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西山区2022~2023七上语文期末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本册综合练习,文件包含昆明市西山区20222023七上期末考答案docx、昆明市西山区20222023七上期末考试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四大题26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卷为试题卷.考生解题作答必须在答题卷(答题卡)上.答案书写在答题卷(答题卡)
相应位置上(不能改动答题卡上的标题题号),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6分,共18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
写在答题卡上)
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要求完成1~3题。
有人说,月牙泉是一个童话,可以(启发/启示)人的想象;月牙泉是一处仙境,可以
慰籍人的灵魂。我悄然走近它,但见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蓝莹莹的光芒;泉边水草丛生,
垂柳婆娑,水光树影, 相映成趣。月牙泉美得像一位思念情郎的多情少女,令人(琢磨/捉
摸)不透;月牙泉像夜空中坠落的星辰, 在荒漠深处熠熠生辉。 如果说敦煌是某个帝王在
途经茫茫戈壁时不慎遗失的皇冠,那么月牙泉就是缀饰在皇冠顶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
是一个缥缈的梦, 一个让人永远猜不透的谜。
1. 语段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D )
A. 悄然 (qiā) 灵魂 (hún) B. 婆娑 (suō) 坠落 (duò)
C. 戈壁 (gē) 皇冠 (guàn) D. 缀饰 (zhuì) 缥缈 (miǎ)
2. 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 )
A. 慰籍 B. 相映成趣 C. 熠熠生辉 D. 星辰
3. 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 启发 琢磨 B. 启示 捉摸 C. 启发 捉摸 D. 启示 琢磨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 在小文的不懈努力之下,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
B. 我们班的瑶瑶同学,主动承担起班级图书管理员的职责。
C. 为了防止“校园暴力”事件不再发生,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做好安全督导工作。
D. 我们在实现和追求个人幸福与成功的同时,就已经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贡献。
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于传统通信方式?
①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
② 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称呼别认为“阁下”,就是敬称。
③ 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 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④ 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6.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B )
A.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 和陈情,《诫子书》就是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B. 《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 儿》《丑小鸭》《农夫与蛇》。
C.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作者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 · 亨 特。
D. 散文《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本文记述了作者双腿 瘫痪以后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已故母亲的深情。
7. 根据提示填空。(1~5题每空1分,第6小题每空0.5分,共6分,凡出现加字、漏字、 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8~12题,共10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学习与探究(4分)
【材料一】西山区某校对中学生读书类型抽样调查结果如下图:
【材料二】手抄报展示:
少年正是读书时
【名篇我推荐】
中小学时期我读了很多有趣的书,并 且对每一本书或多或少做了一些笔
记,节本要我学敏一个正直诚实的孩 子,不要撒慌,不要阿使奉承,不要 人云亦云,要脚踏实地,要独立思考。
- - 叶辛
· 续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一弗朗西斯·培根
【①】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 文集《朝花夕拾》,我选择其中
一篇《 ③ 》推荐给同学们,
它讲述了作者儿时盼望去着迎神赛会,却被父亲拘在家里背书的情形。
8. 观察【材料一】的统计图表,请用文字简要概括你的发现。(2分)
答案:该校学生最喜欢的图书类型是“卡通漫画”,其次是“报刊杂志”和“网络小说”,最后才是“文学名著”。
9. 【材料二】是七年级1班第6小组围绕“少年正是读书时”主题做的手抄报,请你帮
助他们把①处的栏目名和②处的篇名补充完整。(2分)
① 名人谈读书 ②《五猖会》
(二)名著阅读。(4分)
在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对联艺术价值高,数量最多,种类齐全。不仅用对联来
写回目,例如《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还描写了众多精彩场面,例如下面
的选段:
他两个在流沙河岸,各逞英雄。这一场好斗:
“九齿靶,降妖杖,二人相敌河岸上。这个是总督大天蓬,那个是谪下卷帘将。昔年曾 会在灵霄,今日争持赌猛壮。这个钯去探爪龙,那个杖架磨牙象。伸开大四平,钻人迎风戗。 这个没头没脸抓,那个无乱无空放。 一个是久占流沙界吃人精, 一个是秉教迦持修行将。”
10. 以上这个选段出自原著第二十二回:《 ① 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 ② 》;
如果依照对联的规则,①和②处应该填入的人名分别是谁? (2分)
答案:①八戒和②悟净(沙僧)或①猪八戒和②沙悟净(两个答案要对称)
以上选段使用了对联的形式来描写,你觉有什么好处? ( 2 分 )
形式上:对仗工整,结构整齐,郎朗上口;内容上:交代了两人的身份来历,并用对比突出两人打斗精彩,难分胜负。
(三)书法临写与鉴赏。(2分)
12. (1)请仔细观察下边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正楷规范地书写在田字
格中。(1分)
(2)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 1 分 )
三、 阅读(13~25题,共32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2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3. 第一句抓住“ 杨花 ”和“ 子规 ”两种意象写景,渲染了凄凉哀伤的 气氛,融情入景。(1分)
14. 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怎样的愁绪寄予了明月? ( 1 分 )
诗人将对朋友深深的思念、牵挂和担忧(或“离愁别绪”)寄予了明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10分)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 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 “我闻 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⁰ 卖之乎?”曰:“然"。”乃酬③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 将欲献楚王,经宿⑤而鸟死。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怅“不得以献楚王。国人传之,咸以为 真风而贵,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已也,召而厚赐之,过于买凤之直十倍矣。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汝:你。②然:是的。③酬:付出。④弗与:不给。与;给,给予。⑤经宿:过了一夜。
