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主题九:情感生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0530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主题九:情感生活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0530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主题九:情感生活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0530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主题九:情感生活
展开
这是一份2023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主题九:情感生活,共19页。
【解密主题】2023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情感生活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乡愁之“乡”是一个具有特定指向性的区域地理概念,因此乡愁之“愁”不是无缘之愁,而是有根之愁。乡愁是基于特定的地理位置产生的,其承载着主体浓烈的情感记忆,蕴含着主体对地理故乡的精神皈依。乡愁中的“乡”是对乡愁主体生活过的故乡的地理泛称,是乡愁地点的代名词。②乡愁的“愁”一方面指主体对故乡的记忆和怀念情感,另一方面指一种对故乡的情感文化,包含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关于情感认同的记忆,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超越地域、空间等客观现实条件的不断反思和感怀。③乡愁的物质载体包括自然和田园景观、乡村公共空间、日常生产生活场景、农特产品等。这些承载和唤起主体情感的物质载体富有生动的内容情节和情怀,与主体过去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因此即使主体离开故乡多年依然能对其产生情感驱动,慰藉游子的思乡、精神失重等情绪。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愁社会价值,本质上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乡愁价值功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社会发展过渡中起着“纽带”和“导航”的重要作用。乡愁价值通过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理性疏导乡愁发生主体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推进个体与社会的追求统一,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和高质量发展。⑤乡村作为乡愁载体是最值得利用和发掘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关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政策不谋而合。乡愁生态价值的本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作为核心,坚持“用生态留住乡愁,用乡愁留住生态”的发展原则,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作用使主体加深对故乡生态文明的认识,加快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平衡现代化建设和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摘编自马蕾《乡愁价值的激活: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愁理论价值研究》)材料二:“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人们过年回乡骤然感觉到年味逐渐消失,富有传统内涵的农村习俗也淡出农民的生活。与之相反的是大面积被搁置的土地的荒凉。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乡村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乡村文化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我国重要的本土文化。尽管受着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乡村文化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乡村文明的价值包括载体性文化价值、主体性需求价值和客体性生产价值,它的载体性文化价值可以团结乡村振兴的多元主体力量。