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01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02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
    1.(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贮蓄(zhù) 粗犷(kuàng)莅临(lì) 拈轻怕重(niān)
    B.絮叨(dāo) 隐蔽(yīn) 狭隘(ài) 刨根问底(báo)
    C.怅然(chàng) 蹒跚(mán) 羞怯(qiè) 骇人听闻(hài)
    D.流淌(tǎng) 突兀(wù) 怂恿(sǒng) 参差不齐(cī)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爱慕 气慨 漠不关心 花团锦簇
    B.云宵 坍塌 喜出望外 沉默寡言
    C.琢磨 缥缈 眉开眼笑 不可救药
    D.禁固 惩戒 怪诞不经 神采奕奕
    3.(6分)经典诗文默写。
    (1)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其一)》]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回家团聚后共话今宵的欢乐的诗句是:   ,却话巴山夜雨时。
    (4)《<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   。
    (5)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那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用“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的诗句,让牛郎织女自由往来,借此寄寓自己的理想。
    4.(3分)阅读吴承恩名著《西游记》选段,完成问题。
    那樵子止不住呵呵冷笑道:“你这个风泼和尚,想是在方上云游,学了些书符咒水的法术,只可驱邪缚鬼,还不曾撞见这等狠毒的怪哩。”行者道:“怎见他狠毒?”樵子道:“此山径过有六百里远近,名唤平顶山。山中有一洞,名唤莲花洞。洞里有两个魔头,他画影图形,要捉和尚;抄名访姓。要吃唐僧。你若别处来的还好,但犯了一个‘唐’字儿,莫想去得,去得!”
    (1)选段中的“两个魔头”指    和银角大王。
    (2)简要说说唐僧师徙四人取经路上途经平顶山此番遭遇的结果如何?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5.(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要充分调动青年积极性,助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②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③一出生就与信息时代无缝对接的《Z世代》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十分活跃、富有活力。 ④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把亲身经历的中国故事以多种形式向世界传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更加深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⑤在此前吸引来自50余个国家的数万名青少年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辐射,提升中国故事对_____,更好展现当代_____。
    (1)从词性的角度来看,语段中加点词“青年”“文明”属于    词。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⑤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中国青年开放自信的风采
    B.中外现当代青年群体的吸引力
    6.(7分)学校文学社正在开展以“走进文学馆 了解文学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搞调查 得结论】学校文学社对三座现代文学馆展开了一次实地调查活动,请阅读以下调查表,完成下题。
    “走进文学馆了解文学家”调查统计表

    调查对象
    调查项目
    参观文学馆的次数
    对文学家的了解程度

    首次参观
    多次参观
    较为熟悉
    一般了解
    不了解
    冰心馆
    78%
    22%
    24%
    72%
    4%
    余光中馆
    83%
    17%
    12%
    41%
    47%
    许地山馆
    91%
    9%
    5%
    13%
    82%
    请从以上统计表中,至少写出两条不同的结论。
    结论一:   
    结论二:   
    现代文学史上,一大批新文化知识分子们开启了“儿童的发现”的新领域。如鲁迅、冰心、老舍、郑振铎等,在[甲]的儿童文学领域,优秀作品几乎[乙]了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科幻、寓言等不同文体面貌。
    【活动二:学常识 知背景】下列对文段中提到的相关作家的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作品有《四世同堂》等。
    B.冰心,著名文学家,著有《金色花》《荷叶•母亲》。
    C.郑振铎,福建长乐人,著有《猫》《秋天的怀念》等。
    D.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活动三:识名家 选佳词】在文段[甲乙]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花团锦簇[乙]覆盖
    B.[甲]花枝招展[乙]覆盖
    C.[甲]花团锦簇[乙]涵盖
    D.I甲]花枝招展[乙]涵盖
    【活动四:抒感言 练书法】参观完文学馆后,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的参观感言。请将下面感言中画线语句,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文学家们怀着热枕的心为我们创作和留下了许多宝贵作品。
    二、阅读理解。
    7.(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说说写作能力
