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3576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3576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3576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1.(2分)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形成组合体一起运动,航天员顺利进入了空间站,此时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飞船是 的;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纪录,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宇航员们是 的。(填“运动”或“静止”)2.(2分)人说话的声音是声带 产生的,很多青少年喜欢戴耳机听音乐,虽然这样做不会影响他人,但却不利于自身健康,因为用耳机听音乐时耳道内声音的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很大,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会损伤听力。3.(2分)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将“铁水”注入模具中使“铁水”凝固成“釜”。浇铸过程中,浇铸用的材料——铁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说明铁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4.(2分)2015年国家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不仅有高空坠落的危险,而且因为发生 反射易造成光污染,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 (填“遵守”或“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5.(2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如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 形成的像。若水深5m,当白鹭距离水面6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 m。6.(2分)吉安后河•梦回庐陵景区,以“梦回庐陵”为主题,设置了八大沉浸式光影场景,点亮了吉安夜色。如图“节义文章”水幕上呈现的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水幕上的投影所成的是 像(填“实”或“虚”),成像原理和 (填“投影仪”、“放大镜”或“照相机”)相同。7.(2分)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8.(2分)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密度之比是2:1,质量之比是3:1,甲、乙两金属体积之比是 ;如果甲截去,乙截去,则甲、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 。二、选择题(共14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9.(2分)关于下列估计,比较合理的是(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是2mm B.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2m/s C.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9℃10.(2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B.防噪耳塞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用“B超”检查身体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声纹锁依据音调来辨别主人的声音11.(2分)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如图所描述的现象中,通过汽化形成的是( )A.极寒天气“泼水成冰” B.冰冻衣服“悄悄变干” C.昆虫上的“露珠消失” D.冬天树枝“雾凇茫茫”12.(2分)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杯弓蛇“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多选)13.(3分)2020年5月8日,我市初中毕业年级学生返校复课。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家中步行到学校,刚好在学校大门口相遇,他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同学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B.甲的速度始终比乙的速度大 C.10~12min,甲处于静止状态 D.12~16min,乙的平均速度为2m/s(多选)14.(3分)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科考队员把岩石标本从南极带回北京,标本的质量不变 B.由公式ρ=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明1m3的铜的质量是8.9×103kg/m3 D.氧气瓶中的氧气供病人急救时恰好用去一半,则瓶内氧气密度变小三、计算题(共22分,第15、16小题各7分,第17小题8分)15.(7分)小明一家利用暑假假期到井冈山进行红色研学游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牌和汽车的速度计。求:(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在公路上能行驶的最快速度。(2)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甲的标志牌到井冈山需要的时间。(3)若以如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0.3h,汽车通过的路程。16.(7分)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作用。小明发现他家厨房的电子秤(如图甲)有一个去皮功能键,能快速测出液体的质量。方法是:只要打开电源,放上玻璃杯,再按去皮功能键,示数就变为零,再往玻璃杯内加入要测量的液体,显示的就是液体的质量。于是他利用厨房电子秤和所学的物理知识测出了他喝的酸奶(如图乙)的密度。他先将适量的纯净水倒入玻璃杯内,在水面处用笔标记了一条刻线,测得水的质量为50g,接着将水全部倒掉,擦干内部,再将酸奶倒入玻璃杯内直到标记处,测得质量为60.5g,再经过计算小明就知道了酸奶的密度。请你通过计算解答该瓶酸奶的密度是多少?(水的密度为1g/cm3)17.(8分)山地车,具有刚度大,行走灵活等特点。山地车各种部件均不同于普通自行车,已知车架由碳纤维制成,其体积为2500cm3,车架质量为4kg,整车质量为10kg,问:(1)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自行车很轻,有的质量小于10kg,这是利用了碳纤维材料密度 (选填“大”或“小”)的特点。(2)该碳纤维材料的密度是多少?相比用钢制成的普通自行车的车架,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车架质量减少了多少?已知钢的密度ρ钢=7.9×103kg/m3。(3)双休日,冬冬骑山地车到城外郊游,前10min中骑行了3km,休息5min中后,又骑了15min分钟走完了剩下的5.4km到达目的地,则冬冬全程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18.(7分)(1)如图1所示,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甲测得的结果是 cm,刻度尺 (填“甲”或“乙”)的测量结果更精确。一般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要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 。(2)温度计是一常用的测量工具,同学们要能够正确使用。①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 和 。②如图2甲所示是小明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③如图2乙温度计的读数是 ℃。19.