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资料助读一,资料助读二,资料助读三,背景资料,方法引领,总说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案教学创意:采用“放——合——引”授课举措,体现了“以学为本”课改理念。先让学生提出预习困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教师引领的方式“释惑”。整个这堂课老师从知、意、读、悟四个方面引领学生对这首诗词进行了学习,同时也回答了学生提出的疑惑。最后老师再用三句话串起课堂学习,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用韵律抒写音乐美感的词;是一首用典故抒写深长意蕴的词;是一首用豪情抒写雄心壮志的词。这样课堂做到了因“放”而活、课堂因“合”而深、因“引”而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资料助读, 知苏轼、明背景;2、多角度反复读, 概词意、学典故;3. 诗眼“狂”入读 ,品词句、悟诗情。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词的内容理解,准确把握情感;2、以提问、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品析,理解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苏轼身上的英雄气,增强学生勇对挫折的勇气,做新时代豪气少年! 教学重点:多角度反复读,概词意、学典故教学难点:诗眼“狂”入读 ,品词句、悟诗情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预习:读完这首诗词后,你会提出哪些疑问?然后课代表将学生的“困惑”收起来,老师进行整理,将有代表性或比较集中的问题梳理出来。 意图:布置这个作业的目的,就是发现学生到底有哪些不会的问题,老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学生,“以学为本”,才能达到课堂的有效性,甚至高效。(二)导入上课时老师先出示学生的“疑问”(这是教师整理的学生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1.文意理解困惑:65%,如:这首诗词写了什么内容? “持节云中”,看注解好像有故事,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朗读技巧困惑:5%,如:这首诗词有的句子长,有的句子短,怎样读能读的更好? 3.诗句欣赏困惑:23%——25%,如“少年狂”中“狂”是什么意思?“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如何理解? 4.读音困惑:12——15%,如,“为报倾城随太守”中的“为”怎样读? 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开展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屏显) 学习活动: 知——背景知晓 意——内容理解 读——有味诵读 情——品析感悟 意图:教师课堂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我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有的放矢,这样课堂就会因“放”而活,因“放”而实。(三)知——背景知晓 学生困惑:这首诗词写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教师释惑:采用的是“资料助读”的方法【资料助读一】 苏轼是欧阳修以后的文坛领袖,多才多艺,诗、词、文、书、画都是一代大师,著述十分丰富。【资料助读二】 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过着贬谪流离的生活。后来诗人到了密州,密州蝗灾旱情相连,人民生活艰难,而恰此时,西北方的西夏和辽国不断侵袭骚扰边民。作为一个忧国忧民,报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辱的爱国者,虽年届不惑,而雄心犹在,虽贬官外任,却一方面尽力解除人民疾苦,另一方面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国效力。就在这熙宁八年的十月,他从常山祭祀回来,与同僚狩猎于铁沟和黄茅冈,有感于当时的情景心境而作此词。【资料助读三】 其词雄阔豪放,慷慨激越,形成独特的风格流派——豪放派。《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其中的开山之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学生活动:齐读、默读、个读屏幕中出示的资料,思考、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活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者在他的中年时期所遭受到的一次诬陷,被捕入狱,然后贬谪到边远地方,这首词就是作者在密州所做;作者是一个心里装着百姓心里有着远大的人生志向;苏轼创立了豪放派词风意图:“知人论世”环节可以为下面更好的引领学生领悟诗情作铺垫。(四)意——内容理解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学生困惑:“为报倾城随太守”中的“为”怎样读?教师出示“为”的两种读音以及常用用法,让学生结合文意自行判断。2. 学生困惑: (1)这首诗词写了什么内容? (2)“持节云中”,看注解好像有故事,在诗中有何作用? 教师从表述语言及本课涉及的重难点知识方面将学生的问题做了如下修改:(1)这首词上下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 (2)引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个典故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词中还有哪些典故? 学生活动: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最后课堂展示。教师明确:(1)上阙:出猎(叙事) 下阕:抒怀(议论、抒情)(2)作用: (ppt出示) 运用典故婉转地表达“今”义 语言精炼,避直就曲是典雅的艺术表现手法 3.小结:这是一首用典故抒写深长意蕴的词(五)读——有味诵读 学生困惑:这首诗词有的句子长,有的句子短,怎样读能读的更好? 1.朗读指导: (1)读好韵脚 介绍“江城子”词牌的知识:上下阙字数同、长短句相对应、讲究押平声韵、韵脚位置固定 老师指导:[江城子]其韵脚是有固定位置的,一般要求在第1、2,3、5、8句押韵;[江城子]这首词一般押平声韵。读韵脚的时候要用“拖音”。 如:“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狂”是韵脚,读的时候要读出拖音来 (2)读好七言句式的节奏(停顿) 老夫︳聊发︳少年狂 为报︳倾城︳随太守 酒酣︳胸胆︳尚开张 会挽︳雕弓︳如满月结合诗词内容和情感,指导学生用“四三停顿节奏”和“二二停顿节奏”读同一句话,如“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聊发︳少年狂),让学生体会,感受不同的情感。 (3)读好动词,使节奏更有起伏感 这首诗歌共有13个动词,如:发、牵、擎、卷、随、射、看等动词。