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3 当冲突发生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3 当冲突发生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道什么是欺负,遇到欺负怎么办,,总结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3课 当冲突发生 (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知道校园生活中冲突难以避免,了解校园冲突的类型以及发生的原因。2.道德修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正确看待冲突,掌握化解冲突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学会调解冲突。3.法制观念:知道什么是欺负,懂得欺负的危害,做到不欺负别人,懂得换位思考。4.责任意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不做欺负者,不做旁观者,与同学相互尊重,友好交往。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悄悄话信箱了解王玲的烦恼,知道欺负是一种不良行为,应该平等仁爱地对待同伴。(重点)2.通过情景体验,感受被欺负的痛苦,从而愿意帮助被欺负的同学,拥有正义感和责任心。(难点)3.通过小组合作,模拟演练,掌握应对欺负的方法,增强保护自己和弱小的勇气与信心。教学过程一、知道什么是欺负1.悄悄话信箱——从王玲的烦恼中,了解“欺负”的含义(1)导入:生活中我们不仅会遇到一些矛盾和摩擦,也可能遇到被他人欺负的情况。一天,一名叫王玲的女生就遇到了一件让人郁闷的事。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播放课件视频(教材第24页情境图内容)。(2)提问:王玲究竟遇到了什么事?预设1;美欢把王玲的文具盒故意碰到了地上王玲的笔被摔坏了,美欢不仅没有道歉,还指责王玲是个小气鬼。预设2:王玲被欺负了。追问:美欢是故意这么做的吗?预设:美欢是故意的。(板书:遇到欺负怎么办)(3)观察对比:看看她们二人的表现和反应.你能发现什么?预设:一个盛气凌人,不道歉,还挡住去路,另一个息事宁人,不愿纠缠。点评:因为双方力量不均。(4)小结:美欢故意损坏王玲的物品而且还很强势,这就是欺负的行为。提问:那么,假如你是王玲,你会有什么感受呢?预设:气愤、难过、委屈、无助……2.情景体验屋——表演王玲的故事,感受被欺负的痛苦(1)角色扮演:四人小组轮流扮演美欢、王玲、起哄者与旁观者的角色,体验一下不同角色的行为、言语和内心感受。(2)要求:试着将扮演王玲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并交流。预设1:文具盒被碰掉时,“我”感到惊讶和不解。预设2:发现笔被摔坏时,“我”感到伤心、痛惜。预设3:对方拒不认错时,“我”感到不平和无奈。预设4:被污蔑小气时,“我”感受到强烈的委屈和愤怒。预设5:被同学起哄嘲讽时,“我”感受到极度的孤独和恐惧。(3)小结:我们能体会到被人欺负的感受,委屈、愤怒、无奈、恐惧……如果是故意行为,且力量不均,受欺负者会产生不良感受,这样的行为就是欺负。(4)思考:如果王玲感到痛苦,却选择忍耐和沉默,美欢就会停止欺负的行为吗?预设:不会。因为她并不觉得自己欺负别人了。(5)小结:如果感到痛苦却不抵抗,欺负可能变本加厉,痛苦也会持续甚至加剧。3.悄悄话信箱——从毛同学的烦恼中,体会欺负和玩笑、打闹等行为的区别(1)过渡: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只是开个玩笑,不算是欺负同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知心姐姐收到的一封来信,这个女生为什么而苦恼? (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内容)预设1:她被同学取了难听的外号。预设2:她被同学取笑。(2)提问:有人说,我只是和她开个玩笑,我是和她闹着玩,不是欺负。那玩笑、打闹和欺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给人取难听的外号,是欺负行为吗?我们一起来填一填下面的表格。(3)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表现形式、个人感受等方面,思考打闹玩耍、玩笑、恶作剧和欺负之间的区别。(4)小结行为性质表现形式个人感受打闹玩耍平等、善意地你打我、我打你每个人都开心玩笑平等善意的耍笑大家都感到愉悦恶作剧不以欺负人为目的,只想逗乐的行为有人感到难堪欺负故意行为、力量不均被欺负者有不良,甚至是痛苦的感受(5)提问:怎么判断是不是欺负行为呢?