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2-2023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高一化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Cl:35.5 Fe:56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 生石灰:CaO B. 胆矾:
C. 烧碱:NaOH D. 食盐:Na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石灰为氧化钙的俗名,其化学式为CaO,故A正确;
B.胆矾含有5个结晶水,正确的化学式为CuSO4•5H2O,故B错误;
C.烧碱、火碱、苛性钠都是氢氧化钠,其化学式为NaOH,故C正确;
D.食盐是NaCl的俗称,故D正确;
故选B。
2.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 B. 氨气为碱性氧化物
C. 氢氧化钙属于碱 D. 液氯属于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即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错误;
B.氨气不属于氧化物,B错误;
C.氢氧化钙电离生成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即属于碱,C正确;
D.液氯是液态的氯气,属于纯净物,D错误;
故选C。
3. 下列仪器名称为“球形干燥管”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是长颈漏斗,故A不符合题意;
B.是漏斗,故B不符合题意;
C.是分液漏斗,故C不符合题意;
D.是干燥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光束通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不同,主要因为是分子体积不同
C.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803年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当光束通过氢氧化铁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A正确;
B.对于气体来说,粒子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粒子的直径,同温同压下气体粒子间的距离相等,即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由V=nVm=Vm知,气体的体积取决于粒子数目的不同,B错误;
C.化学发展史道尔顿于1803年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正确;
D.侯德榜对联合制碱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俗称“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D正确;
故选B。
5. 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A. 乙醇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质能否导电是看物质中是否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或电子,据此解题。
【详解】A.乙醇溶液是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A不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Na+和Cl-,故能够导电,B符合题意;
C.液态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不含离子,C不合题意;
D.氢氧化钠固体是离子化合物,含有Na+和OH-,但不能自由移动,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是氢元素的三种不同粒子 B. 和互为同位素
C. 的结构示意图为 D. 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差147
【答案】A
【解析】
【详解】A.、、分别是质量数为1的氢原子、氢气分子和氢离子,即为氢元素的三种不同粒子,A正确;
B.和为氧元素形成的两种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
C.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
D. 的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7,所以中子数和质子数相差55,D错误;
故选A。
7. 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CuCl2→Cu B. Na2CO3→CaCO3 C. SO2→SO3 D. MnO4-→Mn2+
【答案】C
【解析】
【分析】如果加入氧化剂,会被氧化剂氧化,化合价升高。
【详解】A.CuCl2→Cu的过程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不需要加入氧化剂,A错误;
B.Na2CO3→CaCO3过程中化合价没变,不需要通过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SO2→SO3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C正确;
D.MnO4-→Mn2+过程中锰元素化合价降低,需加入还原剂,D错误;
答案选C。
8. 下列关于F、Cl、Br、I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 单质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C. 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D. 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F、Cl、Br、I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2、3、4、5,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故A正确;
B. F、Cl、Br、I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单质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故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Cl>Br>I, F、Cl、Br、I原子半径增大,与氢原子的作用力逐渐减小,它们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故C错误;
D. 单质的颜色分别是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和紫黑色,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故D正确;
故选C。
9. 关于铁铝及其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铁的含碳量为2%~4.3%
B. 稀土金属可以用于生产合金
C. 铝是一种活泼金属,铝表面的保护膜和铝均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D. 向装有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放入未打磨的铝片,一直观察不到气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生铁和钢均属于铁碳合金,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A正确;
B.稀土金属添加到合金中,可以改善合金的物理或化学性能,因此稀土金属在冶金工业上应用广泛,可以用于生产合金,B正确;
C.Al和Al2O3均为两性物质,都能与盐酸反应,C正确;
D.当铝表面的氧化膜被NaOH溶液溶解后,里面的铝与NaOH溶液反应能产生氢气,D错误;
故答案选D。
10. 下列有关焰色试验说法正确的是
A. 焰色试验是单质才有的性质
B. 焰色试验是元素的性质
C. 用焰色试验检验溶液中是否混有时,可以直接观察火焰鉴别
D. 焰色试验属于化学检验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A.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A错误;
B.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B正确;
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需要隔着蓝色钴玻璃观察,避免钠元素的干扰,C错误;
D.焰色反应是元素的物理性质,而不是化学性质,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溶液中氯离子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A. 100 mL 0.25 mol/LNaCl溶液 B. 300 mL 0.3 mol/L的溶液
C. 200 mL 0.1 mol/L的溶液 D. 300 mL 0.05 mol/L的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100 mL 0.25 mol/L的NaCl溶液氯离子物质的量为0.25 mol/L0.1L=0.025mol,A错误;
B.电离产生氯酸根和钾离子,无氯离子,即氯离子物质的量为0mol,B错误;
C.200 mL 0.1 mol/L的溶液氯离子物质的量为0.1 mol/L 20.2L=0.04 mol,C错误;
D.300 mL 0.05 mol/L的溶液氯离子物质的量为0.05 mol/L 30.3L=0.045mol,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
B. 加热蒸发氯化钾水溶液的过程中有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
C. 氯化氢溶于水只破坏了范德华力
D. 纯碱和烧碱熔化时克服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带相反电荷离子间相互作用叫作离子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相互作用叫作共价键,即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A正确;
B.加热蒸发氯化钾水溶液的过程中破坏了水分子间作用力,B正确;
C.氯化氢溶于水电离生成氢离子和氯离子,也破坏了共价键,C错误;
D.纯碱和烧碱熔化时都克服了离子键,即克服的的化学键类型相同,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4.5L/mol
B. 实验室不可以将未用完的钠、钾、白磷等放回原试剂瓶
C. 向碳酸氢钠中加入少量的水后,有放热现象
D. 储氢材料中的氢都为单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所以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4.5L/mol,A正确;