    【材料一】在语文这个学科中,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听、说、读、写。在这四个方面中,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是写作。作文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思想深浅等,所以作文的分值一直在语文试卷中占很大的比重。写作,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材料二】在微观面上,作文占据语文试卷的小半壁江山,一般100分的试卷,作文占30分;120分的试卷,作文占50分;150分的试卷,作文占60分。要想在语文这个科目取得优异的成绩,作文写得不好,那么你离优秀差得可不是一般远!相反,如果一个学生作文写得好,那么他的语文成绩一般不会差,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规律。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也很容易解释。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一般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字词句段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试卷的基础题都是考字词句段。而且语文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成绩。
    在中观层面上,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两者有着密切关系。一个喜欢阅读的学生不一定会喜欢写作,但一个喜欢写作的学生一定喜欢阅读。写作能力能够促进阅读能力,当然阅读能力也能促进写作能力,虽然有时不能成正比关系。
    在宏观层面上,写作和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写作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个学生要想写得清楚就必须想得清楚;要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写得生动有趣,那么必须富有合理的想象力。所以一个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材料三】
    某地区写作相关数据调查
    人群
    写作态度端正
    具备写作能力
    写作结果
    中学生
    20%
    18%
    15%
    成年人
    11%
    10%
    9%
    写作者
    92%
    91%
    90%
    【材料四】目前看来,学生的写作在某些方面明显存在短板:生搬硬套、东拼西凑、复制粘贴了事;或者是内容不够形式来凑,修辞堆砌,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有些甚至连基本的文辞通畅都达不到。而且当今广义上的写作也有不容乐观之处。写不好一张请假条、做不好一份会议记录,并非只是笑谈;书面表达中夹杂大量网络语言,不顾文体与语境地肆意生造语言、游戏语言,在今天的成人写作中也相当典型;当代文学出版物中,写作注水、文笔拙劣、语言粗俗化现象更是一度受到读者诟病。
    试想,如果工作后的成年人,能够将相关的写作项目做得非常到位,是不是非常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1)阅读材料,请简要概括说明写作的重要性。
    (2)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怎样才能逐步地锻炼你自己的写作能力?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写不好作文,离优秀的成绩会差一点距离。
    B.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多了,写作永平一定能够提高。
    C.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学生还是成年人,写作能力都不容乐观,都需要端正写作态度,认真对待写作。
    D.从狭义上的写作来看,很多人写不好一张请假条,做不好一份会议记录。
    8.(18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问题。
    爱心墙
    万吉星
    ①小区有些年头了,密密麻麻的防盗笼,杂乱无章的网线、电话线蜘蛛网似的爬满了红砖房。每个单元门楼前的空墙上,贴满了各种牛皮癣广告。
    ②小王两口子带着刚满月的孩子搬进来时,总感觉很陌生,很不习惯。
    ③搬家时,父母从乡下送来了几大箱土鸡蛋。看着这些土鸡蛋还大多都没动,小王心里很着急:天气太热,时间一长就放坏了。
    ④媳妇说:“要不楼上楼下左邻右舍每家送点吧,以前的邻居们谁家有好吃的东西不都是互送的吗?”
    ⑤小王觉得这主意不错,便提了一篮鸡蛋去敲对面邻居家的门。厚厚的冷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笃——笃——笃”,连敲门声也是阴沉沉的,不像在乡下,用拳头把门擂得“咣——咣——咣”山响。
    ⑥敲了几下后,小王把耳朵贴在门上,听到从里面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他连忙后退了一步,用手捋了捋头发。可门并没有开,只听到门后传来一阵“寒窸窜”的响动,小王知道这是主人家正对着猫眼往外观察呢。他便对着门里说:“我是刚搬来对面的邻居,家里有些乡下带来的土鸡蛋,给你们送几个过来。”
    ⑦门内沉默了几秒钟,传来一个女人冷冰冰的声音:“谢谢,不用了,我们家都不喜欢吃鸡蛋。”话音一落,便有脚步声渐渐远去。
    ⑧小王感到有些失落,他抬腿上了楼,敲了敲楼上邻居家的门。门开了,但只虚开了一道不大的缝隙,从里面探出来一颗男人的脑袋,粗声粗气地问道:“你找谁?”小王忙将手里的篮子往面前送了送,把刚才在楼下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男人一愣,用疑惑的眼光打量了一下小王,依然冷冰冰的说:“谢谢,不用了,我们家冰箱里还有很多。”说完便“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⑨小王站在楼道里,感觉很冷。
    ⑩没过几天,孩子一到深夜就哭闹不停,吵得小两口不得安宁,也搅得楼上楼下都睡不好觉。媳妇说:“孩子都吵得左邻右舍无法休息了,要不你去给大家道个歉。与其等人家骂上门来,不如先去陪个笑脸。”可真要去,小王心里又感到很别扭。
    ⑪怎么才能给邻居道了歉又不吃闭门羹呢?小王睁着眼想了一晚上。
    ⑫清晨天一亮,人们出门时,在单元门前的空墙上看到了这样一张手写的纸条:“各位邻居,我们刚搬到这个小区,由于孩子太小晚上吵闹,影响了大家的休息,深表歉意,同时也感谢大家这些天来对我们以及孩子的理解和包容,在此真诚地谢谢大家!”在小纸条的最后,还印上了孩子可爱的小脚印。
    ⑬第二天,纸条旁边多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谁家都有孩子,我们也是过来人,能理解!”纸条的后面,画了一颗小小的爱心。
    ⑭第三天,又多了一张小纸条:“是不是尿不湿让孩子不舒服,我家用的是XX牌的,孩子晚上睡得很香,你们可以试试!”
