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讲-字词训练之词义辨析 学案 6 次下载
-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讲-字词训练之成语词语 学案 5 次下载
-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讲-叙事类写作训练 学案 5 次下载
-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讲-句式训练之缩句、修改病句 学案 5 次下载
-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讲-课内外文言文复习 学案 学案 5 次下载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讲-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展开第3讲 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学习目标
1.掌握叙事类记叙文阅读的六要素、线索及叙述顺序。
2.学会给文章划分层次,注重重点,把握主旨。
教学内容
一、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
前次课重点知识:掌握不同成语、四字词语的分类 ;
积累五(下)课内同步成语及四字词语并进行拓展迁移。
二、互动探索
预习作业
对与错
我7岁的小侄子从外地来江城玩。有一天,我带他走过一所邮局,他一抬头,停住脚不动了,一手拽我,一边指向邮局上方一块巨大的地图模型:“姑妈,错了。”
“什么错了?”我莫名其妙。
“位置错了。他们把南美洲和非洲放颠倒了。”
我不以为然:“那只是一种装饰,谁会在意这个呢?”
小侄子却不干了,说:“那是地图,如果地图放错了,人们会走丢的。”
我感到大人的面子受到威胁,如果这种错误被一个孩子发现的话。
“你怎么敢肯定错了?”
“我摆过拼图,它肯定错的。”他固执地说。
我恼羞成怒:“错就错吧,关你什么事?”
小侄子委屈地跟我走了。但他却不肯放过这个问题,一回到家,就翻出一张地图让我看什么是正确的。殊不知我早已忘了那错误的形状。
7岁的孩子对我彻底失望了,不过,临上火车告别江城时他还不忘叮嘱我:“姑妈.你再去看看,那肯定是错的。”
时至今日我也没弄明白那地图的对与错。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区别。孩子从小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是识别对与错,而长大后,在是是非非之中,却早已淡忘了孩子时期的标准答案。“难得糊涂”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为最佳的行为方式。它们消解人们对公理和正义的坚持。在利益面前,责任和原则都不值一提;在混淆对与错上,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口实。聪明的大人不会去指出别人的错误,他们宁可把他当作背后的笑料。我常因此而洋洋得意,为了这孩子永远也无法理解的大人的秘密。
1、 文中“7岁的孩子对我彻底失望了”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就是大人和孩子的区别”,这里的“这”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恼羞成怒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大人真的“聪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事或几件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的教育。
1、 记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1)时间:时间指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2)地点(时间和地点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是故事的开头。)
(3)人物:事件涉及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是谁?
(4)事件的起因: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前提。事件是在什么样的前提或矛盾下展开的。
(5)事件的经过:事件发展的过程,这是文章的核心内容。
(6)事件的结果:最后故事的结局。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者又组成了事件的三要素,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谁因为什么干了什么最后怎样。这一句话组织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就出来了。
2、如何辨识顺叙、倒叙、插叙,体会其作用?
常见的叙述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顺叙是记叙文中最常见的叙述方法。
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采用倒叙的手法可造成强烈的悬念,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尤其能突出倒叙部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所叙线索而插入另一故事片段,补充交代或说明有关内容,以埋下伏笔或照应前文。插叙可使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显得更加丰满,更加严密。
3、如何寻找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纲。抓住了线索,对理解文章、掌握结构、把握中心大有作用。线索的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某一件有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4)以时间为线索
(5)以地点变化为线索
(6)以某一中心时间为线索
多数的记叙文只有一条线索,但有一些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意识的线索。
4、如何分析记叙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
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些部分要详写,一些部分要略写。详写和略写的安排与所要表现的中心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分析文章中的详略与中心的关系也就成了阅读能力的一个考查点。
详略安排的用途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与中心有关的部分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部分略写,以免造成喧宾夺主,中心不明;一是详写略写都与所要表现的中心有关,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详略的安排用意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形:一是略写部分是详写部分的补充或衬托,一是详写部分极尽铺陈之能事,给人造成一种“这是文章的中心部分”的错觉,而略写部分则往往是非常精练的几句话,这几句话往往又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与前者形成强烈对比,在对比中突现文章的主题。
5、如何分析思路、概括要点、归纳中心?
