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Y)七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4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考试,请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或答题卡上。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使用答题卡时,请认真阅读答题须知,并按要求去做。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吟诵着这首诗,你眼前是否出现了莺歌燕舞、风筝满天的场景?你是否感受到了童年纯cuì( )的快乐?每年清明前后,春风和煦,碧空澄( )澈,家家户户扶老携幼,到空旷之处放风筝。此时,大人神采yì yì( ),孩子欢呼雀跃。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既是一种相互观摩、较量的娱乐游戏,又是一项享受大自然恩赐( )的体育运动。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一枝一叶总关情,古诗中,诗人常常通过写景来传情达意。曹操在《观沧海》中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创造宏伟意境,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李益用“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绵绵无尽的乡愁;李商隐通过“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夜雨寄北》)这样浅显的诗句,写尽了苦涩无奈和孤独”;陆游以“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风雨梦境,抒发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谭嗣同用“______,______”(《潼关》)表达自己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1)你所在小组阅读《西游记》时,认识到助力孙悟空成长的因素有很多:信念、智慧、勇气、磨砺……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选取一个因素,结合孙悟空的经历,写一段文字,简要说明这一因素是如何助力孙悟空成长的。(100字左右)(2)读了《猎人笔记》,你对《希格罗县的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哈默莱特有什么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国人具有浓厚的团圆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通过为节令食品命名、赋形以体现对团圆的追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常见的做法,比如月饼因其形取圆,其名有“团圆饼”的说法,包含团圆之意。①节日以“团圆”命名,足见中秋节之于团圆的重要性②中秋节有不少别名,如月夕、八月节、团圆节等③传统节日同样蕴含着团圆的主题④春节、元宵节都代表阖家团圆,中秋节的团圆意味就更加突出A.③④②①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5.综合性学习(8分)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活动一:阅读·领悟】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老师让你朗诵上面这首词,你不会采用的语气、语调有( )(2分)A.悲凉 B.喜悦 C.平缓 D.欢快 E.低沉【活动二:阅读·传承】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浓缩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相应的神话故事,使每一行前后四个字各为一个成语。(3分)示例:茶余饭后羿射日薄西山大智若______高水长精益求______阔天空横七竖______市蜃楼【活动三:阅读·写作】班级要举办一次以“跟作家学写作”为主题的写作活动。下列材料是著名作家琦君关于写作的体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从中提炼出对写作有帮助的三条经验。(3分)材料一:青年人喜欢新奇是好事,但一味追逐新奇,模仿新奇,而不凭自己深切的感受而写,纵然可以取宠于一时,却不是永久的。我国古典文学宝藏无穷,可以由浅入深,慢慢地读,慢慢地培植起深厚根基。材料二:在一篇稿子写完之后,总要来回读好几遍,检讨上下文语气是否贯穿,全文前后是否呼应,是否有矛盾。遇有句中声音太接近的字或重复的字,总要尽量修改,尽量做到“文从字顺”。至于历代大家诗词,选若干篇自己所喜爱的,时时默念背诵,则有陶冶性灵、拓展胸襟之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共15分)风雪夜归人马亚伟①三十多年前,父亲在离家三十里路的地方上班,他每天骑自行车往返。②冬天的天,像个面无表情的冷面人。寒气阵阵,天空透着捉摸不透的意味。父亲抬头望了几次天,说:“这天阴了好几天了,雪也没下,我还是去吧。”母亲说:“下雪了咋办,还是别去了。”父亲犹豫了一下,推起车子出了家门。③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母亲叹口气说:“让你爸别去上班了,他偏不听,下雪了还咋回家!”父亲轻易不会歇班,他挣的钱要供我们一家开支呢。④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母亲在屋里屋外团团转,雪地上留下她杂乱的脚印。“雪越下越大了,你爸可咋回来呀!”