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中考模拟卷——2022年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专版)课件PPT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5202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备考2023中考模拟卷——2022年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专版)课件PPT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5202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备考2023中考模拟卷——2022年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专版)课件PPT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520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备考2023中考模拟卷——2022年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专版)课件PPT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52020/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备考2023中考模拟卷——2022年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专版)课件PPT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52020/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备考2023中考模拟卷——2022年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专版)课件PPT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52020/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备考2023中考模拟卷——2022年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专版)课件PPT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52020/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备考2023中考模拟卷——2022年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专版)课件PPT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52020/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备考】2023年中考化学复习试卷课件版(湖南专用)
备考2023中考模拟卷——2022年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专版)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3中考模拟卷——2022年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湖南专版)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电性,硬度更大,隔绝氧气,化合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盐酸已经完全反应了,不成立,反应物的浓度大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制作精彩的电视节目B.开发手机APP,让生活便利C.寻找新材料制造高性能芯片D.规划城市布局,缓解交通拥堵
2.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实验操作,才能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1& 取用锌粒B.&2& 氧气验满C.&3& 倾倒液体D.&4& 加热试管里的液体
[解析] 向试管中加入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滑至试管底部,A错误。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B错误。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要与试管口紧挨,防止液体流出;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防止瓶塞被污染,从而污染试剂,C错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D正确。
3.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4.氟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防止龋齿。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氟原子内含有9个质子B.氟原子易失去电子C.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D.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00
[解析] 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B错误。氟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C正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左上方的数字是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中下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A、D正确。
5.水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发后,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B.我国水资源很丰富,不需要节约用水C.生活污水可不经处理直接排放D.蒸馏是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
[解析] 水蒸发过程中只有物质状态的变化,水的分子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我国水资源很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匀,需要节约用水,B错误。生活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C错误。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杂质,是纯净物,因此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式,D正确。
8.四川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其中一件黄金面具残片引起大量关注。下列有关黄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金属于金属材料B.金的化学性质很活泼C.金是银白色的固体D.金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解析]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黄金是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A正确。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B、D错误。金呈黄色,C错误。
12.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特殊的现象。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逐渐由红色变为黑色D.氧化铜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解析]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结论,不是现象,A错误。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能观察到产生大量白烟,B正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观察到固体逐渐由黑色变为红色,C错误。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能观察到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D错误。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有2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天然气用作燃料B.铜丝用作导线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解析] 天然气用作燃料,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A错误。铜丝用作导线,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正确。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C错误。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D正确。
14.“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某“冰墩墩”玩具的外用材料为纯羊毛,内充物为聚酯纤维,区别纯羊毛和聚酯纤维的最好方法是( )A.闻气味B.摸手感C.是否溶于水D.燃烧法
[解析] 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分别取样,点燃,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纯羊毛,有刺激性气味的是聚酯纤维。纯羊毛和聚酯纤维都不溶于水,并且在气味、手感上没有明显区别。
15.下列各选项中整理的内容完全正确的是( )
[解析] A选项,稀酸溅入眼睛,应该用大量水冲洗,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禁止所有私家车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但不符合实际,不可行。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2分)
16.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重大突破!“空气变油、变葡萄糖”变成现实!登上顶刊《自然·催化》! 中国科学家团队独创了一种二氧化碳转化新路径:通过电催化与生物合成相结合,成功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了葡萄糖和油脂,为人工和半人工合成“粮食”提供了新路径,再次实现二氧化碳“变废为宝”。该成果于2022年4月28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催化》发表。
将二氧化碳人工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合物,“变废为宝”,是科技界持续攻关的重要领域。该研究开辟了电化学结合活细胞催化制备葡萄糖等粮食产物的新策略,为进一步发展基于电力驱动的新型农业与生物制造业提供了新范例,是二氧化碳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1) 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葡萄糖和油脂,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解析] 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葡萄糖和油脂,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2) 上述材料中涉及的人体所需营养素有水、________和油脂。
[解析] 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3) 该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既能解决世界粮食危机,又能有效缓解“________效应”。
[解析] 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加剧。
17.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高铁大国,“中国高铁”成为靓丽的名片。
(1) 我国高铁采用石墨作为连接列车与电缆的电刷材料,是由于石墨具有__________、耐高温、有润滑性等优良性能。
[解析] 石墨用作电刷材料,主要利用了石墨具有导电性的性质。
(2) 高铁建设采用了大量合金。这是由于与纯金属相比较,合金具有____________、抗腐蚀性能更强的优点。
18.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
19.小华在试管内进行了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如图)。他观察到镁条与稀盐酸剧烈反应,并伴有下列现象:①_________________;②镁条逐渐溶解;③试管口有小水珠出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产生大量气泡
(1)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现象③说明该反应属于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解析] 试管口有小水珠出现,说明该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水受热蒸发变为水蒸气,水蒸气在试管口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四、应用与推理题(本大题共2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3分)
(1) 工艺流程里进行操作①和操作②的名称均为________。
[解析] 操作①和操作②均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为过滤。
[解析] 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
(3) 在该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
(1) C的化学式为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22.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下列仪器进行气体制取的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 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 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代号),装药品前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型反应,所以发生装置选择B;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不易溶于水,可以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较纯净,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较干燥,所以收集装置选E。
【猜想假设】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解析] 反应后固体有剩余,但无气泡产生,可能是剩余固体中已不含碳酸钙,也可能是大理石表面附着有其他物质,盐酸与碳酸钙不能接触,还可能是盐酸不足,不能与全部的碳酸钙反应。
【实验探究一】 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
(2) 小山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
【得出结论】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备考2023中考真题卷——2022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湖南专版)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每空2分化合物,隔绝空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3中考模拟卷——2022年株洲市天元区第二次质量检测(湖南专版)课件PPT,共54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3中考模拟卷——2022年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教育集团九年级质量调研(湖南专版)课件PPT,共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