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高考第12讲 解析几何通解研究(解析版)
展开类型一:以夹角为锐角、直角、钝角为背景的向量翻译
1.已知为抛物线的焦点,过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为坐标原点.
(Ⅰ)当抛物线过点时,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证明:是定值.
【解析】解:(Ⅰ)因为抛物线过点,
所以,,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
(Ⅱ)证明:当直线有斜率时,,设直线的方程为,则,
将(1)代入(2)得,,化简得,
设,的坐标分别为,,,,则,
因为点,都在抛物线上,所以,,
所以,所以,
因为点,分布在轴的两侧,所以,所以,
所以,,所以,是定值.
当直线无斜率时,,设,的坐标分别为,,,,则,代入抛物线方程得,,,
所以,因为点,分布在轴的两侧,所以,所以,
所以,,所以,是定值.
综上,,是定值.
2.已知椭圆.
(1)求椭圆的短轴长和离心率;
(2)过点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设的中点为,点,判断与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解:(1)由题,椭圆可变形为,,
故短轴长为,
(2)当为时,代入可得,
此时,,,,
当为斜率存在时,设
代入到,得,
,
令,,,
则,,
此时,,,,
.
,点在以为直径的圆内部.
所以,
综上所述,.
3.如图,椭圆的一个焦点是,为坐标原点.
(Ⅰ)已知椭圆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与一个焦点构成正三角形,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过点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若直线绕点任意转动,值有,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解:(Ⅰ)设,为短轴的两个三等分点,
因为为正三角形,所以,
即,解得.,因此,椭圆方程为.
(Ⅱ)设,,,.
(ⅰ)当直线与轴重合时,
,,
因此,恒有.
(ⅱ)当直线不与轴重合时,
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
整理得,
所以
因为恒有,所以恒为钝角.
即恒成立.
.
又,所以对恒成立,
即对恒成立.
当时,最小值为0,所以.
,,
因为,,所以,即,
解得或(舍去),即,
当与轴垂直时,,,
因此,恒有.
综合,的取值范围为,.
4.已知椭圆过点,、为其左、右焦点,且△的面积等于.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是直线上的两个动点,满足,问以为直径的圆是否恒过定点?若是,请给予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析】解:(1)设椭圆的焦距为,则
△的面积等于,
,、,
椭圆过点,,
椭圆的方程为;
(2)设,,则,
,
,
以为直径的圆的圆心为,,半径为
圆的方程为
即
令,整理得
或
以为直径的圆必过定点和.
5.已知椭圆过点,且离心率为.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判断点与以线段为直径的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析】解:(1)椭圆过点,且离心率为,则,.则
椭圆的方程;
(2)方法一:当的斜率为0时,显然,与以线段为直径的圆的外面,
当的斜率不为0时,设的方程为:,点,,,,中点为,.
由,得,所以,,从而,
所以,
,
故,
所以,故,在以为直径的圆外.
解法二:当的斜率为0时,显然,与以线段为直径的圆的外面,
当的斜率不为0时,设的方程为:,设点,,,,
则,,,,
由,得,
,,
,
,,
又,不共线,所以为锐角,
故点,在以为直径的圆外.
6.已知抛物线,过点的直线交与、两点,圆是以线段为直径的圆.
(Ⅰ)证明:坐标原点在圆上;
(Ⅱ)设圆过点,求直线与圆的方程.
【解析】(1)证明:法一:由题意知直线斜率必存在,设的方程为,,,,,
联立,消去,整理,△,
,,
,,
则以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即,
因此满足此方程,所以坐标原点在圆上.(6分)
法二:,
,
原点在以为直径的圆上.
综上,坐标原点在圆上.
(2)解:由(1)知以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由于在此圆上,代入上述方程,可得:,
得或,
当时,直线的方程为,即,圆的方程为:.
当时,直线的方程为,即,圆的方程为:.
类型二:以共线为背景的向量翻译
7.已知、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其左准线与轴相交于点,并且满足,.
(1)求此椭圆的方程;
(2)设、是这个椭圆上的两点,并且满足,当时,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析】解:(1)由于,(3分)
解得,从而所求椭圆的方程为.(5分)
(2),,,三点共线,而点的坐标为.
设直线的方程为,
其中为直线的斜率,依条件知.
由消去得,
即.(6分)
根据条件可知
解得.(7分)
设,,,,则根据韦达定理,得
又由,得,,
从而
消去得.(10分)
令,任取,则.是区间上的减函数,(12分)
从而,
即,,
解得或,适合.
因此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14分)
8.已知,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直线过点且垂直于椭圆的长轴,动直线垂直于直线,垂足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Ⅰ)求动点的轨迹的方程;
(Ⅱ)过点作直线交曲线于两个不同的点和,设,若,,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解:(Ⅰ)设,则,由中垂线的性质知
化简得的方程为(3分)
(另:由知曲线是以轴为对称轴,以为焦点,以为准线的抛物线
所以,,则动点的轨迹的方程为
(Ⅱ)设,,,,由知①.
