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关于人体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CO2的扩散方向,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 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
    B. 组织细胞→组织液→血浆
    C. 组织液→血浆→组织细胞
    D. 组织液→组织细胞→血浆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CO2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所以根据血液循环途径,人体内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要先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然后汇聚到各级静脉,经上下腔静脉流入右心房,由右心房流入右心室,经肺动脉到肺部毛细血管网,扩散进入肺泡,在经呼气排出体外,即排序为:组织细胞→组织液→血浆,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占血浆蛋白总量的50%~6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B. 白蛋白减少,O2运输能力减弱
    C. 白蛋白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D. 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减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1、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2、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过来,溶液浓度越低,溶液渗透压越低。
    【详解】A、白蛋白增多,血浆浓度增大,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较低,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
    B、红细胞中血红蛋白运输O2,白蛋白没有运输O2的能力,B错误;
    C、白蛋白减少,血浆浓度减小,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C正确;
    D、白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增多,D错误。
    故选C。
    3.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B. 内环境内含有多种酶,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 内环境稳态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均有关
    D. 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的调节下实现的机体动态平衡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A正确;
    B、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但不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
    C、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均有关,C正确;
    D、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的调节下实现的机体动态平衡,D正确。
    故选B。
    4. 下图为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后膜
    B. 兴奋引起②的释放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
    C. ②神经递质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⑤突触间隙中的
    D. 局麻药作用于④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可抑制④产生兴奋
    【答案】C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2、
    分析题图:图示为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示意图,①表示突触前膜,②表示神经递质,③表示突触后膜的受体,④表示突触后膜,⑤表示突触间隙。
    【详解】A、图示为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示意图,①表示突触前膜,②表示神经递质,③表示突触后膜的受体,④表示突触后膜,⑤表示突触间隙,A正确;
    B、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②神经递质至突触间隙,该过程中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B正确;
    C、②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⑤突触间隙,C错误;
    D、④表示突触后膜,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可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正确。
    故选C。
    5. 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B. “植物人”的脑干、脊髓等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C. 正常成年人可以“憋尿”,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 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CO2以维持下丘脑呼吸中枢的兴奋
    【答案】D
    【解析】
    【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详解】A、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故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A正确;
    B、“植物人”也能呼吸、排尿、排便等,所以其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B正确;
    C、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正常成年人可以“憋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C正确;
    D、呼吸中枢在脑干不是在下丘脑,D错误。
    故选D。
    6. 上午11时,“饥肠辘辘”的小李同学仍在坚持考试。已知大脑的能源物质是葡萄糖,下列关于此时小李体内激素和代谢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体内的胰岛B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
    B.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降低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
    C. 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加快
    D. 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2、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错误;
    B、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升高,B错误;
    CD、根据题意可知,“饥肠辘辘”的小李同学仍在坚持考试,体内血糖主要来自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此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处于正常范围内,大脑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加快,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D错误。
    故选C。
    7.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可对哺乳动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以大鼠为实验材料,检测甲减仔鼠及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的各项指标,结果见下表。结合下表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及其与心肌生长的关系,错误的是( )
    指标
    正常仔鼠
    甲减仔鼠
    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
