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2-2023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④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①蓝细菌、②绿藻、③酵母菌、④HIV都是自然界的几种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都含叶绿体和叶绿素
B. ①②③都含两类核酸分子
C. ②③都是需氧自养型生物
D. ①②③④都具有细胞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
【详解】A、①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含叶绿体,A错误;
B、①蓝细菌、②绿藻、③酵母菌均为细胞结构的生物,细胞内均含DNA和RNA,B正确;
C、③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C错误;
D、④HIV是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的生物,D错误。
故选B。
2. 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下图中序号代表组成细胞C 的主要化合物,面积大小代表含量多少,其中1和II代表两大类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III含有C、H、O、N四种元素
B. 细胞中IV均以离子形式存在
C. 某种V分子可能具有免疫功能
D. VI是脂质分子,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图表示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据图示含量可知,I为无机物,II为有机物,III为水,IV为无机盐,V为蛋白质,VI为脂质,VII为糖类或者核酸。
【详解】A、III为水含有H、O两种元素,A错误;
B、IV为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错误;
C、V为蛋白质,其中抗体具有免疫功能,C正确;
D、VI是脂质分子,而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D错误。
故选C。
3. 下表为“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颜色反应
彻底水解的产物
甲
①
砖红色
葡萄糖
乙
双缩脲试时
②
③
丙
苏丹Ⅲ染液
④
甘油、脂肪酸
A. ①使用时需将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匀
B. ②为紫色,③中含1个羧基和1个氨基
C. ④为橘黄色,丙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D. 甲和丙中不含氮元素,乙中含有氮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将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匀,A正确;
B、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因此③为蛋白质水解形成的氨基酸,②为紫色,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因此③中可能不只含1个羧基和1个氨基,B错误;
C、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因此丙为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C正确;
D、甲是还原性糖,组成元素为C、H、O,丙是脂肪,组成元素为C、H、O,乙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H、O、N,因此甲和丙中不含氮元素,乙中含有氮元素,D正确。
故选B。
4. 不同的糖类在细胞中的作用不同,脂质也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解淀粉与分解纤维素所需的酶相同
B. 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C. 单糖与某些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
D. 脂肪比等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与糖类相似,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 C、H、O,有些脂质还含有 P 和 N。与糖类不同的是,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低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高。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分子一般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几类。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分解淀粉与分解纤维素所需的酶不相同,A错误;
B、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B错误;
C、单糖与某些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如葡萄糖是合成动物多糖——糖原的原料,当细胞生命活动消耗了能量,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时,肝脏中的糖原便分解产生葡萄糖及时补充。C正确;
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高于糖类,因此脂肪比等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需要更多的氧气,产生更多的能量,D错误。
故选C。
5. 图中甲、乙是生物体内的两种化合物。乙由两条肽链(共含52个氨基酸)和一个环状肽(含20个氨基酸)组成,它们之间由二硫键(由2个-SH脱去2个H形成-S-S-)相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中含肽键,是乙的基本组成单位
B. 甲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C. 乙中含有70个肽键
D. 乙中至少含有76个氧原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氨基酸数、肽键数、水分子数之间的关系为: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数)×18。
【详解】A、甲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不含肽键 ,A错误;
B、甲中无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B错误;
C、每条多肽链上的肽键数=氨基酸数一1,环状肽上的肽键数=氨基酸数,故肽键数=52-2+20=70,C正确;
D、乙中至少含有氧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2=70+2×2=74,D错误。
故选C。
6. 动物和人体内具有干细胞。下列有关下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B. b过程形成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 b、c过程形成的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
D. a、b、c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通过不同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最终产生标志性蛋白质。一般情况下,细胞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详解】A、细胞分化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细胞,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A正确;
B、b过程分化形成某种特定功能的细胞,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内含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物质,因而具有全能性,B正确;
C、b、c过程是经有丝分裂形成的细胞,亲代细胞与子代细胞遗传物质相同,C正确;
D、a过程表示细胞增殖,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相同,b、c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均发生特定变化,D错误。
故选D。
7. 下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①②③表示膜上的相关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侧为细胞内侧,N侧为细胞外侧
B. ①中磷脂的头部一端具有疏水性
C.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依赖于②
D. ③可能参与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结构:(1)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就越多。(2)细胞膜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朝向膜的内侧,亲水性头部朝向膜的外侧。(3)细胞膜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所构成,少数为糖类。(4)蛋白质位置: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5)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多数受体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密切相关。(6)细胞膜的结构中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细胞膜中蛋白质分子大多也能运动。
【详解】A、②为糖蛋白,M侧具有糖蛋白,为细胞外侧;N侧为细胞内侧,A错误;
B、①为磷脂双分子层,其中磷脂的头部一端为亲水端,B错误;
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可以依赖于②糖蛋白,也可依赖于胞间连丝等通道,C错误;
D、③为蛋白质,可以参与主动运输、被动运输等物质运输方式,D正确。
故选D。
8. 与动物细胞相比,高等植物的成熟叶肉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有( )
A. 叶绿体和核糖体
B. 叶绿体和细胞壁
C. 叶绿体和线粒体
D. 线粒体和中心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中心体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详解】A、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场所,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A错误;
