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第1课时《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03731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4讲第1课时《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03731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4讲第1课时《数据的集中趋势》(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03731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思维拓展教案人教版
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
八年级第十四讲“数据的集中趋势”.(第一课时)
知识技能
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并会计算;
2、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表示的意义.
数学思考
1、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2、根据有关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解决问题
利用加权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学习,认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的理解以及合理选择
[教学准备]
动画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路径
师:(本章内容相对简单,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课外兴趣知识,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同学们,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一系列新的内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这可是现在最流行的数学应用知识,从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到美国的金融华尔街,几乎无处不在。这么有意义的数学知识,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啊?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内容相对独立于前面的几何以及函数的知识,所以,前面内容不熟练的同学,完全可以学好接下来的课程,不过,大家课后还是要多多复习前面的知识.好,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例题:
启动型问题
为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生每天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时,为了解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情况,对部分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进行抽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这次调查一共调查了多少学生?
(2)求户外活动为1.5时的人数,并补充频数分布直方图;
(3)求表示户外活动时间1时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4)本次调查中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户外活动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多少?
小萍:(1)调查人数=10÷20%=50(人)
小颖:(2)户外活动时间为1.5时的人数=50×24%=12(人)
补全分布直方图如图:(动画在原图中补充)
小亮:(3)表示户外活动时间1时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小明:(4)户外活动的平均时间=(时).
∵1.18>1,
∴平均活动时间符合上级要求;户外活动时间的众数和中位数都为1.
师:平均数能够直观反映数据的整体情况,是统计中最常用的一个统计量.但是,它不足以反映我们所需要的全部数据信息,所以,我们又定义了众数,中位数,以及后面学的方差等概念。
大家看,这题中,虽然活动的平均值为1.18时,大于上级要求的1时.但是,实际上还是有20%的同学没有达到要求.而且,由于已经达到了上级要求,管理就会放松,这20%的同学的活动时间就更加难以保障了。这也就是以平均数作为唯一观察数据的不足之处。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有20%的同学“被”锻炼了.
师: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本章的几个重要概念
回顾
1.加权平均数(下一步)
若n个数的权分别是,则叫做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下一步)
2.中位数(下一步)
将一组数据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下一步)
3.众数(下一步)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师:复习了这些概念,我们来做一道求平均数的题.
初步性问题
探究问题之一 算术平均数的计算
例1: 10个人围成一个圆圈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每个人心里都想好一个数,并把自己想好的数如实地告诉他旁边的两个人,然后每个人将他两旁的两个人告诉他的数的平均数报出来,若报出来的数如图所示,则报3的人心里想的数是 .
师:求报3的人心里想的数和要求其他人心里想的数是同样的问题,我们要采用化归的思想,设报3的人想的数为x,表示出其他的数,能够建立等量关系式?
生:可以,根据一周循环之后第9个人和第一个人想的数的平均数是10建立等量关系式.
师:解答阅读理解题要注意以下三点:(1)阅读材料时要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2)看懂过程的同时要注意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3)注意知识迁移发展,探索求新.
解析:设报3的人心里想的数是x,
则报1的人心里想的数是4-x;
报5的人心里想的数是8-x;(下一步)
报7的人心里想的数是12-(8-x)=4+x;(下一步)
报9的人心里想的数是16-(4+x)=12-x;(下一步)
12-x +4-x =20,解得x=-2.
答案:-2
师:我们来看下一题.
初步性问题
探究类型之二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例2:某单位需招聘一名技术员,对甲、乙、丙三名候选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两项测试,其成绩如下表所示:
根据录用程序,该单位又组织了100名评议人员对三人进行投票测评,其得票率如扇形图所示,每票1分(没有弃权票.每人只能投1票).
(1)请算出三人的民主评议得分;
(2)该单位将笔试、面试、民主评议三项测试得分按2∶2∶1确定综合成绩,谁将被录用?请说明理由.
师:本题考查的是?
生:加权平均数.
师:本题主要考察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所谓权,就是指“权重”,即重要性.我们所说的平均数其实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当每个数据都一样重要时,我们就设权重为1,加权平均数也就变成了平均数.
答案:解:
(1)甲的民主评议得分为100×25%=25(分);
乙的民主评议得分100×40%=40(分);
丙的民主评议得分100×35%=35(分).
(下一步)
(2)∵甲的成绩80×+98×+25×=76.2(分),
乙的成绩85×+75×+40×=72(分),
丙的成绩95×+73×+35×=74.2(分).
∴甲将被录用.
师:我们来看下一题。
初步性问题
探究类型之三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例3: 已知四个数据:10,x,8,12.若这组数据的众数和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是1.5,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师:要求中位数,就要先求?
生: x.
师:如何求?
生: x只能是18,10,12中的一个,分类讨论.
师:刚才提到了众数的概念,再考考大家,如果数据组为1,1,2,2,3,那众数又是什么?(1,2 均是).
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是没有,也可能是1个,还可能是多个.这和平均数,中位数就不太一样了,请大家注意.
解析:由众数的概念知,x必为10,8或12中的一个,分别讨论.
答案:
解:(1)假设x=10,则众数是10,平均数是10,众数和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是0,不合题意;
(2)假设x=8,则众数是8,平均数是9.5,众数和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是1.5,此时中位数是9;
(3)假设x=12,则众数是12,平均数是10.5,众数和平均数的差的绝对值是1.5,此时中位数是11.
综上所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或11.
师:刚才的那些问题,主要是老师带领大家回答的,下面这些问题,要看同学们自己的了.
类似性问题
1.某校九年级开展“光盘行动”宣传活动,各班级参加该活动的人数统计结果如下表,对于这组统计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数是58 B.中位数是58
C.极差是40 D.众数是60
解析:把人数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52 54 58 60 62 62 (下一步)
极差:62-52=10;众数:62;中位数:.
2.一组数据 2, 4, x, 2, 4, 7 的众数是2, 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分别为( )
A.3.5,3 B.3,4 C.3,3.5 D.4,3
解析:众数是2,说明x=2;(下一步)
平均数:;中位数:.
3.数学老师布置了10道选择题作为课堂练习,课代表将全班答题情况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根据此图可知,每位同学答对的题数所组成样本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
A.8,8 B.9,8
C.8,9 D.9,9
解析: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答对8题的人数最多,为20人,故众数为8;
(下一步)4+20+18+8=50(人),中位数应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按照答对题数从少到多排列,第25,26个人都答对了9题,故中位数是9.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利用知识的实用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完成启动性问题后,分析平均数作为统计量的优点和不足(也可以请同学发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完成题目后,说说设x解题的优点.
加权平均数的实际含义。
本课时习题内容结束。如果还有时间,可以给学生介绍这些数学思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10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