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梳理13(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知识梳理13(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阿房宫赋,第一段,第四段,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六国论,第二段,第三段,第五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钩心斗角:古今异义,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侯不齐。
名作状,像蜂房,像水涡
古今异义,本文指天气,词义缩小。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名作状,在早上,在晚上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杳:远得踪迹全无 之:往,到。 所之,所+动词 ,所字结构,到的地方。
固定句式:判断句,“……,……也”
形容女子的头发黑润而稠密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古今异义,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
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头
唉!一个人的心思,(也是)千万人的心思。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钱财时一锱一铢也不放过,挥霍它们却像泥沙一样(不珍惜)呢?
第三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不顾念百姓,贪婪占有,任意挥霍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使天下的百姓不敢说话,却敢于(在心中)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戍守边疆的士卒(陈胜、吴广)怒吼起来,函谷关被攻占了,楚国人(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那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陈述史实:“戍卒叫”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刘邦破关,“楚人一炬”项羽火烧阿房宫。共同表现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在人民起义的怒涛中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的可悲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为下文讽谏蓄势。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判断句式:“……者,……也”
灭族,杀尽(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杳不知其所之也”“燕赵之收藏”“奈何取之尽锱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代词,代前面的收藏 、经营、精英)
(代词,代秦灭亡这件事)
2.下列加粗词语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⑥⑧ D.②③⑥⑦
3、下列句中的“之”表义相同的两项是(AD ) A.杳不知其所之也 B.齐楚之精英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解析:都作动词,译为“往,到”。B.的,助词;C.它,代土地。答案:AD
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然”
2、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也”表判断。句意是:灭掉六国的人,其实是六国自己。)
(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比集市上众人的话语还要多。)
函谷举 (函谷关被攻占)
(自哀:哀自,哀叹自己)
1.四海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3.直走咸阳4.各抱地势5.为秦宫人6.渭流涨腻
7.雷霆乍惊8.矗不知其几千万落9.不知其所之也10.一旦不能有11.人亦念其家12.使六国各爱其人1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原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精密。现多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
1.钩心斗角2. 韩魏之经营3.可怜焦土
指筹划并管理(企业等);也泛指计划和组织。
指怜悯或值得怜悯;也指(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一提。
1.骊山北构而西折2.辞楼下殿,辇来于秦3.朝歌夜弦 4.朝歌夜弦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6.函谷举
名词用作动词:当作铁锅 当作石头 当作土块 当作碎石
7.鼎铛玉石,金块珠砾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9.缦立远视,而望幸焉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名词用作状语: 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使负栋之柱使六国各爱其人
杳不知其所之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相当于“然” 助词
黄鹤一去不复返六王毕,四海一上食埃土,下应黄泉,用心一也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一死生为虚诞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秦以攻取之外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取妻如之何?留取丹心照汗青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lù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六国被灭,并不是(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就在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使自己的力量亏损,(这)是被灭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灭亡,大概因为不行贿赂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就在贿赂秦国。
赂秦:赂本指送给别人物品,此处专指割地。
力亏:指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互丧:互,交互的意思,也有相继的 意思。丧,指灭亡。
独完:独指单独,完指保全。
秦国凭借攻战获得土地以外(接受诸侯的贿赂),(不打仗)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把秦国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得到的土地比较,它实际多到百倍。把六国诸侯(贿赂秦国)丧失的土地,与战败丧失的土地比较,它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欲望最大的,就是六国诸侯祸患最大的,(这样,)本来就不通过战争来决定(胜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获:得到。邑:小城、市镇。 其实:那实质,那实际情况古义:那实际情况。今义:实际上亡:丢失,丧失。所亡:指丢失的土地。 欲:动词,希望。所大欲:是一个名词词组,表示欲所涉及的事物,可译为“最希望的事”。患:担忧,害怕。固:当然,本来。
想想他们的(死去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一点儿土地。子孙对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它送给别人,好像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来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厥:代词,表领属关系,相当于“他们的”。祖父:指祖辈和父辈的意思。古义:祖辈父辈今义:指父亲的父亲 “暴”通“曝”。读pù,晒,引申为“暴露”,意为“冒着”举:拿出去。予:给。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以至于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奉:送,给。此处指割地给秦国。弥:更加。繁:多。至于:到……的结果。 颠覆:被推翻,也就是灭亡。古义:灭亡 今义: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府。宜:合适,应该。然:代词,这样,如此的意思。用来指上面所说的情况。名词“事” ,用作动词:侍奉
齐国不曾贿赂秦国,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自己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为这个缘故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被灭,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太子丹用派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尝:曾经 与:结交 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效:效果 速:招致(动词)古义:招致 今义:速度快
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的时候,(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很单薄,战败了因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假若与秦国相比,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呢。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再:第二次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洎:等到 智力:智慧和力量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行:不走古义:不走今义:不可以 易量:改变
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分封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吞食六国都咽不下了。真可悲叹啊!有这样有利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因而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让自己被他国的积威胁迫啊!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西向:向西(秦地处陕西)积威:积累的威势 日\月:天天\月月日削(动词)月割(动词)名词+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 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 为:被(表被动)劫:胁迫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着这样大的国家,跟随六国灭亡的老路(旧事),这就是又在六国的下面了!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苟:如果、假如 故事:旧事古今义:古义:旧事今义:虚构或真实的有情节的事情。
A、暴霜露B、暴秦之欲无厌C、当与秦相较 D、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通“曝”。读pù,晒,引申为“暴露”,意为“冒着”
通“餍”。读yàn,满足。
通“倘”,读“tăng”,如果
无通毋,读 wù ,不,不要
A、其实百倍B、思厥先祖父C、至于颠覆D、始速祸焉E、后秦击赵者再
古:那实际情况。今:实际上
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古:灭亡.今:采取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府。
古:招致。今:指速度快。
古:第二次。今:表示又一次。
E、可谓智力F、刺客不行G、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古:智慧和力量。今:指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前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古义:不走。今义:不可以
A、不能独完B、以地事秦C、义不赂秦D、日割月削E、李牧连却之
事,名词 用作动词:侍奉
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
日、月,名词作状语:日日、月月
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却,动词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3、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1、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4、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当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为国者无使为------六国破灭薪不尽,火不灭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并力西向而秦兵又至矣斯用兵之效也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良将犹在
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诚不得已 暴秦之欲无厌 则秦之所大欲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通“曝”暴露,显露,动词
凶暴,凶恶残酷的,形容词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4)洎牧以谗诛(5)举以(之)予人(6)至丹以荆卿(刺秦)为计(7)赵尝五战于秦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知识梳理16(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念奴娇过洞庭,桂枝香,王安石,知人论世,艺术成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知识梳理14(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阿房宫赋,六国论,研读文本,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承上启下,第五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知识梳理12(PPT)-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统编版必修下册),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司马谏议书,朗读全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