(用PPT出示)欺负一般有以下特点:故意行为、力量不均、被欺负者有不良感受。①看有一方是不是故意的。强势的一方往往故意从身体或语言上攻击或孤立弱势一方。②看是不是力量均等。冲突双方力量不均等,弱势一方的同学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③看有一方是不是有不良的感受。弱势方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且感到痛苦。(6)问题思辨。问题:给同学取外号都是欺负吗?大家叫我飞毛腿,我也不生气啊。预设1:要看取什么样的外号。说一个人优点的外号就不是欺负,比如:飞毛腿、小诸葛、大苹果……预设2:给同学取侮辱性外号的行为,就是欺负行为,因为它给人带来了痛苦。(7)调查:除了给人取侮辱性外号,校园里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欺负行为? (板书: 校内不做欺负者)(8)小结:学校里发生的欺负行为主要有……(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小贴士”及教师补充的内容)①故意打、推、撞、踢同学。②辱骂、取笑、讽刺同学。③给同学取侮辱性的外号。④捉弄同学,故意损坏他人物品。⑤挑拨是非,排挤同学。⑥散播他人隐私。⑦孤立同学。(9)补充:这些行为我们一定要避免去做。(10)想一想:自己和同学有这样的行为吗?如果有,将序号写在小纸条上,下课后交给老师。相信只要改正这些行为,同学之间就会更融洽。二、遇到欺负怎么办,1.自护行动——模拟演练自我保护。(1)谈话:当我们遇到欺负时,应该怎么办呢?假如你遇到同学被欺负,你应该怎么做?(2)调查:假如你是王玲,你会怎样做?(3)讨论:四人小组充分讨论,位代表在全班交流。预设1:讲道理。预设2:向老师或家长反映。预设3:请同学帮忙。预设4:找班委或老师评理。2.自护行动——模拟演练同伴调解(1)提问:碰到欺负行为时,老师给出了一些选择,假如你是王玲的同学,你会怎样做,并和大家分享你的理由。行为选择理由对欺负行为说不 与我无关,走开 起哄、看热闹 向老师报告,请他们制止 尝试调解 预设1:我选择旁观,因为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预设2:我选择看热闹,因为上次我被欺负的时候,他们也是看热闹的。预设3:我选择走开,因为妈妈让我不要管闲事。(板书:不做旁观者)预设4:我选择帮他们调解。因为我不希望有同学受人欺负。(板书:积极调解)(2)演一演:如何调解。①四人小组的同学分别表演美欢、王玲和旁观者,看看旁观者能否调解。②要求:认真观看调解者是怎样调解的。想一想调解者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可以改进。③表演。旁白:美欢把王玲的文具盒故意碰到地上,里面的文具撒了一地。王玲:美欢,你把我的笔摔坏了……美欢:不就是一支笔吗?有什么大不了的。王玲:笔都摔坏了,你应该跟我道歉。美欢:还要道歉?你就是一个小气鬼!王玲: 你……真不讲理。(转身要走) 美欢:(伸手拦住)别走,别走,大家来看看这个小气鬼!王玲: 你……预设(调解者):美欢,你故意把王玲的笔摔坏了,你应该向她道歉。美欢:(声音变小)你什么时候看见我故意了?为什么让我道歉?点评:有人出面制止,还是让美欢有所顾忌的。我们不做旁观者第一时间及时干预,就能避免矛盾恶化。④小结:在调解的时候,我们应尊重对方,让欺负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停止欺负行为。如果调解还不成功,我们就可以求助老师。(3)演练:师生合作。老师扮演调解者,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美欢和王玲。3.自护行动——遇到欺负有办法(1)想一想:当我们自己在校园中被人欺负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2)帮一帮:请你帮助伤心的王玲出出主意,并说明理由。预设1:如果我是王玲.我就鼓起勇气,把事情向同学们讲清楚,请同学们评理。“美欢碰到我的文具盒,把我的笔摔坏了,还不道歉。请大家评评理!”预设2:王玲可以向家长反映。放学时告诉美欢的家长,请家长帮助美欢。预设3:王玲请同学帮忙,找班委主持公道。“我们请班长评评理!”预设4:如果自己和同学都无法解决,就向老师反映,向双方家长反映,寻求帮助。(3)小组讨论:请你也为被取难听外号而苦恼的毛静媛出出主意,帮她摆脱烦恼,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预设1:毛静媛可以指出对方的错误。告诉同学:“你们给我取不雅外号是不尊重人的做法,我很生气。”点评:是的,取侮辱性的绰号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是不尊重人的表现。预设2:告诉他们后果:“再这么叫,我就不理睬你们啦。”(4)追问:可是我不敢怎么办?预设: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5)练习。