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第2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辅助线》(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展开第九讲 平行四边形的辅助线
[教学内容]
八年级第九讲“平行四边形的辅助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平行四边形常用的辅助线的作法.
数学思考
在研究图形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问题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团队合作意识,经历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客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行四边形辅助线的作法
难点:平行四边形辅助线的作法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语音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路径 |
|
初步性问题 探究类型之二 菱形的辅助线作法 例4 如图,在△ABC中,∠ACB=90°,∠BAC的平分线AD与BC交于点D,E是AB上一点,且AE=AC, EF∥BC,交AD于点F,求证:四边形CDEF是菱形.
师:如何证明四边形CDEF是菱形? 生:从条件出发,由AE=AC,∠CAD=∠EAD我们可通过全等证明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再证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即可.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由AE=AC,∠CAD=∠EAD我们可连接CE,得到FD垂直平分CE,再利用全等证明FD也被平分. 师:非常好,我们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去证明四边形是菱形,同一个条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菱形常见的几种辅助线的方法有:(1)作菱形的高;(2)连接菱形的对角线.
解析: 连接CE(动画在图中作出)交AD于点O, (下一步)(右手将AC,AE描红,然后用手标出∠CAD和∠EAD,然后在∠AOC处标上垂直符号,给CO和OE标上短线,然后出示文字)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AD垂直平分CE;(下一步) 先将△COD与△EOF填上颜色,动手给CO和OE标上短线,然后出示文字:证明△COD≌△EOF得到OD=OF.
答案: 证明:连接CE交AD于点O,如图. 由AC=AE得△ACE是等腰三角形. ∵AO平分∠CAE, ∴AO⊥CE,且OC=OE. ∵EF∥CD, ∴∠EFO=∠CDO. 又∵∠COD=∠EOF, ∴△COD≌△EOF, ∴OF=OD, ∴CE、DF互相垂直平分, ∴四边形CDEF是菱形.
初步性问题 探究类型之三 矩形的辅助线作法
例5 如图,已知矩形ABCD内一点,PA=3,PB=4,PC=5.求PD的长.
师:如何求PD的长? 生:过点P分别作两组对边的的平行线EF、GH交AB于E,交CD于F,交BC于点H,交AD于G,利用勾股定理证明. 师:利用方程的思想求解几何题目,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解析: 过点P分别作两组对边的平行线EF、GH交AB于E,交CD于F,交BC于点H,交AD于G(动画在图中作出), (下一步) 设PG=a,PE=b,PH=c,PF=d,(在图中作出)根据勾股定理有: PA2=a2+b2, PB2=b2+c2, PC2=c2+d2, PD2=d2+a2, (下一步)所以PA2+ PC2 =PB2+ PD2,(用手将描AP和PC同色,用手将描BP和PD同色,在图中变色,然后再出下一行的文字) 所以PD2= PA2+ PC2-PB2.
答案: 解:过点P分别作两组对边的平行线EF、GH交AB于E,交CD于F,交BC于点H,交AD于G. 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易知四边形PFCH,AEFD,EBHP是矩形, 设PG=a,PE=b,PH=c,PF=d,(在图中作出)根据勾股定理有: PA2=a2+b2, PB2=b2+c2, PC2=c2+d2, PD2=d2+a2, 所以PA2+ PC2 =PB2+ PD2, 所以PD2= PA2+ PC2-PB2=32+52-42=18, 所以PD=3.
初步性问题
探究类型之四 正方形的辅助线作法 例 6 如图,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作BE∥AC, 且AE=AC,又CF∥AE.求证:∠BCF=∠AEB.
师:如何证明两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生:(预设)根据要证的结论和已知条件我们知道即是要证∠AEB=30°. 师:如何证明∠AEB=30°? 生:(预设)连接BD交AC于O,作AH⊥BE交BE于H,可证AH=AE. 师:非常好,正方形是一种完美的几何图形,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解决正方形的问题时需要作辅助线,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是解决正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
解析:(用手描一遍BE,AC,再用手描AE,CF两个颜色不同,在图中给AE,AC标上短线,然后出示文字,出完文字,用手在图中标上好∠ACF和∠AEF) 证明四边形AEFC是菱形得到∠ACF=∠AEF. (下一步) 连接BD交AC于O,作AH⊥BE交BE于H(动画在图中作出), (下一步)给四边形OAHB填充上红色,△AEH填充上绿色,然后出示文字: 在Rt△AHE中证明∠AEH=30°;(下一步) ∠BCF=∠ACB-∠ACF=45°-30°=15°.
答案: 证明:连接BD交AC于O,作AH⊥BE交BE于H. 在正方形ABCD中,AC⊥BD,AO=BO, 又∵BE∥AC,AH⊥BE, ∴AH⊥AO, ∴四边形AOBH为正方形, ∴AH=AO=AC. ∵AE=AC, ∴∠AEH=30°. ∵BE∥AC,AE∥CF, ∴四边形ACFE是平行四边形. 又∵AC=AE, ∴平行四边形ACFE是菱形, ∴∠AEF=∠ACF=30°. ∵AC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 ∴∠ACB=45°, ∴∠BCF=15°, ∴∠BCF=∠AEB.
师:正方形是一种完美的几何图形,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解决正方形的问题时需要作辅助线,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是解决正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
类似性问题 3. 如图,已知点O在菱形ABCD内,过点O分别作OE⊥AB于E,OF⊥AD于F,且OE=OF. (1)求证:OB=OD; (2)把菱形换成矩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上述结论仍成立吗?(写出结论,不证明)
解析: 连接AC,BD(动画在图中作出), (下一步)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证明点O在AC上,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OB=OD.
4.如图①,小明在研究正方形ABCD的有关问题时,得出:“在正方形ABCD中,如果点E是CD的中点,点F是BC边上的一点,且∠FAE=∠EAD,那么EF⊥AE”.他又将“正方形”改为“矩形”、“菱形”和“任意平行四边形”(如图②、③、④),其他条件不变,发现仍然有“EF⊥AE”结论. 你同意小明的观点吗?同意,请结合图④加以证明;若不同意,请说明理由.
解析: 延长AE交BC的延长线于点M(动画在图中作出,然后将△ADE与 △MCE填充颜色,然后照图中黑色和紫色的线用手标出,然后再出文字),证明△ADE≌△MCE得到AE=ME,∠M=∠DAE; (下一步) 进而证明∠M=∠FAE,△AFM为等腰三角形;(下一步)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EF⊥A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