又由,,,在曲线上知②,
由①②解得,所以有,.(8分)
(10分)
设,有在区间,上是增函数,
得,进而有,
所以,的取值范围是.(13分)
高考预测二:以弦长、面积为背景的条件翻译
9.已知点,椭圆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是椭圆的右焦点,直线的斜率为,为坐标原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设过点的动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当的面积最大时,求直线的方程.
【解析】解:(1)设,由条件知.
又,可得,,
椭圆的方程:.
(2)依题意当轴不合题意,故设直线,设,,,
将代入椭圆的方程:.得,
当△,即.
,
从而.
又点到直线的距离.
所以的面积
设,则,.
当且仅当,等号成立,且满足△,
所以当的面积最大时,的方程为:或.
10.已知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椭圆的左顶点为,斜率为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点在椭圆上,,直线交轴于点
(Ⅰ)当点为椭圆的上顶点,的面积为时,求椭圆的离心率;
(Ⅱ)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本小题满分14分)
解:(Ⅰ)直线的方程为
直线的方程为,令,(2分)
(3分)
于是,(5分)
(Ⅱ)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并整理得,
解得或,(7分)
(8分)
(9分)
因为,
整理得,.(11分)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轴,所以,即,(13分)
整理得,解得.(14分)
11.如图,已知点是轴左侧(不含轴)一点,抛物线上存在不同的两点,,满足,的中点均在抛物线上
(1)求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2)设中点为,且,,,,证明:;
(3)若是曲线上的动点,求面积的最小值.
【解析】(1)解:由抛物线,得,则,
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2;
(2)证明:,,设,,,,
中点为的坐标为,,则,,
抛物线上存在不同的两点,满足,的中点均在上,
可得,,
化简可得,为关于的方程的两根,
可得,,
可得;
(3)解:若是曲线上的动点,
可得,,,
由(2)可得,,
由垂直于轴,可得面积为
,
令,
得时,取得最大值.
时,取得最小值2,
即,
则在递增,可得,,
面积的最小值为.
高考预测三:斜率为背景的条件翻译
12.设椭圆的右焦点为,过的直线与交于,两点,点的坐标为.
(1)当与轴垂直时,求直线的方程;
(2)设为坐标原点,直线不与轴重合,求的值.
【解析】解:(1)由已知得,的方程为,
由已知可得,点的坐标为或.
所以的方程为或;
(2)当与轴重合时,,
当与轴不重合也不垂直时,设的方程为,,,,,
当,直线,的斜率之和为,
由,得,
将代入,得,
所以.
则,
从而,故,的倾斜角互补,所以,
所以.
13.设椭圆的右焦点为,过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已知点的坐标为.
(Ⅰ)当与轴垂直时,求点、的坐标及的值;
(Ⅱ)设为坐标原点,证明:.
【解析】(Ⅰ)解:由已知得,的方程为.
由已知可得,点或.
(Ⅱ)证明:当与轴重合时,.
当与轴垂直时,为的垂直平分线,所以.
当与轴不重合也不垂直时,设的方程为,,,,,
则,直线,的斜率之和为.
由,得.
将代入得.
所以,.
则.
从而,故,的倾斜角互补,所以.
综上,.
14.在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与直线交于、两点.
(1)当时,分别求抛物线在点和处的切线方程;
(2)轴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当变动时,总有?说明理由.
【解析】解:(1)由题意知时,联立,解得,.
设在点的切线方程为,
联立得:
由题意:△,
即,解得.切线方程:,即.
根据对称性,在点的切线斜率为.切线方程:,即.
(2)存在符合题意的点,证明如下:
设点为符合题意的点,,,,,
直线,的斜率分别为,.联立方程,
得,故,,
从而
当时,有,则直线与直线的倾斜角互补,
故,所以点符合题意.
15.已知曲线上动点与定点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若过的动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两点
(1)说明曲线的形状,并写出其标准方程;
(2)是否存在与点不同的定点,使得恒成立?若存在,求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解:(1)设动点坐标为
点到直线的距离为.依题意可知,
则,
化简得,
所以曲线是椭圆,它的标准方程为,
(2)①当直线与轴垂直时,由椭圆的对称性可知,
又因为得,则,
从而点必在轴上.
②当直线与轴垂直时,则,,由①可设,,
由得,解得(舍去),或.
则点的坐标只可能是.
下面只需证明直线斜率存在且时均有由即可.
设直线的方程为,代入得.
设,,,,
,,
,
设点关于轴对称的点坐标,,
因为直线的斜率,
同理得直线的斜率,
,
,三点,,共线.
故由.
所以存在点满足题意.
高考预测四:选用合适的方程形式或面积公式实现简化计算
16.(1)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证明:;
(2)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点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轴,证明:直线经过原点.