①用PPT出示温馨提示。A自我暗示:说句鼓励自己的话,如:“我能行!”“我不怕你!”B言语说服:“如果我这么叫你,你舒服吗?”C其他方法:如,讨论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语气可以说服对方。②四人小组合作练习。(6)小结:当我们在校园中被人欺负的时候,不要一味忍让和退缩,要做能够保护自己的智者;当我们遇到同学被欺负的时候,不要做旁观者,要做调解者;我们更不能做欺负者,要与同学和睦相处,保护弱小。(板书:团结友爱)4.自护行动——应对校外欺负行动指南(1)提问:在校外遇到了欺负,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2)思考:请大家阅读教材第26页的故事并想一想,张明独自在偏僻的小路上被三四个高年级的学生堵住了,他要怎么做才能脱身?①组内交流,写下关键词。②代表汇报,随机记录。预设1:拨打110报警,吓跑他们。预设2:观察周围环境,想办法跑到人多的地方,寻找机会脱身。预设3:向路过的大人和附近的居民求助。预设4:先向对方妥协,但要记住他们的特征,逃脱后报警。③小结: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不要害怕。积极寻求帮助,找到脱身的办法。(板书: 采取措施保护自己)(3)追问:张明应该吸取哪些教训?今后注意些什么呢?预设1:如果没有可靠的成年人看护,尽量不要独自出门。预设2:如果独自出门,要事先告诉家长,不要离家太远。预设3:不要在外时间过长,不要去僻静的地方。苦温的预设4:知法懂法,学习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预设5:要强身健体,远离危险。(4)拓展:网络欺凌也给一些同学带来了烦恼。你有什么好方法帮被欺负者摆脱烦恼呢?预设1:及时告诉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预设2:不予理睬。预设3:读书学习,完善自我。(板书: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5)小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他人隐私,恶搞他人都是网络欺凌,必要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PPT出示:《中华人民共护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不得有“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拦截股打他人或者索要他人财物”等严重不良行为。三、总结实践1.总结在校内受到欺负,我们可以大声说不,可以请同学主持公道,也可以向老师请求保护。在校外,我们同样要敢于向欺凌说“不”,果断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必要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2.作业:我能行实践(1)反思改进:如果我曾经欺负过别人,就真诚地向被欺负的同学道歉。(2)观察记录:观察并记录近一周内发生在身边的欺负现象。想一想,如果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怎么处理。(3)讨论分享:校外如何应对欺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讨论。下节班会课上和大家交流分享。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懂得在校内外遇到欺负时的应对方法,同时,不做欺负者,不做旁观者,做到有效预防,人人安全。板书设计遇到欺负怎么办校内 不做欺负者 不做旁观者积极调解 团结友爱校外 采取措施 保护自己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做聪明的消费者6 有多少浪费本可以避免第2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生活中的浪费,浪费是如何形成的,如何避免浪费,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4 买东西的学问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慧购物,讲文明,倡文明,重言行,会协商,懂维权,总结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 我们的好朋友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朋友也会有矛盾,这是真友谊吗?,友谊需要珍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