无论是有形的乡村文明还是无形的乡村文明,都是人民创造出来的,而且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价值和诉求。比如说,乡村的村容村貌、物质设施等有形文明是乡村人民遵循共识所建立起来的。正因如此,乡村的村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无形文明也是乡村人民约定俗成的。这些文明都是人民共同建立的,因此,它们是乡村人民共同利益的反映和价值标准的集中体现。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乡愁”情怀如此浓郁了。对“乡愁”,我们应意识到乡村在现代化浪潮中是无法被替代的,尽管城市化在不断地冲击着乡村的发展,但我认为这正是乡村振兴的存在意义。(摘编自钟晨《“乡愁”下的乡土情怀与乡村价值思考》)材料三:①乡愁包括乡“愁”和“乡”愁,前者凸显“愁”的语义,将焦点指向了关乎故乡的现实问题;后者凸显“乡”的语义,落脚于故乡的范畴问题。对于新型城镇化而言,解决了乡“愁”和“乡”愁的问题,也就真正实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②“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包含了现实中“望不见山、看不见水”的乡愁话语语境,“山“水”成为环境资源元素的隐喻而与乡愁直接关联,这种预设使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首先关联了生态文明建设问题。③从外在形式看,解决乡愁中包含的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必须要求城镇建设热划中优先考虑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就内在本质考量,实现与新型城镇化相同配的人口市民化在根本上还需要基于心理、情感驱动的文化融合推动,承载着心理与情感力式的乡愁话语构建必须要满足文化的构建需求。因此,新型城镇化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深层意蕴在于推进市民社会参与、身份认同,推进友好环境的建设与体验,以融合落实会福祉,改变城市居民、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三元结构,柔性化解环境污染、住房困难、城镇化等城市病影响,这是乡之“愁”的内在诉求。④无论生态文明还是城乡共荣指向的乡之“愁”,都是群体性问题,对于个体而言,更多的是“乡”之愁。在这个维度下看,故乡首先是一个出生地,“山”“水”常在;这个故乡由出生地界定了群族,这个意义上“乡”愁因群体性意义与乡“愁”部分重叠。其次,当故乡乡于物质世界与人的关系视角之下,它是人的存在之乡,“乡”愁包含了对个体终极存在之乡向往,这使乡愁成为了一个普适的范畴,它意味着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具有与国全面开放格局相融的匹配度。(摘编自谭晖《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1.下列对材料中“乡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愁之“乡”是一个地理概念,指向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是乡愁主体的精神所皈依的故乡范畴。B.乡愁之“愁”是一种情感记忆,指向了故乡的现实问题,包含对故乡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感。C.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关于情感认同的记忆,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就固定地理区域的不断反思和感怀。D.乡愁常附着在与主体曾经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自然田园景观、乡村公共空间、日常生产生活场景等的上面。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乡愁的生态价值进行积极引导,让人们更多地关注乡村的生态建设,能加快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对解决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有益。B.乡村的村容村貌、物质设施等有形文明和乡村的村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无形文明都是人民创造出来的,都反映了人民的利益、价值和诉求。C.“乡愁”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所以尽管人们每年都想尽办法回家过年,但作为物质载体的乡村土地却仍然被大面积搁置荒凉。D.乡愁具有普适的范畴,这意味着新型城镇化中的乡愁话语构建与国家全面开放的格局有了相融的匹配度。3.下列诗句能表现出材料一第③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B.