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二学期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物理学科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全部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
A. 质量,安培,米 B. 米,安培,秒
C. 千克,秒,焦耳 D. 长度,时间,质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D.质量是基本物理量,质量的单位是基本单位,故AD错误;
B.米,安培,秒都是基本单位,故B正确;
C.焦耳是导出单位,故C错误;
故选B。
2. 下列奥运会运动项目,在考查运动员比赛成绩时,可视为质点的是( )
A. 跳水 B. 双杠
C. 体操 D. 马拉松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跳水比赛中要考虑运动员的动作,故不能简化为质点,故A项不符合题意;
B. 双杠比赛中要考虑运动员的动作,故不能简化为质点,故B项不符合题意;
C. 体操要考虑运动员的姿态,故不能看成质点,故C项不符合题意;
D. 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的大小和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简化为质点,故D项符合题意.
3. 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两个小实验,让小明同学印象深刻.第一个实验叫做“旋转的液体”,在玻璃皿的中心放一个圆柱形电极,沿边缘内壁放一个圆环形电极,把它们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然后在玻璃皿中放入导电液体,例如盐水,如果把玻璃皿放在磁场中,液体就会旋转起来,如图甲所示.第二个实验叫做“振动的弹簧”,把一根柔软的弹簧悬挂起来,使它的下端刚好跟槽中的水银接触,通电后,发现弹簧不断上下振动,如图乙所示.下列关于这两个趣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如果改变磁场的方向,液体的旋转方向不变
B. 图甲中,如果改变电源的正负极,液体的旋转方向不变
C. 图乙中,如果改变电源的正负极,依然可以观察到弹簧不断上下振动
D. 图乙中,如果将水银换成酒精,依然可以观察到弹簧不断上下振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甲中,仅仅调换N、S极位置或仅仅调换电源的正负极位置,安培力方向肯定改变,液体的旋转方向要改变,故AB均错误;图乙中,当有电流通过弹簧时,构成弹簧的每一圈导线周围都产生了磁场,根据安培定则知,各圈导线之间都产生了相互的吸引作用,弹簧就缩短了,当弹簧的下端离开水银后,电路断开,弹簧中没有了电流,各圈导线之间失去了相互吸引力,弹簧又恢复原长,使得弹簧下端又与水银接触,弹簧中又有了电流,开始重复上述过程,可以观察到弹簧不断上下振动;如果改变电源的正负极,依然可以观察到弹簧不断上下振动;但是如果将水银换成酒精,酒精不导电,则弹簧将不再上下振动,故选项C正确,D错误;故选C.
4. 某同学用频闪相机拍摄了运动员跳远比赛时助跑、起跳、最高点、落地四个位置的照片,运动过程可以简化成图所示,运动员离地速度为,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h,则( )
A. 运动员在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g
B. 可以估算出运动员起跳瞬间消耗的体能约为
C. 起跳时地面对运动员支持力大于重力
D. 运动员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不断增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运动员在最高点时水平速度不为零,加速度大小为g,选项A错误;
B.可以估算出运动员起跳瞬间消耗的体能约为
其中θ为初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选项B错误;
C.起跳时运动员有向上的加速度,则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重力,选项C正确;
D.若不考虑空气阻力,运动员上升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则机械能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C。
5. 如图所示的风向测试仪上有五个浮球彼此用轻绳连接,悬挂于空中.若假设风力水平稳定,测试仪发生倾斜,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设每个浮球的质量为m.由上往下第一只浮球对第二只浮球的拉力的大小为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受力分析,设风力为F,第一只浮球对第二只浮球的拉力为T,把下面四个浮球看做一个整体,对其受力分析:
可列出平衡方程:,得到:;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的应用,巧妙的选取研究对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用隔离法先选最下面小球为研究对象,再选第4个、第3个、第2个小球为研究对象,较为繁琐.
