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2
展开
202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2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一、单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文章细腻地描述了时间流逝的痕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虽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B.《那个星期天》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具体而细致地展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最终彻底失望甚至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母亲的不守信用
C.《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从不同方面表达作者真实的情感,但两者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D.情感的自然流露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那个星期天》除了直接抒情,还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表达作者内心的焦急和“绝望”2.下面句子与例句表达情感的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这个公园冷冷清清的,只有几个游人在闲逛。天灰蒙蒙的,下着细细的雨,一如我此刻的心情,低落到了谷底。
A.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B.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C.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D.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3.下面对《那个星期天》中母亲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是自私的,只顾着忙自己的事情,完全不顾及“我”的感受
B.母亲是不讲信用的,答应了要带“我”出去却不带“我”出去,而且毫不愧疚
C.母亲答应了带孩子出去玩却被琐事牵绊,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令人感动
D.母亲是不诚实的,为了让“我”听话,经常哄骗“我”4.【课文回顾】下列关于《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B.《匆匆》一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再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C.《那个星期天》一文写了“我”经历了从等待开始时的万分期待、心怀欢喜,到继续等待时的耐心、仍然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时的焦急万分,直到最后等待结束、期盼落空的过程
D.《那个星期天》一文中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了“我”从期盼到焦急、无奈,最后兴奋的心情二、填空题(共2小题,满分13分)5.按要求写句子。(每小题3分,共9分)(1)注意例句中的加点部分,仿写句子。
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 , ; , 。(2)《匆匆》中描述时间的流逝用了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快来试着写一写!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散步;幸福就是 ;幸福就是 ;幸福就是 。(3)我们的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请从“弹琴、钓鱼”两个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心情好:
心情不好: 6.不同的文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匆匆》侧重于把情感 表达出来;而《那个星期天》则侧重于把真实的情感融入具体的 之中。(4分) 三、简答题(共1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分)7.结合“初试身手”中的例句,填写下表。事件心情周围环境主观感受表达方法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路旁的 、 等。花儿微笑, , 。在一定的情境中,把情感融入具体的 、 、 之中,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几个好机会没把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二班。 花儿耷拉着脑袋, 。 四、综合题(共1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8.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 了,如 ,被初阳 了。(《匆匆》)(2)《那个星期天》中,作者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开始他既 又 ,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 ,最后因为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 乃至“ ”。 (3)写一个句子,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急躁不安的心情。
五、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31分)9.重点语段阅读。(10分)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nuó luó)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 觉查)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运用不恰当的词语。(1分)(2)选段中没有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2分)
A.拟人 B.比喻 C.排比(3)作者通过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 、 、 ,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把无声无形的日子来去匆匆形象地表现出来。四字词语“ ”“ ”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3分)(4)在理解选段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模仿选段的写法,写几句话。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4分)10.重点语段阅读。(8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1)在选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迅速——( ) 恐慌——( )(2)母亲因为 而惊惶,我们可以从母亲 、 的行动中感受到她的惊惶。(3分)(3)“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荒凉”在词典里的释义是“人烟少,冷清”,用在这里是否恰当?说说你的理解。(3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奶奶的星星(节选)
我是奶奶带大的。很多人当着奶奶的面对我说,是奶奶把我带大的,长大了不要忘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的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们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意思大概是:这话用你们说吗?
奶奶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着说:“等不到那会儿!”那神情仿佛已经很满足了。
“等不到哪会儿?”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的一把铁蚕豆。”
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儿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儿我又问:“您干吗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
“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我不嚷了,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恐怖的印象。
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趴着窗台喊她,四处都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星。
“干吗变成星星呀?”