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材料三第③段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请结合材料,从“乡愁”视角就“美丽乡村”建设向有关部门提出三条建议。(6分)【答案】1.C 2.C 3.B4.①本段首先运用了因果论证的方法分析问题,从外在和内在两个层面来解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深层次内涵;②再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了两个“推进”,运用了举例论证法指出城市病的解决,以实现乡“愁”的内在诉求。5.①挖掘乡愁的生态价值,推进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的矛盾;②利用乡愁的社会价值,从情感的角度引导社会各项资源向乡村倾斜;③“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可以由此引导和加强村规民约等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④将乡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系起来,利用乡愁的普适性范畴,推动人们的身份认同和精神同构,实现美丽乡村的共建共享。【解释】1.C C项,错在“就固定地理区域的”。材料一中就“乡愁的本质”是这样表述的:乡愁的本质是“个体在不同成长阶段超越地域、空间等客观现实条件的不断反思和感怀”。所以,材料一中说的是“超越地域、空间等客观现实条件的”,而选项说是“就固定地理区域的”。2.C C项,错在“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材料二是说乡愁所表达的“更多是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说明不只是精神文化层面的缺失;且选项前后也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造成乡村土地大面积荒凉的原因有很多。3.B A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因为战乱导致亲人不得相见而生乡愁。C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因长久征战不能回家而生乡愁。D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不属于乡愁。B项,窗前“寒梅”是诗中重要意象,正是乡愁的物质载体,属于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事物,最能唤起游子的乡愁。【提分锦囊】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基本要领1.寻找所需信息。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信息。2.整合得出结论。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3.构建文本意义。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现场回放】此练中的三则材料就是从不同角度阐释“乡愁”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意义。阅读答题时,就要通过筛选整合、比较归纳信息,构建文本意义。错题记录本 题号:错题类型:出错原因:第四十练 训练主题:情感生活实际用时: 分钟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拿起煎饼想起娘赵西伟看到炊烟升起的村庄我就想起自己的家乡拿起煎饼,我总是想起娘有人说,沂蒙山的煎饼书写着曾经的苦难生活映照着沂蒙女性伟大母爱的光芒的确是这样在那个贫穷的时代沂蒙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就是因为有疼我们、爱我们能为我们烙煎饼的娘每次烙煎饼的头天晚上母亲把孩子们哄上炕院子里就响起母亲推磨的声响直到孩子们全部进入梦乡有一回,被惊醒的我透过窗户看到母亲还在推磨寒冷的院子里已落了一层晶莹的霜天不亮,母亲就开始烧火烙煎饼那时候,烧的是树叶麦糠浓烟弥漫在低矮的厨房烟熏火燎里,母亲任凭汗水流淌默默地从鏊子上揭下煎饼一张又一张那时的煎饼,粗糙又僵硬围在母亲的身旁,我们却总是吃得那么香有人说有烟火的地方才有村庄的景象有娘才会有家的模样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是母亲的勤劳,让寒冷的生活热气腾腾是母亲的煎饼,让苦难的岁月充满欢乐和希望第一次去外地上学离开家乡母亲仔细为我挑选了一大包袱煎饼把我送到村口的路上母亲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我背着煎饼大步走向远方年少的我没有回头张望背着温暖的煎饼,我觉得娘就在我身旁许多年后,母亲说那时看着我自己一个人走,她的心像被揪走了一样刚到学校时,半夜里,有位同学突然放声大哭他告诉老师,他想娘借着微弱的星光看着窗户上那一大包袱的煎饼我的眼泪也不由得滑落脸庞那晚,喧闹的宿舍没有一点声响我知道,同学们和我一样在想自己的亲娘……日子像河水一样流淌吃着母亲烙的煎饼,带着母亲的期望我们一天天成长有的去了遥远的地方读大学有的翻山越岭去戍守边疆但无论在天涯,在海角总会有煎饼寄到我们手上因为我们在什么地方母亲的牵挂就在什么地方她会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吃不上煎饼吃不好睡不香……沂蒙山的煎饼啊有粮食的芳香,有游子乡愁的忧伤更有母亲山高水长的念想沂蒙山的儿女啊!