记叙文的层次划分一般按照五个思路划分:
(1)按“总—分—总”结构特点划分;
(2)按时间顺序划分;
(3)按地点的转移划分;
(4)按故事情节的发展划分;
(5)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在记叙文层次划分的基础上,考题一般需要我们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在概括段意时,我们也可以遵循以下几个方法:
(1)摘句法: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2)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3)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
记叙文中心提炼与表述方法:
(1)明晰概念: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件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
(2)提炼方法:分析文章的标题;研究文章开头结尾;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语句;分析文章层次和人物事件;分析文章的时代背景
表述方法:记叙文的中心包含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两方面;归纳中心时通常用“通过……表达……”的句式来表达。“通过……”就是概括文章所写的内容,语言要简明;“表达……”就是总结作者的立场、观点、情感等。
7、叙事类记叙文的阅读应在掌握了文体知识和阅读方法的前提下进行整体感知。
(1)弄清记叙的要素、记叙的人称、记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详写与略写、过渡与照应,分辨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分析各种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2)弄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分辨文章的类型。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抓事件因果概括内容;结合事件还原人物精神;抓人物心理或“点睛”之笔,把握作者感情。
(4)段落阅读,要明确段落内容,分清层次,理解语段中句子之间的联系,能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语。
(5)在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个人的主观感悟。
【例题精讲】
例1.
至爱所在
①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他的身边。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②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
③1830年,作曲家肖邦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朋友们赠给他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
④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暴发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肖邦曾两次设法回国,都没有成功。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音乐里。
⑤肖邦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后来,在肖邦诞辰125周年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
至爱所在,心之所在。
(1)从记叙的顺序看,③④两段属于_____叙部分。它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①在初春的暖雨里,满天飘着毛茸茸的黄色的飞花,像天上落下了奇异的雪。
②这不是蒲公英,是梧桐的种籽。光秃秃的梧桐树枝上那些小铃铛,在严寒中寂寞地度过了冬天,此刻,它们在春风里欢快地解体了,脱落了,变成了漫天飞花。
③它们是数不清的小生命啊!它们在春风里飞啊飘啊!像一只只小蝴蝶,像一顶顶小降落伞。它们要找寻自己的土壤,它们要在大地的怀抱里生根,发芽,有朝一日也长成一片亭亭玉立的梧桐树林,它们要用水灵灵的新绿覆盖大地……
④然而在城市里,到处都是冷冰冰的水泥地,它们终于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土壤,只是在街头墙角无可奈何地积累成一堆堆一团团,心灰意懒地滚动着……
⑤它们本来应该变成森林的!
(1)文章前三段用了四个比喻句(详、略)写了梧桐树籽__________时的状态;第四段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___(详、略)写了梧桐树籽_______________时的状态。
(2)文章这样安排详略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能含蓄提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窗玻璃,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的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她娇小的身子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破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的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撞击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的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身边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那,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学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握得暖烘烘的。这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1)本文的情节,可以分为“震飞玻璃”→“_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部分。
【巩固练习】
1.糖罐的秘密
李晓琴
①上高中时,学校坐落在清江边上的一个小村子里。宁静的村落三面临水,四季风景如画,如同古人笔下的世外桃源。但也极其A(piān pì)闭塞,周围疏疏落落全是民居,连买一根针也非要上十里外的小镇不可。
②这可苦了我们这群高三的可怜虫们。读书实在太耗心智了,以至于整天惟一的感觉就是饿,连睡梦里都满是各种各样令人B(chuí xián)的好吃的东西。不知道是谁带了一罐糖来,是那种黄亮如金:细软如沙的黄砂糖。
③于是,寝室里便流行罐装的黄砂糖。十二个糖罐,恰似我们十二个女孩子,亲亲热热地排成一排。临睡前,美滋滋地喝上一杯热腾腾的糖水,月儿便甜甜地照进梦乡。
④唯独秦霜是不大喝糖水的。因此她那个别致的青瓷陶罐里的糖,比起我们的总是又多又满。每晚,当我们一边啜着糖水,一边叽叽喳喳地品头论足,或嘀嘀咕咕地发着牢骚,或嘻嘻哈哈地相互取笑时。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问她为什么不喝,她说:“坏牙齿呢!”
