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06-第六单元 05-本单元素养综合检测课件+同步试卷
展开第六单元·素养综合检测
满分100分,90分钟
一、积累(3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杨志戴上凉笠儿,穿着青纱衫子,系(jì)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朴(pō)刀。
B.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qiè)你中了个相(xiàng)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C.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lún)巾,身披鹤氅(chǎng),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D.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shù)盂、麈(zhǔ)尾、巾帕之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恼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B.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
C.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D.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出来了,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
3.(2022独家原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范进没有中举之前,社会地位低下,对岳父胡屠户的歧视和乡邻的嘲讽都只能忍气吞声。
B.一个保安拉住那位农民工的胳膊,不由分说地将他挡在了图书馆门外,这极不和谐的一幕令人愤怒。
C.刘备思贤若渴、三请诸葛亮的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D.小文的妈妈迎着来访的老师,激动地说:“您能不顾疲劳,三顾茅庐,我太激动了。”
4.(2022天津河东期末)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①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②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的环境下,东线作战部凭着钢铁意志一路追击,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③通过小人物的命运,让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人民的力量。④《长津湖》是一部向志愿军先烈致敬之作,同时也是一部歌颂无数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无名英雄的电影。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5.将下列五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普通读书人经解试、省试两级考试后,获得授官资格。
②一来庆贺他们通过第一级考试,二来也祝愿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级考试中有优异表现,为家乡争光。
③在这两级考试之间,各地官员会为通过解试、即将赴京参加省试的学子举行盛大的乡饮酒礼。
④隋唐时期,科举制成为中央选官的重要途径之一。
⑤唐玄宗年间颁行的《大唐开元礼》中正式把礼送举子的乡饮酒礼确立为定制。
A.⑤③②①④ B.④②③①⑤
C.④①③②⑤ D.⑤①②③④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智取生辰纲》选自古代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明末清初小说家施耐庵。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
C.《范进中举》节选自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D.《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7.(2021江苏镇江中考)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5分)
A 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1)A为何人?选段所叙何事?(3分)
答:
(2)此事直接给A带来怎样的后果?(2分)
答:
8.(2022山东招远期中)小说,以其鲜活的人物、跌宕的情节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学校开展“走进小说天地”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问题。(7分)
(1)【小说趣话】 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围绕宋江补写下联。(1分)
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
下联: , 聚义梁山泊
(2)【实战论辩】 下列是正方观点及理由,你作为反方辩手,请提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3分)
正方观点:武侠小说适宜选入语文教材。
正方理由:武侠小说想象丰富,构思巧妙,文字精美,内容健康,适宜选入语文教材。
反方观点:
反方理由:
(3)【对话人物】 我们阅读小说,实际上是与小说中的人物在虚构的世界中一同经历。任选《水浒传》中的某个人物,假如你与他(她)在小说中的某个地点相遇,从预知他们后来命运的角度(因为你已经通过阅读知道了其中的前因后果),你会提醒他(她)些什么?(3分)
答:
二、阅读(30分)
(一)(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回答问题。(13分)
[甲] 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把两只手搂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好了!父母都救出来了!”
[乙] 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丈母也不肯。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
[丙] 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可惜而今受了累。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
9.结合选文概括匡超人的变化。(3分)
答:
10.结合原著内容,概述与乙段故事相关联的前后事件。(3分)
答:
11.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丙段,谈谈作者的写人之妙。(4分)
答:
12.试分析匡超人变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根源。(3分)
答:
(二)(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A)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①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B)手指一触,隔皮戳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②。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哎哟哎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地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着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 ①赛:天津地方土语,有“好像”或“似”之意。②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13.下列关于小说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情节曲折,作者运用伏笔和照应的手法,先写车夫求医无钱,再写华大夫暗中相助,最后写苏七块赠药退钱,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B.小说介绍苏七块“各色的规矩”,突出了苏七块行医的这种特别的个性,鲜明地塑造人物形象,并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三轮车夫张四摔伤,因无七块银元,苏七块坚决不给他治伤,当看到张四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苏七块“这下比按铃还快”,马上给张四疗伤。可见,苏七块是一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