    ⑮第四天,再次多了一张纸条:“是不是奶水不够,孩子没吃饱?花生炖猪脚能催奶,我女儿刚断奶,家里还有很多花生,我给你们拿一点来吧!”
    ⑯第五天、第六天……
    ⑰最后有一天,在那面贴了无数张爱心小纸条的墙上,又多了这样一张小纸条:“我们在这个小区住了很多年了,但大家相互都不认识,中秋节快到了,要不我们就一起走出家门,在院子里搞一次联欢吧!”
    ⑱关了电视,放下书本,二楼的抱来一箱苹果,三楼的提了一篮花生,四楼的拿出一袋核桃……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小王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他们。
    ⑲一轮明月静静地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倾泄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细读全文,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将情节概括完整。
    送鸡蛋遭拒→   →   →出食物联欢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男人一愣,用疑惑的眼光打量了一下小王。
    ②可真要去,小王心里又感到很别扭。
    (3)联系语境,请分别从修辞的角度和拟声词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厚厚的冷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笃——笃——笃”,连敲门声也是阴沉沉的,不像在乡下,用拳头把门擂得“咣——咣——咣”山响。
    从修辞角度:   
    从拟声词角度:   
    (4)第五天或者第六天以及后面的纸条上会写些什么内容?请发挥合理的想象,拟写一则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请谈谈结尾段的作用。
    9.(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及事讫    
    ④伋为违信于诸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而去
    学而时习之
    B.去后乃至
    家祭无忘告乃翁
    C.计日告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遂止于野亭
    于我如浮云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4)【甲】与【乙】从选材的角度来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叙述。
    10.(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作文。
    1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爱无形,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辨别;爱有意,需要我们用一颗慧心去感受。爱经常融化在一句平淡的话语中,绽放在一个鼓励的眼神中,潜藏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中……爱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回忆那些触动你真情的小事,用文字抒写出来。
    请将“想起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⑤不少于600字。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贮蓄(zhù) 粗犷(kuàng)莅临(lì) 拈轻怕重(niān)
    B.絮叨(dāo) 隐蔽(yīn) 狭隘(ài) 刨根问底(báo)
    C.怅然(chàng) 蹒跚(mán) 羞怯(qiè) 骇人听闻(hài)
    D.流淌(tǎng) 突兀(wù) 怂恿(sǒng) 参差不齐(cī)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粗犷”的“犷”应读作“guǎng”。
    B.有误,“隐蔽”的“隐”应读作“yǐn”,“刨根问底”的“刨”应读作“páo”。
    C.有误,“蹒跚”的“蹒”应读作“pán”。
    D.正确。
    故选:D。
    【点评】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爱慕 气慨 漠不关心 花团锦簇
    B.云宵 坍塌 喜出望外 沉默寡言
    C.琢磨 缥缈 眉开眼笑 不可救药
    D.禁固 惩戒 怪诞不经 神采奕奕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气慨”的“慨”应为“概”。
    B.有误,“云宵”的“宵”应为“霄”。
    C.正确。
    D.有误,“禁固”的“固”应为“锢”。
    故选:C。
    【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6分)经典诗文默写。
    (1)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其一)》]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想象回家团聚后共话今宵的欢乐的诗句是: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4)《<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5)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那沫若《天上的街市》中用“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的诗句,让牛郎织女自由往来,借此寄寓自己的理想。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落花时节又逢君(注意“君”的书写)
    (2)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意“霄”的书写)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思而不学则殆(注意“殆”的书写)
    (5)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6)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4.(3分)阅读吴承恩名著《西游记》选段,完成问题。
    那樵子止不住呵呵冷笑道:“你这个风泼和尚,想是在方上云游,学了些书符咒水的法术,只可驱邪缚鬼,还不曾撞见这等狠毒的怪哩。”行者道:“怎见他狠毒?”樵子道:“此山径过有六百里远近,名唤平顶山。山中有一洞,名唤莲花洞。洞里有两个魔头,他画影图形,要捉和尚;抄名访姓。要吃唐僧。你若别处来的还好,但犯了一个‘唐’字儿,莫想去得,去得!”