    甲状腺激素总量(pmol/L)
    20.42
    5.90
    15.92
    促甲状腺激素(TSH,mIU/L)
    3.12
    929
    4.97
    心肌重量(mg)
    68.27
    41.29
    65.66

    A. TSH的增加抑制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也抑制了心肌发育
    B. 补充甲状腺激素,甲减仔鼠体内TSH的分泌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
    C. 甲减仔鼠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应该比正常仔鼠高
    D. 补充甲状腺激素可用于治疗甲减,恢复心肌的正常生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等因素的刺激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详解】A、促甲状腺激素(TSH)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据表可知,TSH的增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心肌发育,A错误;
    B、补充甲状腺激素的仔鼠,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机体通过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TRH和垂体分泌TSH减少,因此补充甲状腺激素后 TSH的分泌减少,属于负反馈调节,B正确;
    C、与正常仔鼠相比,甲减仔鼠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较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C正确;
    D、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减仔鼠心肌重量和正常仔鼠心肌重量大致相当,因此可以采取补充甲状腺激素的方式治疗甲减,恢复心肌的正常生长,D正确。
    故选A。
    8. 下图为人体内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受到寒冷刺激时,a、b、c激素的分泌均会增加
    B. c、d激素分泌增多,可使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
    C. 体温调节中,下丘脑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
    D. 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的功能,同时能合成并释放e激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1.体温调节: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受刺激,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促进产热);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促进机体产热
    2.水盐平衡调节: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同时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补充水分。而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会减弱。
    【详解】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冷觉感受器受刺激,将兴奋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促进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进垂体前叶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b促进甲状腺分泌c甲状腺激素,A正确;
    B、c甲状腺激素、d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能促进细胞代谢,促进产热,可使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B正确;
    C、体温调节中,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参与神经调节,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既能参与神经调节,也能参与体液调节,C正确;
    D、下丘脑具有渗透压感受器的功能,同时能合成分泌e抗利尿激素,然后运输到垂体释放e激素 ,D错误。
    故选D。
    9. 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可表示为“内分泌细胞→激素→靶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腺体分泌的激素都只能作用于一种特定靶细胞
    B. 这种调节方式与神经调节相比,作用范围更广泛
    C. 在某些生命活动调节下,靶细胞可能是内分泌细胞
    D. 激素的作用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
    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
    【详解】A、腺体分泌的激素并非都只能作用于一种特定靶细胞,如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细胞,A错误;
    B、激素调节由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到内环境,经体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所经历的时间长,但比较持久,神经调节以神经冲动形式传递,持续的时间短,B正确;
    C、在某些情况下,靶细胞也可以作为分泌细胞,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正确;
    D、激素能够调节代谢,作为信息能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
    10.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成熟后的淋巴细胞可分布于血液、淋巴液和淋巴结内
    B. 吞噬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C. 免疫系统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D. 胸腺是T细胞生成、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答案】D
    【解析】
    【分析】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
    2、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详解】A、成熟后的淋巴细胞可分布于血液、淋巴液和淋巴结内,A正确;
    B、吞噬细胞能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即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可摄取、处理抗原,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B正确;
    C、免疫系统清除体内以及衰老或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C正确;
    D、T细胞产生场所是骨髓,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D错误。
    故选D。
    11. 接种疫苗能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灭活疫苗保留了病毒的抗原性
    B. 疫苗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 再次接种疫苗可提高机体内抗体含量
    D. 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参与靶细胞裂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注射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
    【详解】A、灭活病毒疫苗的研发工艺主要是通过在细胞基质上对病毒进行培养,然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具有感染性的病毒杀死但同时保持其抗原颗粒的完整性,使其失去致病力而保留抗原性,A正确;
    B、疫苗作为抗原,会刺激B细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抗体,从而增强了免疫能力,B正确;
    C、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故再次接种疫苗可提高机体内抗体含量,C正确;
    D、效应T细胞参与靶细胞裂解,但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抗体,不参与靶细胞裂解,D错误。
    故选D。