拿起煎饼怎能不想起亲娘?岁月像河水一样的流淌往日冒着炊烟的贫穷的家乡已经完全变了模样那漆黑的鏊子,那曾经打过我们的烧火棍。已经不知去向何方我们的母亲啊!也已经白发苍苍每次回家,我们还是像从前那样捧着买来的煎饼,围在娘的身旁餐桌上的食品是各式各样但煎饼总是被我们情有独钟地捧在手上这绝不仅仅是因为饮食的习惯更不是我们故意做出矫情的模样因为在我们的心里,家乡的煎饼才最有营养因为在我们心里,家乡的煎饼最能给我们力量因为在我们心里一起捧着煎饼围在桌旁才是一家人的景象因为,捧起煎饼,我们就想起娘……娘……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回,被惊醒的我透过窗户/看到母亲还在推磨”,点出了娘的劳动妇女身份,意在表现娘年轻时健壮有力。B.“呆呆地看着我背着煎饼大步走向远方”,写出了娘送儿子到远方的神情,表现出她对孩子依依不舍的浓浓深情。C.“看着窗户上那一大包袱的煎饼/我的眼泪也不由得滑落脸庞”,写煎饼与娘之间紧密关联,也写出了孩子对娘的想念。D.“但煎饼总是被我们情有独钟地捧在手上”,是饮食习惯的驱使,更是因为寄托着丰富情感的煎饼让“我们”难以割舍。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的第一节,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选择两对相关联的抒情意象,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浓烈的乡土情感中。B.“沂蒙山的煎饼书写着曾经的苦难生活”,运用了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煎饼和过去的苦难生活之间的联系。C.结尾部分通过一组排比,蓄积气势,营造了强烈的抒情氛围,对煎饼对娘进行了充分而又深情的讴歌和赞美。D.整首诗歌押的是“ang”韵,一韵到底,语气舒缓,文脉绵绵不断,情思悠悠不虑,具有打动人心的感染力。3.“年少的我没有回头张望”一句中“我”为什么“没有回头张望”?(4分) 诗歌通过“煎饼”这一意象来抒发对娘的深情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答案】1.A 2.A3.①因为第一次外出求学是兴奋的,没有忧伤和不舍;②因为年少,没有理解娘分别时的忧伤和不舍;③因为背着温暖的煎饼,觉得娘就在身旁,没有感觉到离别的忧伤和不舍。4.①意象选择巧妙,突出深化了主题,煎饼和母爱有太多的相似点,通过煎饼来歌颂娘很巧妙,主题突出;②煎饼起了线索的作用,贯串起了娘的优良品质和伟大的母爱,使抒情更加紧凑集中;③用煎饼这一意象承载了作者对娘的深情,比直接赞美娘更含蓄,更能打动人;④煎饼这一意象,富有地域特征,借助这一意象,赞美了沂蒙山母亲群体,升华了主旨。【解释】1. A项,“意在表现娘年轻时健壮有力”错,重点突出了娘的吃苦耐劳,突出劳作的艰辛。2. A项,“对比的手法”错,“看到炊烟升起的村庄/我就想起自己的家乡/拿起煎饼,我总是想起娘”两对相关联的抒情意象之间不存在对比,应当是类比。【提分锦囊】分析诗歌意象作用的五个角度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传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现场回放】此练中的第4题,即考查了诗歌中“煎饼”意象的作用。错题记录本 题号: 出错原因第四十一练 训练主题:情感生活实际用时: 分钟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对于一部小说,我倒以为所谓艺术魅力的后边,真正燃烧着的其实正是那思想的和知识的内核。如果没了任何知识和思想,其艺术价值和魅力就不过是唬人的杂耍罢了。一部作品对哲学文化或哲学知识的追求非但没有能使作品生辉,反倒减损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只能是在这样几种情况下:一是如韦勒克和沃伦所说,“采纳的思想太多,没能吸收”;二是思想或概念完全外在于内容与形象,或作家卖弄知识;三是作家虽然想求真达知,但所达到的却非真知。而这三种情况显然都是同作家的才气与水平有关,跟作家对思想与知识的追求及这思想与知识的本身并无任何必然联系。早在十九世纪,丹纳就指出:“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了哲学思想,便只是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了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十九世纪小说的人物观念、情节观念、表现方法与手段,至今已多有更新,但丹纳在此中对小说应有哲学意识的强调,则显然非但没有遭到抛弃,反倒日渐得到更高的重视。托尔斯泰的价值和影响在当代相对缩小,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价值和影响却相对增大,这恐怕还是能够说明点问题的。