指导学生读动词时要用“重音且语速稍缓”,读出节奏的起伏。 老夫聊发——少年狂,亲射——虎,看——孙郎。 (4)读出一叹一问两句的味道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5)读出结句的味道 穿插【背景资料】,指导学生读好“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读出“豪迈”之情。 密州蝗灾旱情相连,人民生活艰难,而恰此时,西北方的西夏和辽国不断侵袭骚扰边民。最终以北宋屈让而告终。堂堂大宋,每年向西夏和辽国供奉银两五万两、绢十三万匹等“岁贡”。可是苏轼并不甘心却雄心犹在,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2.小结:这是一首用韵律抒写音乐美感的词 意图:有意识地让学生反复诵读这首宋词,不仅可以感受到这首词的音律美,还可以在抑扬顿挫,韵味无穷的诵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六)情——品析感悟 学生困惑:“少年狂”中“狂”是什么意思? 1.老师指导: 【方法引领】古诗词都有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奠定文章感情基调的关键性字眼。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抓住“文眼”这个突破口,能起到透视整首诗词的功效。 研讨: 苏轼的“狂”表现在哪里?请结合文中的语句谈谈看法。 示例:亲射虎,看孙郎 赏析:这句运用典故,作者用来自比孙权,恰到好处的表现了词人出猎时仿佛回到少年时的英武神态和性情的狂放。其中“射”字写的好,正好与首句的“少年狂”相呼应,将英勇无畏的孙权的形象展现了出来。 2.学生活动: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最后课堂展示。 3.教师明确: 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 狂在“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的英姿 狂在“千骑卷平冈”的阵容 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 狂在“亲射虎,看孙郎”的气概 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 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忠心 狂在“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 “狂”字串全文,是核心,是词眼 “狂”字表性格,抒豪气,是词情 4.集中赏析名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小结: 一个领字决心十足 一组动词精当有力 一个比喻气势如虹 一个典故暗含壮志 一个写法卒章显志5.小结:是一首用豪情抒写雄心壮志的词 意图:这首宋词用“狂”字笼罩全篇,通过诗眼“狂”入读,可让学生在细品中感受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对于名句的集中赏析,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这首诗词做到细读,这也符合从面到线再到点的赏析思路。这样一处理,就使诗词赏析更细、更实。(六)总结:用课堂上梳理出来的三句话收尾: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用韵律抒写音乐美感的词 是一首用典故抒写深长意蕴的词 是一首用豪情抒写雄心壮志的词本节课,我们通过知晓背景、理解文意、有味朗读、诗词赏析等环节,读出了诗词的韵律美、内容美、诗情美,同时也感受到了苏轼的英雄气,我辈需多学习。希望同学们奋发自勉励,珍惜年华,奋斗不息,做新时代豪气少年!意图:通过三句话总结全文,不仅让学生对这首宋词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框架认知,还可以顺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激励学生做新时代豪气少年!使这首诗词流露出来的情感很自然的转化到对学生的励志教育上,使课堂的德育目标水到到渠成地完成。(七)布置作业【总说设计意图】一、教学设计采用“串联构思法”,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于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很多,但是哪一种教学设计适合《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课,就需要细细的研究。为此我进行了深入的磨课。 我先后从提炼词眼、抒情句、写实句、用典句、重点句赏析等多种角度进行磨课,磨课稿改写6次,字数7083个字。在磨课的基础上我用三句话串起课堂学习小结,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用韵律抒写音乐美感的词;是一首用典故抒写深长意蕴的词;是一首用豪情抒写雄心壮志的词。我从格律、典故、诗情三个方面对这首诗词进行了小结,对学生进行了引领。在诗歌朗诵环节上,为让学生体会《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豪放词的气势豪迈,音调铿锵,节奏鲜明,平仄明显的特点,先后指导学生读出句中尾字的味道、读好七字句、读出一叹一问两句的味道、读出结句的味道。反复朗诵是解读经典著作的有效途径,在潜移默化中我教给学生比较实用的诵读方法。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基本上将课文大体意思理解的差不多了,为接下来的具体文本品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采用“放——合——引”授课举措,体现了“以学为本”课改理念。首先——课堂因“放”而活。这堂课开放性很强,学生在预习基础上质疑,在自主阅读中生成问题, 然后我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教学。每个活动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成果,整堂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活而不乱。其次——课堂因“合”而深。侧重于合作学习,即学生带着疑问到小组里进行讨论、研究,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有效地解决问题。整堂课是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氛围中展开。其三——因“引”而高。诗言志,词言情。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把学生导向重难点,抓住词眼“狂”,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领会词的意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写作背景,链接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读“出猎”,明词作之意,读“出猎”,明词作意旨,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