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月球结构与运动-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练教案(生物篇和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展开第十讲:月球结构与运动
一、月球的结构特点
1、月球概况: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身不发光看到的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①月球直径约为 3476 千米,地球直径的 3/11,约为太阳直径的 1/400;
②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 1/49;月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 1/81;(由于月球离地球近,故看上去跟太阳大小差不多)
③地月距离约 38.44 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 1/400。
2、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①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②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有岩石和碎屑。
3、月球上与地球上差别①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②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 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嫦娥”卫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③月球上物体重力会变得轻:由于月球的质量比地球小得多,引力小。④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迅速升温,夜晚能量丧失殆尽。⑤月球表面布满环形山:没有大气的保护,月球遭受陨石肆无忌惮的撞击形成的。
二、月相
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①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
②由于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
3、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4、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对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原因: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
月相变化规律
5、月相与农历: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新月);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满月);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接近上弦月);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上弦月);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接近上弦月);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满月);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满月)。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满月)
(3)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新月)
6、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注:①记忆口诀:
上上上西西: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下下下东东: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三、日食和月食
1、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轨道有一个5°左右的夹角。
| 日食 | 月食 |
概念 | 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 月球表面全部和部分变暗的现象 |
原理 |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形成月影(光的直线传播),从地球上月影所在区域看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球遮挡 | 当日、地、月三者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且地球位于中间,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
三者的位置 | 月亮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 | 地球位于月亮、太阳的中间 |
发生时间 | 农历初一(白天) | 农历十五(晚上) |
类 型 |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黑) | 月全食、月偏食(古铜色) |
过程 | 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 | 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 |
持续时间 | 几分钟 | 一般1-2小时 |
可见区域 | 地球昼半球处于月影区的地方(部分可见),且不同地方所见类型不同 | 夜半球都可见,且一样 |
2、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速度)是相同的
3、日全食过程图像
月全食过程图像
注:①看天空(站在地球上向天看)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看地图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发生日全食、日环食时,过程中伴随是日偏食;发生月全食时,过程中伴随着月偏食。
③没有月环食:地球的阴影面积远大于月球,故不会产生环食。
④日食:证明月球是圆的;月食:证明地球是圆的。
知识巩固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回的月面照片,下列与月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较暗部分是海洋或湖泊
B.陨石撞击月面会形成环形山,同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
C.月球上的昼夜温差比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大
D.如果你乘坐“嫦娥N号”登上月球,你的质量会是地球上的1/6
2、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奔向火星;至2021年5月15日(农历四月初四),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着陆巡视器在火星着陆,我国成为首个在一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绕、落、巡”三项目标的国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箭头所指的行星是火星
B.2021年5月15日,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满月
C.陨石撞击火星可以形成撞击坑
D.2021年5月15日北半球昼长夜短
3、2019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廿八)上午10点26分,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冯·卡门环形山),并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成为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地球的南半球
B.当天的月相接近上弦月
C.探测器降落时应及时打开降落伞以实现减速
D.环形山主要由月球内部力量的作用形成
4、如图是在月球上“嫦娥三号”拍摄的“玉兔”号月球车和地球的照片,则当时月球、地球、太阳三者间的基本位置应该是下列各图中的( )
A. B.
C. D.
5、如图表示的是在一个时间段的某两天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时间段是阳历中的一个月
B.图中时间段中月相的变化是“望月→下弦月→朔月→上弦月→望月”
C.这两天不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D.这两天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6、2020年6月21日(夏至),我国部分地区可以看到日环食奇观,当天中国邮政发行一套《天文现象》特种邮票,如图是其中的日环食邮票。关于这一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
B.这一天的月相是新月
C.2020年,这一天宁波白昼最短
D.2020年,宁波正午太阳高度角这一天最大
7、如图是观察月相的模拟实验,完成该活动的下列有关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小球应沿A→H逆时针方向移动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也随之转动
C.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
二、填空题
8、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周五,中秋节)在杭州开幕,据图甲所示。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滑A→B→C→D绕着太阳公转,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 之间位置(填图甲中的字母)。
(2)当晚的月相与图乙最接近,该月相的名称是 。
9、日食和月食是自然界中对“光沿直线传播”很有说服力的证据。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光源是 。地球绕太阳运转,在背对太阳的一边有一个长长的阴影区域,当月球走进这个阴影区域时,就会发生 现象。而日食发生时,是 挡住了太阳光。
10、2018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七),我国“鹊桥号”任务中继卫星发射成功,它将成为月球的卫星,建立月球和地球间的通讯桥梁。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下列对于月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可多选)
A.月球体积比地球小 B.月球表面有空气和水
C.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D.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
(2)发射当天月球处于甲图中的 位置左右,当天在地球上观察的月相最接近乙图中的 。(填字母)
11、2012年6月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能看到罕见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这种天象要过105年后才能再次看到,届时会看到太阳“脸上”有一个小黑点慢慢划过(如图1所示,注意不可直视太阳,要用滤光片才行)。根据我们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应该在 处。
(2)与“金星凌日”形成原因相同的天文现象还有 。(说出一个例子即可)
(3)会不会出现类似于日全食或月全食的现象?简单说说理由。
12、请将表格中月相变化规律补充完整:
月相名称 | 出现的大致时间(农历每月) | 夜晚所 见形状 | 月出 时间 | 月落 时间 | 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 |
新月或朔 | 初一 | 不可见 | 清晨 | 黄昏 | ① |
上弦月 | 初七、初八 | ② | ③ | 半夜 |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 |
满月或望 | 十五、十六 | ④ | 黄昏 | 清晨 | 三者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 |
下弦月 | 廿二、廿三 | ⑤ | ⑥ | 正午 | ⑦ |
13、2021 年 5 月 26 日,上演了一次罕见的天象——超级血月全食,即超级月亮+血月+月全食。
(1)月食的形成与小孔成像一样,是由于光的 原理;
(2)发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铜色,这是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 ,从而形成血月;
(3)月食发生当天的月相是 ;月食结束后,若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
14、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若该图反映日食情况,请按照日全食的过程将各图按序号排列: 。
(2)若该图反映月食情况,请按照月全食的过程将各图按序号排列: 。
(3)从图中可知日食和月食变化的差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