哲学被马克思称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又称为“文明的活的灵魂”。中国当代小说家们意识到自己的创作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负有重大使命。他们密切地注视着生活现实的发展和变化,注视着它的动向和趋向,并以此不断调节着自己的创作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适应性,力争将蕴藏在时代生活中“最精致、最精美和看不见的精髓”①更多地吸收到自己的创作之中。这样,他们当然就需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理性能力和水平,并且善于通过自己的创作传达出更多、更丰厚、更深邃的哲学思想,亦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在作为小说家的同时,还应努力使自己成为时代的思想者。(摘编自纪众《试论哲学小说》)材料二:王小波对所谓“哲学小说”曾有过一番打趣,大意是,哲学跨学科统治其他学科的欲望,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犹如老太太买柿子,哲学光拣软的捏。文学好像人人都懂,故在哲学眼里,自然就成了“软柿子”,哲学以为自己可以插一杠子。他还说,不光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观点,也都浩浩荡荡杀入了文学领域。连有些作家自己都从哲学或人类学上找写作的依据,看起来着实可怜。窃以为,文学批评家们用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的观点批评文学作品,促使作家注重小说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倒也无可厚非。叔本华曾说,好的艺术作品应兼具意趣和美(理性的思考和表达)。把这话稍作发挥,即既能使人发生兴趣,又能发人深省的艺术作品才是真的好。很难想象,一部小说如果没有理性的统领,何来发人深省的思想深度?理性之于小说,实乃一种伟大的力量。然而,另一方面,假如一部小说缺乏形象思维,一味充斥着抽象的道理、观念、意义和思想,又何来使人发生兴趣、甚至直击人心的情感力量?鲁迅曾表达过类似意思:全是大道理、没有形象思维的作品,根本不可能触及人们的灵魂。至于他本人,就是运用形象思维把原创白话小说写得既生动又深刻。这些小说无疑具有高远深邃的思想性,但这种思想力度不是靠抽象的哲思堆砌出来的,而是通过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华老栓等一个个具体、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以及发生在这些典型化人物身上的故事自然而然迸射出来的。所以,不管什么学科进入文学领域其实本身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学科背后倡导的理性、思想和意义过度介入文学。当小说的抽象思维强大到全面碾压形象思维之地步,以致读者从中根本读不到生活和思想情感中那些感性的、鲜活的、生动的东西时;当一些写作者们不得不迎合潮流,不惜牺牲文学性以突出所谓带有各种意味的“思想性”时;当小说因一味走向哲学思辨而变得毫无意趣时……我们不禁要问:小说成了什么?文学又将去往何方?正因如此,有识人士才指出,人类文明的几个组成部分有着各自的分野:科学追求真相,宗教安排心灵秩序,哲学探索智慧,而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目标则是让读者跟随作品人物去体验情感、生活,同时,接受写作者隐含的价值观、心理模式等等。这就提醒我们,当文学与其他学科跨界交融、不断进行写作手法翻新的时候,还需要心生警惕,莫让文学失去了自己的边界。(摘编自伊歌《当哲学进入文学》,2021年5月13日《中国青年报》)【注】①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马克思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采纳的思想太多,却没能吸收,或得到的知识并非真知,就是这些原因导致作品虽有哲学知识但艺术价值大大减损。B.中国当代小说家因为不断调节创作与生活实践的适应性,所以能将蕴藏在时代生活中的哲学思想吸收到自己的创作中。C.学科背后倡导的理性、思想和意义的过度介入,带来了文学作品形象思维的缺失,这是当下小说创作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D.科学、宗教、哲学、艺术各有其研究探索的方向和内容,文学可以与其他学科跨界融合,但不能失去自己的边界。2.下列对材料中论证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了哲学思想,便只是个做粗活的工匠:类比论证,指出了哲学思想对于作家的重要性。B.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当代价值:对比论证,高度肯定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思想在当代的意义。C.犹如老太太买柿子,哲学光拣软的捏:比喻论证,形象地揭示当下哲学杀入文学领域,意图统治文学的现象。D.