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04 教材重点实验(记忆版)-中考化学考前必备重难点知识清单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5231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知识清单04 教材重点实验(记忆版)-中考化学考前必备重难点知识清单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5231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知识清单04 教材重点实验(记忆版)-中考化学考前必备重难点知识清单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5231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知识清单04 教材重点实验(默写版)-中考化学考前必备重难点知识清单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523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知识清单04 教材重点实验(默写版)-中考化学考前必备重难点知识清单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5231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知识清单04 教材重点实验(默写版)-中考化学考前必备重难点知识清单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05231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最新中考化学考前必备重难点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04 教材重点实验-中考化学考前必备重难点知识清单
展开
教材重点实验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物质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使密闭容器中压强减小,由于压强差,烧杯中的水被大气压压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约等于反应消耗O2的体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药品及装置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产生 ,放出热量。(2)燃烧结束,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约占原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误差分析结果原因分析测定结果偏小①红磷的量 ,导致装置中的氧气未被消耗完;②装置 ,导致外界空气进入装置内;③没有 ,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大①没有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沿着导管逸出;②燃烧匙伸入过慢,使装置内的部分气体受热逸出红磷替代品的选择(1)药品在空气中易点燃。如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2)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的原因是镁条不仅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与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会使得测量的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3)尽可能选择与氧气反应只生成固体的药品,若选择的药品与氧气反应有气体生成,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完全吸收生成的气体。如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若用硫粉代替红磷时,应选用 溶液吸收生成的SO2。实验2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装置 (1)实验中薄铜片的作用: 、载体;(2)烧杯中热水的作用: 、 。实验方案设计对比实验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小石块和小木块小石块不燃烧,小木块燃烧燃烧需要 ,小石块不属于可燃物,小木块属于可燃物乒乓球碎片与滤纸碎片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滤纸碎片的着火点 (填“高”或“低”)①②① ,② 。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而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①③① ,③ 。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热水中的白磷未与 接触③④③不燃烧,④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实验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 、 、 。装置改进与创新(1)装置改进: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可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改进装置如图①②③所示: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2)装置创新——微型实验:如图④所示,将注射器中的溶液缓缓推入V形管,用80 ℃的热水加热盛有红磷和白磷的W形管时,发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实验3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设计实验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红磷燃烧, ,气球 ,天平保持平衡铁钉表面有 物质析出,溶液由 色变为 色,天平保持平衡烧杯中有 产生,天平不平衡,指针向 (填“左”或“右”偏转)化学方程式 密闭状态密闭密闭不密闭能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能不能实验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实验一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 ,红热玻璃管的作用是 ,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 。实验总结(1)质量守恒只适用于 ;(2)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 中进行;(3)选择的药品相互反应时要有 。3. 实验装置改进(1)改进原因:实验三中,由于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 逸散到空气中,导致天平不平衡。(2)药品的改进:若不改变装置,可将药品换成 ,如氯化铜和氢氧化钠溶液。(3)装置的改进:如下图所示,改进后的装置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实验,且生成的气体能够被吸收,可防止容器中压强太大冲开橡胶塞, (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实验4 铁的冶炼实验原理利用一氧化碳的 性,将铁矿石(以赤铁矿为例)中的铁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1)硬质玻璃管中的粉末由 。(2)试管中澄清石灰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末端尖嘴玻璃管处 。4. 注意事项(1)装置内有空气,加热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 ,因此实验前应先 ,待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后,再 。(2)实验结束后,为防止生成的铁再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应先 ,再 ,直到装置冷却至室温。总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操作顺序可总结为“一氧化碳 ,酒精喷灯 ”。尾气处理装置的改进(1)改进的原因:由于澄清石灰水可能未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吸收,所以排出的气体是 ,可能无法点燃。(2)改进的思路方案1:通过一个密闭容器用排水法或气球收集尾气(如图①);也可先将二氧化碳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完全吸收,再将一氧化碳收集起来或点燃(如图②、③)。 图① 图② 图③方案2: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直接燃烧会 ,将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通到酒精喷灯处燃烧,为反应提供热量(如图④)。图④命题点6 实验装置的创新如图5是用“W”形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该装置与传统装置相比,优点是 。图⑤实验5 铜的冶炼实验原理(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2)碳还原氧化铜: 。2.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固体由 ,澄清石灰水 。注意事项(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2)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的目的是 。(3)加热时,在酒精灯火焰上加上网罩的原因是 。(4)反应结束后,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原因是 。实验6 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编号ⅠⅡⅢⅣ实验装置生锈程度(一周后)不生锈不生锈生锈严重生锈对比分析对比实验Ⅰ和Ⅲ可知,铁生锈需要 ;对比实验Ⅱ和Ⅲ可知,铁生锈需要 ;对比实验Ⅲ和Ⅳ可知, 越高,铁生锈速率越快实验结论铁制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注意:(1)实验所用的铁钉要洁净无锈。(2)实验中所用的水是经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 。(3)实验Ⅱ中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2. 影响铁制品锈蚀速率的因素 如图所示,将两支试管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 ,由该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为 。实验7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步骤(1)用固体配制溶液(以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为例) ①计算: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 g,水 g。公式:a. 溶质质量= ;b. 溶剂质量=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 ”的原则;若将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且使用了游码,则药品的实际质量= 。③量取:用规格为 mL的量筒量取 mL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cm3),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④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目的是 ;用玻璃棒搅拌时,注意不要使玻璃棒触碰容器的器壁和底部;溶解不能在量筒中进行。⑤装瓶: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注明 ),标签向外放入试剂柜中。(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以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 g/cm3)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为例]①计算:6%的氯化钠溶液 g(体积约 mL),水 g。公式:a. 浓溶液的质量=;b. 所加水的质量=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浓溶液和水(先倾倒至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倒入烧杯中。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④装瓶。误差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原因操作偏小溶质质量 。溶质本身不纯(含有杂质);天平空载时,指针偏左;“左码右物”称量(使用游码);固体药品倒入烧杯时,溶质撒落或纸片上残留少量药品;溶质未完全溶解就装瓶存放;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倾倒浓溶液时,溶液溅出溶剂质量 。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烧杯中原来有少量的水偏大溶质质量 。天平空载时,指针偏右;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污渍;称量时右盘放称量纸,左盘未放称量纸;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溶剂质量 。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水没有完全转移到烧杯中实验8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步骤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显 色,再向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溶液由 色变为 色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酚酞的作用是 。 4. 逐滴滴加盐酸的原因是 ,边滴加边搅拌的目的是 。 5. 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 和碱中的 结合成 。6. 右图为该反应的pH变化曲线:A点溶液中的溶质: ; B点溶液中的溶质: ;C点溶液中的溶质: ; 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若滴加盐酸时没有边滴加边搅拌,反应后的溶液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可用 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