“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这感受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摩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本文作者:史铁生)(1)短文没有讲述到的“我”与奶奶的生活琐事是( )。(2分)
A.“我”给奶奶踩腰、踩背 B.“我”误把奶奶出门当成奶奶离世
C.“我”决心长大后挣钱买东西孝敬奶奶 D.奶奶在夏夜为“我”讲故事、轰蚊子(2)文中画“ ”的语句描写了“我”给奶奶 的画面,渲染了快乐、幸福而和谐的氛围,表达了“我”对奶奶 的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2分)(3)下列对画“ ”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B.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的作用。
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认识到死亡并不可怕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D.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价值大小,每一个活过的人都可以尽自己的力量作出贡献,给予他人帮助。(4)下列对短文题目“奶奶的星星”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以“奶奶的星星”为题,暗示奶奶已离世,更能表现“我”对奶奶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B.以“奶奶的星星”为题,指奶奶死后变成了一颗星星,“我”在奶奶死去多年后终于找到了它。
C.文题中的“星星”,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象征着奶奶有爱心、甘于奉献、指引后人前行的美好品质。
D.短文的题目新颖独特,富有诗情画意,充满真情实感,能够吸引读者。(5)下列对短文内容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短文对夏夜的景色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以满天星斗渲染温馨美好的氛围,衬托祖孙俩相处时的一片温情。
B.短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奶奶,使人物形象更真实,富有生活气息。
C.作者回忆了与奶奶有关的不同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奶奶的怀念和无法弥补的悔恨。
D.作者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将叙述、描写、抒情融为一体,使情感抒发得真挚细腻,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6)这篇短文与课文《那个星期天》在情感的表达上有着相同之处,请试着比较一下,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3分)
六、作文(共1小题,每小题30分,满分30分)12.习作表达。(任选一题)
题目一:从下面词语中,选择最能让你产生共鸣的一个词语进行写作。写前要想一想是什么事情使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先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要注意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也可以自选其他词语进行写作。
忐忑不安 归心似箭 追悔莫及 欣喜若狂
题目二:“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以“那是一次 的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叙事要清楚有条理,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1.
【答案】:B 2.
【答案】:C 3.
【答案】:C 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掌握。D项,“最后兴奋”的说法错误。《那个星期天》通过各种描写表现了作者从盼望到焦急无奈,再到最后希望落空时的伤心委屈的心情。 5
(1)示例:风儿停了;有再吹的时候;月亮缺了;有再圆的时候;朋友散了;有再聚的时候
(2)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孤独时有朋友的默默陪伴;失落时老师一句句温暖的鼓励
(3)示例:听到妈妈说练完琴可以去姥姥家,我迫不及待地飞奔到钢琴前坐下,掀开琴盖,按下琴键。我的手指在琴键上轻快地跳舞,一个个音符就像一个个可爱的精灵从钢琴里蹦跳出来。;清明节的夜晚,冬冬想起去世的爷爷最喜欢看他练琴,于是,他默默地掀开琴盖。在幽暗的灯光下,他的手指在琴键上缓缓地移动着,低沉的乐声如泣如诉。 6.
【答案】:直接;人、事、景物的描写 7.
【答案】:
事件心情周围环境主观感受表达方法
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好
路旁的花儿、鸟儿 等。
花儿微笑,鸟儿欢唱, 树叶沙沙作响。
在一定的情境中,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 、事、景之中,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几个好机会没把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二班。
不好
花儿耷拉着脑袋,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 8
(1)轻烟;吹散;薄雾;蒸融
(2)兴奋;满怀期待;焦急万分;失望、委屈;绝望
(3)示例:他的心绷得紧紧的,脸色也发白了,心想:“完了,这下要被老师识破了。”他低下了头,用试卷遮住了脸。 9
(1)luó;觉查
(2)B
(3)洗手;吃饭;默默;轻轻悄悄;伶伶俐俐
(4)示例:聊天;嘴边过去;玩耍;手里过去;看电视;屏幕上过去。
【解析】: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几个句式相同、修辞手法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本题要注意 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细节来仿写。 10
(1)急遽;惊惶
(2)“我”哭了,在不出声地流泪;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进她的怀里,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对不起
(3)恰当。“荒凉”一词形象地描写出“我”的希望彻底破灭后那种绝望委屈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做这类题目,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词语,还要结合句子的情境,入情入境地感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刻画人物内心等方面的作用。结合所在的句段,想象作者希望破灭“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的情景,就可以体会到“荒凉”所表现的那种绝望委屈的情感。 11
(1)C
(2)踩腰、踩背;深切怀念
(3)C
(4)B
(5)C
(6)示例:这篇短文与课文《那个星期天》都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短文回忆了“我”给奶奶踩腰、踩背,“我”误把奶奶出门当成奶奶离世,奶奶在夏夜为“我”讲故事、轰蚊子等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奶奶深深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奶奶朴实善良、无私奉献、关爱后辈等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作者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12.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