⑥速:担忧、不安。⑦怅;遗憾。⑧过:超过。⑨直:同“值”,价格。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
(1)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 ) ( 2 ) 国 人 道 之 ( 讲述 )
(3)方将欲献楚王( 将,刚 ) ( 4 )遂闻于楚王( 使听到 )
1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丁家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2)路人不遑惜其金,惟怅不得以献楚王。
路人不去可惜浪费的那些金钱,只遗憾不能把凤凰献给楚王。
17.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同学关于甲、乙两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
话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4分)
小雪:【甲】文中丁氏如果把“吾穿井得一人”中的“得”字改为“ ①省 ”字,传闻者也不会搞出笑话了。
阳阳:【乙】文中挑着山鸡的人如果不欺负过路人孤陋寡闻,过路人也不会错把山鸡当成凤凰,闹出了笑话。
小文:两篇文章都写到国君。我觉得甲文中宋君对于谣言是将信将疑,表现在他“ ②令人问之于丁氏 ”(直接引用原文语句),而乙文中楚王则是 ③偏听偏信,不亲自调查,不去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所以留下了千古笑柄。
瑶瑶:是的,宋君和楚王对待传言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这也警示我们做任何事情:④ 不要盲目相信传言,一定要去认真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有求证精神。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8~21题。 ( 9 分 )
【材料 一】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
下观看的、 .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由于短视频内容较短,所以既可以
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短视频制作具有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
等特点,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超短的制作周期和趣味化的内容对短视频制作团队的
文案以及策划功底有着一定的挑战,优秀的短视频制作团队通常依托于成熟运营的自媒体
或 IP, 除了高频稳定的内容输出外,也有强大的粉丝渠道;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新媒体原
生广告的形式。
【材料二】 未来,短视频平台应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以“短”补短?
要树立正确的平台价值意识。短视频平台必须要建立社会责任意识,从国家利益、社
会责任的高度出发,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正能量的传播。要构建短视频内容生态。短视
频平台应扩展自身的外延市场,以“短”内容为依托,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空间,
形成可持续发展道路。另外平台方应深耕内容引导,扮演好时代主音传播者和引领者的角
色。内容引导有利于减少不良视频的数量, 一定程度上减轻平台自查自纠的负担,还有利
于将乱象式生产转化为类型化、多样化的生产。平台可以主动发起多种主题的短视频活动,
号召网民广泛参与,从内容把控上由被动变为主动。长远来看,只有够清晰、有特色的发
展定位,才能真正帮助短视频平台以短取胜、以优取胜。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材料三】 短视频的一个很突出的社会功效,就是对突发新闻事件的记录和及时发布。 在人人都有摄像头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突发事件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同时, 一键转 发功能会让事件飞快传播,这让许多小人物的困难有了可以被大家关注和帮助的可能。但 这十几年的网络热点事件的沉浮反转教训,也让我们看到,由于短视频传播的快捷,常常 会让大众在不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可能已经有无辜者被莫名网暴。
无论无意还是有意的断章取义,都可能误导公众,短视频新闻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不知何时,短视频已经像病毒一样无处不在,已经反客为主地掌控了它的“主人”们, 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乃至睡眠,于是, “杀死碎片时间”变成“被碎片时间杀死”。很 多人没有任何防备地被短视频反噬。
短视频时代,快速移动、快速切换的画面让孩子们来不及停下来思考,更无从拓展思 维空间、发挥想象力。更精糕的影响是,快速切换的短视频带给孩子的是断点式的思维模 式,使得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思维缺乏连贯性。很多孩子脑中拥有大量的碎片化知识,但却 形成不了自己独特的认知。 所以我们看到,好多孩子思维跳跃,能说会道,但谈吐的内 容也只是网络信息的搬运,而较少完整输出自己的生命感受和思考。这是特别值得家长警 惕和反思的大问题。
资料来源:资料中转站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 下列关于“短视频”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 2 分 )
A. 在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移动和短时休闲时观看。
B. 内容较短,可单独成片,也可制作系列栏目。
C. 可以对突发新闻事件进行及时记录与发布。
D. 视频内容被多次推送,且时间极短,只有几秒。
19. 你认为短视频平台如何才能做到“以短取胜”?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3分)
①应该树立正确的平台价值意识;②要构建短视频生态;③要深耕内容引导,扮演好时代主音传播者 和引领者的角色。(每点1分)
20. 下列推断符合上述三则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 ) ( 2 分 )
A. 在等公交、坐地铁时刷刷短视频,可以用有趣的内容来消磨等待的时间。
B. 与其花时间看《西游记》这本书,还不如每晚睡前刷一下与《西游记》相关的短 视频。
C. 短视频的“短”,使得对短视频制作团队的文案及策划功底缺乏一定的挑战性。 D. 快速切换的短视频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让许多孩子思维跳跃,能说会道。
21. 请根据【材料三】,说说短视频有哪些劣势? ( 2 分 )
①无辜者被莫名网暴;②短视频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乃至睡眠;③让孩子们来不及停下来思考, 不能拓展思维空间、发挥想象力;④使一部分孩子的思维缺乏连贯性。(任写两点即可得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11分)
沉默的竹笛
李澍声
① 16岁那年的一个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 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 的花园, 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
在悦耳的笛声里,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
快乐的吹笛手。
②好长一段日子,我都在想,是谁能吹奏出那样令人心驰神往的笛声,之后更是为能
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
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③ 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
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 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