【解析】解(1)当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此时,
当斜率存在,设直线方程为:
消元得:所以
综上所述
(2)当斜率不存在时,直线,此时,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经过原点
当斜率存在,设直线方程为:
设,
由
消元得:;所以直线的斜率为
所以直线的方程:
所以直线经过原点.
综上所述,直线经过原点
17.设椭圆,直线过椭圆左焦点且不与轴重合,椭圆交于、,左准线与轴交于,.当与轴垂直时,.
(1)求椭圆的方程;
(2)直线绕着旋转,与圆交于,两点,若,求△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椭圆的右焦点).
【解析】解(1)设椭圆半焦距为,
,将代入椭圆方程得,
所以,
,所求椭圆方程为:
(3)设直线即,圆心到的距离
由圆性质:,
又,得,
联立方程组,消去得
设,,,
则
(令,,
设,
,对,恒成立,
在,上为增函数,,
所以,
高考预测五:利用计算的对称性避免重复计算
18.已知动点到定点的距离比到定直线的距离小1.
(1)求证:点轨迹为抛物线,并求出其轨迹方程;
(2)大家知道,过圆上任意一点,任意作互相垂直的弦、,则弦必过圆心(定点).受此启发,研究下面问题:
①过(1)中的抛物线的顶点任意作互相垂直的弦、,问:弦是否经过一个定点?若经过,请求出定点坐标,否则说明理由;
②研究:对于抛物线上顶点以外的定点是否也有这样的性质?请提出一个一般的结论,并证明.
【解析】(1)证明:动点到定点的距离比到定直线的距离小1.
动点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相等.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可知:点轨迹为抛物线,其轨迹方程为.
(2)①过(1)中的抛物线的顶点任意作互相垂直的弦、,弦是经过一个定点.下面给出证明:
证明:当轴时,直线,的方程分别为:,,联立,,解得.
,同理,此时直线的方程为:,经过定点.
当与轴不垂直时,设直线,的方程分别为:,,,
联立,,解得,
同理可得,.
直线的方程为:,
令,解得.
直线经过定点.
综上可得:直线经过定点.
②对于抛物线上顶点以外的定点也有这样的性质:设点,是抛物线上的定点,过点作相互垂直的两条弦,,则直线过定点.
下面给出证明:设,,.
则,.
,
,
,
,
化为..
直线的方程为:,
化为,
把代入可得,
令,可得.
直线过定点.
19.设椭圆,其离心率为,且椭圆上一点与椭圆的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曲线的上、下顶点分别为、,点在曲线上,且异于点、,直线,与直线分别交于点,.
(1)设直线,的斜率分别为,,求证:为定值;
(2)求线段长的最小值.
【解析】解:(Ⅰ)椭圆,其离心率为,
且椭圆上一点与椭圆的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为.
,解得,,,
椭圆的方程为:(4分)
证明:(Ⅱ)(1)椭圆的上、下顶点分别为、,
由题意,,,令,,则,
直线的斜率,的斜率.
又点在椭圆上,,
从而有.
即为定值.(7分)
解:(2)由题设可以得到直线的方程为,
直线的方程为,
由,得,
由,得,
直线与直线的交点,,
直线与直线的交点,.
又,
,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线段长的最小值是.(13分)
高考预测六: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20.已知平面内一动点在轴的上方,点到的距离与它到轴的距离的差等于1.
(1)求动点轨迹的方程;
(2)设,为曲线上两点,与的横坐标之和为4.
①求直线的斜率;②设为曲线上一点,在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且,求直线的方程.
【解析】解:设动点的坐标为,由题意为
因为,化简得:,
所以动点的轨迹的方程为,,
(2)①设,,,,则,,,又,
直线的斜率,
②依题意设在处的切线方程可设为,联立,
可得,
△ 得,
此时,
点的坐标为,
设的方程为,
故线段的中点坐标为,
,联立消去整理得:,
△,,,,
,
由题设知:,即,解得:
直线的方程为:
2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其焦点,到直线的距离为,设为直线上的点,过点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其中,为切点.
(1)求抛物线的方程;
(2)当点,为直线上的定点时,求直线的方程;
(3)当点在直线上移动时,求的最小值.
【解析】解:(1)焦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为.
(2)设,,
由(1)得抛物线的方程为,,
所以切线,的斜率分别为,,
所以①②
联立①②可得点的坐标为,即,,
又因为切线的斜率为,整理得,
直线的斜率,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整理得,即,
因为点,为直线上的点,
所以,即,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3)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有,,
所以
,
由(2)得,,,
所以.
所以当时,的最小值为.
高中数学高考第15讲 利用几何性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第15讲 利用几何性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解析版),共8页。
高中数学高考第14讲 解析几何常见常考模型(原卷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第14讲 解析几何常见常考模型(原卷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椭圆,,、是椭圆上的两点,已知,为椭圆上的两个动点,满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数学高考第14讲 解析几何常见常考模型(解析版):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第14讲 解析几何常见常考模型(解析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为椭圆上的两个动点,满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