    (1)选段中的“两个魔头”指  金角大王 和银角大王。
    (2)简要说说唐僧师徙四人取经路上途经平顶山此番遭遇的结果如何?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分析】《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服怪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表达了人战胜自然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宣扬了惩恶扬善的主题。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的识记能力。《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选文出自《西游记》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其中的“两个魔头”指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情节的把握能力。在介绍结果时,要交代清楚孙悟空在与金、银二怪比武斗法中,是如何战胜二怪的,收缴几件宝物,最后将宝物归还给谁。在谈启示时,要围绕如何对待困难去分析。即可。如:遇事要讲究策略,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为了实现理想,要披荆斩棘,不畏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答案:
    (1)金角大王
    (2)唐僧师徒四人途经平顶山的这番遭遇,结果是孙悟空在与金、银二怪比武斗法中,用计谋战胜二怪,收缴了五件宝物,连人带物返还给太上老君,战胜了西行路上的一个困难。启示:遇事要讲究策略,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为了实现理想,要披荆斩棘,不畏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要记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作品的主题,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5.(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要充分调动青年积极性,助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②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深远影响。③一出生就与信息时代无缝对接的《Z世代》青年群体,在网络空间十分活跃、富有活力。 ④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把亲身经历的中国故事以多种形式向世界传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更加深入,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⑤在此前吸引来自50余个国家的数万名青少年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辐射,提升中国故事对_____,更好展现当代_____。
    (1)从词性的角度来看,语段中加点词“青年”“文明”属于  名 词。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⑤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中国青年开放自信的风采
    B.中外现当代青年群体的吸引力
    【分析】(1)本题考查词性知识。根据有关知识的积累作答。“青年”“文明”是名词。
    (2)本题考查标点。《Z世代》不是书籍名称,将《Z世代》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3)本题考查句子填充衔接。根据前后句句意及语境综合分析。根据“在此前吸引来自50余个国家的数万名青少年参与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辐射”可知,⑤句中第一个横线处填写“中外现当代青年群体的吸引力”;进而更好地展现当代“中国青年开放自信的风采”。
    【解答】答案:
    (1)名
    (2)B A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6.(7分)学校文学社正在开展以“走进文学馆 了解文学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搞调查 得结论】学校文学社对三座现代文学馆展开了一次实地调查活动,请阅读以下调查表,完成下题。
    “走进文学馆了解文学家”调查统计表

    调查对象
    调查项目
    参观文学馆的次数
    对文学家的了解程度

    首次参观
    多次参观
    较为熟悉
    一般了解
    不了解
    冰心馆
    78%
    22%
    24%
    72%
    4%
    余光中馆
    83%
    17%
    12%
    41%
    47%
    许地山馆
    91%
    9%
    5%
    13%
    82%
    请从以上统计表中,至少写出两条不同的结论。
    结论一: 从三位作家文学馆的参观次数来看,首次参加的次数都要比多次参观的次数多。 
    结论二: 三位作家中,对冰心馆较为熟悉的所占比例最高,只有少数参观者表示不了解冰心。或:三位作家中,对许地山馆较为熟悉的所占比例最低,绝大多数参观者表示不了解他。 
    现代文学史上,一大批新文化知识分子们开启了“儿童的发现”的新领域。如鲁迅、冰心、老舍、郑振铎等,在[甲]的儿童文学领域,优秀作品几乎[乙]了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科幻、寓言等不同文体面貌。
    【活动二:学常识 知背景】下列对文段中提到的相关作家的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作品有《四世同堂》等。
    B.冰心,著名文学家,著有《金色花》《荷叶•母亲》。
    C.郑振铎,福建长乐人,著有《猫》《秋天的怀念》等。
    D.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活动三:识名家 选佳词】在文段[甲乙]处分别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甲]花团锦簇[乙]覆盖
    B.[甲]花枝招展[乙]覆盖
    C.[甲]花团锦簇[乙]涵盖
    D.I甲]花枝招展[乙]涵盖
    【活动四:抒感言 练书法】参观完文学馆后,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的参观感言。请将下面感言中画线语句,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文学家们怀着热枕的心为我们创作和留下了许多宝贵作品。
    【分析】【活动一:搞调查 得结论】本题考查图表信息提取。本表是对“走进文学馆、了解文学家”调查统计表;对比首次参观与多次参观文学馆的数据,首次参观与多次参观冰心馆的数据分别为“78%、22%”,首次参观与多次参观余光中馆的数据分别为“83%、17%”,首次参观与多次参观许地山馆的数据分别为91%、9%”,可得结论:从三位作家文学馆的参观次数来看,首次参加的次数都要比多次参观的次数多;对比对文学家的了解程度的数据,对冰心较为熟悉的占24%,不了解的占4%;对余光中较为熟悉的占17%,不了解的占47%;对许地山较为熟悉的占9%,不了解的占82%,可得结论:三位作家中,对冰心馆较为熟悉的所占比例最高,只有少数参观者表示不了解冰心;三位作家中,对许地山馆较为熟悉的所占比例最低,绝大多数参观者表示不了解他。
    【活动二:学常识 知背景】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有误,《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作品。
    B.有误,《金色花》是泰戈尔的作品。
    C.有误,《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作品。
    D.正确。
    故选:D。
    【活动三:识名家 选佳词】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花枝招展: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由语境可知,[甲]处用“花团锦簇”;覆盖:意思是指遮盖、掩盖,也指空中某点发出的电波笼罩下方一定范围的地面。涵盖:指包容、覆盖。由语境可知,[乙]处用“涵盖”。