    12. “免疫吸附”治疗危重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原理是:通过吸附SLE患者血浆中可能致病的免疫因子,降低其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SLE患者通常皮肤出现蝶形红斑,属于自身免疫病
    B. SLE发病迅速、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C. “致病的免疫因子”可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D. 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剂)可用于辅助治疗SLE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详解】A、SLE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属于 自身免疫病,A正确;
    B、过敏反应发病迅速、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SLE是自身免疫病,可导致自身组织损害,B错误;
    C、“致病的免疫因子”可能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抗体等,C正确;
    D、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剂)可抑制体液免疫进而抑制相关抗体的产生,减少该抗体对自身组织细胞的攻击,可用于辅助治疗SLE,D正确。
    故选B。
    13. 下列对生长素的合成、分布、运输及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 生长素和乙烯均能促进果实的成熟
    C.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器官的生理作用可能相同
    D.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韧皮部的非极性运输以及根尖和茎尖部位的横向运输。其中极性运输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一直可以进行,而横向运输会受到光照的影响,会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同样重力也会影响根和茎部位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分布。
    【详解】A、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转变形成的,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A错误;
    B、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
    C、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生长素(最适浓度两侧)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C正确;
    D、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D错误。
    故选C。
    14. 如下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 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 d图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 图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感光部位)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生长素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
    【详解】AB、图a中玻片可以阻止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因此两侧生长素含量一致,a直立生长,图b生长素可以通过琼脂片,且有单侧光的照射,所以b向光弯曲生长,图c缺少胚芽鞘尖端的感光部位,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左侧使尖端下部左侧生长素含量大于右侧,c背光弯曲生长,AB错误;
    C、图d中如果只旋转纸盒,植株不动,只有当纸盒旋转至纸盒开口朝向光,植物才受到光照,因此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C错误;
    D、d图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那么只有纸盒开口部位受到单侧光照射,因此植株会向盒开口方向生长,D正确。
    故选D。
    【点睛】
    15. 下列对植物顶端优势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顶端优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侧芽不能产生生长素
    B. 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处生长素的含量相对较高
    C. 通过修剪景观树木来解除顶端优势,可以让树木发出更多的侧枝
    D. 顶端优势的存在能使植物争得更多的阳光,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答案】A
    【解析】
    【分析】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解除方法是摘除顶芽。
    【详解】A、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顶芽和侧芽生长素分布不均,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而不是侧芽不能产生生长素,A错误;
    B、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处生长素分布较多,含量相对较高,抑制侧芽生长,B正确;
    C、园艺师通过修剪景观树木来摘除顶芽,导致顶端优势被去除,因此侧芽发育加快,可以让树木发出更多的侧枝,C正确;
    D、顶端优势的存在能使植物争得更多的阳光用于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更多有机物用于生长繁殖,是适应环境的表现,D正确。
    故选A。
    16. 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某森林中雪兔种群密度,将首次捕获的50只雪兔安装定位标志并放归,一段时间后再次捕获的80只雪兔中具有定位标志的有10只,并发现此时有10个定位标志不再发生任何移动(标志脱落、被捕食、其它原因死亡等)。预测该雪兔种群目前的数量约为
    A. 320只 B. 360只 C. 400只 D. 200只
    【答案】A
    【解析】
    【分析】标志重捕法:许多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志重捕法。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计算方法:N表示种群数量,n表示重捕个体数,m表示重捕中标记数,M表示初次捕获标记数,N=(n÷m)×M。
    【详解】ABCD、标志重捕法的计算方法为N表示种群数量,n表示重捕个体数,m表示重捕中标记数,M表示初次捕获标记数,N=(n÷m)×M。由题意可知,有10个定位标志不再移动,说明具有定位标志、具有活动能力的个体为40个,因此雪兔种群数量=第二次捕获的数量(80)×第一次标记的数量(40)÷ 第二次捕获中带标记的数量(10)=320只,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7. 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甲、乙种群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丙表示Nt+1=Nt。若不考虑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曲线分析可知,甲、乙种群是捕食关系
    B. 甲种群和乙种群的增长方式都不是“J”型增长
    C. 当甲种群的个体数量低于S1时,甲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D. 乙种群数量为S3时,乙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甲、乙种群当年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的是(Nt+1)之间的关系,Nt+1与Nt比值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增加;该比值等于1,说明种群数量不变;该比值小于1,说明种群数量减少。Nt+1与Nt比值大于l且保持不变,则该种群为“J”型增长。
    【详解】A、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甲、乙种群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的是(Nt+1)之间的关系,不能据此判断甲、乙种群是捕食关系,A错误;
    B、甲、乙两种群的Nt+1与Nt比值随时间推移而变化,说明增长方式都不是“J”型增长,B正确;
    C、当甲种群的个体数量低于S1时,Nt+1与Nt比值小于1,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逐渐减小,甲种群会被淘汰,C正确;
