公元前4世纪,墨家就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光的 直线传播 ,像是 倒立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分析】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当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形成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倒立。
24.(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有 ②③ ,属于凹透镜的有 ①④ (两空均填编号)。
【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进行判断: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是凹透镜。
【解答】解:如图,②③透镜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
①④透镜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
故答案为:②③;①④。
25.(2分)电影院的幕布表面比较粗糙,这是为了使放映机发出的光在幕布上发生 漫 反射,该反射的每一条光线在反射时都 遵循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表面粗糙的反射面,光线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这就是漫反射现象;表面光滑的反射面,光线射到反射面上时,反射光线沿一定的方向集中射出,这就是镜面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看电影时,因为电影幕布表面比较粗糙,发生漫反射,所以各个方向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其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故答案为:漫;遵循。
26.(3分)新冠病毒仍在,防疫意识不减。照相机记录下了各地医护人员辛劳抗疫的工作画面。照相机的镜头是 凸 透镜,当镜头靠近医护人员时,所成像的大小会变 大 ,且所成的像是 实 (选填“实”或“虚”)像。
【分析】(1)照相机的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凸透镜;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1)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当镜头靠近医护人员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成像会变大。
故答案为:凸;大;实。
27.(2分)加油站是按照车辆所加注汽油的体积来计费的,由于汽油有 热胀冷缩 的性质,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夏季都是选择早晚去为车辆加油,这是由于体积一定时费用固定,而早、晚时汽油的密度 大 (选填较大或较小),能比中午获得更多质量的汽油。
【分析】一般来说物质的密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小。
【解答】解:一般来说物质的密度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变小,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选择在早上或者晚上才去为车辆加油,这是因为早上或者晚上汽油的密度相对较大,而加油站是按照车辆所加注汽油的体积来计费的,由密度公式可知,早、晚加油能够比中午加油获得更多质量的汽油。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大。
28.(2分)冬天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 变大 ,密度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冬天温度达到水的凝固点时水就会结冰,水结冰后质量不变,密度减小,所以体积会变大。
【解答】解:水结冰时,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密度变小,由ρ=可知,体积增大,所以会出现冬天室外的水缸被“冻破”的现象。
故答案为:变大;变小。
29.(3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 反射 形成的像。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 5 m。
【分析】水中倒影属于镜面反射,所成像为虚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水中的“白鹭”属于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5m。
故答案为:反射;5。
30.(3分)一枚实心纪念币的质量为16g,体积为2cm3,纪念币的密度是 8 g/cm3。可见,这枚纪念币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纯金制成。若宇航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其质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金=19.3×103kg/m3)
【分析】知道纪念币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求出纪念币的密度,然后与金的密度相比较判断该纪念币是不是用纯金制成的;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受到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纪念币的密度:
ρ===8g/cm3=8×103kg/m3,
由ρ<ρ金=19.3×103kg/m3可知,该纪念币不是用纯金制成的。
若宇航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变化而变化,故其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8;不是;不变。
31.(3分)如图所示,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角为 30 度,折射角为 42 度,界面CD上面的介质是 空气 。
【分析】已知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CD,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
如图CD是界面,∠AOC=60°,则∠BOD=60°,
所以入射角为90°﹣60°=30°,
而∠COE=48°,则折射角为90°﹣48°=42°;
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CD的上边是空气,下边是水。
故答案为:30;42;空气。
32.(2分)A、B是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A球质量为128g,体积为16cm3,B球质量为64g,体积为12cm3,其中一个球是实心的,这个实心球应该是 A (选填“A”或“B”),金属的密度是 8×103 kg/m3。
【分析】知道两金属球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求出两者的密度,同种材料制成的两金属球,密度大的是实心的,密度小的是空心的,金属的密度等于实心球的密度。
【解答】解:A、B两金属球的密度分别为:
ρA===8g/cm3,ρB==≈5.3g/cm3,
因为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实心金属球的密度大于空心金属球的密度,
所以,A球是实心的,B球是空心的,且金属的密度ρ=ρA=8g/cm3=8×103kg/m3。
故答案为:A;8×103。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0分)
33.(6分)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准备的实验器材有:玻璃板,A、B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铅笔,光屏。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 刻度尺 。
(2)在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玻璃板前观察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 反射 形成的。
(3)玻璃板后移动 未点燃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表明像与物 相等 。
