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机械运动、运动和力(教师版)(第2期)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机械运动、运动和力(教师版)(第2期),共5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机械运动、运动和力(解析版)
(第2期)
一、选择题
1.(2022·湖北宜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关于这首唐诗中蕴含着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 乌鸦的啼叫声频率低于20Hz;
B. 霜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 月亮落下的参照物是江边的枫树;
D. 钟声传到客船的速度是340km/h
【答案】C。
【解析】A.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是次声波,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 Hz。故A错误;
B.霜是固态,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月亮相对于地面、寒山寺、渔火、乌鸦、江边枫树等物体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故选C。
2.(2022·湖北武汉)如图所示,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正在靠近由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即将完成自主交会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舟三号”相对于“天舟四号”是运动的;
B. “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运动;
C. “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是静止的;
D. “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答案】A。
【解析】A.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这是一个整体,而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靠近这个整体,相对于“天舟四号”,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三号”是运动的,故A正确;
B.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组成的空间站组合体,“天舟三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天舟三号”是静止的,故B错误;
C.“天舟四号”相对于“天舟三号”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天舟四号”相对于“天和核心舱”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天舟四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3.(2022·河南省)从“嫦娥五号”采回月球样本到“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人类太空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问一号”的电磁波信号比“嫦娥五号”的电磁波信号传播速度大;
B. 银河系、太阳系、火星、“天问一号”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
C. “嫦娥五号”比“天问一号”离开地球的距离更远;
D. “嫦娥五号”和“天问一号”相对太阳都是运动的
【答案】BD。
【解析】A. “天问一号”的和“嫦娥五号”的都是利用电磁波信号传递信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且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A错误;
B.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之一,银河系很大,太阳系只是其中之一,火星、地球都是太阳系中成员,而“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并正常工作,故银河系、太阳系、火星、“天问一号”是按照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故B正确;
C.“嫦娥五号”是由地球飞往月球的探测器, “天问一号”是由地球飞往火星的探测器,所以,“天问一号”比“嫦娥五号”离开地球的距离更远,故C错误;
D.“嫦娥五号”和“天问一号”相对太阳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故以太阳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BD。
4.(2022·山西省) 2022年北京冬奥会,山西运动员苏翊鸣在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中夺得金牌。如图所示,是他在比赛中的情景。下列对他加速下滑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运动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B. 相对于地面他是静止的
C. 高度下降重力势能减小 D. 受到惯性作用持续下滑
【答案】C。
【解析】A.他加速下滑过程,速度变大,所以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错误;
B.相对于地面他的位置在不断改变,所以相对于地面他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下滑过程中他的高度减小,则重力势能减小,故C正确;
D.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C。
5.(2022·湖南长沙)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 天台四万八千丈 B. 坐地日行八万里
C. 春风十里扬州路 D. 桃花潭水深千尺
【答案】B。
【解析】根据公式 可知,要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需要估计出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ACD.“四万八千丈”、“十里”、“千尺”,分别表示的是“天台”的高度、“扬州路”的长度以及“桃花潭”水的深度,并没有运动的物体,即没有运动的时间,无法估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故ACD不符合题意;
B.运动的路程为“八万里”,所用的时间为“一日”,可以根据公式估算出速度,故B符合题意。故选B。
6.(2022·湖南郴州)图中测量仪器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 )。
A. 图甲: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
B. 图乙: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
C. 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D. 图丁: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答案】C。
【解析】A.如图甲,刻度尺的刻度没有与被测物对齐,故A错误;
B.如图乙,量筒较细较高,如果直接放到天平上测量质量,容易翻倒,所以量筒不能直接放到天平上测量质量,故B错误;
C.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把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吊着重物,待重物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二力平衡等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物体的重力,故C正确;
D.如图丁,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杯底,会导致测出的液体温度与真实值相差较大,故D错误。
故选C。
7.(2022·四川乐山)小华“五一”乘列车出去游玩,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我们说车厢内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树木 B. 房屋 C. 电线杆 D. 车厢内的座椅
【答案】D。
【解析】在平稳行驶的列车中,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车厢的座椅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相对于路边的树木、电线杆、房屋和走动的列车员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2022·青海省)清晨的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其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选取的参照物不恰当的是( )。
A. 旗杆 B. 天安门
C. 升旗手 D. 五星红旗
【答案】D。
【解析】A.以旗杆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天安门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升旗手为参照物,五星红旗的位置不断改变,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不能以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故D符合题意。故选D。
9.(2022·福建省)丰子恺的书画简朴,富有生活气息,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如图是他的四幅作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旭日初升——以旭日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
B. 齐心协力——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之和;
C. 牧童骑牛——牧童受到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
D. 春色满园——院子里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答案】D。
【解析】A.以旭日为参照物,山的位置发生改变了,故山是运动的,故A错误;
B.当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时,同一方向,合力大小等于分力之和,其他的情况合力只会小于分力之和,故B错误;
C.牧童受到支持力施力物体是牛,故C错误;
D.院子里花香四溢,是香味分子在运动,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
10.(2022·四川成都)甜水面是成都的传统美食,制作的关键是做出有筋道的面条:用上等面粉加盐和水,揉匀后静置半小时,用面杖擀成面皮,再切成适当宽度的面条,然后两手抓住面条用力拉长。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揉捏面团时,面团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B. 面团被擀制成面皮,力改变了面团的运动状态;
C. 手推面杖来回运动,力改变了面杖的运动状态;
D. 用手拉长面条,面条受力的同时,手也受到力
【答案】B。
【解析】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揉捏面团时,面团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面团被擀制成面皮,面团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手推面杖来回运动,面杖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手拉长面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面条受力的同时,手也受到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2022·四川凉山)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 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米每秒;
C.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B。
【解析】A.甲行驶300mi需要15s,乙行驶300m,也需要15s,故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相同,故A错误;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
故B正确;
C.乙车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不同,故乙车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故选B。
12.(2022·湖南常德)周日做完作业,小明和小芳同学在风景如画的柳叶湖畔骑自行车,如图所示是他们在某段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 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