(7分)小阳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加热时间/min00.511.522.53温度/℃85878994989898(1)实验器材应按照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安装;(2)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3)小阳应通过观察 ,判断水是否沸腾;(4)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实验结论:水沸腾时吸热,温度 ;(5)停止用酒精灯加热后,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可能是烧杯底部温度 杯内水的温度;(填“低于”、“等于”或“高于”)(6)各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为了继续探究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小华换用烧瓶装水加热,至沸腾后,从火焰上拿开,水停止了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2所示,烧瓶内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瓶内气压变小,观察到水又再次沸腾了,说明水的沸点随气压的的减小而 (填“升高”或“降低”)。20.(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如图1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分别将蜡烛放在a、b、c、d、e、F、2F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观察蜡烛在光屏上成的像,则:(1)当蜡烛放在 点,光屏上出现最小的像。此时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2)把蜡烛放在 点,光屏上看不到像,但从透镜另一侧可看到烛焰正立的放大的像。(3)当把蜡烛由a点向b点移动,像距 (填“变大”或“变小”)。(4)小明为了进一步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首先用水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如图2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然后推动活塞使水凸透镜变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像才又变清晰了,这种近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才清晰可见的情况如同 眼,可见这种眼睛的病因是眼睛的晶状体变厚,遮光能力变强,使像成到了视网膜 方,需佩戴 (填“凹”或“凸”)透镜镜片矫正。21.(7分)小明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实验中,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操作步骤:A.将少量盐倒入装好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用天平测量此时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好天平,使横梁平衡C.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m2D.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E.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3(1)小宇指出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混乱并且有多余的步骤,请你帮小明将所需要的实验步骤挑出并重新排序,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标号)。(2)小明在进行B步骤调节天平时,如图1甲所示,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她的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改正错误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1乙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3)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 。(4)另一位同学小红想利用天平和量筒等工具测量蜡块的密度。①小红正确操作调节好天平后,测出蜡块质量如图2所示;②测量蜡块体积的过程如图3所示,多余的步骤是: (填“甲”、“乙”或“丙”),蜡块体积为 mL;③根据上面的测量结果计算得到蜡的密度是 kg/m3。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1.【解答】解:飞船与空间站形成组合体一起运动,此时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飞船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是静止的;航天员乘组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宇航员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2.【解答】解:人说话的声音是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大小称为响度,用耳机听音乐时耳道内声音的响度很大,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会损伤听力。故答案为:振动;响度。3.【解答】解:(1)“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2)浇铸过程中,铁水的温度始终保持不变,说明它具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点,因此属于晶体。故答案为:熔化;晶体。4.【解答】解:玻璃幕墙表面光滑,对光可以发生镜面反射,易造成光污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答案为:镜面;遵守。5.【解答】解:水中的“白鹭”属于倒影,所以是反射所成虚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当白鹭距离水面6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6m。故答案为:反射;6。6.【解答】解:根据图片可知,水幕上的投影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故答案为:实;投影仪。7.【解答】解: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小球从B点到F点通过的路程为12.00cm,运动时间为0.8s小球的平均速度v===0.15m/s;故答案为:变速直线;0.15。8.【解答】解:由题意可知,ρ甲:ρ乙=2:1,m甲:m乙=3:1,由ρ=可得,甲、乙两金属体积之比:==×==,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如果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剩下部分密度的之比仍为2:1不变。故答案为:3:2;2:1。二、选择题(共14分,把你认为正确选项的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9.【解答】解: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是2cm,故A错误;B、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B错误;C、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C正确;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37℃,变化幅度很小,故D错误。故选:C。10.【解答】解:A、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A正确;B、防噪耳塞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C、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故C错误;D、由于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声纹锁依据音色来辨别主人的声音,故D错误。故选:A。11.【解答】解:A、泼水成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变成了冰,故A错误;B、冰冻衣服“悄悄变干”,是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故B错误;C、昆虫上的“露珠消失”,是因为露珠吸热汽化变成了水蒸气,故C正确;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12.