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项提升模拟练习卷二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项提升模拟练习卷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你认为其中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项提升模拟练习卷二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一、选择题1.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A.CO2B.N2C.SO2D.CO2.在粗盐提纯的分组实验中,小民在计算产率时发现产率明显偏高,原因可能是A.溶解时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B.过滤时中有液体溅出C.蒸发时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D.蒸发时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3.下列物质的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面包发霉、鸡蛋煮熟B.干冰升华、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酒精燃烧D.铁钉生锈、光合作用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由于原子个数不变,则分子个数一定不变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催化剂的特点是:加快反应速率,且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D.碱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5.下列家务劳动涉及的化学原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家务劳动化学原理A将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煮菜时,发现煤气炉的火焰呈黄色,把进风口的旋钮调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其充分燃烧C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活性炭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D把少量铅笔芯的粉末倒进旧锁孔里,用钥匙顺利开锁铅笔芯要主成分是石墨,可作润滑剂 A.AB.BC.CD.D6.乙醇(C2H6O)俗名酒精,下列关于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是由碳、氢、氧原子组成B.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一个酒精分子由两个碳原子、三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酒精由二个碳元素、六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7.通过推理、类比等方法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CO和CO2的分子结构不同,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B.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受腐蚀C.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则产生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D.含有SO42-的物质加入BaCl2溶液产生沉淀,则加入B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SO42-8.用如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B.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粗铜丝也可以用粗铁丝代替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9.下列说法,你认为其中合理的是A.生产农作物时,农民应按国家标准适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C.加熟石灰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磷肥的性质D.一些农民用石灰石改良酸性土壤10.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首次写人政府工作报告,成为舆论热词。“碳中和”是指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目的。以下措施不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A.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B.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C.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肥效 二、填空题11.如图是某些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__(填序号,后同),表示混合物的有_________能表示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的是③,能表示氦气和氖气的混合气的是_____,能表示金属铁的是_____能表示氮气的是_______。 三、简答题12.北京冬奥火炬“飞扬”在奥运火炬接力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氢燃料凸显绿色办奥运的理念。按照制取过程及碳排放量的不同,制得的氢气可以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灰氢”指采用化石燃料制取的氢气,石油、天然气、煤炭制氢等,制氢过程中有大量的碳排放。“蓝氢”指采用化石燃料制取,但过程中采用了碳捕捉及封存技术的氢气。“绿氢”指采用可再生能源(如风电、水电、太阳能等),通过电解制氢,制氢过程完全没有碳排放。
(1)写出火炬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2)火炬“飞扬”的外壳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不仅具有“轻、固、美”的特点,而且在1000℃的温度下也不会起泡、开裂。以下特性与该材料无关的是 (填字母序号)。A.密度小B.耐高温C.导电性好(3)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过量碳排放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
(4)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循环制氢和贮存氢气的新工艺如图所示。
①与传统电解法制取氢气相比,该工艺的优点是_______。
②“循环制氢”中需要不断补充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贮氢”中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体现氩气的性质为_______。 四、实验题13.实验探究题。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在A—E中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用此方法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①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②把导管移出水面;③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④熄灭酒精灯;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操作排序的是________。
A.①⑤③②④ B.⑤①③②④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④②
(3)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_________(填写:名称)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图F是某同学利用塑料瓶和其它用品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铜丝网盛放固体药品),该设计与B装置比较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若用G装置收集CO2时,发生装置应连接在_______(填“a”或“b”)端。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加热反应来制取氨气(化学式:NH3)。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等。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上图字母)_______,若用如图H所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NH3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植物油上面的空气对测量生成NH3的体积_______(填“有” 或“无” )影响。
(5)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实验如下:
如图所示,两个等体积的集气瓶分别充满了人体吸入的空气和人体呼出的气体,现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盖紧玻璃片,振荡。变浑浊的是________(填“人体吸入的空气”或“人体呼出气体”),该实验的结论为: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五、综合应用题14.化学在生命科学、生产等方方面面都有应用。
I: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植物的某一生命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A瓶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A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若有现象_____,则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II:Mg(OH)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小林同学用氨水在实验室模拟制取该物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氯化镁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经过滤、洗涤得到Mg(OH)2晶体。为探究获得较高Mg(OH)2晶体转化率条件,小林进行如下对比实验:实验编号氯化镁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反应温度/℃Mg(OH)2转化率/%a10%3027.06b15%3056.77c15%4069.64d15%6054.30e20%6050.60
(3)为了进一步节约药品和能源并优化反应条件,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情况下,设计以下实验,其中氯化镁溶质质量分数和反应温度组全中合理的为_____。
A 13% 40℃ B 15% 35℃ C 15% 50℃ D 17% 50℃
(4)在氯化镁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是15%情况下,60℃时Mg(OH)2的转化率比40℃时低可能的原因是_____。 六、科学探究题15.某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的药品中(如图所示),有一试剂瓶的标签受损.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的成分究竟是什么?
【讨论】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
A 酸 B 碱 C 盐
【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_____.
【设计并实验】
(1)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到湿润的pH纸上,测得其pH=10,他判断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对他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_____.
A 方法正确,结果准确,且结论正确.
B 方法正确,结果偏小,但结论正确.
C 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但结论不正确.
D 方法正确,结果准确,但结论不正确.
(2)小明认为它是NaOH溶液,小俊认为它是Na2CO3溶液.要进一步确定它的成分,小俊认为只需选择如图所示已有的试剂就能鉴别出来.它们又进行了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及化学方程式取样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 七、计算题16.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分别取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各50 g进行实验,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已知所选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图3中M的数值最接近______(填“40”或“50”)。
(3)计算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4)请在图4中画出滴加溶液过程中所滴加溶液质量与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的关系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模拟练习卷一,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是化合物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两个实验,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模拟练习卷三,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注健康,预防疾病,下列归纳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模拟练习卷二,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变化前后溶液质量减少的是,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