    D、乙种群数量为S3时,Nt+1与Nt比值等于1,乙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同,D正确。
    故选A。
    18. 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针阔叶混交林中的乔木层有红松、红皮云杉、白桦等多种植物,在林冠层生活着小杜鹃、大杜鹃、黑枕黄鹂等鸟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针阔叶混交林中的红松、红皮云杉和白桦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 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C. 针阔叶混交林植物分层较复杂,可提高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
    D. 针叶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主要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原因是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详解】A、红松、红皮云杉和白桦都属于乔木,它们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共存一起时存在竞争关系,A正确;
    B、长白山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岳桦林和高山冻原,环境逐渐变差,物种丰富度逐渐下降,B错误;
    C、针阔叶混交林的不同植物分层情况较复杂,由于在不同高度有不同的植物,故提高了光能等资源的利用率,C正确;
    D、针叶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不同的鸟类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故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D正确。
    故选B。
    19. 某班学生到某处被山火焚烧过又恢复的林区进行生态调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火灾发生后,该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B. 演替过程中,该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 演替过程中,新的优势种出现,原有优势种就会消失
    D. 适当的人类活动,可以加快林区的恢复
    【答案】C
    【解析】
    【分析】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火灾后,该地区存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火灾后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增加,B正确;
    C、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但不是绝对取代,因此若一种新的优势种出现,则原有优势种不会消失,C错误;
    D、适当的人类活动,可以加快林区的恢复,如火灾后的森林,人类适当的去种植一些植物,D正确。
    故选C。
    20.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中的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B. 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病毒都属于分解者
    C. 不同的细菌可能是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成分
    D. 生产者都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A、如秃鹫属于分解者,A错误;
    BCD、不同的细菌可能是生态系统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大多数细菌属于分解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1. 下表是兔子摄食蒲公英后的能量流动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项目
    摄入量
    粪便量
    呼吸消耗量
    能量(kJ)
    423
    214
    135

    A. 兔子的同化量是209kJ
    B. 兔子的粪便量属于蒲公英同化的能量
    C. 兔子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74kJ
    D. 兔子呼吸消耗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答案】D
    【解析】
    【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以有机物形式储存起来)=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被同化)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题中兔子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详解】A、同化量是指被兔子消化吸收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量-粪便量=423-214=209,A正确;
    B、兔子的粪便量是兔子摄食蒲公英后,不能消化吸收排出的部分,其中的能量仍是蒲公英同化的能量的一部分,B正确;
    C、兔子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209-135=74,C正确;
    D、兔子呼吸消耗能量以热能散失到环境中,不能被兔子继续利用,D错误。
    故选D。
    22. 下图是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a、b都表示消费者,d表示生产者
    B. 若缺少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C.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D. 增加碳固定量、减少碳排放量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中双箭头可知d为生产者,且a、b、c、d构成生物群落,即初级消费者a,次级消费者b,c为分解者;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碳元素从生物群落回到大气中主要依赖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故碳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
    【详解】A、根据分析,a是初级消费者,b是次级消费者,d为生产者,A正确;
    B、c是分解者,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若缺少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会受到较大影响,B正确;
    C、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C错误;
    D、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增加碳固定量、减少碳排放量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D正确。
    故选C。
    23. 黄鼬(俗称“黄鼠狼”)主要捕食鼠类,它们体内有臭腺,在遇到威胁时可排出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以下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信息
    B. 这种气味信息只对黄鼬有利
    C. 释放臭气有利于黄鼬躲避危险
    D. 臭气作为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生态系统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和异种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详解】A、黄鼬释放的臭气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在一种化学信息,A正确;
    B、这种气味信息不一定只对黄鼬有利,B错误;
    C、在遇到威胁时排出臭气,麻痹敌人,鼠类闻到臭气时往往选择逃离,有利于黄鼬躲避危险,C正确;
    D、臭气作为化学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B。
    2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 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
    C.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高低可通过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来体现
