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教学课件ppt
展开前两节课,我们领略了杜甫笔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光,欣赏了苏轼眼中洋溢着浓厚而清新的春江晚景。 今天我们来看看南宋诗人曾几笔下的山间初夏美景是怎样的。
四达谓之衢。衢,道也。本义是四通八达的道路。 ——《说文》
地名,在今浙江衢州一带。三衢山上溶洞、石林、清泉、溪流等自然风景融为一体,是一个有着无穷妙趣的地方。走在这样的山中,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宋朝有一位旅游爱好者叫曾几,他游览了三衢山,写下了《三衢道中》这首诗。
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南宋诗人。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且勤于政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也抒写爱国抗金之作,著有《茶山集》。
曾几在三衢道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诗,读出节奏。
梅子/黄时//日日晴,
添得/黄鹂//四五声。
绿阴/不减//来时路,
小溪/泛尽//却山行。
诗人在梅子黄时到三衢山游玩。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梅子黄时”是什么时候?读一读下面的诗句,试着理解。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 ——苏轼《舶趠风》
诗人先乘船,到小溪的尽头,再走山路前行。
已经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又继续前行。
同学们猜想一下,诗人已经到了小溪的尽头,为什么还要继续前行?
两次,“来时路”一词说明诗人再次从相同的山路上返回。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添”的还有可能是什么?
大家再读古诗,看看插图,想一想作者走在三衢道中看到的是怎样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添得( )。
( )不减来时路,
你能当一回小诗人,改改这句诗吗?
虽说三衢山绿树成荫,风景优美,但爬山也是比较耗费体力的。可诗人却能看到绿荫、听到鸟鸣,这是为什么呢?
看来真正不减的是诗人游三衢山的喜悦,增添的是诗人游三衢山的浓厚兴致。
梅子黄时,正是江南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我)坐着小船游到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 一路上绿荫浓浓,并不比来时看见的少,绿荫深处又传来了黄鹂的声声啼鸣。
全诗找不着一个“喜”字,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高涨的游玩兴致,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然后试着背一背。
( )不减来时路,( )黄鹂四五声。
( )日日晴,小溪泛尽( )山行。
三衢山的美丽风光让曾几流连忘返,意犹未尽,其实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到过三衢山,还留下了不朽的诗作。课下找找清代的方芳佩和元代的张雨写的《三衢道中》,对比着读一读。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三衢道中完整版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小溪泛尽,日日晴,山中游玩意趣无穷,三衢道中,梅子黄时,绿阴浓浓,黄鹂啼鸣,走山路,乐无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沙汀烟树图,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正是河豚欲上时,蒌蒿满地芦芽短,春江水暖鸭先知,竹外桃花三两枝,更待江南半月春,遥知朔漠多风雪,依依还似北归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三衢道中图片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人简介,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我会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