⑤后来有人跟我咬耳朵,说秦霜的糖罐根本就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她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年迈的外婆一起生活,学费都交不齐,哪还有闲钱买糖吃?她那一罐糖,吃了再没得添的,又怕人瞧不起,就胡说什么坏牙齿的鬼话!我听了之后觉得心头一紧,有说不出的悲凉。一次下课间操,口渴了,我匆匆忙忙回寝室找水喝。经过寝室门前的花坛时,不经意地向寝室的窗户一瞥,却见秦霜正狼吞虎咽地吃什么东西,不由一惊。细细看,竟是在吃糖呢!她挨次从每个糖罐里舀上一大勺,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
⑥我看得目瞪口呆。可不知怎的,慢慢地,所有的惊讶、愤怒、鄙夷渐渐散去,两行温热的泪却无声无息地淌下来,滴落在那暗香袭人的花丛中——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的潜回教室。
⑦晚饭后,待一寝室人走得一个不剩,我一跃而起,飞快地闩上门,拉下窗帘,一把抱起我的糖罐。先给另外的几个逐一补上一大勺糖,然后,将剩下的通通倒进那个青瓷糖罐。又从箱子里抽出一袋糖,倒入自己的空罐儿。胆战心惊地忙完这一切,我狂跳不止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
⑧前不久,我收到了一封寄自深圳的来信。信是这样写的——
晓琴:
你一定还记得那个糖罐儿吧,那是我外婆的嫁妆,据说还是宫廷里的东西。现在,居然有人愿出五万元买它呢!我舍不得出手,因为,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值这个数儿。
那个偷吃糖的女孩儿,她其实觉察到了花丛中的那双眼睛——那双世界上最纯最美的眼睛。因为它的注视,那个差点成为偷儿的女孩,在后来充满苦难的岁月里,却再也不曾妄动过一回。
⑨不用说,这封信是我多年的挚友——已任深圳一家电脑公司执行总经理的秦霜寄来的。
(1)请根据拼音写出文中应填入的词语。(2分)
A.piān pì( ) B.chuí xián( )
(2)根据语境,第④段划线句“秦霜总是在灯下读着她那本似乎永远也读不完的小说。”中两个需要重读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分)
(3)第⑥段写道:“我悄悄地离开了那扇窗户,贼一样的潜回教室。”请发挥想象,把此刻“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4分)
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⑧段中划线句“因为,你倒进去的糖,远远不止值这个数儿。”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____为线索展开情节,先后写了:喝糖、____ 、____ 、____ 等四件事。(4分)
(6)结合本文谈谈自己在做人方面获得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在拐角处
一次,弟弟在郊游时不小心脚尖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 zhā zā)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我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和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老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sāo shāo)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
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dú dǔ)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左拐的刹(chà shà)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弟弟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2)他觉得老爸“一点也不关心”他。“一点也不关心”为什么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弟弟一开始很伤心,而后来则很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爱的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理解父亲的做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乡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得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都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帮助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文章第④自然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⑦自然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文章主旨,理解第⑨自然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生活的真谛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地和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语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
1、用横线画出能体现“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这句话含义的句子。老妇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说“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根据小说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充一句话,说明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写了“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这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B.“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在守墓人看来,人活着就应该多关心那些活着的人们,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
C.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的,在简洁的对话中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显得简练而丰富。
D.这篇小说构思精致,情节有起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1:
不要等到比原来还少
①小时候,有一次和祖父进林子去捕野鸡。祖父教我用一种捕猎机,它像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我隐蔽的灌木丛中。只要野鸡受撒下的玉米粒的诱惑,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我只要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
②支好箱子,藏起不久,就飞来一群野鸡,共有9只。大概是饿久了,不一会儿就有6只野鸡走进了箱子。我正要拉绳子,又想,那3只也会进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会儿,那3只非但没进去,反而走出来3只。我后悔了,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接着,又有两只走了出来。如果这时拉绳,还能套住一只,但我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心想,总该有些要回去吧。终于,连最后那一只也走出来了。
③那一次,我连一只野鸡也没能捕捉①到,却捕捉②到了一个受益终身的道理: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而机会却稍纵即逝;贪欲不仅让我难以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将失去。
(1)仔细阅读第②段,回答问题。
①“我”一共失去了_____次机会。面对这几次机会,“我”的内心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终于,连最后那一只也走出来了。”联系上下文,理解“终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文中第三小结用了两个“捕捉”,你认为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2:
藏起母亲的秘密
①母亲病了,在特别繁忙的工作中倒下,住进了医院,卧床不起。
②远在故乡的姥姥知道了,爱女心切,立即拖着yōng肿的身体,从千里之外的南方小城心事焦zhuó地赶来看望母亲。
③母女俩阔别已久,待病床前见面时,居然相拥而哭,惹得旁人也掉了眼泪,也被感动了。
④姥姥开始不停的嘘寒问暖,唠唠不停,手也不停交互揉搓着,可见她心中的急切。
⑤她问母亲:“你到底感觉如何,气色这么不好?”
⑥母亲微笑着说:“感觉还好,就是没有什么食欲,米饭都不想吃。”
⑦姥姥急了,说:“孩子,不吃东西怎么行呀?你想想到底想吃点什么?”
