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一)教案
展开小学个性化教学设计(互动式教案) 课题解决问题(一)课型新授课课时2-6设计 教学目标在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分析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借助线段图,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算理。教学难点正确找准单位“1”所对应的量,初步学会画线段图。方式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尝试、讨论、交流来参与新知形成过程。自我调整 策略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新问题,自主建构。手段尺。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解决问题(一) 例1: 2500×=1000(平方米)答 : 自我调整 序号个性化教学过程自我调整一、复习准备:1、口算:×12= ×2= ×= ×= 10×= ×= ×= ×= ×= ×=(1)全体视算。(2)说说:10×、×的意义。2、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反过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要用这个数乘几分之几。)3、揭示课题:关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大家已经很清楚了,这节课我们将运用它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二、探究新知:1、例1:(1)出示例题1,指名读题。(2)说说: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3)师生共同画出线段图:①师: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既简单又清楚。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什么?(2003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②师:“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个条件,在线段图上,该怎样表示呢?③学生尝试自己画线段图,师巡视,指1名学生演板。④学生上台讲解: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所占的。⑤师:还有什么没有表示?(所求的问题)(4)分析数量关系:①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想一想“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这句话表示什么意思?②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从这句话可以知道是把“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表示单位“1”的量。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这样的2份。③问: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什么?(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5)师:根据刚才的分析,这道题该怎样列式?依据是什么?(6)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演板。学生可能会出现:①2500×=1000(平方米)②2500÷5×2=1000(平方米)对于这种方法,师应肯定,再追问:你这样列式是什么意思?(7)师:同学们看到这个答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应控制人口增长并要保护好耕地。三、巩固练习:1、第17页“做一做”:(1)审题,分析条件、问题。(2)问:这题里,谁是单位“1”?你从哪个条件看出的?(明确抓住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3) 同位互说:求这个人的身高就是求什么?(就是求28的是多少?)(4)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第19页第7题:(1)读题审题,分析信息。(2)问:谁是单位“1”?通过哪个条件知道的?(明确抓住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3)学生独立解答。(4)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小结:在解答“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种类型的问题时,首先要找准题中的单位“1”所对应的量,然后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五、作业:A级:第18页第1、2、3题。(第2题要画线段图)B级:有甲、乙两个书架,甲书架有书400本,若把甲书架书的放到乙书架,则甲、乙两个书架的书的本数相等。求乙书架原来有多少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