    D. 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详解】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
    B、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B正确;
    C、某生态系统中,种群内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有关,C错误;
    D、戈壁荒漠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恶劣,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低,D正确。
    故选C。
    25.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物圈内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B. 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然选择的作用
    C. 湿地生态系统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建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植物桫椤属于就地保护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进行就地保护,其与易地保护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详解】A、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保护物种多样性,还要保护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
    B、物种形成有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因此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然选择的作用,B正确;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这体现了它在生态系统中的调节作用,故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
    D、建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对区内包括野生植物桫椤在内的各种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加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之一,这属于就地保护,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6. 当你帮别人提起重物时,看似举手之劳,实际上发生了复杂的神经调节。其基本过程:肌肉被重物牵拉引起肌梭兴奋,通过α神经元和γ神经元导致梭外、梭内肌纤维收缩。α神经元兴奋使梭外肌纤维收缩以对抗牵张,γ神经元兴奋引起梭内肌纤维收缩以维持肌梭兴奋的传入,保证牵张反射的强度,从而提起重物。下图为该反射弧的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

    (1)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_______________和效应器,β神经元属于_______________(填“传入”或“传出”)神经元,其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___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2)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都可称为____________。某人的肌肉因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萎缩,但与之有关的反射弧结构完整,医生通过检测突触间隙中是否存在相关神经递质推测病因。若检测不到神经递质,则病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量_________(填“增多”“不变”或“减少”),则病因可能是神经递质被大量摄回突触小泡。
    (3)图中α神经元兴奋时,其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答案】(1) ①. 感受器 ②. 传入 ③. 增强
    (2) ①. 突触 ②. 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或神经元不能合成神经递质) ③. 减少
    (3)甲
    【解析】
    【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特殊结构决定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小问1详解】
    γ神经元兴奋,肌梭能感受梭内肌纤维收缩,产生兴奋并传导给β神经元,则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中既是感受器也是效应器;β神经元属于传入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
    【小问2详解】
    突触包括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产生,也包括神经与肌肉细胞之间产生,还包括神经与腺体之间产生,所以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部位,都可称为突触。某人的肌肉因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萎缩,但与之有关的反射弧结构完整,在反射弧结构完整的情况下,肌肉无反应则需要考虑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因此,医生通过检测突触间隙中是否存在相关神经递质推测病因。若检测不到神经递质,则原因可能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受阻(或突触前神经元合成神经递质受阻);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量减少,应该是突触小体大量摄回释放出的神经递质进而导致突触间隙神经递质的含量减少,影响了兴奋的传递过程。
    【小问3详解】
    α神经元未兴奋时(静息状态)表现为外正內负,当接受刺激而兴奋时产生动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然后又恢复静息电位,逐渐又恢复为外正內负,所以图中α神经元兴奋时,其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甲。
    27. 研究发现,脱落酸(ABA)在调控水稻根的生长发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探究ABA对水稻初生根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将六种萌发一致的水稻种子用不同浓度的ABA处理,3d后测量并统计各品种水稻初生根的长度,结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A属于植物激素,它是一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填“大量”或“微量”)有机物。
    (2)该实验的自变量包括__________种,由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BA对水稻初生根的生长起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推测脱落酸(ABA)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而对初生根造成了以上效应。已知YUCCA是生长素合成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限速酶,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这一假设。
    实验材料:萌发一致的某种水稻种子若干、一定浓度的ABA溶液和YUCCA活性抑制剂(该活性抑制剂能抑制YUCCA活性,但不会使YUCCA变性失活)等。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微量 (2) ①. 2 ②. 抑制 ③. 与不添加ABA相比,ABA处理后各品种水稻初生根的长度都减小,且随着ABA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意近即可)
    (3) ①. 实验设计思路:取萌发一致的某种水稻种子若干,随机分成三组,编号为A、B、C,A组单独用一定浓度的ABA处理,B组单独用YUCCA活性抑制剂处理,C组用一定浓度的ABA和YUCCA活性抑制剂联合处理。一段时间后,测量并统计各组水稻初生根的长度并进行比较。 ②. 预期实验结果:各组水稻初生根的长度为A组

    相关试卷

    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陕西省咸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扫描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扫描版,共10页。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