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复习练习题,共5页。
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基础) 【学习目标】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要点梳理】要点一、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是底角. 要点诠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 . 要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要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要点诠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典型例题】类型一、等腰三角形中有关度数的计算题 1、如图,在△ABC中,D在BC上,且AB=AC=BD,∠1=30°,求∠2的度数.
【答案与解析】解: ∵AB=AC
∴∠B =∠C
∵AB=BD
∴∠2=∠3
∵∠2=∠1+∠C
∴ ∠2=∠1+∠B
∵∠2+∠3+∠B=180°
∴∠B=180°-2∠2
∴∠2=∠1+180°-2∠2
∴3∠2=∠1+180°
∵∠1=30°
∴∠2=70°【总结升华】解该题的关键是要找到∠2和∠1之间的关系,显然∠2=∠1+∠C,只要再找出∠C与∠2的关系问题就好解决了,而∠C=∠B,所以把问题转化为△ABD的角之间的关系,问题就容易的多了.关于角度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方程进行解决. 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D、E分别为AB、AC上的点,AC=BC=BD,AD=AE,DE=CE,求∠B的度数.【答案】解:∵AC=BC=BD,AD=AE,DE=CE,∴设∠ECD=∠EDC=,∠BCD=∠BDC=,则∠AED=∠ADE=2,∠A=∠B=180°-4在△ABC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得,++180°-4+180°-4=180°①又∵A、D、B在同一直线上,∴2++=180°②由① ,②解得=36°∴∠B=180°-4=180°-144°=36°.类型二、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2、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40°,求其余各角.【思路点拨】唯独等腰三角形的角有专用名词“顶角”“底角”,别的三角形没有,然而此题没有指明40°的角是顶角还是底角,所以要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1)当40°的角为顶角时,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两个底角的度数之和=180°-40°=140°,又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知:两底角相等,故每个底角的度数;(2)当40°的角为底角时,另一个底角也为40°,则顶角的度数=180°-40°-40°=100°.∴其余各角为70°,70°或40°,100°. 【总结升华】条件指代不明,做此类题应分类讨论,把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讨论到,别遗漏.3.(2020春•安岳县期末)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a、b满足方程组.(1)求a、b的值.(2)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答案与解析】解:(1),②×2﹣①得5b=15,解得b=3,把b=3代入②得2a+3=13,解得a=5;(2)若a=5为腰长,5+5>3满足,此时三角形周长为:5×2+3=13;若b=3为腰长,3+3>5满足,此时三角形周长为:3×2+5=11.【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难度一般,关键是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解题.举一反三:【变式】(2020•裕华区模拟)若x,y满足|x﹣3|+=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 B. 14 C. 15 D. 12或15【答案】C.解:根据题意得,x﹣3=0,y﹣6=0,解得x=3,y=6,①3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3、6,∵3+3=6,∴不能组成三角形,②4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6、6,能组成三角形,周长=3+6+6=15,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15.故选C.类型三、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综合应用 4、已知:如图,△ABC中,∠ACB=45°,AD⊥BC于D,CF交AD于点F,连接BF并延长交AC于点E,∠BAD=∠FCD.求证:(1)△ABD≌△CFD;(2)BE⊥AC.【思路点拨】此题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知AD=DC,易证△ABD≌△CFD,要证BE⊥AC,只需证∠BEC=90°即可,DF=BD,可知∠FBD=45°,由已知∠ACD=45°,可知∠BEC=90°.【答案与解析】证明:(1) ∵ AD⊥BC,∴ ∠ADC=∠FDB=90°.∵ ,∴ ∴ AD=CD ∵ , ∴ △ABD≌△CFD (2)∵△ABD≌△CFD∴ BD=FD.∵ ∠FDB=90°, ∴ . ∵ , ∴ . ∴ BE⊥AC.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及性质,垂直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关键在于熟练的综合运用相关的性质定理,通过求证△ABD≌△CFD,推出BD=FD,求出∠FBD=∠BFD=45°.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90°,AD∥BC,AB=BC,E是AB的中点,CE⊥BD. (1)求证:BE=AD; (2)求证: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3)△DBC是等腰三角形吗?并说明理由.【答案】 (1)证明: ∵ AD∥BC,∠ABC=90°,∴ ∠BAD=∠ABC=90°. 又∵ EC⊥BD,∴ ∠BEC+∠DBE=90°,∠BEC+∠BCE=90°.∴ ∠DBE=∠BCE.在△DAB与△EBC中, ∴ △DAB≌△EBC(ASA).∴ AD=BE.(2)证明:连接AC,ED. ∵ E为AB的中点,∴ BE=AE.又∵ AD=BE(已证),∴ AE=AD且∠A=90°.△AED为等腰三角形.∴ ∠AED=∠ADE(等边对等角),即∠AED=∠ADE=45°.又∵ AB=BC,AD∥BC,∠ABC=90°.∴ ∠BAC=∠BCA(等边对等角).∴ ∠BAC=∠BCA=.∴ .由等腰三角形性质.可知AC垂直平分ED,即AC是线段ED的垂直平分线. (3)解:△DBC是等腰三角形. 理由如下:由(2)得CD=CE.由(1)可得CE=BD,∴ CD=BD.∴ △DBC是等腰三角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13.3.1 等腰三角形课后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EF垂直平分AD, 【答案】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4.1 整式的乘法14.1.2 幂的乘方随堂练习题,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12.1 全等三角形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