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语文第9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现当代诗歌 任务三 扣旨悟法,领略妙处,精准赏析语言和技巧 试卷

    新高考语文第9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现当代诗歌 任务三 扣旨悟法,领略妙处,精准赏析语言和技巧第1页
    新高考语文第9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现当代诗歌 任务三 扣旨悟法,领略妙处,精准赏析语言和技巧第2页
    新高考语文第9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现当代诗歌 任务三 扣旨悟法,领略妙处,精准赏析语言和技巧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第9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现当代诗歌 任务三 扣旨悟法,领略妙处,精准赏析语言和技巧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9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现当代诗歌 任务三 扣旨悟法,领略妙处,精准赏析语言和技巧,共6页。

    (说明:现当代诗歌语言和技巧与古典诗歌及散文、小说等有重合相通之处。)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诗人善于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及人们的内心情感进行丰富的展现,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第一,熟悉节奏,感受韵律,欣赏语言音乐美
    诗歌语言的基本要求就是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并且具有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韵律感。读者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从诗歌节奏及韵律角度入手,对诗歌中所蕴含的音乐之美予以准确把握。
    第二,推敲炼字,咀嚼涵咏,体味语言隽永美
    诗歌审美,始于咬文嚼字。诗歌语言是精简、凝练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都富有深刻旨意。真正的诗人以一字称工,每个字都经过反复推敲。读者在现当代诗歌鉴赏过程中,也要反复推敲诗歌中每句话、每个字所隐含的真情实感,品味语言的隽永美。
    第三,分析修辞手法,领会语言形象美
    诗歌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常常借助多种修辞手法,常见的如比喻、拟人、反复、排比、对偶等。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排比、反复手法的运用,不仅使语言形式整齐有致、朗朗上口,也强化了诗段的整体内容,有利于联想的顺利展开,给人以形象生动之美感。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呼告、比喻、通感等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产生音韵美的同时,也突出了借物抒情的效果,真切地表现出诗人激动不已、起伏翻涌的情绪。
    第四,借助联想,依托想象,体味语言意蕴美
    由于诗歌语言富有跳跃性、抒情性、含蓄性和精练性,鉴赏时,可以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关键词语的字面义、比喻义、象征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边练边悟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4月
    请简要分析作者使用“扣”“垂下”“咽”“飘”这几个词的艺术表现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扣”形象地写出了老马承受的压力之大;“垂下”形象地表现出老马感受到的沉重与无可奈何,也写出了它卖力前行的样子;“咽”表现出老马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无奈;“飘”形象地补充了上一行的“泪”字,使诗意更丰富,写出了老马的伤痛。
    解析 这些词都是动词,从这些动词中分析其表达的效果,例如“垂下”代表了老马内心的无奈和对苦痛的默认;再如“飘”,飘过的是鞭影,代表了老马受到奴役的命运。总之,以上词语都形象地描写出老马命运的悲苦和生活的艰辛与无助。其实本诗中的“老马”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它象征了中国千千万万被奴役的人的命运。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全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2)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不仅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更给吟唱者添上了几分“梦”态。
    品味语言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品析,并借助想象和联想,才可能进一步读懂其深层含意,领略诗歌语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云/拧下一阵雨/匆匆地掠过车篷。”一个“拧”,一个“掠”,多么生动传神,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品味语言一般包括遣词造句、语句含意和语体色彩等。
    现当代诗歌所用的艺术技巧同古诗、小说、散文都差不多。不过,现代诗歌有它的突出手法或特殊技巧。
    一、表现手法
    1.象征手法
    想象和象征是诗的最基本特征。象征是外来语,源出希腊语,意为接合,即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象征相近于汉语中的兴、暗喻、借喻、隐喻、暗示等。象征最能充分表现诗的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也即诗的含蓄美、朦胧感、神秘性、陌生化。象征的对象是观念、感情与看不见的事物,象征的媒介是某种意象,象征的方法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打破了诗歌直抒胸臆的单一与浅显,使诗歌充满了多义与歧义。象征也使诗走向晦涩甚至成了谜语,背离了诗的美感,即“说出是破坏,暗示才是创造”。只有把象征与原型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揭示出象征的本质。象征是原型的外在化显现,原型通过象征来表现自己。象征所要表达的所谓“未知领域的东西”,是深藏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型。