    故选:C。
    【活动四:抒感言 练书法】本题考查汉字书写。根据要求,将画线语句书写出来,书写正确、规范、工整。
    【解答】答案:
    【活动一:搞调查 得结论】示例:
    结论一:从三位作家文学馆的参观次数来看,首次参加的次数都要比多次参观的次数多。
    结论二:三位作家中,对冰心馆较为熟悉的所占比例最高,只有少数参观者表示不了解冰心。或:三位作家中,对许地山馆较为熟悉的所占比例最低,绝大多数参观者表示不了解他。
    【活动二:学常识 知背景】D
    【活动三:识名家 选佳词】C
    【活动四:抒感言 练书法】热枕的心 创作 留下 宝贵作品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理解。
    7.(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说说写作能力
    【材料一】在语文这个学科中,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听、说、读、写。在这四个方面中,最能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是写作。作文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思想深浅等,所以作文的分值一直在语文试卷中占很大的比重。写作,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材料二】在微观面上,作文占据语文试卷的小半壁江山,一般100分的试卷,作文占30分;120分的试卷,作文占50分;150分的试卷,作文占60分。要想在语文这个科目取得优异的成绩,作文写得不好,那么你离优秀差得可不是一般远!相反,如果一个学生作文写得好,那么他的语文成绩一般不会差,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规律。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其实也很容易解释。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一般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字词句段都不会有什么问题,试卷的基础题都是考字词句段。而且语文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成绩。
    在中观层面上,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两者有着密切关系。一个喜欢阅读的学生不一定会喜欢写作,但一个喜欢写作的学生一定喜欢阅读。写作能力能够促进阅读能力,当然阅读能力也能促进写作能力,虽然有时不能成正比关系。
    在宏观层面上,写作和学生的思维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写作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个学生要想写得清楚就必须想得清楚;要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写得生动有趣,那么必须富有合理的想象力。所以一个学生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
    【材料三】
    某地区写作相关数据调查
    人群
    写作态度端正
    具备写作能力
    写作结果
    中学生
    20%
    18%
    15%
    成年人
    11%
    10%
    9%
    写作者
    92%
    91%
    90%
    【材料四】目前看来,学生的写作在某些方面明显存在短板:生搬硬套、东拼西凑、复制粘贴了事;或者是内容不够形式来凑,修辞堆砌,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有些甚至连基本的文辞通畅都达不到。而且当今广义上的写作也有不容乐观之处。写不好一张请假条、做不好一份会议记录,并非只是笑谈;书面表达中夹杂大量网络语言,不顾文体与语境地肆意生造语言、游戏语言,在今天的成人写作中也相当典型;当代文学出版物中,写作注水、文笔拙劣、语言粗俗化现象更是一度受到读者诟病。
    试想,如果工作后的成年人,能够将相关的写作项目做得非常到位,是不是非常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1)阅读材料,请简要概括说明写作的重要性。
    (2)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怎样才能逐步地锻炼你自己的写作能力?
    (3)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A.写不好作文,离优秀的成绩会差一点距离。
    B.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多了,写作永平一定能够提高。
    C.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学生还是成年人,写作能力都不容乐观,都需要端正写作态度,认真对待写作。
    D.从狭义上的写作来看,很多人写不好一张请假条,做不好一份会议记录。
    【分析】本题围绕着学生的写作能力给出一组材料,第一题考查学生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能力,第二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第三题考查材料信息的比对与判断能力,第四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
    【解答】(1)解答此题人所给材料中找到表现写作重要的句子,分点概括即可。材料一中指出“作文的分值一直在语文试卷中占很大的比重”,表现写作的重要;材料二中指出“如果一个学生作文写得好,那么他的语文成绩一般不会差,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规律”“而且语文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成绩”都突出了写作能力的重要;材料四中的“试想,如果工作后的成年人,能够将相关的写作项目做得非常到位,是不是非常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一句反问,也突出了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2)题干要求“从你的角度来说”,这就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结合文中介绍的内容来表述自己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比如要加大阅读量,积累字词句,并且注意坚持写日记,加强对写作的兴趣等。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3)A.有误,选项与材料中的“作文写得不好,那么你离优秀差得可不是一般远”不符;
    B.有误,选项表述材料中的与“虽然有时不能成正比关系”不符;
    C.正确;
    D.有误,选项与材料中的“当今广义上的写作也有不容乐观之处。写不好一张请假条、做不好一份会议记录”不符。
    故选:C。
    答案:
    (1)对于学生来说,一是作文的分值一 直在语文试卷中占很大的比重;二是作文写得好,他的语文成绩一般不会差,三是语文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成绩。对于成年人来说,相关的写作项目做得到位了,非常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2)示例:①从字词句段做起,多学习一些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表达流畅的名家美文,在模仿写作的基础上再创造;②从强制自己写作向兴趣写作过渡等。
    (3)C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8.(18分)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问题。
    爱心墙
    万吉星
    ①小区有些年头了,密密麻麻的防盗笼,杂乱无章的网线、电话线蜘蛛网似的爬满了红砖房。每个单元门楼前的空墙上,贴满了各种牛皮癣广告。
    ②小王两口子带着刚满月的孩子搬进来时,总感觉很陌生,很不习惯。
    ③搬家时,父母从乡下送来了几大箱土鸡蛋。看着这些土鸡蛋还大多都没动,小王心里很着急:天气太热,时间一长就放坏了。
    ④媳妇说:“要不楼上楼下左邻右舍每家送点吧,以前的邻居们谁家有好吃的东西不都是互送的吗?”
