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0常见的化合物(溶液的形成)

    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0常见的化合物(溶液的形成)第1页
    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0常见的化合物(溶液的形成)第2页
    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0常见的化合物(溶液的形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0常见的化合物(溶液的形成)

    展开

    江苏省无锡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20常见的化合物(溶液的形成) 一、单选题1.(2022·江苏无锡·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固体氯化钠和硝酸铵加水溶解后,触摸容器外壁B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稀硫酸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C分离碳酸钙与氧化钙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干燥D除去锌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2.(2022·江苏无锡·统考一模)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A.生理盐水 B.牛奶 C.碘酒 D.食醋3.(2022·江苏无锡·模拟预测)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A空气组成模型 B原子结构模型C溶液性质模型 D物质酸碱度模型4.(2022·江苏无锡·统考二模)将200g溶有物质M的溶液从95℃降低到10℃,不同温度时析出溶质M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9590803010析出M的质量/g0015100116 A95℃时该溶液为饱和溶液B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C30℃时析出M后所得溶液中含100gD.从M的不饱和溶液中析出M可采用先蒸发溶剂、再冷却结晶的方法5.(2021·江苏无锡·统考二模)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 B.蔗糖 C.植物油 D.牛奶6.(2021·江苏无锡·统考二模)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B.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C.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溶剂D.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线7.(2021·江苏无锡·统考一模)下列物质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A.泥土 B.食盐 C.香油 D.硫酸钡8.(2021·江苏无锡·统考一模)如图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将30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B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Ct2时将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B>A=CDt1时,取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后,C溶液变浑浊9.(2021·江苏无锡·统考一模)鉴别、除杂是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操作方法A鉴别CaCO3NaOHNaCl固体分别加入等量的水,观察并感知温度变化B鉴别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现象C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D除去混在Cu中的Fe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10.(2021·江苏无锡·统考一模)课本中有许多课外实验,以下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自制叶脉书签B.用蜡烛自制炭黑C.自制汽水D.自制白糖晶体11.(2021·江苏无锡·统考一模)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用洗涤剂去除油污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在室内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发现空气的组成 AA BB CC DD12.(2020·江苏无锡·统考二模)某同学梳理归纳了以下知识: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②“粗盐提纯的 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氢气未被广泛应用是因为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及贮存困难。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13.(2020·江苏无锡·统考二模)中考复习阶段,小明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CO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液滴飞溅,导致产率偏高;打开氯化铵的瓶盖,能闻到强烈的氨味;用果汁、食品级的小苏打和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可用水来区分硫酸钾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霓虹灯。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A2 B3 C4 D514.(2020·江苏无锡·统考二模)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t2时,将A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达到饱和状态)降温到t1,析出的晶体中有ACC.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Dt2℃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15.(2020·江苏无锡·统考一模)下列实验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的原理存在错误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除去海水中的泥沙过滤泥沙不能通过滤纸B除去试管内壁沾有的氯化钠洗涤氯化钠易溶于水C用活性炭将红糖脱色制白糖吸附活性炭能与色素反应D除去自来水中部分可溶性杂质蒸馏水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 AA BB CC DD16.(2020·江苏无锡·统考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B.铁丝浸入稀盐酸,形成黄色溶液C.点燃一小团棉花,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DNH4NO3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17.(2020·江苏无锡·统考二模)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中含有少量乙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B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5%C4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析出的固体乙可能比甲多D40℃时,甲物质的溶液降到20℃溶液一定达到饱和状态
    参考答案:1A【详解】A.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所以加水溶解后,触摸容器外壁可以鉴别。正确。B. 氯化钡过量,会引入新杂质氯化钡,过滤不能除去,错误。C. 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钙变质,不能得到氧化钙,错误。D. 锌和稀盐酸反应,铜不和稀盐酸反应,除去要保留的锌,错误。故选A2B【详解】A、生理盐水是NaCl溶于水形成的溶液,A不选;B、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溶于水形成的不是溶液,B选;C、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C不选;D、食醋是醋酸溶于水形成的溶液,D不选。故选B3D【详解】A、图中所示的氮气、氧气、其他成分在空气中的含量指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故A错误;B、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图中将质子放到原子核之外是错误的,故B错误;C、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但是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C错误;DpH值小于7的物质显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等于7的物质显中性,pH值大于7的物质显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故D正确。故选D4D【详解】A、将200g溶有物质M的溶液从95℃降低到90℃,没有晶体析出,说明95℃时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B、将200g溶有物质M的溶液从95℃降低到10℃的过程中,逐渐析出晶体,说明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C30℃时析出100gM,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不是水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D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从M的不饱和溶液中析出M可采用先蒸发溶剂、再冷却结晶的方法,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5B【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A不正确;B、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C、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C不正确;D、牛奶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D不正确。