6. 动物园的海洋馆深受小朋友的喜欢,其中“海狮顶球”节目因其互动性强而更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如图所示为一海狮把球顶向空中,并等其落下。下列有关球的受力与运动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球在最高点时受到重力和海狮对它的顶力作用
B. 球在最高处时球的速度为0,处于平衡状态
C. 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D. 球在下落的过程中可认为匀变速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球在最高点时只受到重力,故A错误;
B.球在最高处时球的速度为0,加速度为向下的重力加速度,故B错误;
C.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故C错误;
D.球在下落的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可认为是匀变速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7. 如图所示,固定一负电小球a的绝缘支架放在电子秤上,此时电子秤示数为F.现将带负电的另一小球b移至距离小球a正上方L时,电子秤示数为F1,若只将小球b的电性改为正电荷,电子秤示数为F2,则
A. F1=F2
B. F1+F2=F
C. 若小球b带负电,L增大,则F1也增大
D. 若小球b带正电,L减小,则F2也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若设两球间的库仑力为F′,则小球b带负电时:F+F′=F1;b带正电时:F-F′=F2;解得F1>F2;F1+F2=2F,选项AB错误;若小球b带负电,L增大,则F′减小,则F1也减小,选项C错误;若小球b带正电,L减小,则F′变大,则F2减小,选项D正确;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电荷间的作用规律以及平衡问题;关键是能对小球受力分析,列出平衡方程即可进行讨论.
8. 我国“北斗二代”计划共发射35颗卫星,形成全球性的定位导航系统,比美国GPS多5颗。多出的这5颗是相对地面静止的高轨道卫星(以下简称“静卫”),其他的有27颗中轨道卫星(以下简称“中卫”)轨道半径为静止轨道半径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卫”的线速度介于7.9km/s和11.2km/s之间
B. “静卫”的轨道穿过我国上空
C. 如果质量相同,“静卫”与“中卫”的动能之比为3﹕5
D. “静卫”的运行周期小于“中卫”的运行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是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最大速度,则“中卫”的线速度小于,故A错误;
B.“静卫”相对地面静止,其轨道一定在赤道上空,故B错误;
C.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又有
可得
如果质量相同,“静卫”与“中卫”的动能之比为
故C正确;
D.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可得
由于“静卫”的轨道半径大于“中卫”的轨道半径,则“静卫”的运行周期大于“中卫”的运行周期
故选C。
9. 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着一根长直导线,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a、b、c、d是以直导线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的四点,在这四点中( )
A. a、b两点磁感应强度相同 B. c、d两点磁感应强度相同
C. a点磁感应强度最大 D. b点磁感应强度最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安培定则,直线电流的磁感应强度如图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a、b、c、d各个点磁场情况如图
显然,c点与d点合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方向不同;两个磁感应强度合成,当方向相同时合成后的磁感应强度最大,方向相反时合成后的磁感应强度最小,因此a点磁感应强度最小,b点磁感应强度最大。
故选D。
10. 如图所示,绝缘、光滑的水平面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带负电物体从A处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与竖直挡板P发生碰撞并反弹,第1次反弹后向右运动最远能到达的位置记为Q(图中未标出Q点)。若物体反弹时动能不变,电性不变但带电量变为原来的k倍(k<1),则( )
A. Q点与A重合
B. A点电势小于Q点电势
C. 物体在Q点电势能等于出发电势能
D. 物体在Q点电势能大于出发时电势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B.根据动能定理,动能变化相等,而碰撞前电场力大于碰撞后的电场力,因此碰撞后的位移较大,即Q在A点的右侧,根据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是降低的,则A点的电势高于Q点的,故AB错误;
CD.根据来回动能的变化相同,结合动能定理,则电场力做功绝对值相等,因此从出发点,到Q点,电场力做功为零,则电势能不变,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1. 某学校创建绿色校园,如图甲为新装的一批节能路灯,该路灯通过光控开关实现自动控制:电灯的亮度可自动随周围环境的亮度改变而改变.如图乙为其内部电路简化原理图,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Rt为光敏电阻(光照强度增加时,其电阻值减小).现增加光照强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源路端电压不变
B. B灯变暗,A灯也变暗
C. R0两端电压变小
D. 电源总功率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光照增强时,Rt阻值变小,干路电流变大,内电压变大,外电压变小,故A灯变暗.由于,变大,变小,故变大.由于变大,变小,由,可知变小,故B灯变暗,综上分析,B正确.