(4)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特点时,应多次改变 蜡烛A的位置 ,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5)撤去蜡烛B,放一光屏到B撤走时的位置,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 。
【分析】(1)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5)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解答】解:(1)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2)在玻璃板上看到蜡烛A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3)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所以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的关系,应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实验;
(5)移走蜡烛B并在该位置放一个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1)刻度尺;(2)反射;(3)未点燃;相等;(4)蜡烛A的位置;(5)虚像。
34.(7分)小明用蜡烛、凸透镜(焦距10cm)、光屏在光具座上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实验在 较暗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下进行,现象更明显。
(2)蜡烛、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甲所示,光屏上会出现烛焰清晰 缩小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此现象和生活中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增大物距后,将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光屏上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与移动前的像相比会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图乙所示位置,在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 正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4)将图甲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cm的凸透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将蜡烛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 近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分析】(1)进行实验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现象越明显;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应用于照相机;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的特点进行判断;
(3)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折射率变大,像会提前会聚;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解答】解:(1)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从图上看透镜在光具座刻度50.0cm处,而蜡烛在光具座20.0cm处,物距u=50.0cm﹣20.0cm=30.0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增大物距后,像距会变小,像变小;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移动蜡烛至图乙时,u=50.0cm﹣43.0cm=7cm<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将图甲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cm的凸透镜,焦距变小,折射能力变大,像会提前会聚,在光屏的前方,可以适当向右移动,使像向右移动到光屏处;此时像在光屏的前方,相当于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即近视镜,使光线发散,成的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较暗;(2)缩小;照相机;变小;(3)正立;(4)右;近视。
35.(7分)溧阳市竹箦镇洙汤村的吕先生在农田捡到一块形状特殊的石头,经文物部门鉴定,竟然是新石器时代的石箭头,小组同学对其复制品展开密度测量。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的 0刻度线 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左侧,如图甲所示,小明应该向 右 (左/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2)在调好的天平左盘内放入石箭头,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质量是 57.6 g。
(3)用不吸水的细线拴住石箭头,使其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量筒内水面位置如图丙、丁所示,石箭头的体积是 20 cm3。
(4)算得石箭头的密度是 2.88 g/cm3。
(5)石箭头的吸水性将导致密度的测量值 大于 (小于/等于/大于)其真实密度。
【分析】(1)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时应向指针偏转的对侧移动;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注意标尺的分度值;
(3)分别读出水的体积、水和石块的总体积,求出石块的体积,注意量筒的分度值;
(4)用ρ=算出石箭头的密度;
(5)根据体积的变化分析密度的变化。
【解答】解:(1)在调节天平时,应将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指针偏左,说明左侧质量偏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2)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石箭头的质量m=50g+5g+2.6g=57.6g;
(3)石箭头的体积V=70mL﹣50mL=20mL=20cm3;
(4)石箭头的的密度为:ρ===2.88g/cm3;
(5)石箭头吸水后,测得石箭头和水的总体积偏小,则测得石箭头的体积偏小,质量不变,根据ρ=可知,测得的密度值将偏大。
故答案为:(1)0刻度线;右;(2)57.6;(3)20;(4)2.88;(5)大于。
四、计算题(共9分)
36.(9分)如图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老金匠邓师傅用纯金打造了一个空心的“金墩墩”送给即将中考的女儿小莉当作纪念品。小莉想多了解父亲制作的“金墩墩”,于是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77.2g,同时也测出了它的体积为6cm3。(ρ金=19.3×103kg/m3,ρ银=10.5×103kg/m3)
(1)这个“金墩墩”中纯金的体积是多少cm3?
(2)这个“金墩墩”空心部分体积是多少cm3?
(3)如果“冰墩墩”用纯银打造成实心体,则它的质量是多少g?
【分析】(1)(2)根据密度公式ρ=的变形公式算出该“冰墩墩”中纯金的体积;总体积减去纯金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体积;
(3)已知“冰墩墩”的体积,由ρ=的变形公式算出如果“冰墩墩”用纯银打造成实心体的质量。
【解答】解:(1)ρ金=19.3×103kg/m3=19.3g/cm3,
“冰墩墩”中纯金的体积:V金===4cm3;
(2)这个“冰墩墩”空心部分体积V空=V冰墩墩﹣V金=6cm3﹣4cm3=2cm3;
(3)V银=V冰=6cm3,ρ银=10.5×103kg/m3=10.5g/cm3,
m银=ρ银V银=10.5gc/m3×6cm3=63g。
答:(1)这个“冰墩墩”中纯金的体积4cm3;
(2)这个“冰墩墩”空心部分体积是2cm3;
(3)如果“冰墩墩”用纯银捏制成实心体,则它的质量是63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及答案,共23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