母亲语气里有明显的担忧和焦虑,“我爸今天也许不回来了呢,听他说那里有住的地方。”我安慰母亲。⑤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脚踩上去立即陷出深深的窝,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我问母亲:“我爸今天不回来了吧?”母亲无比笃定地说:“回来!他肯定回来!”夜色笼了过来,母亲站在门口翘首遥望,可路上连个人影也看不到。冰天雪地,我在呼啸的风中瑟缩着,感觉要被冻成一根冰棍。“妈,回家等吧!”我开口说话时,牙齿都要打战。母亲却目光专注地遥望着村口,一声不吭,她在雪花飞扬中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姿势和表情,那姿势和表情像雕像一般肃穆。忽然,母亲说:“走!回家做饭,你爸回来得吃上热乎饭!”⑥母亲认定,父亲一定会回来。我跟着母亲在屋子里忙碌起来。小小的屋子里,炉火烧得正旺,温暖弥漫着,与屋外的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的时候,分外觉得“家”这个字眼是那么可亲。母亲烧起灶火,忙着熬红薯粥。她嘱咐我在炉火上烧开水:“多烧点开水,你爸回家得赶紧让他用热水洗洗,暖和暖和。”灶火上熬着红薯粥,母亲开始切白菜,切豆腐,洗粉条,她要做父亲最爱吃的大炖菜。⑦屋子里的饭菜香味弥漫着,妹妹饿得叫起来:“妈,我要吃饭,爸爸今天肯定不回来了。”夜色漆黑,别人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的态度依旧坚定:“你爸一定会回来的,再等会儿!”我和妹妹围着炉火,静静等待。母亲则一趟趟往外面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焦虑。⑧母亲不再出门去,但她的焦虑在升级,眉头紧锁着。就在我们都等得心烦意乱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开了。“爸爸回来啦!”妹妹喊起来,我和母亲也一跃而起。我们面前的父亲,简直成了雪人!他衣服上都是雪,眉毛、胡须上也都是雪,整个人都是白的。“三十里地,我一步步走回来的!”父亲开口说话,嘴巴都像被冻僵了一般。母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使劲吸吸鼻子,为父亲拍打满身的雪。我赶紧把门关紧,让屋里的温暖一点点融化父亲的寒冷。这个世界有冰有霜,但幸好还有家;这个世界有风有雪,但幸好还有爱。夜归人,只要有人在风雪中为他守候,就一定能回到家。⑨父亲坐到餐桌前,看到热气腾腾的饭菜,张口想要说什么,又停了一下,终于说出一句话:“家里真暖和!”(选自《小小说选刊》2021年第10期,有改动)6.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语句。(3分)那次的雪下得特别大,雪片简直像羽毛一样,在风中乱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往事的回忆,快速阅读②~⑨自然段,找出标志情节发展的语句,说说作者叙事时采用的什么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给第⑦段写一段赏析批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小说题目是“风雪夜归人”,但文中写他的笔墨并不多,而更多写母亲的“守候”,你有没有觉得偏题?为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10~13题(13分)十一号楼的猫①我们十一号楼三层的楼道里养着一只流浪猫。说是流浪猫,早就没有了流浪猫的样子。是一只米黄色的长毛猫,眼睛微微透着绿,洗过澡也梳过毛,毛色油亮有色泽。它常常蹲在三层电梯口的小厅堂,端正地坐着,优雅地看着电梯里的人,仿佛知道我们是来看它的一样。旁边的墙边放着猫粮盆和水盆,还有几个小玩具。②多数时候,它只是看你一眼,有时也会跟着你走入电梯。进来后就跟所有乘电梯的人一样,乖乖等着。到了一楼,它在人们的脚步间左拐右拐地穿插着走出居民楼,往楼下社区院子里的树下一躺,晒着太阳睡半天。天色晚了,就再跟着上楼的人一起回去。我住的这幢楼里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看到它走进来了,就帮它按一下“3”。三楼的门一开,它就不急不慢走出去,重新在电梯口小厅堂坐下。③有一次我深夜加完班,一个人抱着一堆东西,从北区的工作室穿过漆黑的花园,走回南区的家。半路被蚊子叮了一腿的包,边跺脚边走,走到楼下的时候,脚震得又麻又疼。我用下巴很卖力地点开电梯开关,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我盯着它,它盯着我,我只好用额头顶了我自己的楼层,又用下巴按了它要下的楼层。等搞定之后,原本一路走回来的沮丧感消失不见,我一个人在电梯里笑得前仰后合。它出去的时候,在靠近我的腿边翘着尾巴蹭了一下。大半夜,我和一只猫同乘了电梯,还为它按了按钮,这太喜剧了。④听楼下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说,它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从电闪雷鸣中选进楼里来的。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一跛一跛的。三楼住着的刘奶奶撞见它,心生怜悯,就把它抱回家,收养了它。为了照顾好这只猫,刘奶奶甚至多次缺席了最爱的广场舞。它渐渐地恢复了体力,脱胎换骨,变成一只美貌的家猫。但它大约是流浪太久,不习惯被禁锢在小小的屋子中,成日趴在窗口喵喵呜呜地叫,刘奶奶就又把它放出去了。⑤可自打那以后,它似乎把三层当成了坚实的后盾,在外面野几天就回来,回到三层就安静蹲在那里等着。慢慢地,整个三层的人都习惯了,没事就来放点儿吃的、喝的,有时候甚至还有猫玩具。它也越来越把这儿当成家,从半个月一回到几天一回、一天一回,比上班下班的白领还准时。⑥很快,整幢楼都知道了它的存在,渐渐地,它从三层的猫变成了十一号楼的猫。我经常看见同楼的住户跟别人说,这是我们楼的猫,一会儿就回去了。别人问保安,怎么总能见到那只猫?