C. 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D. 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ACD.由v—t图像可知,小芳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m/s,小明的运动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说明小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3m/s,根据可知,0 ~ 10s小芳通过的路程大于小明通过的路程,故A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v—t图像可知,小芳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与垂柳之间的位置始终在变化,所以以湖畔的垂柳为参照物,小芳总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2022·河南省)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速度大小为4m/s B. 乙的速度大小为2m/s
C. 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多1s D. 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2s
【答案】B。
【解析】A.甲运动10m用了4s,速度为
故A错误;
B.乙运动10m用了5s,速度为
故B正确;
CD.甲用了4s,乙用了5s,故甲的运动时间比乙少了1s,故CD错误。故选B。
14.(2022·四川眉山)小王同学在做探究实验过程中,对下列四幅图读数正确的是( )。
A. 图甲物体长度为2.70cm;
B. 图乙温度计示数为32.0℃;
C. 图丙电流表示数为1.50A;
D. 图丁烧杯和液体总质量为62.2g
【答案】D。
【解析】A.如图为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发现左端没有和零度线对齐,读数为
故A错误;
B.如图乙是温度计,分度值为2℃,从下到上刻度慢慢变大,故是零上,读数为34℃,故B错误;
C.如图丙为电流表,选择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故读数为0.3A,故C错误;
D.如图丁,是天平,读数是砝码加游码的示数,故读数为
故D正确故选D。
15.(2022·四川眉山)同学们在体育课进行实心球投掷训练,如图所示A→B表示实心球离开手之前的运动轨迹,B→C→D表示实心球离开手之后的运动轨迹,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心球从B→C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
B. 实心球到达最高点C时,它将处于静止状态;
C. 实心球从B→C→D过程中,没有力对它做功;
D. 实心球从A→B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A。
【解析】A.实心球从B→C过程中,位置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小,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减小,故A正确;
B.实心球做的是弧线运动,到达最高点C时,仍具有向右的速度,并没有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C.实心球从B→C→D过程中,高度不断变化,重力对它做了功,故C错误;
D.实心球从A→B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改变了实心球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16.(2022·湖北十堰)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降落伞相继打开,临近地面时,反推发动机启动,向下推动空气,迫使返回舱减速“刹车”,于9时56分,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图),标志着本次神舟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下列关于返回舱返回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 着陆前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 利用电磁波向指挥中心传递信息;
C. 反推发动机对它施加向下的力;
D. 与空气摩擦,它的内能逐渐减少
【答案】B。
【解析】A.着陆前,返回舱离地面越来越近,相对地面有位置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
B.返回舱与地面指挥中心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B正确;
C.反推发动机对空气有向下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空气对返回舱有向上的作用力,返回舱受到向上的力而减速,故C错误;
D.返回舱与空气有摩擦,需要克服摩擦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D错误。故选B。
17.(2022·贵州黔东南)某地高铁正式通车,个别学生因为好奇,就翻越高铁护栏前往铁路上玩耍。为了预防类似事件发生,学校对学生进行了高铁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下列行为错误的是( )。
A. 行人严禁进入铁路安全防护栏内;
B. 可以在铁路附近放风筝、气球;
C. 严禁击打列车;
D. 严禁向铁路抛物
【答案】B。
【解析】高铁运行速度快,且全线采用高压供电,为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严禁行人进入铁路安全防护栏内,严禁在铁路附近逗留,放风筝、气球,严禁击打列车和严禁向铁路抛物,以避免妨碍高铁运行,发生安全事故,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18.(2022·贵州黔东南)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了第24届冬奥会。如图所示,是中国女子冰壶队比赛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冰壶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运动员不停地刷冰面,是为增大冰壶与冰面的摩擦力;
C. 运动员推冰壶时,手对冰壶的推力和冰壶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静止在水平冰面上的冰壶,受到冰面的支持力和冰壶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D。
【解析】A.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冰壶由于具有惯性能在冰面上继续滑行,最终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停下来,故A错误;
B.运动员不停地刷冰面,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冰块内能,冰块温度升高后会熔化成水,是为减小冰壶与冰面的摩擦力,故B错误;
C.运动员推冰壶时,手对冰壶的推力在水平方向,冰壶的重力竖直向下,方向不是在同一直线,故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静止在水平冰面上的冰壶,受到冰面的支持力和冰壶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故选D。
19.(2022·湖南邵阳)2021年8月5日下午,中国小将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夺冠。当她站在领奖台上领奖时,下列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她所受的重力和她对领奖台的压力;
B. 她所受的重力和领奖台对她的支持力;
C. 她对领奖台的压力和领奖台对她的支持力;
D. 她对领奖台的压力和领奖台受到的重力
【答案】B。
【解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A.全红婵所受的重力作用在全红婵身上,她对领奖台的压力作用在领奖台上,二力不是作用一个物体上,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
B.全红婵所受的重力和领奖台对她的支持力都作用在全红婵身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故B符合题意;
C.全红婵对领奖台的压力作用在领奖台上,领奖台对她的支持力作用在全红婵身上,二力不是作用一个物体上,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故C不符合题意;
D.全红婵对领奖台的压力作用在领奖台上,方向竖直向下,领奖台受到的重力作用在领奖台上,方向竖直向下,二力方向相同,不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022·江苏苏州)三个相同的磁环a、b、c(质量均为m)套在有木质底座的光滑木杆上,由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上面两个磁环都悬在空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对b的磁力和a的重力是平衡力 B. b对c的磁力小于c对b的磁力
C. c受到b的磁力大小为2mg D. c对底座的压力大小为mg
【答案】C。
【解析】A.a对b的磁力和a的重力的方向相同,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b对c的磁力和c对b的磁力是相互作用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故B错误;
C.将a和b看成一个整体,ab处于静止状态,c对b的磁力和ab的总重力是平衡力,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c对b的磁力大小F=2mg
由力的作用相互性可知b对c的磁力大小和c对b的磁力大小相等,则c受到b的磁力大小为2mg,故C正确;
D.c对底座的压力大小等于c的重力和b对c的磁力大小之和,即F压=mg+2mg=3mg
故D错误。故选C。
21.(2022·湖北宜昌)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的比赛中,我国选手谷爱凌从50m高的跳台由静止出发,在空中完成了一次超高难度的1620度旋转,获得金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她在空中受到重力和惯性力的作用;
B. 她离开轨道末端时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 她惯性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
D. 她运动到最高点时仍具有惯性
【答案】D。
【解析】A.她在空中受到重力的作用,惯性不是力,故A错误;
B.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B错误;
C.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她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她滑出时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故C错误;
D.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故她运动到最高点时仍具有惯性,故D正确。故选D。
22.(2022·湖北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滑板运动是孩子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一小孩踏着滑板车在水平地面上向前运动,则( )。
A. 小孩踏在滑板车上,滑板车不会发生形变;
B. 滑行过程中,相对于旁边树木,小孩是运动的;
C. 滑板车停下来时,它的惯性消失;
D. 静止时,地面对滑板车的支持力与小孩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
【解析】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小孩踏在滑板车上,对滑板有压力,会使滑板车产生形变,故A不符合题意;
B.滑行过程中,相对于旁边树木,小孩的位置在改变,所以相对于树木小孩是运动的,故B符合题意;
C.物体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滑板车停下来时,它的惯性不会消失,故C不符合题意;
D.地面对滑板车的支持力与小孩受到的重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3.(2022·湖南岳阳)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下列关于冬奥会的运动场景,解释正确的是( )。
A. 图甲:冰壶表面打磨得很光滑,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 图乙:滑雪板面积较大,是为了增大压强;
C. 图丙:冰球离杆后继续运动,是因为冰球具有惯性;
D. 图丁:滑冰运动员转弯滑行时,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A.冰壶表面打磨得很光滑,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A错误;
B.滑雪板面积较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B错误;
C.冰球原来是运动,由于冰球具有惯性,所以离杆后继续运动,故C正确;
D.滑冰运动员转弯滑行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C。
24.(2022·湖南岳阳)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动发射三名航天员历时六个月,在太空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于2022年4月16日返回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 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运动的;
C. 空间站利用电磁波与地面指挥中心传递信息;
D. 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中,重力势能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A.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燃气的内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故A错误;
B.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完成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故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静止的,故B错误;