    ⑤小王觉得这主意不错,便提了一篮鸡蛋去敲对面邻居家的门。厚厚的冷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笃——笃——笃”,连敲门声也是阴沉沉的,不像在乡下,用拳头把门擂得“咣——咣——咣”山响。
    ⑥敲了几下后,小王把耳朵贴在门上,听到从里面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他连忙后退了一步,用手捋了捋头发。可门并没有开,只听到门后传来一阵“寒窸窜”的响动,小王知道这是主人家正对着猫眼往外观察呢。他便对着门里说:“我是刚搬来对面的邻居,家里有些乡下带来的土鸡蛋,给你们送几个过来。”
    ⑦门内沉默了几秒钟,传来一个女人冷冰冰的声音:“谢谢,不用了,我们家都不喜欢吃鸡蛋。”话音一落,便有脚步声渐渐远去。
    ⑧小王感到有些失落,他抬腿上了楼,敲了敲楼上邻居家的门。门开了,但只虚开了一道不大的缝隙,从里面探出来一颗男人的脑袋,粗声粗气地问道:“你找谁?”小王忙将手里的篮子往面前送了送,把刚才在楼下的话又重复了一遍,男人一愣,用疑惑的眼光打量了一下小王,依然冷冰冰的说:“谢谢,不用了,我们家冰箱里还有很多。”说完便“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⑨小王站在楼道里,感觉很冷。
    ⑩没过几天,孩子一到深夜就哭闹不停,吵得小两口不得安宁,也搅得楼上楼下都睡不好觉。媳妇说:“孩子都吵得左邻右舍无法休息了,要不你去给大家道个歉。与其等人家骂上门来,不如先去陪个笑脸。”可真要去,小王心里又感到很别扭。
    ⑪怎么才能给邻居道了歉又不吃闭门羹呢?小王睁着眼想了一晚上。
    ⑫清晨天一亮,人们出门时,在单元门前的空墙上看到了这样一张手写的纸条:“各位邻居,我们刚搬到这个小区,由于孩子太小晚上吵闹,影响了大家的休息,深表歉意,同时也感谢大家这些天来对我们以及孩子的理解和包容,在此真诚地谢谢大家!”在小纸条的最后,还印上了孩子可爱的小脚印。
    ⑬第二天,纸条旁边多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谁家都有孩子,我们也是过来人,能理解!”纸条的后面,画了一颗小小的爱心。
    ⑭第三天,又多了一张小纸条:“是不是尿不湿让孩子不舒服,我家用的是XX牌的,孩子晚上睡得很香,你们可以试试!”
    ⑮第四天,再次多了一张纸条:“是不是奶水不够,孩子没吃饱?花生炖猪脚能催奶,我女儿刚断奶,家里还有很多花生,我给你们拿一点来吧!”
    ⑯第五天、第六天……
    ⑰最后有一天,在那面贴了无数张爱心小纸条的墙上,又多了这样一张小纸条:“我们在这个小区住了很多年了,但大家相互都不认识,中秋节快到了,要不我们就一起走出家门,在院子里搞一次联欢吧!”