    2.陌生化
    陌生化是指在语言上偏离我们的常识,赋予事物一种新的感觉、新的意义、新的生命力。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对眼前熟知的事物视而不见,“陌生化”就是要通过语言,塑造一种全新的感知方式和审美方式,以恢复人们对生活中诗意的敏感度。举个例子,“他在等你”是一句日常话语,而“他为了等你,已经站成了街角的一棵树”就是陌生化的意象。又如冯至的诗《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寂寞”怎么会是“蛇”呢?新奇、陌生的手法一下子勾起了人们的诗兴。
    3.蒙太奇
    蒙太奇,原为建筑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后常用在电影中,是指把原本没有联系的镜头通过视觉的跳跃近乎完美地组合起来。在现当代诗歌中,那些独立存在的事物,在蒙太奇的组合下,可以生成有意义的文本,这种手法很常见。如顾城的《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四个意象,四个镜头共同表现了优美的弧线存在于自然与人生的每个角落。
    二、叙述、抒情人称
    现当代诗歌人称使用很频繁,几乎每一首诗都要出现“我”“你”“它”,而且人称变化较快。因此,弄清这些人称的指代义与表达效果十分重要。现当代诗歌通常会把抒情对象拟人化,或把“我”拟物化,效果就是便于展开抒情、对话,形成抒情主体与客体间的互动与交流。
    三、构思技巧
    一首好的诗歌,不但在内容上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形式上也同样具有魅力,而诗歌的章法之美更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赏析时要理清层次,抓住内容,品析构思的精妙之处。
    构思囊括了由生活到诗歌的全过程,是诗歌成败的关键所在。构思的内容是相当复杂的,它包括确定主题、选择素材、提炼诗意、选用诗体,甚至形象怎样描写、气氛怎样渲染、情景如何交融、虚实如何转化、显隐怎样结合、起承转合怎样安排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赏析时,可以抓住线索、把握基调,从诗歌的层次、内容切入,品析构思的精妙之处,从而领会诗歌的章法之美。
    现当代诗人都很讲究诗歌的形式美,闻一多先生就曾提倡“节的匀称,句的均齐”,这实际上不仅体现了诗歌语言的音乐美,也倡导了诗歌构思的章法之美,在欣赏时要注意发掘。
    边练边悟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教我如何不想她[注]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年9月4日写于伦敦
    注 本诗为诗人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期间所作。
    1.《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本诗运用了《诗经》中的哪些典型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比兴。如第二节前两行写“月光”“海洋”,用月光与海洋相互爱恋的夜景比喻诗人的思恋之情,是为“比”;如第四节先说“西天还有些儿残霞”,后直接抒发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心声,是为“兴”。(恰当分析其他诗句亦可)
    ②重章叠句。全诗四节,每节五行,各节结构基本相同,是为“重章”;“啊!”与“教我如何不想她?”两句,反复出现,是为“叠句”。(答“反复”“重章叠韵”“复沓”亦可)
    2.诗中“教我如何不想她?”反复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每一节结尾连续地发问“教我如何不想她”,不仅突出了“我”对“她”的思念,更加深了诗人对祖国和亲人的思恋和爱意。
    3.这首诗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借景抒情:这首诗中,每一节的开头都渲染了不同的景色,每一节都营造了不同的诗歌意境,以引起感情的抒发。②反复吟唱:每一节结尾反复地吟唱“教我如何不想她”,抒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③每节第三行均以一个感叹词“啊”独立成行,直抒胸臆。
    在赏析艺术技巧时,应避免下面三种误区:
    (1)手法确认上的张冠李戴。在确认手法时,有的学生会凭自己的主观想象而不是根据诗歌的实际内容去认定,结果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2)手法列举时的无中生有。出于担心采点不全,在解答时有的学生会对手法进行多方列举,结果导致无中生有。
    (3)分析作用时的空洞无物。很多学生在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时,不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实际出发,不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仅仅罗列一些名词术语,显得十分空洞。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第7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任务组三 任务五 精准判断,夸尽效果,精准赏析艺术技巧: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7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任务组三 任务五 精准判断,夸尽效果,精准赏析艺术技巧,共14页。

    新高考语文第7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任务组三 任务二 抓住特征,扣准效果,精准分析叙事艺术: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7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任务组三 任务二 抓住特征,扣准效果,精准分析叙事艺术,共9页。

    新高考语文第9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现当代诗歌 特别微任务 文学阅读中小评论的写作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9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现当代诗歌 特别微任务 文学阅读中小评论的写作试卷,共10页。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