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 《说和做》教案
展开
2 说和做第一课时教案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课型:_______一、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比较熟悉, 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名人有强烈的兴趣。《说 和做》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 扬了闻一多先生的革命精神。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 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他们效仿 闻先生的做法,以其优秀的品质作为学习的榜样,力 争做一名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二、教学目标1.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字词。 2.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 3.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概括文中典型事例。
【教学难点】把握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 神。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 【情景激趣 新课导入】教师播放《七子之歌》音频:七子之歌闻一多澳门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第二板块 【文学常识 素养积累】1. 闻一多先生简介闻一多 (1899— 1946) ,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曾赴美留学,回国后致力于中国古
典文学研究。抗战爆发后,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和反 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 年 7 月 11 日,著名 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遇害,闻一多先生在追悼李 公朴先生的大会上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 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 话与诗》《唐诗杂论》等。1925 年 3 月在美国留学期 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2.臧克家先生简介臧克家 (1905—2004) ,山东诸城人,现代诗人。 1932 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 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 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出版的诗集有《淮 上吟》《烙印》《春风集》《欢呼集》和长诗《李大 钊》等。第三板块 【检查预习 了解情况】一、读准下列生字。
秩序小楷迭起锲而不舍
深宵硕果澎湃目不窥园
伴侣卓越赫然沥尽心血
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气冲斗牛明确:zhì xiāo lǚ kǎi shuò zhuó dié péng pài hè qiè kuī lì mí wù dǒu二、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锲而不舍:气冲斗牛:目不窥园:呕心沥血:心不在焉:慷慨淋漓:明确: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 毅力。锲,刻。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 星宿名,借指天空。目不窥园: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 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 事分心。呕心沥血: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多形容为 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艰苦。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慷慨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 气昂扬,言辞畅快。
第四板块 【整体感知 把握内容】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找出答案。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 “做”?作者围绕这两个方面分别写了哪几件事?明确:从作为学者和革命家两方面来写。作为学者: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 校补》《古典新义》。作为革命家: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 和参加游行示威。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 个人?明确:闻一多先生是口的 巨人、行的高标,是卓 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3.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明确: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 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第一部分: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 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4.这几个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连缀的?这样衔接 有什么好处?
明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第七、八、 九三个自然段过渡,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小结, 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好处:连缀自然,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 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 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第五板块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带着以下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用笔在文中划出答案,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探究人物:探究学者方面,学习优秀品质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有哪些主要成就?明确: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成就:《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2.文章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明确:①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起笔, 直 接点题,不拐弯。摆到读者眼前的引文经过了精心挑 选,言简意明。②文章采用这样的方法起笔,不仅开门见山,而 且引起悬念: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做的又是怎样 的呢?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
3.为了突出闻一多先生在学者阶段“说和做”的 主要特点,作者选取了那些材料来证明?明确:《唐诗杂论》——严谨刻苦《楚辞校补》——孜孜不倦《古典新义》—— 日夜不懈4.从第一部分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身上有着怎 样的优秀品质?明确: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探究人物:探究革命家方面,学习爱国精神1.为了突出闻一多先生在革命家阶段“说和做” 的主要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证明?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 示威2. 闻一多先生在两个方面的“说”和“做”是否 矛盾?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记述?这样 记述有何用意?明确:不矛盾。二者统一在言论与行动的完全一 致,而且“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言行一致是闻一多先生人格的写照,如果笼统地写, 容易落入窠臼,流于一般化。文章采用剖析的方法记 述,既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力戒空言、崇尚实干的学术 道德,又刻画了为民主事业做狮子吼的慷慨陈词、昂
首挺胸的战士形象,同时揭示了他思想前进的历程。 3.这一部分体现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明确: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以生命为代 价求民主反独裁的高尚人格和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第六板块 【师生归纳 课堂小结】本文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 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 民主献身的精神。第七板块 【板书设计 思维导图】 第八板块 【布置作业 夯实基础】 1.搜集与闻一多先生相关的其他事迹。 2. 阅读《最后一次讲演》,体味作者的爱国情感。 2 说和做第二课时教案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课型:_______一、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比较熟悉, 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名人有强烈的兴趣。《说 和做》生动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 扬了闻一多先生的革命精神。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 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他们效仿 闻先生的做法,以其优秀的品质作为学习的榜样,力 争做一名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3. 学习闻一多的高尚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学习其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选材、结构安排的技巧,体会文章叙述 特色。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 【情景激趣 复习导入】