故选B6C【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故选项说法正确;B、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故选项说法正确;C、酒精具有可燃性,与可用作溶剂无关,可用作溶剂是因为酒精能溶解其它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D、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线,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7B【详解】泥土、硫酸钡、香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食盐氯化钠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形成溶液。故选B8D【详解】A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A物质,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20g,故将30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只能溶解20g,故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A错误;B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B物质要大,故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若提纯A物质应采用降温结晶,B错误;C、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将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B物质的溶液会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此温度下,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故溶质的质量分数B>A,物质C的在降温后溶解度增大,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为 时溶解度对应的质量分数,故降温后物质C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降温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B>A>CC错误;D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故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后,C溶液变浑浊,D正确。故选D9C【详解】A、分别加入等量的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碳酸钠和氢氧化钾不反应,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C、加入过量的锌粉,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D、加入足量稀硫酸,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铜,不符合题意。故选C10D【详解】A、自制叶脉书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用蜡烛自制炭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自制汽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自制白糖晶体过程中是晶体的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11A【详解】A用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可去除油污,用镶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故正确;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错误;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故错误;D、波义耳是发现了变色规律,发现了酸碱指示剂。拉瓦锡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首次利用天平为化学研究的工具进行定量实验,并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门捷列夫在化学学科中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首次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故错误;故选A12D【详解】最外层电子数不能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不一定属于金属元素,如:氢原子最外层电子个数为1,但不属于金属元素,故此说法错误;②“粗盐提纯的 实验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可使水分蒸干,此说法正确;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带有正电荷,但质子不属于离子,此说法正确;酸碱之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有盐和水生成,但不是中和反应,此说法错误;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洗涤剂能去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可以乳化油污,此说法正确;氢气未被广泛应用是因为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及贮存困难,此说法正确;故选D13B【详解】C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如: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氧两种元素,属于混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此说法错误;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液滴飞溅,氯化钠的质量减少,导致产率偏低,此说法错误;氯化铵没有氨味,打开氯化铵的瓶盖,不能闻到强烈的氨味,此说法错误;小苏打和柠檬酸混合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用果汁、食品级的小苏打和柠檬酸、凉开水等可自制汽水,此说法正确;硫酸钾固体溶于水,热量变化不明显,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温度明显降低,可用水来区分硫酸钾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此说法正确;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同的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作霓虹灯,此说法正确。故选B14B【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方法。【详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故A正确;Bt2时,将A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达到饱和状态)降温到t1A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析出的晶体中有A,故B错误;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故C正确;D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D正确。故选:B15C【详解】A、通过过滤除去海水中的泥沙,泥沙不溶于水,颗粒直径比滤纸的孔隙大,不能通过滤纸,A选项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的原理正确,不符合题意;B、试管内壁沾有的氯化钠,通过洗涤的方法去除,因为氯化钠易溶于水,B选项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的原理正确,不符合题意;C、用活性炭将红糖脱色制白糖,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有色物质,活性炭吸附色素属于物理变化,不是与色素发生反应,C选项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的原理错误,符合题意;D、自来水中部分可溶性杂质的去除,可以根据水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利用分馏的原理去除,D选项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的原理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过滤、溶解、蒸馏、吸附分离物质的原理的应用,在物质分离的过程中,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通常利用过滤除去难溶于水的杂质,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尤其注意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够吸附有气味、颜色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16D【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错误;B、铁丝浸入稀盐酸,形成浅绿色溶液,并伴有气泡产生;故选项错误;C、点燃羊绒织物,才产生了烧焦羽毛的气味;故选项错误;DNH4NO3溶于水后,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正确;故选:D17A【详解】A.由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B2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错误;C.由于原饱和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4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析出的固体无法比较,错误;D40℃时,甲物质的溶液降到20℃溶液不一定达到饱和状态,错误。故选A 

    英语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