C.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故空间站利用电磁波与地面指挥中心传递信息,故C正确;
D.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不断减小,故重力势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25.(2022·广东广州)小苏步行的部分信息如图,根据信息可推测此过程小苏( )。
A. 步长约为2m B. 每分钟步行15km
C. 平均速度为4km/h D. 步行3km用时15min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步行3km步数为4718步,则步长
故A不符合题意;
BCD.由图可知步行3km用是45min,则步行的速度
故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6.(2022·广东广州)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小球b静止,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列车启动后,下列选项中的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小球b静止且与路灯杆在同一竖直线上。当列车启动后,小球b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则小球b与路灯杆之间的位置不发生改变,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7.(2022·湖北随州)随州尚市镇所产油桃小有名气,受到很多网友的青睐,为维护品牌形象,需要把大油桃挑选出来出售给网友。为此小刚同学设计了一种油桃自动筛选器,其原理如图甲,放在水平轻质传送带上的油桃,经过装有压敏电阻R的检测区时,使R的阻值发生变化,其阻值随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当电路中电压表示数小于U0(U0为设定值)时,机械装置启动,将质量小的油桃推出传送带,实现自动筛选功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油桃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时,油桃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B. 当检测区没有油桃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
C. 检测区油桃质量越大,电路中的总功率越大;
D. 检测区油桃质量越小,电压表的示数越大
【答案】C。
【解析】A.因为油桃随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所以油桃与传送带之间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则油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摩擦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由电路图可知,压敏电阻与电阻R0串联,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当检测区没有油桃时,压敏电阻R受到的压力为零,由图乙可知,此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最大,由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可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故B错误;
C.检测区油桃质量越大,压敏电阻R受到的压力越大,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R受到的压力越大,压敏电阻R的阻值越小,由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小,电源电压不变,由可知,电路中的总功率越大,故C正确;
D.检测区油桃质量越小,压敏电阻R受到的压力越小,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R受到的压力越小,压敏电阻R的阻值越大,由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大,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由可知,定值电阻R0两端的电压越小,即电压表的示数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28.(2022·湖南长沙)如图所示,为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志愿者们正在清理道路冰雪,他们采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是( )。
A. 戴防滑手套 B. 在路面上铺防滑垫
C. 穿鞋底粗糙的橡胶鞋 D. 铲雪时握紧铲子,防止铲子滑落
【答案】D。
【解析】A.戴防滑手套,手套上有花纹,采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在路面上铺防滑垫,防滑垫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采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穿鞋底粗糙的橡胶鞋,采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铲雪时握紧铲子,防止铲子滑落,采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9.(2022·湖南长沙) “踢毽子”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传统运动。关于踢毽子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毽子离开脚后继续上升是由于惯性 B. 毽子上升过程中质量变小
C. 毽子在最高点不受力的作用 D. 毽子下落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A。
【解析】A.毽子离开脚时,具有一定的速度,由于惯性,会继续上升一段距离,故A正确;
B.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无关,上升过程中毽子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在最高点时,毽子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毽子下落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由于重力大于阻力,毽子会加速运动,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D错误。故选A。
30.(2022·湖南郴州)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对下列生活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
A. 飞行员跳伞时,在减速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容易向前倾倒,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
C. 用水平推力推木箱,没有推动,是因为水平推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D. 用高压锅煮饭,锅内气压升高时,水的沸点降低,更容易把饭煮熟
【答案】B。
【解析】A.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在减速下降的过程中,速度变小,动能减小,重力势能没有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
B.公交车刹车时,乘客下半身随着公交车停下来,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向前运动,从而发生了向前倾倒的现象,故B正确;
C.没有推动木箱,木箱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推力等于摩擦力,故C错误;
D.水的沸点随着水面气压的升高而增大,高压锅内气压升高时,水的沸点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31.(2022·四川达州)物理学的许多概念来自于生产、生活,人们对力的认识也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下列对力学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 微小压强计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B. 鸡蛋碰碗,蛋破而碗不破说明相互作用力大小不相等;
C. 空间站处于失重状态,因此宇航员在空间站里无法展示“泪如雨下”的现象;
D.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的重力
【答案】C。
【解析】A.微小压强计两液面所受压力不相等,从而液柱高度代表了之间的压强差;而连通器是源于两液面所受压强一样,因此保持液面高度一样,故A错误;
B.鸡蛋与碗相碰,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鸡蛋受到的力和碗受到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而且是同时产生的,鸡蛋容易破是因为鸡蛋壳的承受能力比较弱,故B错误;
C.因为处于失重状态,所以泪水不能受到重力作用下落,所以不能展示“泪如雨下”的现象,故C正确;
D.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的力是钩码对弹簧的拉力,故D错误。故选C。
32.(2022·四川德阳)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我们的书包带扁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
B. 运动鞋的鞋底有凹凸花纹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摩擦;
C. 汽车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D. 用吸管能吸入饮料的原因是因为有大气压的作用
【答案】B。
【解析】A.我们的书包带扁而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运动鞋的鞋底有凹凸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对地面的摩擦,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刹车,由于司机具有惯性,会向前倾,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吸管能吸饮料时,管内气压减小,而饮料上方的气压大,于是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进入口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33.(2022·四川乐山)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乐山名食麻辣烫的竹签一端削尖是为了增大压强;
B. 同学们的书包带都比较宽其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力;
C. 鞋底印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
D. 冰壶运动中“擦冰”是为了增大摩擦
【答案】A。
【解析】A.把竹签的一端削尖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正确;
B.把书包带做得宽些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故B错误;
C.鞋底印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鞋底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打滑,故C错误;
D.冰壶运动员擦冰,冰面会熔化为水,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D错误。故选A。
34.(2022·四川乐山) 在平直的地面上有一辆小车匀速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受到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和车受到的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一对平衡力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A.车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作用在车上,两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车受到的重力与平直的地面受到的压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故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受到的压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平直的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车受到的阻力沿水平方向,这两个力没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和车受到的阻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故选C。
35.(2022·四川乐山)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 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是为了利用自身的惯性以提高成绩;
C.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 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B。