D.小说大量使用天津方言以及古典小说的白描入笔,很具有故事性和传奇性,读起来让人拍案叫绝。
14.根据要求,在横线处填空。(4分)
(A)处运用的描写手法是 ,突出了人物的奇人奇貌,必有奇能。
(B)处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表现了苏七块连串的动作敏捷迅速,医术了得。
15.苏七块是冯骥才文化小说系列中的“奇人”之一,请结合小说内容,概括苏七块身上的“奇”表现在哪四个方面(每个方面不得超过7个字)。(4分)
答:
16.小说以苏七块赠药退钱结尾,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结尾的作用。(6分)
答:
三、写作(40分)
17.(2021江苏扬州中考)“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汪曾祺《昆明的雨》
房东母女送出的缅桂花,含着温情、透着智慧,让人“心软软的”。写一篇文章:讲一讲你与亲人、师友、邻里……相处,含着温情、透着智慧的故事;或者谈一谈你对人与人相处之道的理解。不脱离材料和导语含义的范围。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2)情感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袭和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4)不少于600字。
(5)认真书写。
答案全解全析
1.C “纶”是多音字:意为“青丝带子;钓鱼用的丝线;指某些合成纤维”时读lún;组词为“纶巾”时应读guān,该词意为“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2.A 恼→脑。
3.D A.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B.不由分说:不容人分辩解释。C.思贤若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D.三顾茅庐:原为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不合语境。
4.C 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通过”或“让”。
5.C ④是领起句,①具体解释④,③“两级考试”承接①,②承接③“乡饮酒礼”,⑤进一步补充“定制”,即:④①③②⑤。
6.A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
7.(1)宋江;浔阳楼吟(题)反诗。(意思对即可)
(2)牢狱之灾(或“杀身之祸”;若将之具体化亦可,比如答“被黄文炳告发”或“被蔡九知府捉拿”)。(意思对即可)
解析 结合选段中关键信息,如“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以及诗句内容,并联系阅读积累,可知是宋江刺配江州后寻友不得,自己饮酒后在浔阳楼上题反诗,而后被黄文炳告诉蔡九知府,将宋江捕获下狱。
8.(1)(示例)惩凶除恶 宋公明
(2)反方观点:武侠小说不宜进入语文教材。
反方理由:武侠小说大多思想境界不高,甚至观点偏颇,描写场面血腥,充斥杀戮,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太远,对价值观尚在形成的中学生来说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3)(示例)我与林冲在白虎堂前相遇,我会提醒他不要带着宝刀进入白虎堂,因为军机重地白虎堂中不允许带兵器,否则就会中了高俅设下的圈套。
解析 (1)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上联内容,根据对偶句的特点作答。
(2)作为反方辩手,针对对方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及理由即可。可参照正方理由,逐一反驳。注意语句通顺流畅,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3)解答此题,选取《水浒传》中自己熟悉的人物,结合名著内容分析作答即可。
9.匡超人由一个对父母孝顺的善良的人,变成对妻子冷漠蛮横、对朋友虚伪圆滑的市侩小人。
解析 从甲段中的描述,可知匡超人是一个对父母孝顺的善良的人;从乙段中的记叙,可见匡超人对妻子冷漠蛮横;从丙段中匡超人的一番话,可知他是一个对朋友虚伪圆滑的市侩小人。
10.前:匡超人跟着潘三假造文书,代人应考,潘三下狱后,匡超人怕受牵连,要去老师家避祸。后:妻子下乡后,他隐瞒自己已婚娶的事实,娶了老师的外甥女。
解析 结合《儒林外史》原著第19回,可知之前:匡超人跟着潘三假造文书,代人应考,潘三下狱后,匡超人怕受牵连,要去老师家避祸。结合《儒林外史》原著第20回,可知之后:妻子下乡后,他隐瞒自己已婚娶的事实,娶了老师的外甥女。
11.语言描写。匡超人先借潘三的出手豪爽,当面讽刺景兰江、蒋刑房二人不够大方,再表明自己的身份不同以往,要依照朝廷赏罚,拒绝与潘三见面。体现出匡超人的虚伪无情、忘恩负义。
解析 丙段节选的是匡超人所说的一番话,因此不难看出是语言描写,稍加揣摩也不难看出匡超人说这番话的意图:先借潘三的出手豪爽,当面讽刺景兰江、蒋刑房二人不够大方,再表明自己的身份不同以往,要依照朝廷赏罚,拒绝与潘三见面。由话及人,说明此番话体现出匡超人的虚伪无情、忘恩负义。据此归纳作答即可。
12.作者所处时代的士林阶层攀龙附凤、追名逐利、嫌贫爱富的风气对青年士子精神生命的毁灭,以及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解析 从《儒林外史》第17回及以后有关匡超人的内容描述中,可知其变化背后的社会根源:士林阶层攀龙附凤、追名逐利、嫌贫爱富的风气对青年士子精神生命的毁灭,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等等。
13.C 从苏七块“赠药”和“把银元还给华大夫”这两件事来看,他有自己的做事原则,他做事细心,不失善良。所以C选项中“苏七块是一个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说法错误。
14.(A)外貌描写 (B)比喻
解析 语句A抓住人物的身高、年龄、唇、齿、眼睛、胡须等,对人物进行了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奇人奇貌的特点。语句B从修辞的角度看,将“双手”比作“一对白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其动作迅速、医术高超的特点。
15.外貌奇;医术奇;看病规矩奇;为人处世奇。
解析 文章第②段“人高袍长,手瘦有劲”“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的外貌描写,突出了苏七块外貌奇特;从文章正面描写他接骨速度之快、手法之精,写洋人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表现他医术的娴熟神奇,医术高超,可见医术奇;从他有个各色的规矩,可见看病规矩奇;从他给张四接骨治病和退钱的情况,可知其为人处世奇。据此按题目要求概括作答。
16.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苏七块赠药退钱结尾,耐人寻味。人物形象上:苏七块并非见死不救、无良心可言,他只是执着于自己的规矩,是个极其有原则的人,这样结尾使苏七块的形象更加丰满。思想内容上:作者通过塑造苏七块这个独具个性的奇人形象,写出这些手艺人,不仅技艺高超,还拥有自尊、自强、自立的性格,表达了对俗世奇人的敬佩,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解析 从文章最后苏七块赠药退钱的举动,可知苏七块不是贪财势利、毫无同情心的人,他只是在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一情节的安排,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从思想内容上看,作者通过叙写苏七块赠药退钱这个事,写出苏七块等人不仅技艺高超,还拥有自尊、自强、自立的性格,表达了作者对俗世奇人的敬佩,起到了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从结构上看,通过突转的结局,使文章产生戏剧性的效果,耐人寻味。可据此多角度理解分析作答。
17.[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导语+要求”的自拟题目的作文题。材料引用的是汪曾祺散文《昆明的雨》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的关键词就是人与人相处的“温情”与“智慧”。导语部分已经明确提示,这道作文题可以写记叙文,讲一个“你与亲人、师友、邻里……相处”的故事,这个故事要体现“温情”、透着“智慧”。或者写一篇议论文,谈一谈你对人与人相处之道的理解,那就要首先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列举生活中或者古今中外名人逸事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中心论点,还可以针对社会上存在的现象生发议论,最后再进行总结。
选定了一种文体之后,务必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去写,记叙文要像记叙文,议论文要像议论文,千万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