保安头也不抬地说,噢,那是十一号楼的猫,出来溜达溜达。听得我差点儿当场笑出来。那只黄毛碧眼的猫咪突然间变成我们的流动标签,让一些事情变得格外有意思起来。⑦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进家门就一惊一乍地说:“你们邻居还真热情啊。这‘远亲不如近邻”,在你家我算是见识到了。”她很疑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全楼的人好像都是认识的,出个门回个家在电梯里见到了,还点个头示个意。她说:“这场面,我除了小时候住我爸的纺织厂家属大院的时候领略过,真是多年不见啊。我刚才提着一堆东西上电梯,被超过三个人问要不要帮忙。”我就带她去参观那只猫,她不可置信地反复问我,它真的会坐电梯?它就住在三层?它几岁了?……⑧因了猫的到来,十一号楼的人原本互相陌生,现在都变成了猫的主人;也因了它的到来,大家仿佛都成了别人生命的依靠,变得坚强而乐观起来。刘奶奶作为这只猫的原始救命恩人,也很欢喜。她跟我们说,孙子知道她养了一只这么有灵性的猫,一到假期就住过来看它。原本搭救了一只猫,结果还让宝贝孙子成了常客,简直就是节日大酬宾。说话间喜气洋洋,仿佛不是她给了它新生,倒是它带动了她的幸福生活。⑨这只猫自己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它变成了所有人的精神亮点。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选自《智慧少年》2016年第8期,有删改)10.康拉德·劳伦兹认为,动物都是智者投胎转世。几千几万年累积的智慧,满满装在比人类小的躯体里。文中这只小猫就很“有灵性”,你能从③~⑤段中摘录能具体体现这一特点的句子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结合上下文,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当时它毛都掉得斑秃,眼睛全被眼屎糊住,身上还有伤,走路一跛一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章第⑦段叙写朋友来家做客的情节,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有人说这篇文章是卒章显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1分)【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清·蒲松龄《狼》)【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鸣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①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③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④患耶?(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注释】①伺:等待 ②革:兽皮 ③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 ④贻:遗留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①止有剩骨______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______③其一犬坐于前______④乃悟前狼假寐______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1分)则 二 狼 伺 其 未 觉 将 啮 其 喉17.甲、乙两文都是写狼,都在最后一段给人以启示。甲文“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8~19题(共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8.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观察下面两幅图,简要说明哪副图能够表现画线诗句所描绘的景象。(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作文(共50分)20.从下面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50分)(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是朱自清先生散文名篇《春》的开头。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曾有过急切盼望的人、事、景……请以“我盼望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2)迈出一步会发生什么?迈出一步,也许你就战胜了一个弱点;迈出一步,也许你就离目标又近了一点;迈出一步,也许你就打破了一层隔阂;迈出一步,也许你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请以“我迈出了那一步”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②书写工整,不少于500字;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4分)粹 chéng 奕奕 cì(每空1分)2.(8分)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不知何处吹芦管 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3.(4分)(1)示例:“磨砺”助力孙悟空成长。他跋山涉水学艺,学得“七十二变”等本领;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后,承担起护送唐僧取经的使命;历经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被封为“斗战胜佛”。