第二板块 【仔细品读 揣摩语言】·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线部分的意 思。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明确:“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 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 年代,闻一多写 了许多爱国诗篇。从 20 年代末起,他开始转入对我国 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明确:“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 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 20 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 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 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 的初级阶段。明确:“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 比成一个病人 (第 2 句就全句而言也是比拟),说明闻 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 是走出了第一步。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 白了四壁”。明确:“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
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 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 引 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 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这一引用意在表现闻一多先生 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 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 的主人。明确:“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 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任何事情能 使他分心。第三板块 【合作交流 难点探究】1. 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人物形象的描写?这样穿插有什么作用?明确: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 肖像有许多具体 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 飘、 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 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 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 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 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分析下列描写的作用1.“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 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 方”明确: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在于 救国2.“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 少”明确: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 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明确: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形象的描写,找出来 并赏析。示例: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 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历历在目,触手 可及。·作者使用了许多四字语 (特别是成语) 以及整 齐的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 有音韵美。请从文中找出几个相应的例子。
示例: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 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迥 乎不同、一反既往对偶句: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目不窥园,足不下楼。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是口的 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哪些词句十分深刻地刻画了闻一多先生治学的 目的、态度与精神?明确:比如:作者写其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 了“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用 比喻的手法准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执着 地寻求解救民族衰微的良药。又如:作者写闻先生治学的严谨,用“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组成语,以整齐 的句式,流泻的激情,赞美了闻一多先生治学专心致 志的态度。第四板块 【探讨写法 学以致用】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
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一 多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 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 的方面”。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 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对作 为“学者”,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 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作为“革 命家”,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 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作者单从闻一多一生复杂 的经历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就表现出了闻一多先生严 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 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 有舍,有繁有简。从详略上说,研究唐诗,写得详细,而写作《楚 辞校补》和《古典新义》,只用了一小段,不足一百字, 强调“做”了“也没有说”的意思,表达的侧重点与 前面又有不同。4.语言诗化,用语精炼
精练、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 章的语言风格。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这些成对的句子,有 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 为整齐的对偶句。用文言词,适当用一点,用得好,能使文章精练, 增加语言的味道,是好的。5.夹叙夹议作者截取了闻一多先生向古代典籍钻探的事实着 力描叙:先叙他攀高钻坚的研究志趣,继写他研究的 目的,再写他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的研究精神,最后 写他辛苦凝结而成的硕果——《唐诗杂论》。作者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论证闻一多 先生确实是做了再“说”,做了自己也没有“说”,回 应了引文。· 小结: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和诗意。 1.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夹叙夹议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 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叙述、描写抒情化:作者带着对恩师的敬佩之情 和对好友的赞美之情写作,能把平常的句子变得不平 常。
2.运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使结构整齐,有节奏感。3.运用对句: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 音乐美。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生命的量至多不过百年, 他的质却可以无限度地往高深醇美的境域发展,生命 的艺化便是生命达到高深醇美的方法。”让我们永远称 颂这位口的 巨人,行的高标。第五板块 【试题测试 巩固知识】1.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一句话)明确: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 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有志之 士。2.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 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明确:“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概括前一部分。“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 方面”领起后一部分。“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都 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 呼应紧密,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3.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理 解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
你的看法。明确:言行一致,表里如一。4.“他,是口的 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一句在 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明确:内容上总结全文,结构上照应开头。 第六板块 【作业布置 夯实基础】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文人, 用 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请你说出一两句表 达他们理想追求的诗,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