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展开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无锡·统考二模)NH3的合成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定条件下,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充分反应生成NH3。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如图,图中X代表的分子是
A.N2 B.H2
C.NH3 D.无法确定
2.(2022·江苏无锡·模拟预测)甲醛(HCHO)会危害人体健康,利用某催化剂消除甲醛的反应微观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C.反应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发生了改变
3.(2022·江苏无锡·模拟预测)无锡鼋头渚是“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樱花主要为了供观赏,但樱花树皮中含有的樱桃甙(C21H22O10)具有抑制肿瘤的功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赏樱时能闻到淡淡香气,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一个樱桃甙分子含10个氧原子
C.樱桃甙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樱桃甙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22:10
4.(2022·江苏无锡·统考一模)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一定是
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
5.(2022·江苏无锡·统考一模)无锡鼋头渚是“世界三大赏樱胜地”之一,樱花主要为了供观赏,但樱花树皮中含有的樱桃甙(C21H22O10)具有抑制肿瘤的功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赏樱时能闻到淡淡香气,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樱桃甙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C.樱桃甙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樱桃甙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22:10
6.(2021·江苏无锡·统考一模)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 1 装置验证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用图 2 装置比较金属 Ag、Zn、Cu 的活动性
C.用图 3 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用图 4 装置验证氨分子不断运动
7.(2021·江苏无锡·统考二模)下列对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 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冰熔化为水,密度变大 | 水分子间平均距离减小 |
B | 氧气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 氧气分子间距离减小 |
C | 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 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分子 |
D | 金刚石和石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两者均由碳原子构成 |
A.A B.B C.C D.D
8.(2021·江苏无锡·统考一模)汽车尾气中的两种物质(甲和乙)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类型属于置换反应 B.甲、乙反应的质量比是14:15
C.丙属于单质 D.丁的化学式为CO2
9.(2021·江苏无锡·统考一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肝脏可以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必需的锌元素
B.水结冰后体积改变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电解水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D.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因为溶液中存在Na+和C1-
10.(2021·江苏无锡·统考一模)下列有关水银体温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计中的汞属于非金属单质
B.体温计中的汞在常温下为固体
C.体温计的原理是温度改变时汞原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D.当温度升高时汞原子不断运动,温度不变时汞原子静止
11.(2021·江苏无锡·统考一模)化学学习者常用化学学科观念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变化与守恒:依据蔗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
B.模型与推理:依据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宏观与微观: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D.探究与创新:集满NH3的试管倒扣入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NH3与水反应
12.(2021·江苏无锡·统考一模)甲酸(HCOOH)具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反应如微观示意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物有2种
B.46g甲酸完全分解可获得氢气2g
C.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D.该反应过程中,分子、原子的种类均不发生改变
13.(2020·江苏无锡·统考二模)治疗新冠肺炎病人所需的氧气,可以通过压缩贮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之间有间隔
14.(2020·江苏无锡·统考二模)下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W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该反应中X、Y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8:17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
15.(2020·江苏无锡·统考二模)以甲为原料转化成丙的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①中的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B.转化②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乙的水溶液与酸的反应放热 D.转化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16.(2020·江苏无锡·统考三模)在一定条件下,A、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宏观角度看,物质B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学式为NH3
B.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分子
C.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若D为氧化物NO2,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5:4
17.(2020·江苏无锡·统考模拟预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漫漫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许多古诗文。下列诗句中不能明显体现分子不断运动的是( )