B、动物细胞物细胞壁和叶绿体,B正确;
C、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C错误;
D、高等植物的成熟叶肉细胞不含中心体,D错误。
故选B。
9. 下图是某高等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⑦表示相关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 ②和⑦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
C. ⑤是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 ③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该图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线粒体、②高尔基体、③中心体、④核糖体、⑤细胞膜、⑥核仁、⑦内质网。
【详解】A、①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内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正确;
B、分泌蛋白的加工过程中,⑦内质网对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初步加工,运输到②高尔基体,在②中进一步加工、包装,B正确;
C、⑤是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C错误;
D、③是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D正确。
故选C。
10. 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与细胞核的结构分不开的。下列有关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等大分子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B. 核膜的双层膜结构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C.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细胞的核与质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具有双层膜结构;染色体和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在分裂间期是丝状的染色质,在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染色体;核仁与核糖体RNA的合成有关,当然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大分子物质如RNA和蛋白质等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DNA不会通过核孔出细胞核,因此核孔具有选择性。
【详解】A、核孔并不是完全通透的一个洞,而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一个核孔复合体,大分子通过核孔是主动运输,是经过严格选择的,并不能自由进出,A错误;
B、核膜的双层膜结构作为边界,将细胞核与细胞质隔开,B正确;
C、核仁参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有关,C正确;
D、细胞核内储存着遗传信息,控制着细胞的遗传和代谢,细胞质是代谢的主要场所,为细胞核提供物质和能量,D正确。
故选A。
11. 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主动运输只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B. 自由扩散只能顺浓度梯度进行
C. 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 D. 胞吐过程中会有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质运输方式:
(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②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
(2)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
【详解】A、主动运输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细胞内,能发生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A错误;
B、自由扩散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B正确;
C、协助扩散是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参与,C正确;
D、胞吐过程存在生物膜之间的相互转化,导致膜成分的更新,D正确。
故选A。
12. 如图所示,某些植物细胞利用①把细胞内的H+运出,导致细胞外的H+浓度较高,又依靠②和H+浓度差将H+和X分子运入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同
B. X分子进入细胞需直接消耗ATP
C. ①具有催化功能
D. ②不具有专一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H+运出细胞方式为主动运输;在②的协助下,依靠细胞外和细胞内的H+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把H+和X分子运入细胞,说明②为载体,H+运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详解】A、据图可知,H+运输出细胞需要消耗浓度ATP,需要①,说明H+在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从细胞外进入细胞需要②协助,顺浓度梯度运输,表示协助扩散,A错误;
B、据图可知,X分子进入细胞需要②载体蛋白的协助,依靠细胞外和细胞内的H+浓度梯度产生的势能,不是直接消耗ATP,B错误;
C、据图可知,①可以催化ATP的水解,故具有催化作用,C正确;
D、②是转运蛋白,具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C。
13. 现有三支试管①②③,向各试管内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后滴加酶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进行操作,然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试管②和试管③对照可证明酶具有专一性
B. 试管②中的酶无催化活性,试管内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C. 实验结束后,试管③中的酶在37°C下仍能催化淀粉水解
D. 唾液淀粉酶制剂和胃蛋白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和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酶不同和温度不同,实验的因变量是加入斐林试剂后呈现的颜色反应,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酶的专一性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详解】A、试管②和试管③酶不同,温度不同,有两个自变量,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A错误;
B、胃蛋白酶具有催化功能,但是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试管内不出现砖红色沉淀,B错误;
C、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所以实验结束后,试管③中的酶在37°C下不能催化淀粉水解,C错误;
D、低温下,酶的分子结构稳定,所以唾液淀粉酶制剂和胃蛋白酶制剂适宜在低温下保存,D正确。
故选D。
14. 下图从左到右表示ATP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活细胞中都能发生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B. 图中的“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
C. 一般情况下,吸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D. 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ATP 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 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许多吸能反应与ATP 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 ATP 水解提供能量;许多放能反应与 ATP 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 ATP 中,用来为吸能反应直接供能。
【详解】A、活细胞中发生着各种化学反应,时刻不停地发生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A正确;
B、图中的“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B正确;
C、许多吸能反应与ATP 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 ATP 水解提供能量,C错误;
D、对细胞正常生活来说,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D正确。
故选C。
15. 下图是细胞呼吸过程的图解,其中可以发生在人体细胞细胞质基质的过程是( )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产生少量的氢(用[H]表示),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详解】①是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①正确;
②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酒精,但人体细胞不会产生酒精,故不会发生②,②错误;
③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③正确;
④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④错误。
故选A。
16.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酒精的试剂是( )
A. 澄清石灰水