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华老栓等:举例论证,有力证明了形象思维对传达理性的重要性。3.下列文学主张,与材料二文学创作观一致的一项是(3分)( )A.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B.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C.理中有象,象显而理微,二者亲密无间。——朱熹D.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4.简要分析材料二第三段的论述思路。(4分) 5.请根据这两则材料,为当代小说家的小说创作提一些合理建议。(6分) 【答案】1.D 2.B 3.C4.首先指出理性对小说的重要性,接着强调小说的理性需要形象思维来传递,最后举例论证形象思维对传递理性的意义。5.①小说家要肩负时代使命,提升自身理性能力水平,成为时代的思想者。②要运用形象思维承载理性思考。③如果跨界交融、写法翻新,要守住文学的边界。【解释】1.D A项,依据材料一“一部作品对哲学文化或哲学知识的追求非但没有能使作品生辉,反倒减损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只能是在这样几种情况下:一是如韦勒克和沃伦所说,“采纳的思想太多,没能吸收’;二是思想或概念完全外在于内容与形象,或作家卖弄知识;三是作家虽然想求真达知,但所达到的却非真知”,本项少了“二是思想或概念完全外在于内容与形象,或作家卖弄知识”,概括不完全。B项,依据材料一“中国当代小说家们意识到自己的创作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负有重大使命。他们密切地注视着生活现实的发展和变化,注视着它的动向和趋向,并以此不断调节着自己的创作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适应性,力争将蕴藏在时代生活中‘最精致、最精美和看不见的精髓'更多地吸收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因为……所以能”错,是“力争”。C项,依据材料二“所以,不管什么学科进入文学领域其实本身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这些学科背后倡导的理性、思想和意义过度介入文学”,“这是当下小说创作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错,于文无据。2.B B项,依据材料一“十九世纪小说的人物观念、情节观念、表现方法与手段,至今已多有更新,但丹纳在此中对小说应有哲学意识的强调,则显然非但没有遭到抛弃,反倒日渐得到更高的重视。托尔斯泰的价值和影响在当代相对缩小,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价值和影响却相对增大,这恐怕还是能够说明点问题的”,“高度肯定陀思妥耶夫斯基哲学思想在当代的意义”错,夸大其词。3.C A项,意思是站在山头上,情感就好像弥漫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地澎湃。强调情感和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B项,意思是诗文创作要贴近实际,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现实。C项,依据材料二“把这话稍作发挥,即既能使人发生兴趣,又能发人深省的艺术作品才是真的好”,这是材料二的观点,本项符合。D项,意思是用我的眼去看东西,那么那些东西都受到我内心的影响。【提分锦囊】筛选与概括文中信息“三注意”1.要注意通读并勾画。“通读”指读原文、题干和选项。读原文时要随时标记每一段落、每一部分的概括性语句,把握好本部分的内容和写作意图。通过掌握每一部分的内容达到对全篇的中心内容、写作思路的理解,从而弄明白材料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见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等。2.要注意有目的的比对。筛选概括出的信息要与题干、选项进行比对。阅读和答题都要有目标,这个目标依据试题要求而定。阅读的目标意识是指在读文章时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答题的目标意识就是始终抓住题干或者选项信息。3.要注意提取信息的准确性。所谓准确,主要是指两点:一是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二是满足题干或选项需要,包括提取和概括的角度,归纳的要点,都要恰如其分。筛选与概括信息,关注“三情况”1.关注提问的方式。简答题的提问方式有:①形成某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背景原因类)②上述材料分别表达什么观点?分析这些观点对××有何启示。(观点启示类)③请你对如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建议措施类)④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的意义。