【解析】A.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则惯性越大,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跳远运动员助跑是利用惯性以便跳的更远,故B正确;
C.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错误;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力或者合力为零时始终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D错误。故选B。
36.(2022·四川凉山)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主罚任意球时,足球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向球门飞去,下列对足球运动过程,判断正确的是( )。
A. 脚踢足球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C. 足球离开脚后继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
D. 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
【答案】C。
【解析】A.脚踢足球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如果不受力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A错误;
B.足球在空中沿弧线飞行,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方向不断变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B错误;
C.足球离开脚后继续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故C正确;
D.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重力作用,与空气接触,还受到空气的摩擦阻力,故D错误。
故选C。
37.(2022·四川凉山)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球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球从A点自由释放后所能达到的最低点,不考虑空气阻力,关于小球从A点到C点运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 小球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
C. 小球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速度一直减小;
D. 小球在B点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答案】A。
【解析】AB.小球从A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小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小球做加速运动,小球高度下降,所以在这一阶段,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故A正确,B错误;
C.小球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弹力逐渐变大,但还是小于重力,合外力向下,小球做加速运动,直到BC之间某一点时,重力等于弹力,过了这一点,弹力大于重力,合外力向上,小球才做减速运动,所以小球从B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先加速后减速,故C错误;
D.小球在B点时仅受到重力,物体做加速运动,没有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
38.(2022·四川眉山)小江和同学们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在基地种菜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物理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静止在地面上的桶没有惯性;
B. 人行走时鞋底受到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C. 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D。
【解析】A.惯性是物体自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故A错误;
B.人行走时,与地面接触的鞋底相对地面没有运动但有运动的趋势,所以鞋底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故B错误;
C.人受到的重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方向相同,而相互作用力方向相反,所以它们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故选D
39.(2022·湖北十堰)2022年6月6日,中国“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基站等装备顺利返航(如图)。“探索二号”是可搭载万米级载人潜水器的保障母船,满载排水量为6832.6t。采用电力发动机组驱动,可行驶15000海里。下列有关科考船海上航行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科考船所受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B. 科考船所受浮力与自身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潜水器下水后,科考船所受浮力不变;
D. 航行中,船尾附近海水流速变大,压强变大
【答案】B。
【解析】A.科考船所受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故A错误;
B.科考船漂浮在水面上,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竖直向上的浮力与竖直向下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潜水器下水后,科考船的总重力变小,科考船仍然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浮力变小,故C错误;
D.由流体压强规律可知,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科考船航行中,船尾附近海水流速变大,压强变小,故D错误。故选B。
40.(2022·青海省)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卫生间地面铺防滑瓷砖;
B. 下雪天给汽车轮胎加装防滑链;
C. 给行李箱底部安装滚轮;
D. 下雪天教学楼门口铺防滑垫
【答案】C。
【解析】A.卫生间地面铺防滑瓷砖,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下雪天给汽车轮胎加装防滑链,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给行李箱底部安装滚轮,利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故C符合题意;
D.下雪天教学楼门口铺防滑垫, 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1.(2022·青海省)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乘车时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B. 汽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C. 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D. 汽车静止时没有惯性
【答案】B。
【解析】A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所以乘车时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对人造成的伤害,不能减小惯性,故A错误,B正确;
CD.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也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故CD错误。故选B。
42.(2022·福建省)如图,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在不同位置按图示方向开门,最容易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BC.推门是一个轮轴,离门轴越远,相当于动力臂越大,越省力,故AB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D.而沿门方向向外拉,力的作用线过轴的位置,相当于动力臂为0,无法推开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3.(2022·福建省)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火箭向下喷气获得向上的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 加速上升时,燃料的化学能全部转化为飞船的重力势能;
C. 飞船变换角度入轨时,它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 展开太阳能帆板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飞船的平衡
【答案】A。
【解析】A.火箭喷气升空,是气体往下产生了力。受到了反作用力使得火箭升空,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燃料在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火箭加速上升时,化学能转化为飞船的重力势能、动能和内能,故B错误;
C.飞船变换角度入轨时,受到了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不受力作用下,将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故C错误;
D.展开太阳能帆板的目的是为了让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让飞船能够正常工作,故D错误。
故选A。
44.(2022·湖南常德)近年来,中国科技成就让世人瞩目,探月“嫦娥”、入海“蛟龙”、中国高铁、“天舟一号”、国产大飞机C919……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高铁因为速度快所以惯性大;
B. 国产大飞机能够起飞,是因为受到空气的浮力;
C. 绕月飞行的“嫦娥”,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D. “天舟一号”发射上升的过程中,受平衡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A.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所以速度快,惯性不变,故A错误;
B.国产大飞机能够起飞,是因为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而获得升力,故B错误;
C.绕月飞行的“嫦娥”,运动的方向在不断发生变化,即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天舟一号”发射上升过程中,速度是不断增加的,是非平衡状态,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C。
45.(2022·湖南邵阳) 2022年4月16日,摘星妈妈王亚平和航天员耀志刚、叶光富三人乘坐神舟十三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下列关于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返回舱下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 返回舱加下落过程中其动能增大;
C. 返回舱下落过程中与大气摩擦,外表面温度升高,其内能增加;
D. 返回舱下落过程中,航天员相对地球是运动的
【答案】A。
【解析】A.返回舱下落过程中,高度减小,速度变大,质量不变,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返回舱加下落过程中,速度增大,质量不变,所以其动能增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返回舱下落过程中与大气摩擦,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外表面温度升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返回舱下落过程中,航天员相对地球的位置不断的变化,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46.(2022·江苏苏州)手机具有录音和显示波形的功能。某乒乓球爱好者将一乒乓球从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利用手机记录下乒乓球碰撞台面发出的声音,其波形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次发声的时间间隔相等;
B. 整个过程中乒乓球的机械能不变;
C. 乒乓球每次弹起时的动能依次减小;
D. 乒乓球每次与台面碰撞的最大形变程度相同
【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第1次碰撞的时间是1.12s,第2次碰撞的时间是1.58s,第3次碰撞的时间是2.00s,第4次碰撞的时间是2.40s,第5次碰撞的时间是2.78s,第1、2次时间间隔为0.4s,第2、3次时间间隔为0.42s,第3、4次时间间隔为0.4s,第4、5次时间间隔为0.38s,每次发声的时间间隔不相等,故A错误;
BC.整个过程中乒乓球和空气摩擦,并且与台面碰撞,它的机械能减小,所以每次弹起时的动能减小,故B错误,C正确;
D.由于乒乓球的机械能减小,乒乓球每次与台面碰撞转化的弹性势能减小,乒乓球每次与台面碰撞的最大形变程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C。
47.(2022·四川成都)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
B. 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