    ⑱关了电视,放下书本,二楼的抱来一箱苹果,三楼的提了一篮花生,四楼的拿出一袋核桃……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小王站在一旁,微笑地看着他们。
    ⑲一轮明月静静地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倾泄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细读全文,请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将情节概括完整。
    送鸡蛋遭拒→ 写纸条道歉 → 贴纸条显爱 →出食物联欢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男人一愣,用疑惑的眼光打量了一下小王。
    ②可真要去,小王心里又感到很别扭。
    (3)联系语境,请分别从修辞的角度和拟声词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厚厚的冷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笃——笃——笃”,连敲门声也是阴沉沉的,不像在乡下,用拳头把门擂得“咣——咣——咣”山响。
    从修辞角度: 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防盗门的厚实阴冷,突出地表现出小区人们的防范心很重,邻里之间很冷漠。 
    从拟声词角度: 拟声词进行对比,突出乡下邻里之间的融洽友好,反衬出小区邻里之间隔膜很深。 
    (4)第五天或者第六天以及后面的纸条上会写些什么内容?请发挥合理的想象,拟写一则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请谈谈结尾段的作用。
    【分析】本文通过写小王两口子带着刚满月的孩子搬到小区,想通过送邻居鸡蛋拉进彼此的距离,结果屡次遭到拒绝,后来通过在墙上贴纸条的方式,打破了彼此的隔阂,使大家的关系更加融洽。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概括。结合“清晨天一亮,人们出门时,在单元门前的空墙上看到了这样一张手写的纸条:‘各位邻居,我们刚搬到这个小区,由于孩子太小晚上吵闹,影响了大家的休息,深表歉意,同时也感谢大家这些天来对我们以及孩子的理解和包容,在此真诚地谢谢大家!’在小纸条的最后,还印上了孩子可爱的小脚印”可以概括出:写纸条道歉;结合“第二天,纸条旁边多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谁家都有孩子,我们也是过来人,能理解!’纸条的后面,画了一颗小小的爱心。第三天,又多了一张小纸条:‘是不是尿不湿让孩子不舒服,我家用的是XX牌的,孩子晚上睡得很香,你们可以试试!’第四天,再次多了一张纸条:‘是不是奶水不够,孩子没吃饱?花生炖猪脚能催奶,我女儿刚断奶,家里还有很多花生,我给你们拿一点来吧!’第五天、第六天”可以概括出:贴纸条显爱。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①“疑惑”的意思是疑虑困惑。结合上文“小王忙将手里的篮子往面前送了送,把刚才在楼下的话又重复了一遍”可知,“疑惑”指男人不明白小王为什么要给他家送鸡蛋而怀疑小王,表现出他对小王的不信任。
    ②“别扭”的意思是不顺心,不舒服。结合前文“谢谢,不用了,我们家都不喜欢吃鸡蛋”“谢谢,不用了,我们家冰箱里还有很多”,可知小王前次送鸡蛋遭到拒绝,怕去道歉再受到怀疑或者冷眼,因而心里不愿意,不痛快。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①从“厚厚的冷冰冰的防盗门阴沉着脸”中“阴沉着脸”可以看出句子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防盗门的厚实阴冷,突出地表现出小区人们的防范心很重,邻里之间很冷漠。
    ②从“笃——笃——笃”“咣——咣——咣”,这里将两次敲门的声音进行对比,突出乡下邻里之间的融洽友好,反衬出小区邻里之间隔膜很深。
    (4)本题考查负文章负续写。结合前面“是不是奶水不够,孩子没吃饱?花生炖猪脚能催奶,我女儿刚断奶,家里还有很多花生,我给你们拿一点来吧”,纸条主要的关于孩子的内容,围绕这一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是不是孩子感冒了不舒服?记得早点带孩子到儿科医院去检查检查,到儿科医院在小区门口坐X路车。
    (5)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一轮明月静静地挂在夜空,皎洁的月光倾泄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是对环境的描写,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温馨的气氛,烘托了愉快的氛围。表现出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和谐友好的情景。同时结尾总结全文,含蓄隽永,“皎洁的月光倾泄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意在告诉人们:只要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和冷漠,互相信任,就能建立起快乐和谐的邻里关系。
    答案:
    (1)写纸条道歉;贴纸条显爱。
    (2)①疑惑:疑虑困惑。指男人不明白小王为什么要给他家送鸡蛋而怀疑小王,表现出他对小王的不信任。
    ②别扭:不顺心,不舒服。指小王前次送鸡蛋遭到拒绝,怕去道歉再受到怀疑或者冷眼,因而心里不愿意,不痛快。
    (3)①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防盗门的厚实阴冷,突出地表现出小区人们的防范心很重,邻里之间很冷漠。
    ②拟声词进行对比,突出乡下邻里之间的融洽友好,反衬出小区邻里之间隔膜很深。
    (4)示例:是不是孩子感冒了不舒服?记得早点带孩子到儿科医院去检查检查,到儿科医院在小区门口坐X路车。
    (5)结尾段收束全文,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温馨的气氛,烘托了愉快的氛围。表现出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和谐友好的情景。结尾含蓄隽永,意在告诉人们:只要人与人之间消除隔阂和冷漠,互相信任,就能建立起快乐和谐的邻里关系。
    【点评】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
    9.(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②相委而去  丢下 
    ③及事讫  等到 
    ④伋为违信于诸儿  失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相委而去
    学而时习之
    B.去后乃至
    家祭无忘告乃翁
    C.计日告之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遂止于野亭
    于我如浮云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4)【甲】与【乙】从选材的角度来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做人要讲信用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甲】文侧重  描写 ,【乙】文侧重叙述。
    【分析】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正午。(友人)过了正午还没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了西河美稷,有几百个小孩子,每人骑了一根竹竿做的“马“,在路旁迎着郭伋拜见他。郭伋问:“你们为什么从大老远来(见我)?“回答:“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出迎。”郭伋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完毕后,各位孩子再次送(郭伋)到城外,问:“使君哪一天回来?“郭伋请部下官吏计算,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他们。(郭伋)出巡已经回来了,比预定的日子早了一天,郭伋认为(这样做)会对孩子们失信,于是停留在郊野外的亭子里,等到了约定的日子才进入(城里)。郭伋的为人就是如此。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
