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五下全册素养达标精品教案
-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1.古诗三首(第1课时) 教案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2.祖父的园子(第1课时) 教案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2.祖父的园子(第2课时) 教案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3.月是故乡明 教案 2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4.梅花魂 教案 2 次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1.古诗三首(第2课时)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五下素养教案-1.古诗三首(第2课时),共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思维能力:能运用学过的方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审美创造:体会诗人笔下的童年生活,品味古诗的韵味,语言特点,感受诗人是如何表现饶有趣味的儿童形象的。【教学目标】1.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稚子弄冰》。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3.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借助关键词句体会童真童趣。【教学重点】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难点】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村晚》,大家一起背一背吧!(生背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课的最后一首诗《稚子弄冰》。(板书:稚子弄冰)二、品读古诗,想象诗境1. 教师提出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说说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1)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钲”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意。(诗文大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2)出示“钲”的图片,了解“钲”。3.教师引导:孩子们被敲打冰块儿发出的美妙的声音陶醉了,边敲边舞,不亦乐乎。忽然,这声音戛然而止,传来了另一种声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齐读古诗后两句,一起来看看吧!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进而理解诗意。(诗文大意:(小孩)轻轻敲打,冰块发出像玉磬一样穿林而过的清脆的响声。忽然冰块落地,发出如玻璃破碎一般的声音。)(2)出示“磬”的图片,了解“磬”。(3)教师提问:你感受到了儿童怎样的情绪变化?预设:敲冰块时十分得意,冰块碎地时则是万分懊恼。教师追问:就这样一块普通的冰,都能被这个孩子做成有趣的玩具,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童?预设:自得其乐的儿童。4.教师引导:可快乐是短暂的,孩子们看到冰块儿破碎了会是什么样子呢?预设:不知所措、垂头丧气……教师提出要求:请你朗读这两句诗,尝试通过语气、语速的变化表现出稚子情绪的变化。点生朗读。5.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教师指导:读完这两句诗后,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6.教师:这首诗中的孩子与我们上节课中描绘的孩子截然不同,你通过这首诗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预设1:从不惧严寒,清晨脱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小孩子。预设2:从把冰块当成银钲来敲击玩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孩子。7.指导朗读,读出感情。教师引导:请你给自己的同桌读一读这首诗,读这几个动词时,语速要慢,加以强调,表现出孩子心情的变化以及他的活泼可爱。让我们伴随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 背诵古诗 ①教师:诗意我们已经理解了,请同学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填空。(点生口头填空)②全班背诵古诗。出示要求: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想象画面,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这首诗!三、对比阅读,感悟表达教师提问:这三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古代农村儿童的生活,但三种生活各有特色,通过这些词,你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了吗?预设1:“学种瓜”一词写出了儿童虽然不懂得耕织这些农活怎样做,却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表现出他们的天真可爱和对劳动的热爱。预设2:“脱晓冰”表现出儿童活泼可爱,很招人喜欢。预设3:“横牛背”的“横”字写出了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吹笛子的天真可爱,表现出他的悠闲自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将三首诗整合起立,比较其中的相同之处,进而深入体会诗歌所体现的童真童趣。)四、课堂练笔,改写古诗教师引导:这三首诗所描写的生活是那样美好,你想不想用自己的话把它改编成一个小短文呢?改编时要展开充分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切忌不要逐句翻译原文,要抓住重点,想象儿童的神态、动作、心理等。请选择其中的一首诗,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改编的小短文,再请同桌给自己提出宝贵的建议。 学生自由完成小练笔。(教师相机指导) 用展台展示写得好的小练笔。 出示例文,教师点评。4. 教师总结:让我们结合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吧!注意要读出诗中儿童的天真、可爱、活泼、悠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口述把古诗改成小短文,在实践的基础上,再指导改编古诗的要点,让学生获得更深入的体会。最后才让其运用习得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思路,付诸笔端,帮助其更好地完成改编。)五、教师总结,回顾课堂1.教师引导:这首诗不仅有画面,更有色彩、形态、声音、动作与器物的描写。请你们找一找。2.教师总结:可真是“有声有色、有喜有忧、以冰为钲、自得其乐、天真活泼、童趣盎然”的一首诗啊。六、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生回答。 2.教师引导:儿童一直以来是诗人们热衷描写的对象,请看,描写儿童的诗句还有很多。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七、课堂演练,布置作业1.课堂演练。2.布置作业:和改写同一首古诗的同学组成小组,评一评谁的想象更丰富、谁的语言更生动,继续完善小练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本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抓住关键语句,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来体会古诗中的童真童趣。因本课三首诗有共同的主题,所以我在授课时将三首诗进行了整合,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更深入地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和其中的趣味。为此,在第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将三首诗读通、读顺。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结合书上的注释和插图,来理解诗意。同时,引导学生比较三首古诗的不同,充分体会三首诗中孩童的形象。第二课时,再引导学生比较三首诗的相同之处,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感受三首诗表达的童真童趣。在学生充分研读三首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将古诗改编成小短文。鉴于学生改编古诗时,容易逐句翻译,缺乏想象,抓不住要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进行同桌合作改编,抓住要点,学生改写以后,通过布置作业让改写同一首古诗的学生组成小组,并吸纳没有进行改写的同学进入小组,互评互助,发挥学生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