【解答】解:A、杯弓蛇“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毕业合“影”是用照相机照相,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透镜的原理是光的折射,故B符合题意;C、湖光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形“影”不离是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甲、乙两同学同时从家中步行到学校,刚好在学校大门口相遇,所走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都相同,由v=可知甲乙二人从家中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相同,故A正确;BCD、由图象可知,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乙先是在0~10min做匀速直线运动,v乙1=;中间有一段时间静止;在12min~16min做匀速直线运动,v乙2=。可见甲的速度并不是始终比乙的速度大,故BC错误、D正确。故选:AD。14.【解答】解:A、科考队员把岩石标本从南极带回北京,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其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所以标本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B、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不能说ρ与m成正比,故B错误;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明1m3的铜的质量是8.9×103kg,故C错误;D、氧气瓶中的氧气供病人急救时恰好用去一半,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故瓶内氧气密度变小,故D正确。故选:BC。三、计算题(共22分,第15、16小题各7分,第17小题8分)15.【解答】解:(1)由图甲的限速标志牌可知,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最快速度为100km/h;(2)由v=可得,从标志牌到井冈山需要的时间为:t===0.4h;(3)图乙所示的速度是80km/h,由v=可得,汽车行驶0.3h通过的路程为:s′=v′t′=80km/h×0.3h=24km;故答案为:(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最快速度是100km/h;(2)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甲的标志牌到井冈山需要的时间是0.4h;(3)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0.3h,汽车通过的路程是24km。16.【解答】解:由ρ=可得水的体积:V===50cm3;酸奶的体积:V′=V=50cm3;酸奶的质量:m′=60.5g,酸奶的密度:ρ′===1.21g/cm3。答:该瓶酸奶的密度是1.21g/cm3。17.【解答】解:(1)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自行车很轻,这是利用了碳纤维材料密度小的特点,在体积相同时,密度越小,其质量越轻。(2)已知车架由碳纤维制成,其体积为V=2500cm3=2.5×10﹣3m3,该碳纤维材料的密度:ρ碳纤维===1.6×103kg/m3,用钢制成,其质量m′=ρ钢V=7.9×103kg/m3×2.5×10﹣3m3=19.75kg,则车架质量减少了Δm=19.75kg﹣4kg=15.75kg;(3)总路程s总=3km+5.4km=8.4km,总时间t总=10min+5min+15min=30min=0.5h,冬冬全程骑行的平均速度:v===16.8km/h。答:(1)小;(2)该碳纤维材料的密度是1.6×103kg/m3,相比用钢制成的普通自行车的车架,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车架质量减少15.75kg;(3)冬冬全程骑行的平均速度是16.8km/h。四、实验与探究题(共28分,每小题7分)18.【解答】解:(1)图1中,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左侧与2.0cm对齐,右侧与6.7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4.7cm;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乙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更精确;一般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要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这样做是为了减小误差;(2)①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如图2甲所示是小明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一处错误: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③由图2乙温度计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从下向上的数值逐渐减小,故此时是0摄氏度以下,故读数为﹣34℃。故答案为:(1)4.7;乙;减小误差;(2)①量程;分度值;②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③﹣34。19.【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2)实验中需要记录时间,故本实验需要的测量仪器还有秒表;(3)水沸腾时,可观察到水面产生大量的气泡,小阳应通过观察水面是否有大量气泡产生,判断水是否沸腾;(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度不变,故结论为:水沸腾时,温度不变;(5)沸腾条件为:温度到达沸点、继续吸热。停止用酒精灯加热后,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可能是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会继续吸热;(6)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秒表;(3)水的气泡变化情况;(4)不变;(5)高于;(6)液化;降低。20.【解答】解:由图知:ua>2f;ub=2f;2f>uc、d>f;ue=f;根据动态规律“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得:(1)把蜡烛放在a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烛焰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2)把蜡烛放在e点,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屏上不会出现像;(3)当把蜡烛由a点向b点移动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4)向水凸透镜内注入适量的水,使水凸透镜变厚,水凸透镜的焦距变短,会聚能力变强,这种近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才清晰可见的情况如同近视眼,可见这种眼睛的病因是眼睛的晶状体变厚,遮光能力变强,使像成到了视网膜前方,需佩戴一个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答案为:(1)a;完整的像;(2)e;(3)变大;(4)近视;前;凹。21.【解答】解:(1)测小矿石的密度应先将天平放好调平,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将盐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故正确顺序为:B、A、D、E;(2)如图甲所示,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她的操作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图示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左侧,向右偏应该将游码向右调节;(3)盐水的密度为:ρ=;(4)②实验步骤中测蜡块的体积时,由于蜡块漂浮在水面上,要使蜡块浸入水中可采用重物助沉法进行。但不需要单独测量水的体积,只需第一步测出水和重物的体积即可,再测出水、重物、蜡块的总体积,就能算出蜡块的体积。因此水的体积不需要测出,故多余的步骤是甲。蜡块的体积:V=72mL﹣56mL=16mL=16cm3,③由图2知蜡块的质量为:m=10g+3.6g=13.6g,则蜡块的密度为:ρ===0.85g/cm3=0.85×103kg/m3。故答案为:(1)B、A、D、E;(2)调平前没有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右;(3);(4)②甲;16;③0.85×103。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