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
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 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
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④ 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
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展,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
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漫在梦乡里,只有我坐
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
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
⑤ 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
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
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
个音符吹完,然后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漫润的竹笛,伤心欲
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⑥ 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
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
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
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
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认真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将序号位置代表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纵横天下的豪情
一个下午,
买竹笛
一个春夜, 听竹笛
一次班会, 奏竹笛
如痴如醉
②
③
① 澄澈空明(陶醉);② 清晨半夜,练竹笛;③伤心欲绝(尴尬难过)
23. 请按要求作答。(4分)
(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好长一段日子,我都在想,是谁能吹奏出那样令人心驰神往的笛声,之后更是为能拥
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
“心驰神往”是对那夜的笛声心里非常向往,梦寐以求;而“心神恍惚”则是形容我迫切地想拥有一支笛子,两个词形象地表达了“我”想成为一个吹笛手的强烈愿望。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2分)
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 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日比作草莓,将小草飘动比作生命的舞蹈,描绘了傍晚乡村的明丽与活泼,表达了作者吹奏竹笛时的喜悦和兴奋。
24.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沉默的竹笛”中“沉默”的内涵。(2分)
表层含义就是“我”从此再也没有吹响过竹笛,让它静静地悬挂在窗前;而深层含义则是这沉默中包含了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25.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回答问题。(2分)
【链接材料】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母亲”、“嫌姝”、“老师”等。这些词 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 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海伦 · 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在我们的生命中总是有一些或痛苦或快乐的回忆,但这些经历和感受会使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海伦凯勒作为一个残疾人,之前她的心里茫然而无助,是莎莉文老师教会她认识世界,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使她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而选文中的“我”虽然在别人面前吹奏并不悠扬的竹笛,觉得丢脸和尴尬。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
四、作文。(40分)
26. 题一:疫情反反复复,上学时断时续。在家上网课的日子,真让我们又爱又恨,但总 有一些线上课堂,使我们记忆犹新,获益匪浅;又有一些使我们茅塞顿开,回味无穷;还 有一些,使我们……请以“那一堂 的网课”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二:我想成为他(她、它)
要求:①以上两个题目,任选一个作文。若选题一,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② 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 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④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⑤ 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照作文评分标准:
主题
古诗文默写
热爱自然
“风花雪月”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回乐烽前沙似雪 , 受 降 城 外 月 如 霜 。 ( 李 益 《 夜 上 受 降 城 闻 笛 》 )
(4)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修身养性
“谦虚谨慎”
(5) 淫慢则不能励精 , 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 。 ( 诸 葛 亮 《 诫 子 书 》 )
(6)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阐述当别人不了 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
A. 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B. 一波三折,字形扁阔
C. 行云流水,酣畅洒脱
D. 端庄典雅,含蓄内敛
类
别
项
目
一类
(40—36)
二类
(35—30)
三类
(29—24)
四类
(23—18)
五类
(17—0)
A
内容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感情
真切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思想感情
真实
基本合题意
中心尚明确
内容尚具体
思想感情尚
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具体
严重偏题
不知所云
B
语言
准确、有文采
得体、流畅
通顺
基本通顺
文句不通
C
结构
结构合理
详略得当
结构合理
详略明显
结构较合理
详略不明显
条理尚清楚
能分段
结构混乱
评
分
细
则
①立意深,构思巧,语言生动形象评满分。
②具备本类A、B、C三项条件
的评39-38分。
③本类A、B、
C三项中某项稍弱,评37-36分。
本类基准分:36分
①具备本类A、B、C三项条件的评35-33分。
②本类A、B、C三项中某项稍弱,评32-30分。
本类基准分:
30分
①具备本类A、B、C三项条件的评29-27分。
②本类A、B、C三项中某项稍弱,评26-24分。
本类基准分:
24分
①具备本类A、B、C三项
条件的评23-21分。
②本类A、B、
C三项中某项稍弱,评20-18分。
本类基准分:
18分
此类作文在17-0分之间酌情给分。
注:①书写工整、美观,酌情加1-3分;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酌情扣1-3分。②错
字3个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3分。③字数不足酌情扣分。④缺标题扣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