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8.(2020·江苏无锡·统考一模)图中空缺的分子是
A. B.
C. D.
19.(2020·江苏无锡·统考一模)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分子与丁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甲醇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3
C.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2∶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个数改变
20.(2020·江苏无锡·统考一模)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阳离子都是H+
参考答案:
1.A
【详解】由图可知,1个N2分子与3个H2分子生成2个NH3分子,反应前有2个N2分子,1个参与反应,1个剩余,故X为N2分子。故选A。
2.A
【分析】由图可知,反应为甲醛和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为;
【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正确;
B、由图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且生成了新分子,错误;
C、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分析可知,有二氧化碳、水2种氧化物,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错误;
故选A。
3.D
【详解】A、赏樱时能闻到淡淡香气,是因为樱花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气味,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樱桃甙化学式为C21H22O10,因此一个樱桃甙分子含10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含氢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产物为水,因此樱桃甙在空气中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樱桃甙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1×22):(16×10)=126:11:80,故该项说法错误。
故选D。
4.D
【分析】微粒构成中,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不显电性,为中性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微粒带正电,为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微粒带负电,为阴离子。
【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显电性,错误;
B、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不显电性,为中性原子,错误;
C、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微粒带正电,为阳离子,错误;
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微粒带负电,为阴离子,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赏樱时能闻到淡淡香气,说明樱花中的芳香物质挥发后,芳香分子不断运动直到被人体吸入嗅觉感知,不符合题意;
B、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碳酸、碳酸盐,樱桃甙含有C、H、O三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C、樱桃甙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而且由C、H、O三种元素构成,完全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题意;
D、樱桃甙中C、H、O的质量比为(12×21):(1×22):(16×10)=252:22:160=126:11:80,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详解】A、图1装置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错误;
B、图 2 装置中Y型管左侧无明显现象,说明Ag的金属活动性小于铜,Y型管右侧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故图2装置可以比较金属 Ag、Zn、Cu 的活动性,B正确;
C、图 3 装置中硫燃烧生成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硫被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该装置能达到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目的,C正确;
D、图 4 装置中,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够验证氨分子不断运动,D正确。
故选A。
7.C
【详解】A、冰熔化为水,密度变大,因为水分子间平均距离减小,水分子间隔大小:气>固>液,故A正确;
B、氧气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因为受压时氧气分子间距离减小,故B正确;
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因为分子可以再分,不是因为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分子,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它们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C。
8.A
【详解】A、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丁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由反应物中甲为CO,所以丁应该是CO2,即该反应的方程式为,甲、乙反应的质量比是(2×28):(2×30)=14:15,此选项表述正确;
C、丙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此选项表述正确;
D、由B的分析可知丁的化学式为CO2,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A。
9.C
【详解】A、动物肝脏可以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必需的锌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间存在着间隔,水结冰后体积改变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C
【详解】A、汞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体温计中的汞在常温下为液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体温计的原理,是温度改变时汞原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汞原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所以依据砂糖灼烧后得到黑色物质,可推测砂糖中含有碳元素,此选项正确;
B、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把杂质和色素等吸附在表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此选项正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分子结构不同,因而化学性质不同,此选项正确;
D、将盛满NH3的试管倒扣在盛满水的水槽中,试管中水面上升,是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缘故,并不能说明NH3与水发生反应,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2.B
【详解】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上述反应中甲酸含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氢气是单质,不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设46g甲酸完全分解可获得氢气的质量为x,则,,x=2g,故正确;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生成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即氢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错误;
D、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分子的基本特性有: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存在有间隔;分子是有体积有质量的,且体积质量都很小。把许多氧气压缩贮在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受压力下,分子的间隔变小,气体体积变小。故选D。
14.D
【分析】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Y的化学式为NH3,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选项说法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X、Y两物质的质量比为(30×6):(17×4)=45:17≠28:17,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为N2、乙为NH3、丙为NO、丁为H2O,反应①②的方程式分别为:N2+3H22NH3,4NH3+5O24NO+6H2O,因此:
A、由反应原理可知:转化①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转化②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4:6=2:3,故说法错误;
C、乙的水溶液是氨水,属于碱,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是放热的,故说法正确;
D、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转化②有单质参加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6.D
【详解】A、由图可知,物质B由N、H两种元素组成,化学式为:NH3,不符合题意;
B、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分子,不符合题意;
C、若D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D是氮气,氧气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若D为氧化物NO2,则该反应是氧气与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7:4,符合题意。
故选D。
17.C
【详解】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其中的花草香就是构成香气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故不合题意;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中的臭味就是构成臭味的分子在不断运动,故不合题意;
C.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就是物质状态的变化,主要是分子间隔距离发生改变,不能体现分子的运动,故符合题意;
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其中梅花的香气就是由于构成梅花香气的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故不合题意。
故选C。
18.D
【详解】由图可得,有两个一氧化氮分子没有参加反应,可以不考虑,参加反应的有两个一氧化氮分子和两个一氧化碳分子,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和未知物质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原子种类、个数守恒),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氧原子、碳原子、氮原子的个数分别为4、2、2,生成物中氧原子、碳原子、氮原子的个数分别为4、2、0,所以未知物质分子含有两个氮原子,两个氮原子可以构成氮气分子。所以方框中的未知物质的分子为氮气分子。
故选D。
19.A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甲分子是二氧化碳分子,丁分子是水分子,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根据图示,甲醇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不符合题意;
C、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12+16×2)∶6=22∶3,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
20.B
【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原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
【详解】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毒品中含有的分子不断的运动,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能找到毒品,故正确;
B、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原子之间的距离增大,原子的体积没有变化,故错误;
C、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当酒精和水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运动到对方的间隙中。所以,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故正确;
D、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故正确。
故选:B。
江苏省泰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6构成物质的微粒,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镇江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10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单元1 构成物质的微粒同步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