B.钠、钾金属性强可以和水发生剧烈反应且白磷易自然,为防止发生危险,所以实验室中未用完的钠、钾、白磷等应放回原试剂瓶,B错误;
C.向碳酸氢钠中加入少量的水后破坏化学键,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有吸热现象,C错误;
D.储氢材料中有些氢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A
14.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6g与的混合物中含氧原子数为
B. 1mol Na完全转化为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2
C. 标准状况下,22.4L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D. 1mol/L 溶液中离子总数为3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与都是由氧元素构成,所以16g与的混合物中含氧原子物质的量为,即氧原子数为,A正确;
B.金属钠中钠元素显零价,过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所以1mol Na完全转化为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B错误;
C.标准状况下水为液态,不适用于气体体积摩尔公式计算,C错误;
D.未指出溶液体积,无法计算出溶质物质的量,D错误;
故选A。
15. 在甲、乙两个体积不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质量相等的CO、CO2气体时,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充入的CO分子数比CO2分子数少
B. 甲容器的体积比乙容器的体积小
C. CO的摩尔体积比CO2的摩尔体积小
D. 若将压强相同改为体积相同,则甲容器中的压强比乙容器的压强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于M(CO)<M(CO2),所以m相同时,n(CO)>n(CO2)。
【详解】A.由分析知,n(CO)>n(CO2),则充入的CO分子数比CO2分子数多,A不正确;
B.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相同,则两容器内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成正比,由于n(CO)>n(CO2),所以甲容器的体积比乙容器的体积大,B不正确;
C.温度、压强相同时,气体的摩尔体积相同,所以CO的摩尔体积与CO2的摩尔体积相同,C不正确;
D.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可知,同温同体积的气体下,压强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成正比,由于n(CO)>n(CO2),所以甲容器中的压强比乙容器的压强大,D正确;
故答案为:D。
16. 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容量瓶配制0.10 mol/LNaOH溶液的过程,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①步不能把 NaOH 固体放在称量纸上称量;第④步玻璃棒应接触容量瓶内壁刻度线以下的部位;第⑤步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即该同学的操作步骤中有3处错误,C正确;
故选C。
17.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钠和水反应:
B. 向水中通入:
C. 向少量石灰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
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硫酸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钠和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氯气与水反应属于可逆反应且次氯酸不拆,即为,B错误;
C.向少量石灰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即和按物质的量1:1进行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硫酸溶液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C。
18.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A.和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共存,A不符合题意;
B.、、、四种离子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B符合题意;
C.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不符合题意;
D.和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共存,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 元素的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可实现转化①
B. FeO是一种黑色粉末,在空气中受热可实现转化②
C. 由⑤可预测:高铁酸盐具有强氧化性
D. 加足量氯水可实现转化③与转化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与高温水蒸气的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不能实现转化①,A错误;
B.FeO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会被氧化为四氧化三铁,不能实现转化②,B错误;
C.转化⑤高铁酸根中+5价铁得电子降到+3价的铁,表现出氧化性,所以可由⑤可预测:高铁酸盐具有强氧化性,C正确;
D.氯水中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会将+2价铁氧化到+3价,不能实现转化④,D错误;
故选C。
20. 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在0~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 a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2↑+H2O
C. a=0.3
D. 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和题意可知0~a段先发生HCl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H2O,然后发生Na2CO3和HCl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a~b段发生NaHCO3和HCl反应生成NaCl、H2O和CO2,据此解答。
【详解】A.在0~a范围内,发生和,故A错误;
B.ab段发生反应,故B错误;
C.由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可知n()=0.01mol,设a点对应的HCl的物质的量为x,则,解得x=0.03mol,则a=0.03÷0.1=0.3,故C正确;
D .因为n()=0.01mol,且n()=n()=0.01mol,再由 可得消耗的氢离子为0.01mol,再由可得n(OH-)=n(H+)=,所以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1,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1. 在中,共有x个核外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
A. A-x+n+48 B. A-x+n+24 C. A-x-n-24 D. A+x-n-24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中,质子总数=核外电子总数x-n,质量数=A+3×16=A+48,则的中子总数=A+48-(x-n)=A+48-x+n,则R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A+48-x+n-3×8= A-x+n+24,B正确;
故答案B。
22. 短周期元素X、Y、Z和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Z
Y
M
A. Y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VA族 B. 还原性:的弱于
C. Z的最高正价为+7 D. M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可知Y为Si。短周期元素X、Y、Z和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知对应元素分别为O、Si、F、S。
【详解】A.Si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ⅣA族,A错误;
B.非金属性:O>S,对应离子还原性:O2->Na+>Al3+,故答案为:N3->O2->Na+>Al3+;
【小问2详解】
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金属性从左到右逐渐减弱,则钠的金属性比铝的金属性强;
a.熔点为物理性质,不能用熔点大小来比较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化合价可以衡量得失电子的数目,但不能用来说明是否容易得失电子,则不能通过钠和铝的化合价来说明钠和铝的金属性强弱,故b错误;
c.通过比较钠和铝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可知钠比铝活泼,即钠的金属性强于铝,故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律,金属性强的元素对应的碱的碱性也强,故d正确;综上所述,故答案为:Na;cd;
【小问3详解】
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为过氧化钠,其化学式为,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VIA族;
【小问4详解】
化合形成化合物 Q为双氧水,化合物W为N2H4,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9. 为探究某物质X(仅含两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已知:①气体体积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②气体A无刺激性气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_______,A的电子式_______。
(2)生成白色沉淀E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3)溶液C中滴加KSCN溶液可以检验某种阳离子的存在,请设计检验溶液C中另一种金属阳离子的实验方案_______。
【答案】(1) ①. ②.