C. 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
D. 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
【答案】C。
【解析】A.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下落,快达到地面时,速度较大,动能较大,如果落到人的头上,可能对人造成伤害,故A错误;
B.一层楼高约为3m,乒乓球从三楼落下,高度约6m,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高度,刻度尺的量程过小,故B错误;
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如果不调零,测量的时间不准确,误差较大,故C正确;
D.测量的平均速度表示乒乓球从三楼到地面这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故D错误。故选C。
二、填空题
48.(2022·湖南邵阳)自“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实施以来,同学们体育活动的时间增加了,小俊百米跑的成绩提高到了13秒,则他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小俊跑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小俊具有______。
【答案】①7.7;②惯性。
【解析】[1]小俊运动的路程s=100m,所用时间t=13s,所以的平均速度是
[2] 小俊跑到终点后,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不能立即停下来。
49.(2022·湖北武汉)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场地“雪如意”。运动员从跳台顶部沿助滑道加速滑下时,运动员的_______转化为______。(填“动能”或“重力势能”)在“雪如意”的一侧,运行角度随山势而变的变坡斜行电梯速度是2.5m/s,电梯从最低点运行到最高点的路程是259m。所需时间是_______s。
【答案】①重力势能;②动能;③103.6。
【解析】[1][2]运动员从跳台顶部沿助滑道加速滑下时,高度慢慢变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越变越大,动能变大,故能量的转化为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3]所需时间是
50.(2022·湖北随州)多米诺骨牌是一种用木制、骨制或塑料制成的长方体骨牌,起源于中国北宋时期,由意大利传教士带往欧洲。玩时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各种造型(如图甲),轻轻碰倒第一张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如图乙)。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说法被广泛用来比喻许多社会现象。用物理学知识对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过程进行分析:
(1)在骨牌依次击倒的过程中,骨牌的重心如何变化:__________;
(2)骨牌依次击倒,从能量的角度分析,涉及到不同形式的能量间的转化,请分析其中的能量转化情况: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重心降低;②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解析】(1)[1]实际上,每张骨牌的重心先微小提升,然后有明显的降低,整体而言重心是降低的。
(2)[2]骨牌倒下时质量不变,重心会降低,所以其重力势能会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后会使得骨牌倒下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了动能。
51.(2022·山西省)2021年10月16日,小明和小亮收看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电视直播,直播信息是卫星通过___________波传递的。当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时,小亮突然问小明:“飞船与火箭分离,没有了推力,怎么还能继续运动?”从小亮提出的问题中可判断他所持有的观点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电磁;②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解析】[1]电磁波能传递信息,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卫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声音小明和小亮收看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电视直播,直播信息是卫星通过电磁波传播的。
[2]根据他的说法“飞船与火箭分离,没有了推力,怎么还能继续运动”,可以判断,他所持有的观点运动要靠力来维持。
52.(2022·四川达州)如图所示,用手握住装有水的杯子静止在空中,杯子___________(选填“具有”或“不具有”)惯性,杯子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___________,若喝掉杯中一部分水后,仍按如图方式保持静止,则杯子所受摩擦力_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①具有;②竖直向上; ③减小。
【解析】[1]物体的惯性与物质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杯子具有质量,故具有惯性。
[2]杯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故由二力平衡可知,杯子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上。
[3]若喝掉杯中一部分水后,杯子和水的总重力减小,仍按如图方式保持静止,则由二力平衡可知,杯子所受摩擦力减小。
53.(2022·四川德阳)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___________成正比;物理学规定,___________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答案】①质量;②正电荷。
【解析】[1]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的大小可由计算得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2]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54.(2022·四川德阳)从北京到上海直线距离约,轿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需___________h才能跑完这段路程:假如有一个小孩以的光速行进,他1s内能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最多跑___________个来回(结果保留成整数)。
【答案】①14;②107。
【解析】[1]轿车跑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小孩1s跑过的路程
一个来回的路程为,他能跑的来回数。
55.(2022·四川德阳)(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N。
【答案】 ① 3.10;②. 2.4。
【解析】(1)[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端在3cm右侧1个格处,根据读数要求,需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10cm。
(2)[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在2N下面2个格处,所以测力计示数为2.4N。
56.(2022·四川成都)下图是小明用抹布做清洁时的情景,当小明向左擦拭桌面时,抹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是向___________的,为了擦干净桌面上一小团“顽固”污遗,他加大了用力,这是为了___________摩擦。
【答案】 ①右;②增大。
【解析】[1]当小明向左擦拭桌面时,此时抹布相对于桌面向左运动,抹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与抹布的运动方向相反,即抹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方向是向右的。
[2]加大用力是为了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通过增大压力从而增大摩擦。
57.(2022·四川成都)2022年4月16日,太空“出差”半年的神舟十三号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返回地球家国。图是着陆前的场景,在减速降落过程中,返回舱所受合力的方向是向___________的。三位航天员的“天宫课堂”还让我们回味无穷,当航天员将实验物品用手推出后,物品能够继续向前运动,这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___。
【答案】 ①上;②惯性。
【解析】[1]因为返回舱是减速下降,所以返回舱受到的竖直向下的重力小于竖直向上的阻力,即合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2]当航天员将实验物品用手推出后,物品能够继续向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为惯性。
58.(2022·河北省)如图所示,甲、乙两列高铁列车相向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___________的,行驶的列车不提供动力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原因是___________,目前我国正在打造比飞机还快的“超级高铁”,若“超级高铁”以4000km/h的速度沿地球赤道绕一圈所用时间约为___________h。(已知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000km)
【答案】 ①运动;②列车具有惯性;③10。
【解析】[1]甲、乙两列高铁列车相向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两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乙车是运动的。
[2]行驶的列车不提供动力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行驶的列车不提供动力后,列车由于惯性依然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行驶的列车不提供动力后还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3]已知地球赤道周长s=40000km,“超级高铁”的速度v=4000km/h,则沿地球赤道绕一圈所用时间约为。
59.(2022·四川凉山)如图所示,某同学手握矿泉水瓶不动,矿泉水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____________的;他用手捏瓶壁,瓶子变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他将矿泉水喝去一部分,继续握在手里,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竖直向上;②形状;③. 变小。
【解析】[1]由题意可知,瓶子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瓶子受到重力和摩擦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所以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用手捏瓶壁,瓶子变扁,瓶子的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将矿泉水喝去一部分,瓶子静止,所以瓶子在竖直方向上仍然受力平衡,即摩擦力等于瓶子和水的总重力,但是因水被喝去一部分,所以瓶子和水的总重力减小,所以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小。
60.(2022·四川凉山)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__cm;某同学在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__℃。
【答案】 ①. 1.50 ②. 86。
【解析】[1]由甲图可知,刻度尺1cm被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1mm,此图以0.50cm作为“零刻度”,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00cm,因此物体长度为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此时水温为86℃。
61.(2022·四川眉山)三名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在“天宫一号”进行了“天空课堂第二课”现场直播,是通过______实现天地间对话的。在2022年4月16日他们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宇航员们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 ①. 电磁波 ②. 运动。
【解析】[1]通过电磁波或者无线电波实现天地对话的,因为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2]他们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宇航员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宇航员是运动的。
62.(2022·湖北十堰)如图所示,斜面与水平地面夹角为30°,某快递员用500N的力,将重800N的货物沿斜面匀速推上车厢,不考虑斜面形变,货物所受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 _____;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_____。不改变斜面与地面夹角和货物质量,采用 _____的方法可以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
