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三角函数》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九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展开《锐角三角形》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切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2.能够用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3. 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4. 通过探索与发现新知识,使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用tan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表示生活中物体的倾斜程度、坡度.难点: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景【复习回顾】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1) 斜边=_____;(2) ∠A的对边=_____;∠B的对边= _____; (3) ∠A的邻边=_____ ;∠B的邻边=_____;(4) 预设:(1)5 (2)3,4(3)4,3 【情境导入】梯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图中哪个梯子陡,哪个梯子缓呢? 回忆并尝试回答 自行判断后说一说理由. 复习巩固直角三角形中的对边、邻边和斜边,并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梯子问题,引出新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环节二探究新知【合作探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情况,通过探究梯子的倾斜程度引出正切的概念.介绍与梯子有关概念:梯子与地面的夹角∠ABC称为倾斜角.从梯子的顶端A到墙角C的距离,称为梯子的铅直高度.从梯子的底端B到墙角C的距离,称为梯子的水平宽度.问题1: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些?你是怎样判断的?你有几种判断方法?测量法:通过测量,观察发现倾斜角∠ABC>∠EFD,所以梯子AB比梯子EF更陡.叠合法:因为铅直高度AC=ED,所以只要比较水平宽度BC和FD的长度即可.因为BC<FD,所以梯子AB比梯子EF更陡.比值法:梯子AB比梯子EF更陡.探究的大小.梯子AB比梯子EF更陡.问题2:如图,梯子AB和EF哪个更陡些?你是怎样判断的?你有几种判断方法?预设:观察发现度量的角度非常接近,且水平宽度和铅直高度都不同,所以测量法和叠合法都不适合.比值法:∴梯子EF比梯子AB更陡.【想一想】 如图,小明想通过测量B1C1及AC1,算出它们的比,来说明梯子AB的倾斜程度;而小亮则认为,通过测量B2C2及AC2,算出它们的比,也能说明梯子AB的倾斜程度.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1)直角三角形AB1C1和直角三角形AB2C2有什么关系? (2)(3) 如果改变点B2在AB上的位置并保持B2C2⊥AC(垂足是点C2)呢?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预设:(1)∵∠A=∠A,∠AC1B1=∠AC2B2=90°,∴Rt△AB1C1∽Rt△AB2C2.(2)∵Rt△AB1C1∽Rt△AB2C2.(3)如图,当B2在B3位置时,∵∠A=∠A,∠AC1B1=∠AC2B2=∠AC3B3=90°,∴Rt△AB1C1∽Rt△AB2C2∽Rt△AB3C3..结论:当∠A大小固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不变.【归纳】如图,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便随之确定,这个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 A ,即注意:①tan 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一个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②tan 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的正切,习惯省去“∠”号(注意tan A不表示tan乘以A).③tan 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即直角三角形中∠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④tan 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议一议】你发现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 A有怎样的关系?总结:当锐角A变化时,相应的tan 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反之,相应的tan A的值越小,梯子越平缓. 理解相关概念,并记住. 动手操作,思考交流讨论,尝试计算. 思考后,交流讨论,并尝试计算. 合作探究,交流讨论. 熟悉正切的概念及注意事项. 学生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 通过介绍与梯子有关的概念知识,为接下来探究梯子的倾斜程度做好准备. 通过三种不同的判断方法,判断在铅直高度一定时,倾斜角越大的梯子越陡,并引出用比值法也可以来判定梯子的陡. 判断当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都不一样时,只能用比值法来判定,即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 通过想一想环节,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的比值随之确定.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这是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定义正切的基础. 明确正切的概念及注意事项. 通过议一议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倾斜度与正切值之间的关系环节三应用新知【典型例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例1如图,表示甲、乙两个自动扶梯,哪一个自动扶梯比较陡?分析:要判断自动扶梯哪个更陡,只需比较tan α和tan β 的大小.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tan α和tan β的值,再比较两个值的大小.解: 甲梯中,乙梯中,∵tan α>tan β, ∴甲梯更陡.【延伸】 正切也经常用来描述山坡的坡度.如图,有一山坡在水平方向上每前进100m就升高60m,那么山坡的坡度就是相关概念:1.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坡角.2.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称为坡度(或坡比),即坡度等于坡角的正切.3.坡度越大,坡面越陡. 明确例题的做法 理解坡度的概念 通过例题的分析、解答,即检测了学生对正切的掌握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正切的应用的乐趣! 补充坡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坡度就是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宽度的比,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四巩固新知【随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如图,△ABC是等腰三角形,你能根据图中所给数据求出tan C 吗?2.如图,某人从山脚下的点A走了200m后到达山顶的点B.已知点B到山脚的垂直距离为55m,求山坡的坡度. (结果精确到0.001m)3.在Rt△ABC中,AB=10,BC=8,求tan A的值.答案:1.解:由图可知,D为AC的中点,则DC=2. 2.解:由图可知,AB=200m,BC=55m. 答:山坡的坡度为0.286.3.解:当∠C=90°, 则 当∠A=90°,则BC为斜边,这种情况不成立;当∠B=90°,则∴tan A的值为 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 环节五课堂小结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环节六布置作业教科书第4页习题1.1 第2、4题.课后完成练习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