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2)碳和碳的氧化物

    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2)碳和碳的氧化物第1页
    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2)碳和碳的氧化物第2页
    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2)碳和碳的氧化物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2)碳和碳的氧化物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项训练(2)碳和碳的氧化物,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吸烟有害健康”,下列关于CO和的说法正确的是,已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碳和碳的氧化物 1.“吸烟有害健康”。每年531日为世界无烟日。烟草燃烧释放的有害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A. B. C.CO D.2.下列事实中不是体现单质碳的稳定性的是(   )A.填写毕业登记表时要用碳素笔B.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C.木头电线杆在埋入地下前将表面稍微烤焦D.防毒面具上的滤毒罐要用活性炭装填3.下列关于CO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C.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可以作化工原料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CO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D.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因它们原子排列方式不同5.下列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   )A.  B.C.  D.6.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移动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该实验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C.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不变色D.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7.通过下图所示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甲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烧物的燃烧条件,又可以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浓氨水具有碱性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CO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CO具有可燃性8.已知:。下图表示一定质量的CuOC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时,开始发生反应B.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C.b是固体混合物的质量D.d是二氧化碳的质量9.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1)“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指的物质是______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______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______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4)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10.用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构建的“价类二维图”能很好地反映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含碳元素物质之间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类别X应为_________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既可以生成CO也可以生成,燃烧生成时,对量的要求是_______3反应①的生成物除外,另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1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液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图1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如图2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图3。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金刚石属于______(填序号)。A.无定形碳              B.过渡态碳                 C.晶形碳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化学)变化。3)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______4)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12.兴趣小组猜想木炭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可能有金属铜、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1A处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2一段时间后,发现B处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物质中析出少量红色固体,则此现象证明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了___________气体,B处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反应前,先打开,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的原因是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反思】4有同学提出,D装置中出现浑浊不能证明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了二氧化碳,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_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5D装置除了可以检验二氧化碳,还有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害物质的性质及对人体作用。烟草燃烧释放的有害物质中含有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而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一氧化碳,故选C项。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2.答案:D解析:A.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使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字迹长时间不会变化,所以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是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不符合题意;B.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所以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不符合题意;C.木头电线杆在埋入地下之前,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烤焦能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炭层,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防毒面具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其吸附性,不是稳定性,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D解析: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不相同,A错误;CO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CO有毒,没有毒,B错误;CO具有可燃性,不可以用来灭火,可以作化工原料,C错误;CO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O点燃生成C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D正确。4.答案:C解析: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于书写绘画,正确;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正确;C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种类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错误;D、金刚石、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金刚石、石墨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正确。故选C5.答案:B解析:AA装置中可以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干燥管中的气压,从而控制大理石能否与稀盐酸接触反应,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B装置中没有办法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与分离,故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错误,符合题意;CC装置中可以通过抽拉铜丝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与否,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D装置中可以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试管内的气压,从而控制大理石能否与稀盐酸接触,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6.答案:A解析:将粗铜丝向下或向上移动使内装石灰石的尼龙布袋与稀盐酸接触或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A正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B错误;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会变红,C错误;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D错误。7.答案:C解析:A、该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铜上红磷未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且白磷着火点较低;该实验既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故选项合理;B、该实验观察到A烧杯内酚酞变红,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同时也表明浓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选项合理;C、该实验中观察到塑料瓶会变瘪,可判断二氧化碳溶于水,因为没有指示剂的存在,所以不能说明反应后的溶液是否显酸性,且二氧化碳本身不具有酸性,故选项不合理;D、该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黑色固体变红),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尾气一氧化碳可以用酒精灯点燃),故选项合理。故选:C8.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时物质的质量开始发生变化,即开始发生反应,选项正确;B.反应中铜元素存在于固体中,所以时,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保持不变,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bCuOC两种之和,是反应物的总质量,反应后的质量为零,而不是固体混合物,固体混合物是氧化铜和铜,最终不可能为0,选项错误;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铜和二氧化碳,且生成的铜的质量大于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d是二氧化碳的质量,选项正确,故选C9.答案:1)二氧化碳或2)石油3)光合4C解析:(1)碳达峰,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达峰”与“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故填:二氧化碳;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度使用;故填:石油;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故填:光合;4A.不用电器时及时关闭电源可以节约用电,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B.外出时多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因乘车而消耗的化石燃料,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C.产生纸质垃圾时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故选:C101)答案:解析:碳酸钠是由金属阳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答案为:盐;2)答案:氧气充足解析: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既可以生成CO也可以生成,燃烧生成时,对量的要求是足量;故答案为:足量;3)答案:解析: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4)答案:解析: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11.答案:1C2)化学3)工业应用4)同温度下,压强越高,碳气凝胶对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同压强下,温度越低,碳气凝胶对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解析:(1)由图1可知金刚石属于晶型碳;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金刚石,石墨和金刚石为不同物质,故该过程为化学变化;由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为工业应用,占比65.1%4)对比图3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同温度下,压强越高,碳气凝胶对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或同压强下,温度越低,碳气凝胶对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12、1)答案:黑色物质减少并有红色固体生成解析由图可知,A处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是碳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物质减少并有红色固体生成,故填黑色物质减少并有红色固体生成。2)答案:CO解析B处硬质玻璃管中的黑色物质中析出少量红色固体,即B处有铜生成,说明木炭还原氧化铜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即一氧化碳,故填CO;由题文可知,B处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3)答案: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的影响防止倒吸解析反应前,先打开,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的原因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A装置中的木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对实验产生影响,故填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的影响;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装置D中的液体倒吸,导致玻璃管骤冷发生炸裂,故填防止倒吸。4)答案:同意(或是)COCuO反应也能生成解析由题文可知,装置A中可能生成一氧化碳,生成的一氧化碳也能够与装置B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填同意,COCuO反应也能生成5)答案:收集尾气解析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所以D装置除了可以检验二氧化碳,还有的作用是通过排水法收集尾气,避免尾气中残留的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故填收集尾气。

    相关试卷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集训:专题二 碳和碳的氧化物(2份打包,原卷版+答案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集训:专题二 碳和碳的氧化物(2份打包,原卷版+答案版),共23页。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梳理+巩固训练考点05 碳和碳的氧化物(原卷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梳理+巩固训练考点05 碳和碳的氧化物(原卷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验满,检验,注意事项,药品的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含答案):05碳和碳的氧化物: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课时训练(含答案):05碳和碳的氧化物,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