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历史统编七年级下册全册知识要点导学学案
初中历史统编七下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要点导学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统编七下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要点导学学案,共3页。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目标导学】1.了解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和政权建立的基本史实2.知道辽与北宋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知识构建】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是怎样兴起和建立政权的?(1)兴起: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2)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阿保机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2.“西夏”建立者是谁?他是如何“吸收汉族文化”的?(1)建立: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2)表现: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微点拨: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二、辽与北宋的和战“大宋皇帝”是谁?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虔奉欢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该事件有何历史影响?1.“大宋皇帝”:宋真宗。2.事件:宋辽“澶渊之盟”。3.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4.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西夏损耗巨大,人民处于困苦之中。2.和:(1)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2)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微点拨: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