    ①句意: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期,约定。
    ②句意: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委,丢下。
    ③句意:等到事情完毕后。及,等到。
    ④句意:郭伋认为(这样做)会对孩子们失信。违,失信。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相同,表承接/表承接。
    B.不同,才/你的。
    C.不同,代词/无意义,不译。
    D.不同,在/对于。
    故选:A。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①重点词语:惭,惭愧;引,拉;顾,回头。此句译为: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②重点词语:闻,听说;喜,高兴;故,所以。此句译为: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出迎。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主旨、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明确文章的结构思路、写作特色、作者思想意图等。甲文中友人不按约定时间到达,从反面表达不守信用的主题,乙文从正面写郭伋即使是答应孩子的事情也要做到守信。【甲】文侧重描写人物的对话来突出人物特点,【乙】文侧重叙述故事来表现人物。
    答案:
    (1)①约定 ②丢下 ③等到 ④失信
    (2)A
    (3)①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②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出迎。
    (4)做人要讲信用 描写
    【点评】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0.(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描绘及蕴含的哲理。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描绘画面时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作答即可。作者在本联中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2)本题考查诗歌的主题。《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答案:
    (1)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新生事物都必须从旧事物孕育产出。
    (2)此诗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译文
    次北固山下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点评】诗词鉴赏理解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三、作文。
    1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爱无形,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辨别;爱有意,需要我们用一颗慧心去感受。爱经常融化在一句平淡的话语中,绽放在一个鼓励的眼神中,潜藏在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中……爱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懂得坚韧,懂得幸福。回忆那些触动你真情的小事,用文字抒写出来。
    请将“想起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这个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⑤不少于600字。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分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语段,可以根据提示语来理解题目的含义。题目中,要补充两处,一处是“想起________”,可以填入、事、物、景等;另一处“我就________”,说明给你的印象深刻,教益深远,可填空表示人的某种情感体验的词语或短语,如“伤心”“快乐”“后悔”“愧疚”“感激”“感到温暖”等等。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体现所补充的第二个空的内容。文章应以细节描写为主,特别是心理描写写自己的感受。
    【解答】
    想起你,我就感到温暖
    回忆像一部老电影,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构成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每当想起你,我的心里就暖暖的。
    小时候,你牵着我的手,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冬天吃着热乎的肉夹馍,夏天舔着冰凉的甜筒。每当我把手中的食物递到你嘴边时,你总说不爱吃,可最后却还忍不住伸手过来抢。去逛超市,你推着车跟在我后面,买零食,买饮料,看着我喜滋滋的样子,你总是乐于充当我的“钱包”。
    我们俩都很懒,喜欢窝在沙发上看电视、吃零食,徒留一地的碎渣,最后,由“石头、剪刀、布”输了的人来打扫。当然,这个倒霉的人总是我。看着你贼笑着耍赖皮,我总是愤愤不平地挥舞着手中的拳头。不过,姜还是老的辣,我只好叹着气拿来扫帚。
    每当我拿着作业上的问题去请教你时,你总是喜欢充当我的“小老师”,拿着笔,用掉一张又一张草稿纸,耐心地向我解释每一道题。我只怪自己的悟性太差,因为不管你讲多少遍,我还是无法理解。每到这时,你的暴脾气就上来了:“怎么那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大吼完的你,摔笔愤然离开。我的眼眶不由得湿润了,再次拿起被你握热的笔,好像有魔力般,我的思路突然被打开了,如有神助地做完了那道难题。片刻后,你从外面回来,捧着一盒德芙巧克力,郑重其事地向我道歉。我破涕为笑,拿着巧克力,心里充满了无限温暖。
    你总是那么相信我,相信我的学习能力,相信我的自觉性。打小,你就培养我独立的个性,我的自信源于你的微笑和鼓励。你放心地将手机交给我,让我控制好娱乐的时间。我本不想辜负你的期望,但在一次次不敌诱惑的玩耍后,还是选择主动将手机交回。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你脸上欣慰的笑容。你或许不知道,你放手时那满含信任的笑容,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每当想起我们一起的快乐,一起的汗水,一起的收获时,我的心就暖暖的。
    老爸,和你一起度过的时光,令我终身难忘!
    老爸,我爱你!
    【点评】毫无疑问,这是一篇暖心的作文,字里行间温情四溢,透过一个个温馨的生活片断,我们看到了父亲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爱及女儿对父亲的无限感激。全文语言优美,充满真情实感,表达自然流畅,读来暖心暖怀。


    相关试卷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经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经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

    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句子默写,基础知识综合,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