B. 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C.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D. NaOH和CuSO4混合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酵母菌的细胞呼吸:(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即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在氧气充裕的条件下能进行有氧呼吸,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的呼吸方式。(2)在探究活动中,需要设计和进行对比实验,分析有氧条件下和无氧条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情况。(3)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4)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错误;
B、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以检测产物酒精,B正确;
C、CO2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错误;
D、NaOH和CuSO4混合液不能检测酒精,可以检测还原糖,D错误。
故选B。
17. 下图表示叶肉细胞光反应的部分生理过程,A和B为相关物质。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H+的跨膜方式是主动运输
B. 图中的结构为类囊体薄膜
C. 物质A在叶绿体基质中参与C3的还原
D. 物质B可以在线粒体内膜上被利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此过程必须有光、色素、光合作用的酶,具体反应步骤:①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氧气和NADPH;②ATP生成,ADP与Pi接受光能变成ATP,此过程将光能变为ATP和NADPH活跃的化学能。据图可知,A表示ATP,B表示氧气。
【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H+的跨膜方式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A错误;
B、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图中正在进行水的光解和ATP的形成,表示光反应,因此图中的结构为类囊体薄膜,B正确;
C、在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接受NADPH、酶、ATP生成有机物,图中物质A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参与C3的还原,C正确;
D、物质B表示氧气,氧气能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D正确。
故选A。
18. 某高等植物(2n)细胞的正常体细胞中含有28条染色体。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该植物细胞的( )
A. 间期细胞中发生中心体的复制
B. 前期细胞中含有56条染色体
C. 后期细胞中发生DNA分子加倍
D. 细胞板在末期扩展形成细胞壁
【答案】D
【解析】
【分析】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前期: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并有一个着丝粒连接着。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位置,染色体形态固定,数量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量加倍;
末期:染色体逐渐变成染色质丝。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核仁和核膜。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详解】A、高等植物细胞内没有中心体,A错误;
B、前期细胞中含有28条染色体,56个核DNA,B错误;
C、后期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量不变,C错误;
D、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D正确。
故选D。
19. 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装片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 实验中可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完整动态过程
C. 可用盐酸和酒精配制解离液
D. 可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解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盖玻片。
5、观察: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详解】A、装片的制作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正确;
B、细胞在解离时已经死亡,不能持续观察一个细胞,而是观察多个细胞观察不同的时期,B错误;
C、解离由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按1:1配制而成,C正确;
D、甲紫染液属于碱性染料,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正确。
故选B。
20. 生长和衰老,出生和死亡,都是生物界的正常现象,生物个体如此,细胞也是如此。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一生中体细胞分裂50~60次,因而各种细胞的寿命一样
B. 细胞内含个体发育所需整套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因素
C. 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其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
D.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主动死亡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详解】A、不同细胞的寿命不一样,有的细胞寿命较短,如白细胞;有的细胞寿命较长,如神经细胞,A错误;
B、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因素是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基因,B正确;
C、细胞衰老的机理可能是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其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正常的生命现象,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
21. 图1是生物体内某种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图2是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化合物的名称是___肽,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种。
(2)图2中,c是脂肪、磷脂和___;在___(答出2种即可)条件下,d的空间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3)图2中,在真核细胞中,e主要分布在___中e的基本组成单位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的区别是___。
(4)图2中,动、植物细胞中的储能多糖分别是___和___。
【答案】(1) ①. 七 ②. 5
(2) ①. 固醇 ②. 过酸、过碱、高温或重金属盐
(3) ①. 细胞质 ②. e的基本组成单位含核糖和碱基U,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含核糖和碱基U;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含脱氧核糖和碱基T。e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含脱氧核糖和碱基T
(4) ①. 糖原 ②. 淀粉
【解析】
【分析】图1中:7个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七肽化合物。a是肽键,b是侧链基团(R基团)。
图2中:c为脂肪、磷脂、固醇;d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则d为蛋白质;核酸分为DNA、RNA,e是RNA。
【小问1详解】
分析图1,该化合物由7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且为环状,则图1所示的化合物的名称是环状七肽。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的侧链基团有5种,则氨基酸有5种。
【小问2详解】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d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则d是蛋白质,高温、强酸、强碱等均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性。
【小问3详解】
核酸分为DNA、RNA,图2中e是R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核糖核苷酸,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4种脱氧核苷酸,这两类核苷酸的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含脱氧核糖和碱基T,核糖核苷酸不含;核糖核苷酸含核糖和碱基U,脱氧核苷酸不含。
【小问4详解】
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是糖原,植物细胞内特有的储能物质是淀粉。
22. 下图中,A,B,C,D、E、F表示6种细胞器,回答下列问题,
(1)大肠杆菌和青霉菌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 ]填字母,“___”上填名称)
(2)图中,含DNA分子的细胞器是___;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是___,其中在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中,膜面积会减小的细胞器是___。(均用字母作答)
(3)图中,B在细胞周期的___期数量加倍,可用___(填试剂)提取E中的色素。
【答案】(1) ①. [F] ②. 核糖体
(2) ①. C、E ②. A、C、D、F ③. D
(3) ①. 分裂间 ②. 无水乙醇
【解析】
【分析】题图中:A是高尔基体,B是中心体,C是线粒体,D是内质网,E是叶绿体,F是核糖体。
【小问1详解】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两者共有的细胞器是[F]核糖体。
【小问2详解】