(意义影响类)⑤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的特点。(表现特点类)2.关注分散信息的处理。在一篇文章或者不同材料中,解说同一观点的内容可能分布在不同段落或相邻材料,相距较远;或能支持某观点的名言、例子相距较远。这些信息不聚在一起,但解说的是同一观点。阅读时要善于去粗取精,提炼概括,并把这些信息整合,最后分层表述。寻找分散信息是阅读文章,特别是阅读信息类文本经常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也是考查“筛选与概括文中信息”的重点之一。3.关注不同题型的做题方法。在简答题中,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内容要求获取相关信息,一般来说就是找出关键词、句,并通过合并或语言转换实现信息的重组;在解答选择题时,一般用排除法,主要是通过对信息材料比较甄别来检验阅读理解的正确与否。【现场回放】此练中的第5题,即要求根据材料,提合理建议。答题时根据题目要求,结合两则材料,梳理整合作答。错题记录本 题号: 出错原因:第四十二练 训练主题:情感生活实际用时: 分钟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苍穹的遗址傅 菲①时光夹裹着无际的黑暗而来,缓慢而磅礴,深深塌在祖父的脸上。这是祖父的另一种沦陷。他脸上堆叠着时间的皱褶,呈波浪形,覆盖了他灰白色的记忆。他明白,人生终究是一次单程旅行,路上众人喧哗,而最终的旅程是孤身一人。他躺在厢房的平头床上,睁起凹陷的眼睛,看着黑褐色的瓦垄。祖父已经卧床两年,背上长出了褥疮。厢房光线黯淡,一扇木格窗对着一片田园,馥郁青葱的植物气息浮在空气中,被一阵微风带进祖父虚弱的鼻息。这时,祖父会对我说,你扶我到后院去坐坐。②后院有两棵枣树,一棵柚子树,有两排瓜架搭在矮墙上。南墙是南瓜架,北墙是黄瓜架,初夏时节,肥厚宽大的南瓜叶和细长粉黄的黄瓜花给院子增添了闹意,与院子毗邻的是禾苗涟涟的田园。祖父坐在枣树下,有了复苏的感觉,枣花粉白粉白,压在树丫上,一层叠着一层,像一顶编织的花冠。每天傍晚,祖父都会在后院里小坐。晚霞褪去了鲜红,化为一片缠绕飘忽的白云,不远处的山峦青黛如眉,天空澄蓝如洗,爆出三两颗星星。祖父的衰老是从两条腿开始的。他是箩筐腿,过了八十岁,双腿已经不能承受身体的重量。他说,人的衰老就像一栋倒塌的旧房子,屋漏一阵子,墙颓败了,柱子坍塌,荒草从厅堂里长了出来,整个儿成了一片圮墟。③是的,祖父平静地迎接自己身体的坍塌,在卧床的两年时间里,他从不呻吟,也从不抱怨。他慢慢等待沉寂时刻的到来。有几次,祖父一个人在厢房里,突然爆出一句质问:“你是谁,为什么站在我的床前?”我听到质问声,连忙跨进厢房,只见灰尘在木格窗的光线里悬浮,密密的,闪着恍恍惚惚的光泽。祖父说,刚刚有一个穿黑衣的人站在床前,高高大大,手上拿着桃木手杖,不说话,咧嘴笑着。我说,那是你的幻觉,我们村里没有拿桃木手杖的人。这让我惊惧而诧异。祖父说:“噢,你去拿酒来,我想喝一口酒,我好几天都没喝了。”我说,你早餐还喝了小半碗呢。④烧酒、麻子粿、肥肉、辣椒,是祖父一生的挚爱。麻子粿我吃不了三个,他却能吃一大盘。一块巴掌大的炖肉,两口吃完。他的嘴巴把肉包住,一口咬下去,肥油从嘴角两边扑哧溅出来。在后山的菜地,他种满了朝天椒。我吃朝天椒,嘴唇都辣肿起来,祖父却一口一个。新谷归仓了,他选上好的谷料挑到酒坊里,对酿酒的师傅老四说,出酒的时候叫上我啊。⑤打开后院的柴扉,拐过两条田埂,弯过一个荒家,就到了酒坊。酒坊围在一座宅院里,乌黑黑的苍蝇在宅院的上空嘤嘤嗡嗡,酒糟的香气四散。出酒的那天,祖父肩扛一个大酒缸,我手提两个大锡壶,早早到了酒坊。锡壶是装头酒和尾酒的。我坐在石灶前,负责添火大铁锅上罩着一个两米多高的木瓶,木甑上压着一口盛满水的铝盆。一根细长中空的竹管从木甑顶端的切口上,连接到酒缸。祖父端来小圆桌,摆上腌辣椒、酱蒜头、南瓜干等小菜坐在酒缸边,喝一口酒,摇一下头,说,辣口,辣口,这样的酒喝下去,再辣的太阳也扛得了蒸汽弥漫了整个酒坊,酒香引来四邻的酒客,小桌围满了人,有的站着,有的坐在灶墩上,品着刚出炉的热酒。祖父酒量大,很少醉。假如他说话有些结舌了,脸色酱红,不时地摸自己光光的脑门,手势略显夸张,他已经微醉了。⑥矮小、强壮、宽厚的脊背像一堵墙。这是我年幼时记忆中的祖父。吃过午饭,祖父端一条板凳坐在屋檐下,叫我:“给我刺刺水泡。”每到夏天,他的脊背上冒出密密麻麻的酒瘦(对酒过敏引起)。酒疹有一个个细小的水泡,水泡破裂,疹水流过的皮肤会在第二天冒出珠泡。我用酒在他的背上抹一遍,再用竹签把珠泡剔破。酒疹溃烂,有腥臭味。但我不怕,刺水泡仿佛是我的一种乐趣。我并不知道,祖父终身都被酒疹所折磨。他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是打赤膊的,穿一条宽大湛青色短裤,光着脚,腰上别着一个油亮亮的布烟袋。他坐在板凳上,躬起身子,像一面牛皮鼓——我认识了男人的身体,饱满如牛,厚实如泥,浑身有瓷缸的釉色。⑦有一天,我祖父对我说,你把酒缸搬到你父亲房间去吧。我说,这个酒缸在你身边有五十多年了,还是放在你这儿吧。祖父说,酒一点味儿都没有,倒像一把刀子,割人。我把手按在祖父的上腹部,说,你可能胃受寒了。他戒酒没几天,整个人完全失去了知觉。他躺在床上,瘪着嘴巴,眼睛蒙上一层灰白色的翳,额头冰凉。我们叫他,他喉结蠕动,好像他的声音千里迢迢赶来,汇聚在喉管里,再也走不了,彼此扭结,形成洪流,却冲不出那道闸门,被堵着。他厚重的眼睑包裹着一个旷阔邈远的星空,星光细雨般撒落。瓦蓝深邃的星空,他反反复复地梦见它,他变得越来越轻,一缕光一般与整个苍穹融为一体。