⑧母亲诡秘地笑了:“其实我就想吃你包的芹菜饺子了。”
⑨姥姥顿时微笑起来,仿佛终于找到治病的良方,拍膝而起,说:“好!我去给你包,你小的时候最喜欢吃的就是芹菜饺子!”
⑩说宝便起身拉我回家,和面包饺子去了。
在家里和面包饺子的时候,姥姥不让我插手,她怕我坏了她的好事。我在厨房门口,悄悄看着,姥姥包得极为细心,搓揉扭捏间,老泪轻流,看得我心事阑珊。
一个多小时后,芹菜饺子终于做好了,个个饱满鲜香,姥姥将它装进保温饭盒,扯着我就匆匆出门了。姥姥一路上步子走得很急,巍巍颤颤的,我知道她定然是怕饺子凉了!
到医院的时候,母亲见着饺子就高兴起来,仿佛犯馋很久了。连忙伸手去接,却忽然想起自己的手脏,于是要外婆去打点水回来洗手,外婆自然起身去了。刚去一会,母亲又对我说:“儿子,这离卫生间有点远,去帮帮外婆端水。”于是我也去了。
把外婆接回来的时候,我们忽然看见母亲已经吃开了。母亲笑着说:“嘴巴实在馋了,干脆吃了。”我看母亲的饭盒,里面只剩三两个饺子了。姥姥责骂她还是那样嘴馋,脸上却浮起笑容,因为母亲终于还是吃下东西了。
接下来的几餐,母亲依然病重,但食欲却变好了,总是把姥姥包的饺子吃个精光。
第二天晚上,我留下来陪母亲。母亲在一旁看书.而我坐在桌前写东西。
此间,一个不小心,笔掉在了地上,滚进了母亲的病床底下,于是伸手去摸,笔没摸到,却摸到一袋东西。拖出来一看,我满脸惊讶,竟然是一大袋饺子。
我连忙问母亲怎么回事,母亲叫我塞回去,红着脸说:“待会你拿去扔了,不要让姥姥看见了。”
我问:“饺子你都没吃呀?
母亲叹气说:“我点滴食欲都没有,哪吃得下呀?不要让姥姥知道了,她知道我没有吃,会很担心的。”
“你没食欲,那你还叫姥姥包饺子干什么?”
“你姥姥千里迢迢来照顾我,要是帮不上忙,眼睁睁地看我生病,会很伤心的。知道不?”
我顿时被母亲的话震撼了,终于醒悟过来:原来母亲让姥姥包饺子却又用心良苦地深藏起来,居然只是成全老人的一番爱意,减轻老人担心而已。
我提着一袋沉甸甸的饺子来到病房后院,扬手一挥,饺子被隐没在黑色的夜里。秘密已经被我藏起来了,但是我知道有一种沉甸甸深藏心底的爱意,却永远挥之不去。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yōng( )肿 焦zhuó( )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⑤—段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段中画线句中加点词“责骂”的含义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让姥姥包饺子,但自己没有吃,并把饺子偷偷藏起来。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
下节课主题:《叙事类写作训练》
预习作业:
生命的最后三天
很久以前,在一横渡大洋的船上,一位父亲带着六岁的儿子去美国和妻子会合。
一天,当男人在舱里用水果刀削苹果给儿子吃时,船突然剧烈摇晃,为了保护儿子,男人摔倒在地,手里的刀子不小心插进了他的胸部。男人慢慢地站起来,在儿子不注意之时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
以后的三天,男人照常照顾儿子,带他吹海风,看蔚蓝的大海。仿佛一切如常,但儿子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他看向海平线的目光是如此的忧伤。
抵达的前夜,男人来到儿子的旁边,对儿子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告诉她,我爱她。”说完,在儿子的额上深深地留下一个吻。
船到美国了,儿子在人潮中认出了妈妈,大喊:“妈妈!妈妈!”就在此时,男人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插进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发觉。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了,使得被切断的心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
在刀无比精确地插进了心脏之后,一个人的生命竟然还延续了三天。这是医学上罕见的奇迹。如果给这个奇迹起一个名字的话,那它应当之无愧地叫做“爱”。
1、 阅读文章,用六要素的方法概括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的什么行为感动了你?说说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和父亲之间发生过哪些事情呢?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05:句子含义理解(学案)(学生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 记叙文阅读专讲专练: 这是一份考点05:句子含义理解(学案)(学生版)2024年小升初语文 记叙文阅读专讲专练,共7页。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讲-写人类记叙文阅读: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全册综合学案设计,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互动探索,阅读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