12. 图(甲)为手机及无线充电板,图(乙)为充电原理示意图。充电板接交流电源,对充电板供电,充电板内的送电线圈可产生交变磁场,从而使手机内的受电线圈产生交变电流,再经整流电路转变成直流电后对手机电池充电。为方便研究,现将问题做如下简化:设受电线圈的匝数为n,面积为S,总电阻(含所接元件)为R,磁场垂直于受电线圈平面向上穿过线圈,若在到时间内,其磁感应强度由增加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到时间内,c点的电势高于d点的电势
B. 在到时间内,受电线圈通过的电量为
C. 在到时间内,两个线圈之间有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D. 受电线圈中的电流大小与交流电的频率无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受电线圈内部感应电流的方向为由,则c点的电势低于d点的电势,故A错误;
B.在到时间内,感应电动势为
感应电流为
受电线圈通过的电量为
故B正确;
C.在到时间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知,两个线圈之间有相互排斥的作用力,故C错误;
D.交流电的频率越大,磁通量变化越快,则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则受电线圈中的电流大小与交流电的频率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13. 如图所示,下表是某种共享汽车的主要参数。根据表格信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空车质量
800kg
电池容量
标准承载
200kg
最大续航(充满电最大行驶路程)
200km
所受阻力与汽车总量比值
0.09
A. 工作时,电动汽车的电动机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B. 电池容量指是汽车电池充满电时的电量
C. 标准承载下,电动汽车以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消耗的电能为
D. 若标准承载下汽车速度为,则此时汽车电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不小于
【答案】D
【解析】
【详解】A.工作时,电动汽车的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所以A错误;
B.电池容量指的是汽车电池充满电时的电能,所以B错误;
C.匀速行驶时的牵引力
F=f=0.09(800+200)10=900N
电动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电动汽车的功率为
P=Fv=90010=9kW
匀速行驶10min消耗的电能为
E=Pt=9=9kW.h
所以C错误;
D.若标准承载下汽车速度为=15m/s,此时汽车电动机输出功率为
所以D正确;
故选D。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选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利用光的干涉规律可以检测工件表面的平整度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微小差异,现将精度很高的标准玻璃板(样板),放在被检查工件上面,如图甲所示,在样板的左端垫薄片,使标准玻璃板与被检查工件平面之间形成一楔形空气膜.用平行单色光向下照射,检查不同平面时可观察到图乙或图丙的干涉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涉条纹是样板的上下两个表面的反射光干涉形成的
B. 当增加薄片厚度时,条纹间距会变小
C. 当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照射时,条纹间距不变
D. 图丙条纹弯曲处对应着被检查平面处是凹陷的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干涉条纹是样板的下表面和被检查面的反射光干涉形成的,故A错误;
B.当增加薄片厚度时,光程差等于半个波长整数倍的位置距离变小,则条纹间距会变小,故B正确;
C.当换用频率更高的单色光照射时,其波长变小,光程差等于半个波长整数倍的位置距离变小,则条纹间距会变小,故C错误;
D.由图丙可知,被检查平面右边的空气膜厚度与未弯处平面的空气膜厚度相同,则对应着被检查平面处是凹陷的,故D正确。
故选BD。
15.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6 s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0.6 s,则( )
A. 波的周期为0.8 s
B. 在t=0.9 s时,P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
C. 经过0.4 s,P点经过的路程为0.4 m
D. 在t=0.2 s时,Q点到达平衡位置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项:根据题意应用平移法可知由实线得到虚线需要将图象沿x轴负方向平移,其中n=0、1、2、3、4…,故由实线传播到虚线这种状态需要,即,当n=0时,解得T=0.8s,当n=1时,解得:T=0.34s,又T>0.6s,故n取0,则波的周期为0.8s,故A正确;
B项:t=0.6s时,P点处于波谷,再经过0.3s即,P质点在平衡位置下方,即沿y轴向下运动,故B错误;
C项:经过0.4s即半个周期,质点P经过的路程为2A,即等于0.4m,故C正确;
D项:从t=0经过02s即四分之一周期,由“平移法”可知,Q质点位于平衡位置,故D正确.
故选ACD。
16. 如图所示,a、b为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平行玻璃砖的上表面(玻璃砖上下表面足够大、对a、b两种光的折射率均大于1.5),直线与玻璃砖上表面垂直且与其交于N点,入射点A、B到N点的距离相等,经玻璃砖上表面折射后两束光相交于图中的P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光的折射率小于b光的折射率
B. 若b光从水面射出时能发生全反射,a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C. 同时增大入射角,则有可能在玻璃砖下表面看不见亮光
D. 只要入射角相同,a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始终小于b光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两束光的入射角i相等,a光的折射角ra大于b光的折射角rb,则由可知
故A正确;
B.由
知a光从水射向空气的临界角大,所以若b光从水面射出时能发生全反射,a光不一定能发生全反射,故B错误;
C.根据光的可逆性原理,只要光线可以从上表面射入,在玻璃中发生折射,就一定可以从下表面射出,故C错误;
D.根据
波速关系为
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为
玻璃砖对两种光的折射率都大于1.5,则
即两束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角r都小于45°,则入射角i相等时,所以有
则有
t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PDF版,共9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二(下)期中物理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B,8=5,【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6-2017学年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 PDF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