(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①段“一扇木格窗对着一片田园,馥郁青葱的植物气息浮在空气中”,写出了后院田园景色优美且富有活力。B.文章中“人的衰老就像一栋倒塌的旧房子”,表现了祖父对死亡的平静和理性态度,表达对时光无情的无可奈何之感。C.文章叙写祖父“肩扛一个大酒缸”“坐在酒缸边,喝一口酒”,突出其酒量大,意在塑造祖父粗犷豪放的性格特点。D.文章描写祖父叫“我”将酒缸搬到父亲房间,暗示祖父出于对身体健康的考虑,幡然醒悟,终于明白了酒对身体的危害。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时光”开头,以有限视角作为全文的写作角度,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光在记忆中刻下的印迹,显得真实可信。B.文章叙述祖父呵斥黑衣人的故事,虽然是祖父出现的幻觉,有玄幻性,但也暗示了祖父面对死亡也有焦虑,为后文祖父去世埋下伏笔。C.文章用“打开”“拐过”“弯过”等词语描绘到酒坊的过程,既写出了作者对乡土环境的熟悉,也使文章充满了乡土气息,耐人回味。D.文章结尾采用白描,叙写祖父去世时的场面,描摹出祖父去世时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并通过化虚为实,细腻地展现出生命即将逝去时的感受。3.本文第⑥段花大量笔墨回忆祖父“刺水泡”一事,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4.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言特点。(6分) 【答案】1.D 2.D 3.①写出祖父虽对酒过敏但仍喜爱饮酒,突出了祖父与酒的亲密关系。②表现了祖父对苦痛的承受力,塑造了祖父坚韧、率性的人物形象。③与后文祖父将死之时的虚弱形成对比,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思考。④表现了祖孙之间浓厚的情感,富有画面感和生活气息。4.①多用比喻,生动活泼。“山峦青黛如眉”“人的衰老就像一栋倒塌的旧房子”,形象生动。②对比衬托。衰老的祖父在后院中寻找宁静,感受大自然的活力,衬托了他对生的向往。③富有象征意味。后院美丽的景色突出了自然万物的生机勃勃,暗含对生命的礼赞和讴歌。④语言清新简约。画横线句子用诗一样的语言细致描绘出后院的美丽,充满意境,引人向往。⑤句式灵活多变。长短句交织,整散句结合,穿插对称句,整齐中见灵动,参差中见紧凑。【解释】1.D项错在“暗示祖父出于对身体健康的考虑,幡然醒悟,终于明白了酒对身体的危害”,应为祖父已知道生命即将终结。2.D D项,错在“白描”,应为细描。3.解答此类题目时应从手法、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思考作答。内容上,写出祖父对酒过敏,但仍对酒喜爱,丰富了人物形象;手法上,用强壮与后文将死的虚弱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时光无情。【提分锦囊】三角度赏析散文语言特色1.从遣词造句角度选词炼字抓住关键词语,关注叠字、叠词、动词、拟声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化用成语等句式选用运用短句: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富有变化整散句结合:节奏顿挫,音韵和谐2.从艺术手法角度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各种表现手法、各种表达方式,常见的语言作用就是:生动活泼、音律和谐、增强气势、风趣幽默等。3.从语言风格角度不同题材的散文,运用的语言是不同的。类别 主要语言特色叙事写人类 平易亲切,形象幽默,庄重典雅写景状物类 描写比重大,多为细腻传神、生动凝练、富有画面感议论说理类 以议论为主,多为严谨平易、精辟哲理、气势磅礴、含蓄蕴藉文化散文类 含蓄深沉、诗意典雅、富有哲理语言特色鉴赏“三步骤”第一步:概括特点。从用词、句式、修辞或风格等角度,用一两个词概括。概括时既要考虑到一般文本语言的特征,又要充分考虑所给语言片段的特征。第二步:举例分析。结合文本具体表现,紧扣内容(关键词、关键句)分析作用(对主旨的体现、对情感的表达)。第三步:规范作答。题目所涉及的语言特色一般是多方面的,答题时应先答最主要、最突出的,然后再答次要的。答案要分点表述,形成合理的顺序。另外,指明效果时用词要准确,要注意运用术语。【现场回放】此练第4题,即要求赏析散文的语言特色,答题时要从用词、句式及整体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赏析。错题记录本 题号:错题类型:出错原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主题一:命运共同,共13页。
这是一份2023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主题五:名著阅读,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高考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主题四:红色基因,共18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