【答案】 ①. 下 ②. 80% ③. 减小木板粗糙程度。
【解析】[1]货物相对斜面向上运动,所受的斜面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2]如图所示,斜面的长度为l,其高度
斜面的机械效率
[3]斜面与地面夹角和货物质量不变,即有用功保持不变,可通过减少额外功来提高斜面的机械效率。为了减少额外功,可减小摩擦力,压力不变时,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摩擦,所以可通过减小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来提高机械效率。
63.(2022·湖北十堰)甲图中铅笔的长度是 _____cm,乙图中停表秒针盘的分度值是 _____s,停表读数是 _____s。
【答案】 ①. 2.50 ②. 0.1 ③. 338.5。
【解析】[1]如图甲,为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读数为2.50cm。
[2]如图乙,为秒表,秒针盘每1s平均分成了10等分,故分度值为0.1s。
[3]如图所示,5min过半,说明秒表盘读第二圈,读30s开外,故读数为5min38.5s,合338.5s。
64.(2022·贵州黔东南)2022年6月3日,赛龙舟文化风采展示活动在镇远古城举办,活动紧扣传统文化传承,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现场直播是通过___________波来将信息传递给全州各地电视机前观众们的。如图所示是某队比赛时的情景,现场观众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龙舟队,这是由光发生___________的缘故;运动员们用船桨奋力向后划水,龙舟猛向前行,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
【答案】 ①. 电磁 ②. 漫发射 ③. 相互。
【解析】[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赛龙舟文化风采展示活动现场直播是通过电磁波来将信息传递给全州各地电视机前观众们的。
[2]现场观众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龙舟队,这是由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龙舟反射的光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位置的观众眼中,观众看到比赛。
[3] 运动员们用船桨奋力向后划水,船桨给水向后的推力,龙舟受到水向前的推力,使龙舟猛向前行,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5.(2022·贵州黔东南)如图所示,“歼31”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隐形功能的一种四代战机。飞行时,以__________(填“地面”或“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飞机能够升空,是因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下方的__________(填“快”或“慢”),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升力。
【答案】 ①. 飞机 ②. 快。
【解析】[1]“歼31”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隐形功能的一种四代战机。飞行时,以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与飞机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是静止的;
[2]飞机能够升空,是因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比下方的快,当空气流速越快,压强越小,所以机翼上方压强小,而机翼下方压强大,此压强差产生升力。
【点睛】重点是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应用,牢记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规律,中考中也是常出现的题目类型,要能用此特点解释飞机的升力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66.(2022·青海省)某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一运动员从西宁市到平安区骑行了27km,用时0.5h,该运动员骑行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该运动员与自行车的总质量为80kg,在水平路面骑行时,轮胎与地面总接触面积为0.01m2,此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g取10N/kg)
【答案】 ①. 54 ②. 8×104。
【解析】[1]骑行的平均速度
[2]运动员与自行车的总重力G总=m总g=80kg×10N/kg=800N
自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F压=G总=800N
自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67.(2022·福建省)2022年5月1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科考船下水,如图。该船是利用______波对无人机进行远程遥控。滑翔翼无人机返回母船甲板时,由于______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
【答案】 ①. 电磁 ②. 惯性。
【解析】[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传递信息,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便是通过电磁波对其进行远程控制的。
[2]滑翔翼无人机返回母船甲板时,由于惯性,无人机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继续滑行,最后在阻力的作用下停下来。
68.(2022·湖南常德)如图所示,物体重20N,它与竖直墙面的接触面积是0.2dm2,现用30N的水平力把物体按在墙上,墙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_P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
【答案】 ①. 1.5×104 ②. 20。
【解析】[1]图中物体可以将左边受到的力大小不变地传给墙面,由墙壁受到的压力为
受力面积为
墙壁受到的压强为;
[2]物体在墙壁上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则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的作用,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故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69.(2022·湖南常德)图中的物块长度为______cm。
【答案】2.90。
【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的左边所对刻度值为2.00cm,物体的右边所对刻度值为4.9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4.90cm-2.00cm=2.90cm。
70.(2022·福建) 福厦高铁预计明年6月建成运营。若高铁列车以350km/h的设计时速行驶210km,需用时______h;列车减速进站时,动能变______。
【答案】①0.6;②小。
【解析】[1]高铁列车以350km/h的设计时速行驶210km,需用时
[2]列车减速进站时,质量不变,速度减小,所以动能变小。
71.(2022·四川达州) 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完成精准对接,“太空快递”完美送达。期间地面工作人员与“天舟”四号依靠_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前要朝同一方向等速度飞行,此时以“天舟”四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___________的。
【答案】 ①. 电磁波 ②. 静止。
【解析】[1]太空中是真空环境,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地面工作人员与“天舟”四号依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
[2]因为货运飞船与核心舱沿同一方向等速度飞行,所以核心舱相对于货运飞船没有位置和距离的改变,故以“天舟”四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
72.(2022·福建)如图,用滑轮组帮助汽车脱困时,滑轮B的作用是______;汽车被匀速拉动时,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F为10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汽车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答案】①改变力的方向;②1600。
【解析】[1]滑轮B工作时位置不发生改变,因此该滑轮为定滑轮,定滑轮不能省力,只能改变力的方向。
[2]汽车被匀速拉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牵引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动滑轮上有两端绳子,则n=2,由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得
汽车受到的摩擦力。
73.(2022·江苏苏州)小明暑假外出旅游。他到火车站乘坐复兴号列车,进入车厢时,发现旁边停着一列和谐号列车。
(1)坐到座位上后,透过车窗只能看到和谐号列车,发现它动了,据此判断:___________;
A.一定是和谐号运动了 B.一定是复兴号运动了 C.可能是两车都运动了
(2)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向西行驶,小明发现桌上茶杯中的水面突然变为图示情形,此时茶杯受到的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
(3)行驶过程中,复兴号列车以68m/s的速度驶入长1000m的平直隧道,复兴号在进入隧道时鸣笛5s,在隧道另一端口的护路工人听到鸣笛的时间为___________s。(空气中声速340m/s)
【答案】①C;②向西;③4。
【解析】(1)[1]坐到座位上后,看到和谐号列车动了,说明和谐号和复兴号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有以下三种可能:①复兴号列车运动了,而和谐号没动;②复兴号列车没动,而和谐号运动了;③两车都运动,但运动的速度不同。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向西行驶,小明发现桌上茶杯中的水面突然变为图示情形,故列车向西加速运动,此时茶杯相对于桌面有向东运动的趋势,所以摩擦力向西。
(3)[3]鸣笛开头的声音到达隧道另一头所用的时间为
5s内火车在隧道内行驶距离为s2=v车t2=68m/s×5s=340m
鸣笛末尾的声音在隧道内传播的时间为
在隧道另一头的工人能听到鸣笛声的时间为。
三、作图题
74.(2022·四川达州)春节时,小明用细绳将灯笼悬挂在门口,灯笼处于静止状态,细绳与竖直墙面平行且与灯笼的重心O在同一直线上,请画出灯笼的受力示意图。
【解析】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笼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的作用,由于细绳与竖直墙面平行且与灯笼的重心O在同一直线上,则灯笼与竖直墙面之间没有作用力,灯笼在重力和拉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如图所示:
75.(2022·四川德阳)如图所示,一个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画出它受力的示意图。
【解析】静止的足球受到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支持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作用点在球心的位置。
76.(2022·四川乐山)如图所示,重为G的苹果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O点为苹果重心),请画出苹果所受力的示意图。
【解析】静止在桌面上的苹果受到了重力和支持力,且重力和支持力处于平衡力,故过重心O点画一条竖直向下的线段,并在末端表示向下箭头和G,即为重力,过重心O向上画一条等长的线段,并在末端标上向上的箭头和F,即为支持力,故如图所示:
77.(2022·四川凉山)某同学在游乐场游玩时从滑梯滑下,请画出该同学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解析】过重心向下画一条线段,并在末端标上箭头和G,即为重力,过重心画一条垂直于斜面向上的线段,并在末端标上向上的箭头和F,即为支持力,故如图所示:
78.(2022·四川眉山)如图所示,图甲是某运动员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沿赛道向上滑行的某一情景。请你在此情景的示意图乙中以O点为力的作用点,画出她受到的重力G人,和此时赛道对她产生的摩擦力f的示意图。
【解析】过重心画一条竖直向下的线段,并在末端标上箭头和G,即为重力,由于沿斜面向上滑动,故斜面给运动员的摩擦力是沿斜面向下的,故过重心画一条沿斜面向下的线段,并在末端标上箭头和f,即为摩擦力,故如图所示:
79.(2022·青海省)如图所示,是竖直方向匀速下落的雨滴。请你在图中画出雨滴所受力的示意图。
【解析】雨滴受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作用而匀速下落,雨滴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重力和阻力大小相等,从雨滴的重心,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80.(2022·福建省)如图,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画出书的受力示意图。