图中,含DNA分子的细胞器是C线粒体和E叶绿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故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A高尔基体、C线粒体、D内质网和F核糖体;在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中,膜面积会减小的细胞器是D内质网。
【小问3详解】
B是中心体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数量加倍,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E中的色素。
23. 物质的跨运输对细胞的生长和生存至关重要,图1是部分细胞膜结构和几种物质跨牌运输方式示意图,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有图示三种途径: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图2表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转运蛋白可以分为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允许___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___(填“会发生”或“不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2)据图1分析,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有___(答出2点),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___(答出2点)。
(3)图2中,胞吞过程以细胞膜的___(填特性)为基础才能发生,胞吞过程需要的能量主要由____(填细胞器)提供。
(4)图2过程形成的囊泡若与___结合,可以将囊泡中的物质分解。
【答案】(1) ①. 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 ②. 会发生 ③. 不需要
(2) ①. 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不消耗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 ②. 载体蛋白的数量,能量
(3) ①. 流动性 ②. 线粒体
(4)溶酶体
【解析】
【分析】1、离子和一些小分子有机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等,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协助这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这些蛋白质称为转运蛋白。这种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
2、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小问1详解】
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小问2详解】
据图1分析,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是从被运物质的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且该过程不需细胞提供能量。主动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又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因此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供应的多少。
【小问3详解】
胞吞是大颗粒物质吸附在细胞膜表面,细胞膜发生内陷,形成囊泡包裹物质运入细胞的过程,该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胞吞过程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小问4详解】
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受损的细胞器,还能吞噬并杀死慢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过程2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结合,可以将囊泡中的物质分解。
24. 图1为高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图解;图2为植物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是光合色素,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__,②是___,③是___,④在___中被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消耗。
(2)图2中,a点时植物甲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b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其原因是___。
(3)已知植物甲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若图2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则b点___(“左移”或“右移”)。
【答案】(1) ①. 蓝紫光 ②. O2 ③. C3 ④. 叶绿体基质
(2) ①. 线粒体 ②. 大于 ③. b点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该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只有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3)右移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
【小问1详解】
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②是光反应过程中与NADPH同时产生的,表示氧气;③是二氧化碳与C5的产物,表示C3;④是ADP与Pi的产物,表示ATP,ATP在暗反应中被消耗,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小问2详解】
图2中,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植物甲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b点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该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只有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故b点时,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小问3详解】
已知植物甲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若图2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若将温度提高到30℃时,则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降低,光合速率变小,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升高,呼吸速率增大,则b点(光补偿点)右移。
25. 图1,图2分别为某种植物(2n)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与核DNA数量比值的变化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bc段所处时期主要发生的生理活动是___,cd段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为___。
(2)图2中,gh段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是___,ij段形成的原因是___。
(3)图2中,hi对应于图1中的___段,此时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为___。
(4)与有丝分裂相比,无丝分裂的特点是不出现___的变化。
【答案】(1) ①.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 4N
(2) ①.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妹染色单体分开 ②. 细胞质分裂
(3) ①. ef ②. 4N
(4)纺锤丝和染色体
【解析】
【分析】分析图1:图示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DNA分子复制,cd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de段表示着丝粒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
分析图2:gh表示着丝粒分裂。
【小问1详解】
图1中,bc段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变为2个DNA分子,所以发生的生理活动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d段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染色单体,则共有4N个染色单体。
【小问2详解】
图2中,gh段染色体由2N变为4N,说明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妹染色单体分开,ij段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由4N变为2N,原因是细胞质分裂,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细胞。
【小问3详解】
图2中,hi表示分裂后期和末期,对应于图1中的ef段,此时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为4N。
【小问4详解】
无丝分裂过程中无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这是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最重要的区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榆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五校联考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探究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榆林市子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脂质中,不属于固醇类的是,下列蛋白质与其功能对应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