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案 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0467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案 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
展开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案 古诗词诵读10.清平乐
【学习目标】 1.诵读《清平乐》,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2.试着迁移运用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疏通诗词大意。 | |
【学习重难点、关键】 1.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上下文,疏通《清平乐》大意,并诵读。 2.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和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词意。 | |
【课前预设】 本节课教学策略: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诵读《清平乐》。 | |
学习流程(第十课时) | 【课上生成】 |
【自主学习】 1.先读读文章,再仔细观察插图,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 2.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zhuàn)/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3.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和插图展开想象,尝试背诵。 【合作探究】 1.上阕起首便把春天拟人化了,将悄悄归去的春天描摹得极为可爱、鲜活,紧接着问有没有人知道春天去了哪里,还想把春天唤回来,充满天真、浪漫的情趣,充分表达出作者留恋春天、不舍春归的深切感情。 2.下阙中,作者想到要想抓住春的行踪,那只能去问黄鹂了。其实人何尝能够向鸟提问,而鸟儿又何尝知道“春归何处”呢?可见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留恋已经到了极致,竟还认真地想到了要找鸟儿来问一问。但即使是黄鹂不停地鸣叫,也依然没有人能够听懂,最后小鸟只好飞走了。 【展示交流】 1.诗词大意 春天将要往何处归去?她悄悄地走了,没有留下行踪。如果有人知道春去往了哪里,请把她叫回来一起居住。春天没有踪迹,谁能知晓?除非去问黄鹂。可是黄鹂那婉转动听的叫声没有人能听懂,小鸟只好借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远去了。 2.诵读诗词 《清平乐》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一首词,是一首清新的惜春之作。整首词一扫惜春常见的惆怅之情你,充满了空灵动人之感。“百啭”写出了黄鹂不停鸣叫的样子,好像它真的在告诉人们春天的踪迹何在,其中流露出作者的焦急心情;而“因风飞过蔷薇”,不仅写出了黄鹂的动态,似乎也写出了作者的目光追随着鸟儿越过蔷薇远去,充满了求之不得的无奈。词到这里戛然而止,但余味悠长,绕梁不绝。作者的惜春之情、寻春之意,通过一连串清丽美好的想象,曲折委婉地表达出来,典雅柔美。 【达标检测】 1.诵读《清平乐》 2.背诵《清平乐》 附:板书设计 清平乐 春归同住、问取黄鹂 (惜春、寻春) |
|
【课后反思】
|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