【解析】书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此时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其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垂直桌面向上,如下图所示
81.(2022·湖南邵阳)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人见人爱。如图,“冰墩墩”站在水平冰面上,请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解析】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作用点为O,故过O 竖直向下画线段,在线段的未尾标上箭头表示重力的方向,在旁边标G,表示重力,作图如下:
82.(2022·江苏苏州)图中降落伞沿与竖直成30°的方向匀速下落,画出重物A的受力示意图。
【解析】重物A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因此作图时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从物体的重心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分别画出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83.(2022·湖北宜昌)如图所示,木块正在水平地面上向右滑动并压缩弹簧,请在O点画出木块水平方向受力的示意图。
【解析】木块正在水平地面上向右滑动,会受到地面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同时木块向右压缩弹簧,使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弹簧对木块产生一个水平向左的弹力F弹。所以在水平方向,木块同时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和弹力,如图所示:
84.(2022·湖北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如图甲所示是某景区奇观,图乙是其简化图,O点为上方巨石的重心。请在图乙画出上方巨石受到支持力的示意图。
【解析】上方巨石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竖直向下的重力及下方石块对其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上方巨石受到支持力方向竖直向上(过重心),作用点在其与下方石块接触的位置,上方巨石受到支持力的示意图如下所示:
85.(2022·湖南岳阳)请画出地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的示意图。
【解析】地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作用上小球的重心上,方向垂直地面向上,作图如下:
86.(2022·湖北随州)课堂上老师经常使用磁钉以便在黑板上张贴挂图。如图,将一个磁钉直接吸附在竖直黑板上,磁钉受到4个力而处于静止状态(竖直方向一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一对平衡力)。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力(黑板对磁钉的弹力N),请你在图中画出另外3个力并用习惯符号G、f、F标注。
【解析】竖直方向,磁钉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即重力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在重力的作用下磁钉想要往下落,但没有落下,这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f,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即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水平方向,磁钉直接吸附在竖直黑板上,磁钉对黑板有一个向右的吸引力,反过来黑板对磁钉有一个向左的吸引力F。据此作图
87.(2022·河南省)图是悬挂在课桌旁的文具袋。请在图中标出文具袋重心O的大致位置,并以O为作用点画出文具袋静止时的受力示意图。
【解析】文具袋静止时的受力重力和拉力,作用点都在重心O处,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且二力平衡。根据悬挂法知道,文具袋重心O,应在悬点的正下方,结合文具袋的形状比较规则知道,由对称性知道,重心的位置如下图
88.(2022·湖南长沙)下图是神州十三号返回舱开伞后降落的情景,请画出返回舱所受重力G的示意图。
【解析】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89.(2022·湖北武汉)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两次实验中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______滑下,目的是使小车进入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2)由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______,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______,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两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最终都会静止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
【答案】 ①. 顶端由静止 ②. 越小 ③. 零 ④. 运动状态。
【解析】(1)[1]两次实验中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顶端(或同一高度)静止滑下,控制小车开始时的重力势能相同,目的是使小车进入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2)[2]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可知,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
[3]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再变化,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4]两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最终都会因为受摩擦力的作用而停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0.(2022·山西省)六一儿童节前夕,小明妹妹所在的幼儿园将要举办“亲子滑草”比赛,比赛须知如图所示。为了赢得比赛,他们全家进行了讨论。小明认为:高度一定,越陡的坡用时应越短,要选择最陡的坡;妈妈认为:体重越大,滑行用时越少,应让体重最大的爸爸和妹妹参加。请你选择小明或小明妈妈的观点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为优化参赛方案提供建议。
答案一:选择小明的观点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选择妈妈的观点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两个木块、木板、停表、金属片 ②. ①用一木块和木板搭一个斜面,将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②用停表测出另一木块从斜面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时间t1;③增大斜面的坡度,用停表测出同一木块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时间t2 ③. 若,选择较陡的滑草坡参赛;若,任选一滑草坡参赛;若,选择较缓的滑草坡参赛 ④. 两个木块、木板、停表、大块橡皮泥、金属片 ⑤. ①用一木块和木板搭一个斜面,将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②用停表测出另一木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时间t1;③将大块橡皮泥粘在下滑木块尾部,重复上一实验步骤,测出木块下滑所用时间t2 ⑥. 若,选择体重较轻的人和妹妹参赛。若,任选一人和妹妹参赛;若,选择体重较重的人和妹妹参赛。
【解析】答案一:选择小明的观点设计实验
(1)[1]实验器材:两个木块、木板、停表、金属片。
(2)[2]实验步骤:①用一木块和木板搭一个斜面,将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②用停表测出另一木块从斜面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时间t1;
③增大斜面的坡度,用停表测出同一木块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时间t2。
(3)[3]实验结论:若,选择较陡的滑草坡参赛;若,任选一滑草坡参赛;若,选择较缓的滑草坡参赛
答案二:选择妈妈的观点设计实验
(1)[4]实验器材:两个木块、木板、停表、大块橡皮泥、金属片。
(2)[5]实验步骤: ①用一木块和木板搭一个斜面,将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②用停表测出另一木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时间t1;
③将大块橡皮泥粘在下滑木块尾部,重复上一实验步骤,测出木块下滑所用时间t2。
(3)[6]实验结论:若,选择体重较轻的人和妹妹参赛;若,任选一人和妹妹参赛;若,选择体重较重的人和妹妹参赛。
91.(2022·湖南郴州)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选取的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若干、毛巾、棉布各一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改变实验条件用弹簧测力计多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桌面上所垫材料
木块上所放砝码质量(g)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毛巾
50g
1.8
2
毛巾
100g
3
棉布
100g
2.0
(1)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_______的原理,应该沿水平方向_______拉动木块;
(2)第二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3)对比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______有关;
(4)对比第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答案】 ①. 二力平衡 ②. 匀速直线 ③. 2.2 ④. 压力 ⑤. 2、3。
【解析】(1)[1][2]在实验中,由二力平衡条件得,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拉动木块,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2)[3]第二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所以其示数为2.2N,所以摩擦力为2.2N。
(3)[4]对比第1、2两次实验数据记录表知,其它条件相同,只是压力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
(4)[5]对比第2、3两次实验数据记录表知,其它条件相同,只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92.(2022·河北省)小明在做“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利用一套器材依次完成图所示的实验,其中甲、乙图中长木板正面朝上,丙图中长木板反面朝上,长木板的反面比正面粗糙。
(1)小明提出如下猜想: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果小明要验证猜想①,他应该选择___________两图所示的实验来操作;如果小明要验证猜想②,他应该选择___________两图所示的实验来操作;
(2)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的知识;
(3)小明分别对猜想①②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图甲、丙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0.8N、1.2N,在图乙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示数为___________N。小明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许多情况下摩擦是有用的,人们常常设法增大它。请写出一个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实例:___________;
(5)实验后,小明和同学们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改进了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不动,木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不拉木块,改为拉动长木板,使长木板与木块相对运动。再次验证了猜想①②得出相同结论。针对实验改进,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改进后,拉动长木板时不必保持匀速运动,更易于操作
B.改进后,弹簧测力计示数较稳定,容易读出正确的数值
C.改进后,木块稳定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小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
【答案】 ①. 甲、乙 ②. 乙、丙 ③. 二力平衡 ④. 1.0 ⑤. 自行车轮胎上制有凹凸的花纹(答案不唯一) ⑥. C。
【解析】(1)[1]小明要验证猜想①,需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由图可知,甲、乙两图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小不同,所以他应该选择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来操作.