“磨砺”,让孙悟空增长本领,懂得担当,由石猴修成胜佛。(能围绕中心词加以说明即可)(2)哈默莱特是一个怀才不遇、愤世疾俗的破产地主,一个有个性、有良心、有思想、有才华、有自尊心、有追求的青年。(意对即可)4.(3分)A5.(共8分)【活动一】(2分)B D【活动二】(3分)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八仙过海(每空1分)【活动三】(3分)①写自己有深切感受的内容;②读古典文学作品,培植深厚根基;③通过来回读来修改自己的作品,尽量做到“文从字顺”。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共15分)6.(3分)运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雪之大,表现母亲对父亲冒着风雪去上班的牵挂和担忧。7.(3分)标志情节发展的语句:过了一会儿,天阴得更沉了;没多久,雪纷纷扬扬下了起来;到了下午,雪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黄昏时分,雪渐渐小了,但地上的雪更厚了……作者采用时间顺序叙事,这样写的好处是:按照时间先后或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叙述,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令人印象深刻。8.(4分)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和侧面衬托的手法。屋里炉火正旺温暖弥漫和外面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形成对比,突出了家的温暖能融化一切寒冷,表达对家人之间至爱亲情的赞美;我和妹妹认为父亲不会回来,母亲坚定地认为父亲会回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母亲对父亲的了解和爱的守候;也从侧面衬托出父亲的爱家人、爱家庭和有责任心。(意对即可)9.(5分)不偏题。(1分)母亲守候的对象正是风雪夜归的父亲;大量笔墨写母亲的担忧、焦虑与坚定守候,突出夜归环境的恶劣,从侧面衬托出父亲爱家人、爱家庭和有责任心;两者共同演绎了至爱亲情,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突出了文章主旨。(4分)(二)(共13分)10.(3分)①我前脚刚进去,后脚它就跟进来了。我盯着它,它盯着我。②它出去的时候,在靠近我的腿边翘着尾巴蹭了一下。③可自打那以后,它似乎把三层当成了坚实的后盾。在外面野几天就回来,回到三层就安静地蹲在那里等着。④它也越来越把这儿当成家,从半个月一回到几天一回、一天一回,比上班下班的白领还准时。(找出任意三句即可)11.(3分)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这只猫在被收养之前的惨状,与被收养后它的可爱模样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十一号楼的人对这只猫的关爱,从而突出了十一号楼的人的善良。12.(3分)借朋友来家做客的所见所闻,从侧面(1分)写出了因猫的到来给十一号楼带来的改变——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关爱,邻里关系和和谐温馨。(1分)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引人深思。(1分)13.(4分)这篇文章写一个流浪猫被十一号搂居民收养,猫从此居有所食有粮,生命状态有了明显改观,人们的生活也因为猫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拯救了猫,成为猫的依靠,体会到为小猫付出的快乐,内心得到治愈。因为猫,人们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情、关爱,邻里关系因此更加和谐,也收获了更多的亲情,增添了幸福感。结尾一句“人们喂饱它,还喂饱自己的心。”点明了题旨。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一)(共11分)14.(4分)①仅,只 ②凶狠注视的样子 ③像狗似的 ④睡觉(每小题1分)15.(2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16.(1分)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17.(4分)甲文: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乙文:大多数坏人和狼一样,本性难改;要警惕像狼一样阴险狠毒的人(或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清事物的实质)。(二)(共4分)18.(2分)示例一:诗人想到要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表达了诗人对浓浓的思乡之情(乡愁)。19.(2分)示例:我认为图2能够表现画线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图中江水几乎与岸边齐平,江面十分开阔,能表现“潮平两岸阔”的景象;图中的船帆高高悬挂,迎风舒展,能表现“风正一帆悬”的景象。(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四、作文(共50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53,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7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从红叶子的角度概括故事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