(2)
(3)取少量C溶液滴加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溶液中存在
【解析】
【分析】根据溶液C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变为血红色的,可推知B中含有铁元素,B为磁性固体,所以B为Fe3O4,无色气体A能澄清石灰水生成沉淀且无刺激性气味,即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钙,根据元素守恒,可知X中含有铁元素和碳元素,A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即碳原子物质的量为0.01mol,B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即铁原子物质的量为0.01mol3=0.03mol,所以X中n(Fe):n(C)=3:1,故X的化学式为Fe3C。
【小问1详解】
由分析知X的化学式为Fe3C;A为二氧化碳,即电子式为;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即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磁性四氧化三铁与稀硫酸反应既有三价铁离子生成,又有二价亚铁离子生成,由信息知即检验二价亚铁离子,高锰酸钾显紫色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即方案为取少量C溶液滴加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溶液中存在。
30. “84”消毒液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在防控新冠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次氯酸钠制备装置。
请回答:
(1)连接好装置,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2)甲、乙两位同学对B、C装置作用有不同意见:
甲同学认为,可以在装置B中反应得到次氯酸钠,此时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
乙同学认为,可以在装置C中反应得到次氯酸钠,此时装置B中的试剂为_______。
(3)丙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与NaOH的反应会放热,从而生成副产物,请写出与NaOH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请根据本题信息,写出一种提高次氯酸钠产率的装置改进措施_______。
【答案】(1)检查气密性
(2) ①. 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 ②. 饱和食盐水
(3)
(4)将生成次氯酸钠的装置浸在冰水浴中冷却
【解析】
【小问1详解】
连接好装置,装入药品前必须检查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旋塞,往C中加水使长导管浸没,微热烧瓶,B、C导管口出现气泡,则气密性良好。
【小问2详解】
若在装置B中反应得到次氯酸钠,此时装置C中盛放浓氢氧化钠溶液,作用为吸收多余氯气,防止污染空气;若在装置C中反应得到次氯酸钠,此时装置B的作用为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盛放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
【小问3详解】
与NaOH反应生成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另一产物为NaCl,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问4详解】
丙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与NaOH的反应会放热,次氯酸钠产率会降低,为此对装置进行改进,将生成次氯酸钠的装置浸在冰水浴中冷却。
31. 向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中加入480 mL 0.250 mol/L稀盐酸后恰好完全溶解,得到只含一种金属离子的浅绿色溶液,并收集到672 mL氢气(标准状况下测定)。回答下列问题:
(1)收集到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2)实验室欲用浓度为10.0 mol/L的浓盐酸配制480 mL 0.250 mol/L的稀盐酸,则需要取上述浓盐酸_______mL。
(3)原混合物中单质铁的质量为_______g。
【答案】(1)0.03
(2)12.5 (3)2.24
【解析】
【小问1详解】
标准状况下,672 m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小问2详解】
实验室没有480 mL容量瓶,应采用 500mL容量瓶,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即有V(HCl)×10-3×10 mol=500×10-3×0.25 mol,解得V(HCl)=12.5 mL。
【小问3详解】
发生的反应有Fe2O3+6HCl=2FeCl3+3H2O、Fe+2Fe3+=3Fe2+、Fe+2H+=Fe2++H2↑,溶液显浅绿色,说明铁元素以FeCl2存在,根据氯元素守恒,n(FeCl2)=480×10-3×mol=0.06 mol,根据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求出n(Fe)=n(H2) =0.03 mol,因此根据第二个化学方程式,得出n(Fe)=0.01 mol,因此混合物中 m(Fe)=(0.01+0.03)×56 g/mol=2.24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