[2]如果小明要验证猜想②,需控制压力的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图可知,乙、丙两图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所以他应该选择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来操作。
(2)[3]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两个力的作用,由于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木块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拉力与滑动摩擦力二力大小相等。
(3)[4]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所以测力计示数为1.0N。
(4)[5]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实例很多,如:自行车轮胎上制有凹凸的花纹、塑料瓶盖刻竖条纹、结冰路面撒些煤渣等。
(5)[6]A.因为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实验时不需要做匀速直线运动,更易于操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改进后,测力计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较稳定,容易读出正确的数值,方便读数,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中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木板做相对运动,拉动木板时,木块受到向左的摩擦力,由于木块相对地面静止,则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93.(2022·贵州黔东南)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自由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
大
较大
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18.30
26.83
(1)每次实验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自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是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____法;
(2)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后,停下来的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写在上面表中相应空格处__________;
(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前进的距离就越__________。
【答案】 ①. 相等 ②. 转换 ③. 32.50 ④. 远。
【解析】(1)[1]每次实验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由于斜面的状况和小车的状况不变,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满足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2]实验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车运动的越远,说明阻力越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把看不到的阻力大小转换为看得到的运动距离。
(2)[3]小车有一定的长度,可以读车头对应的刻度变化,也可以读车尾对应的刻度变化;小车的车尾从零刻度开始运动,静止时车尾到达32.50cm,所以小车运动的距离是32.50cm。
(3)[4]由表中数据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94.(2022·湖南常德)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想探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观察,他们猜想: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v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m、斜面的倾角θ、斜面的材料这三个因素有关。于是他们选择以下器材进行探究:一个右端固定有遮光片的长方体木块质量为200g、一个100g的砝码(可粘在木块上表面)、两个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斜面A和B(斜面底端安有光电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们的实验操作是让木块沿斜面直线下滑,利用光电门速度传感器测得木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v。
(1)为了保证从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可靠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斜面越长越好
B.斜面越宽越好
C.木块每次都由静止开始下滑
D.木块每次都从斜面上相同的位置下滑
(2)在本实验中,光电门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当木块上的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光被挡住,计时器开始计时,当遮光片离开光电门时计时器停止计时,这样就可以根据遮光片的宽度与运动时间计算出此时木块的速度。已知遮光片的宽度为1.2cm,如果计时器某次显示的时间为0.005s,则此次测得的木块速度为 ______m/s;
(3)小明他们改变相关条件,多次实验,得到了下列数据:
实验序号
θ
斜面
m/g
v/(cm/s)
1
20°
A
200
245
2
20°
A
300
245
3
20°
B
200
153
4
20°
B
300
153
5
30°
A
200
358
6
40°
A
200
438
①分析比较表中数据可得:v与前面猜想的三个因素中的______无关;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3,2和4可得出v与______有关;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6,可得出木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是:当斜面材料相同时,______。
【答案】 ①. CD ②. 2.4 ③. 质量 ④. 斜面的材料 ⑤. 斜面的倾角越大,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大。
【解析】(1)[1]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可靠性,要确保速度测量的准确性,要使木块从同一高度,静止滑下。速度大小与斜面长度和宽度无关。故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2)[2]木块速度为
(3)①[3]分析实验1和2或3和4可知,当木块质量不同时,v相同,所以v和质量无关。
②[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3,2和4,当斜面倾角相同,质量相同,斜面材料不一样时,木块速度v不相同。所以v和斜面材料有关。
③[5]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6,当斜面材料相同,倾角不同时,木块速度v不相同,而且斜面的倾角越大,物体从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大。
95.(2022·山西) 据《天工开物》记载,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弓的基础上,又研发了能从容瞄准目标击发的弩,如图甲所示。实践小组的同学们模拟弩的结构,把一橡皮筋纸卷根稍许绷紧的橡皮筋两端固定在卫生纸卷芯开口处两边,在纸卷芯内安装带凹槽的固定装置,制作了发射器,并用吸管代替弩箭,如图乙所示。利用这个自制发射器,同学们探究吸管飞行的距离与发射角度的关系。
(1)同学们在吸管上每隔1cm标注记号,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请你帮助小组同学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
(3)结合弩的材料、结构特征,请你猜想吸管飞行的距离还跟自制发射器的什么因素有关?( )
【答案】①便于控制橡皮筋的形变程度一定;②见下表;③橡皮筋的粗细、绷紧程度、纸卷的内径等。
【解析】(1)[1]同学们在吸管上每隔1cm标注记号,是为了在实验时向后拉动吸管的长度一致,控制橡皮筋的形变程度相同。
(2)[2]本实验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只多次改变发射角度,观察吸管飞行的距离。
实验次数
发射角度
吸管飞行的距离/m
1
2
3
(3)[3]结合弩的材料、结构特征,比如弩弦的材料、粗细、绷紧程度、长度可能对弩箭发射的距离产生影响,可以猜想吸管飞行的距离还跟自制发射器的橡皮筋的粗细、绷紧程度、纸卷的内径等有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7 机械运动、运动和力-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机械运动运动和力-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07机械运动运动和力-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 机械运动、运动和力,文件包含专题07机械运动运动和力-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答案解析docx、专题07机械运动运动和力-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版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 机械运动、运动和力(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7机械运动运动和力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7机械运动运动和力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